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预测伏牛溪中下游河段沿岸工程设施在流域暴雨期的潜在淹没危险性,利用MIKE11模型模拟了不同重现期暴雨和长江洪水发生时,伏牛溪中下游河段淹没深度及淹没范围。结果表明:50年及100年一遇暴雨发生时,伏牛溪中游河段的平均淹没深度分别为4.9 m和5.7 m,淹没面积分别为40 542 m2和41 980 m2,鳌山综合市场处居民生活用地会被淹没;50年及100年一遇长江洪水倒灌发生时,下游河段平均淹没深度分别为7.5 m和8.9 m,淹没面积分别为9 890 m2和10 931 m2;50年及100年一遇暴雨和长江洪水同时发生时,下游河段平均淹没深度分别达到9.4 m和10.1 m,淹没面积分别为14 559 m2和16 987 m2,下游污水处理装置会被淹没,部分居民建筑物地基受到威胁。模拟结果为伏牛溪流域的防洪规划和工程设施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南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而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其所属海域(含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面积广达140多万平方公里。因而,突破狭隘的岛土意识,树立全新的大海南观和海洋意识,充分开发利用南海的资源,对于振兴海南的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对策是:提高科技生产力水平;改革资源开发和管理体制;引进外资、开展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海洋开发的形势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是目标纲要》确定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在“九五”期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然而我国陆地资源日趋紧缺,多种陆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耕地以每年36万公顷的速度递减;淡水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受污染的状况也愈来愈严重;我国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45种主要矿产…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切和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环境领域规制政策也日趋严厉。陆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在各个侧面相继得到了证实。海洋环境是否也呈现了类似的形态?利用并整理《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发布的数据,形成了11年的时间序列,选取了四个典型海洋环境指标(劣于第四类水质海域面积、亚健康生态系统占比、七条主要入海河流的化学需氧量以及重金属砷的排放量、海洋赤潮灾害次数及其发生面积),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发现:(1)从衡量海洋环境质量的个体指标而言,如生态系统亚健康占比、劣于四类水质海域面积与人均GDP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形态,且具有良好的显著性,同时,印证了海洋环境拐点发生的区间为人均GDP 6 000~8 000美元。(2)衡量海洋环境质量的个体指标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亦呈现明显的EKC形态,但其相关性相比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而言,强度上并不具有显著性。一方面说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海洋经济的份额在整个经济总量中占比较少,中国还不是一个海洋经济大国;从另外一方面也证实海洋环境污染源绝大多数来自陆地。(3)衡量海洋环境质量的其他指标,如年发生的赤潮次数与面积、典型河流入海口化学需氧量、重金属排放量拐点形态不明确,一些指标还呈现"正U型",说明部分海洋环境指标还在恶化之中,海洋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5.
陆地只占地球表面的29%,但人类却对之过于苛求和索取。过度的开发、污染环境和对化学合成药物的过度信赖,终于逼使人类在对不少病魔无能为力时,将目光转向那占地球表面71%的浩瀚的海洋,科学家也论证出人体细胞的浸润液也类似海水的成份,大海无疑具有神秘的生物源、营养源和药源。  相似文献   

6.
资料 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我国土地资源总面积为960万km~2,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3。 1.耕地。面积为12518万ha,占土地总面积的13.1%。 2.园地。面积为600万ha,占土地总面积的0.6%。 3.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和迹地,面积为19655万ha,占土地总面积的20.7%。 4.已利用牧草地。面积为26109万ha,占土地总面积的27.5%。 5.居民占用地与工矿用地。面积为1987万ha,占土地总面积的2.2%。 6.水域。面积为3596万ha,占土地总面积的3.8%。 7.交通用地。面积为721万ha,占土地总面积的0.8%。  相似文献   

7.
数据库     
·1979~1990年,全国城镇新建住宅总面积达到15亿m~2,国家对住宅建设的投资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6%,远超过联合国推荐的住宅投资指标,今后10年住宅建设面积将以平均每年1.5~1.8亿m~2(占全国各类建筑总面积75%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总投资大约为1500亿元/年。  相似文献   

8.
采用经统计降尺度与偏差订正的4种全球气候模式(GFDL-ESM2M,HadGEM2-ES,IPSL-CM5A-LR和MIROC5)1861 ~ 2005年的历史气候模拟试验和2006 ~ 2018年的RCP4.5情景预估资料,驱动SWAT水文模型,分析了1861~2018年乌江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同时,采用1861~2018年4种全球气候模式在工业革命前控制试验(piControl)数据,对比分析了"自然"和"人为+自然"强迫下流域气候及径流变化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1861~2018年乌江流域平均气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03℃/10a;降水呈显著下降趋势,降水倾向率为-10.9 mm/10a.流域主要水文控制站武隆站年平均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倾向率为-20.8 m3/s/10a;四季平均流量倾向率分别为-10.8、-46.1、-20.1、-5.9 m3/s/10a,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枯水极值流量倾向率为-7.6 m3/s/10a,丰水极值流量倾向率为-43.5 m3/s/10a,下降趋势显著.(2)"自然"强迫控制试验下,1861~2018年乌江流域年平均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则为不显著上升趋势,倾向率为1.9 mm/10a;年平均流量呈微弱上升趋势,倾向率为0.1 m3/s/10a;四季平均流量倾向率分别为-1.1、-18.6、11.0、8.9 m3/s/10a,春季平均流量不显著下降,夏季显著下降,秋季不显著上升,冬季显著上升;枯水极值流量倾向率为2.5 m3/s/10a,丰水极值流量为-9.5 m3/s/10a,变化趋势均不显著.(3)相对"自然"强迫序列,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导致1861 ~ 2018年乌江四季平均流量分别减少7.1%、9.7%、8.7%、11.9%;枯水与丰水极值流量分别下降9.3%和5.0%.  相似文献   

9.
加强海洋地质科技工作迎接海洋世纪的到来国家海洋局局长张登义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71%的面积是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要道和风雨的故乡,同时也曾是兵戎相见的战场,历来就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领域和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由于...  相似文献   

10.
红壤丘陵区土壤养分退化与养分库重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土壤养分退化的定义,内容和评价标准。结果表明,本区属严重和极严重退化的土壤面积,氮占20%左右,磷占80%左右,钾占10%;属肥沃等级的土壤面积,钾占1/3左右,氮占1/6左右,而磷为零。在农田土壤养分退化机理方面,氮主要是淋失,特别是由于铵态氮在施入土壤后10天即大量转化为硝态氮,这大大增加了氮素淋失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城、郊能量及辐射平衡特征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发展导致城、郊能量平衡及辐射平衡存在明显差异。利用城、郊夏季涡度相关系统观测数据,分析了南京城、郊在晴天条件下的辐射平衡、能量平衡、反照率以及储热项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晴天条件下,城、郊辐射收支分配有显著不同。城市辐射陷阱作用导致城区向上短波辐射日均值小于郊区,城、郊分别为246 W/m2和395 W/m2,城市辐射陷阱效应导致截留的短波辐射日平均值可达237 W/m2。同时城市地表向上长波辐射日均值大于郊区自然地表,城、郊分别为5051 W/m2和4883 W/m2,这与城、郊地区不同的地表温度直接相关;(2)城、郊能量平衡分配的方式有显著不同,城市地表储热及感热为能量分配的主要方式,感热全天为正,始终处于不稳定层结。郊区潜热为能量分配的主要方式,夜间存在稳定层结条件;(3)城区总体日平均反照率为011,郊区草地日平均反照率为017,城区水泥楼顶日平均反照率为023。城区铁塔上日均反照率代表整体城市下垫面反照率的特征,城市辐射陷阱作用导致其小于郊区反照率。而水泥楼顶的反照率代表水泥板单一下垫面城市特征,因此大于前2者的反照率日均值。另外,郊区日平均反照率的日变化比城区表现出更明显的不对称性;(4)白天城区储热项占净辐射的56%,而郊区仅占净辐射的7%,并与已有试验中夏季白天储热项数据进行了比较,城市储热项特征与观测所处站点的水泥(硬地)面积所占比重以及是否考虑人为热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15年,中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697个,总面积约1.46×104km2,其中陆域面积1.41×104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77%,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2%)。在高自然保护区覆盖率的背景下,一些物种得到了一定保护,但总体来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事实并没有得到较好改善。具体表现在:地理位置上,中国自然保护区虽数量巨大,但分布极不均匀。78.7%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仅占全国人口6.5%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规划设置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比重过大,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62.8%,导致国家对单个自然保护区的投入较少,而在人口集中,需缓解人类活动环境压力的区域,保护区划定较少,进一步了加重当地生态环境负荷。管理维护上,保护区不合理的开发,当地居民的消极配合,管理体系中过于强调个数和面积等问题加重了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益不高的程度。因而,为提高中国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在自然保护区个数和面积规划速度日趋减缓的背景下,建议增加保护效益评估体系,增强各保护区间管理方法、保护物种等交流,利用传统生态知识促进当地居民在保护工作中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3.
占地球面积 70 %以上的海洋是人类和一切生命的摇篮 ,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丰富的资源。但是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来自人类活动的各种污染 ,海洋生态环境正在日趋恶化 ,海洋中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正在日益减少。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关注和担忧。被称为海洋污染超级杀手的石油泄漏就是一个最大的污染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 ,每年通过各种途径泄漏在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 0 .5 % ,其中以油轮遇难造成的污染最为突出。随着工业的发展及人口的增加 ,每天陆地上产生的污水和污物也在大量增加。这些污水污物进入海洋后 ,也给海洋的生态…  相似文献   

14.
以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为海湾地理空间尺度,引入泰尔指数和变差系数、灰色关联法研究三大海湾地区的海洋经济规模总量和海洋产业关联效应的差异,运用多种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十年三大海湾间地区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和贡献的差异。结果显示:三大海湾空间地区海洋经济差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2007年后呈现协调优化发展趋势;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渔业分别对应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三大经济区的拉动效应较大,形成各具区域特色的重要优势海洋产业;据模型预测结果分析,到2015年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地区海洋经济比重将分别达到34%、21%、25%;莱州湾、渤海湾的海洋经济直接贡献率分别平均以2%和1%的速度递增,而辽东湾则平均以0.1%的速度递减,到2020年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的海洋经济直接贡献率将分别为36%、29%、46%。  相似文献   

15.
国际海洋保护区可持续性融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国际海洋保护区的各类融资渠道为出发点,从海洋保护区可持续性融资的理论框架、融资可持续的机制优选和技术保障、海洋保护区管理与可持续融资的关系,以及世界各地海洋保护区可持续性融资及评估的案例研究等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海洋保护区可持续性融资问题的国际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海洋保护区可持续融资的关键点进行总结。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海洋保护区融资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其一,环境介质影响、所辖区域海洋资源空间分布、生物运动和物质能量循环以及海洋生态系统沿海和大洋的两性特征等因素,导致的陆海保护区资金需求差异,决定了海洋保护区融资机制选择和融资运作有着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和陆地保护区的特征。其二,国际海洋保护区区位、资源禀赋以及区域社会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决定了各海洋保护区的可持续融资并无一个统一的可资套用的模式,因此,开展对海洋保护区可持续性融资的本土化研究和区域性评估,应成为各保护区探索适合本区域特征的融资体系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晋城市是山西省东南部一个新建立的地级市,辖四县二区,总面积9490Km2,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87.2%,平川盆地面积占12.8%。根据预测,到2000年全市将有18.87万公顷耕地,21.33万公顷草地,  相似文献   

17.
实施“强县带动战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海上山东”战略实施以来,山东海洋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1993年山东省海洋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比1990年翻了一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1%。但从总体发展水平来看,海洋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辽阔的海域、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实力转化为强大的海洋经济优势,笔者提出“海洋经济强县带动战略”(以下简称“强县战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省城市化进程最快,土地利用变化最明显的区域。研究该地区地利用变化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对江苏省低碳土地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五期30 m土地利用栅格数据、土壤样点数据、林地植被清查数据、农作物数据以及经验数据,分析了1995~2015年扬子江城市群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核算了其对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 1995~2015年间,扬子江城市群约有15. 90%的土地发生了转移,其中,耕地作为主要的转出者,建设用地作为主要的转入者,耕地转移为建设用地的面积约为4 161. 78 km~2,占扬子江城市群耕地转出面积的85. 86%,是主要的土地转移类型;(2) 1995~2015年间,由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变化,扬子江城市群有机碳储量总量减少了472. 63×10~4t,其中土壤有机碳储量总量增加110. 28×10~4t,植被碳储量总量减少582. 91×10~4t;(3)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区域有机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导致有机碳储量减少406. 40×10~4t,占整个区域有机碳储量减少总量的85. 99%;(4)未来扬子江城市群可通过增加生态用地、控制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区域碳储量,减少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扰动。  相似文献   

19.
湖北大别山区是长江中游和淮河中下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开展其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可以为区域生态保护和生态规划提供重要基础数据。以湖北大别山区为研究区,在获取高精度精细生态系统类型数据基础上,基于水量平衡模型评估水源涵养量,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系统类型、海拔和坡度等因子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2020年水源涵养深度均值为292 mm,水源涵养总量为43.57×108m3,空间上呈现东强西弱的特征;(2)水源涵养总量贡献较大的是森林和灌丛,贡献率占比超过70%。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较强的为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灌丛,分别为620.63和539.51 mm;(3)中低海拔(100~300 m)区域水源涵养总量占比最大,为42.86%,高海拔(1 000~1 700 m)区域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较高,为711.79 mm,缓坡(5°~15°)地区对水源涵养总量贡献最大,为47.80%;(4)水源涵养极重要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56%,主要集中在东部的九资河镇、温泉镇、青石镇等;重要区域占12.08%,主...  相似文献   

20.
海洋开发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海洋开发面临的新形势 现在国际上许多有识之士都广泛认为“21世纪是海洋开发的新世纪”。我认为,到21世纪,世界海洋开发将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国际海洋形势会发生很大变化。首先,从国际海洋经济形势来看,过去10几年发展很快,尽管世界经济发展缓慢,但海洋经济一直保持着每10年翻一番的高速增长势头。1980年世界海洋开发总产值为3400亿美元,1990年已超过6700亿美元,有人估计到2000年有可能达到15000亿美元。目前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新兴的高科技海洋产业发展很快,特别是海洋油气业、海水养殖业等。1992年海上石油产量已达9亿多t,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0%,估计到本世纪末可达13亿t,那时比重可能上升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