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计算了酚类化合物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及其在正辛醇和水之间的分配系数logP,运用新近提出的数学方法-判别符合率递增法,对酚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优于逐步判别法及穷举法。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10种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的ρ(BOD5),并采用一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1XV)、二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2XV)、辛醇-水分配系数(lg KOW) 、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EHOMO)、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和分子偶极距(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参数进行构效相关(QSAR)分析.结果表明:在初始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烷基酚类化合物的ρ(BOD5)随着取代烷基的增大而减小.同一取代基取代位置不同,ρ(BOD5)也不同.对于同一取代位置,甲基酚的ρ(BOD5)要大于氨基酚.空间参数是影响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耗氧特性的主要因素,化合物的亲脂性对ρ(BOD5)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而电性效应对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ρ(BOD5)的影响表现得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X55200701004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的生物耗氧特性及其构效相关研究/李霁…(中国环科院国家环保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2006,19(3).-101~104环图X-6测定了10种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的ρ(BOD5),并采用一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1XV)、二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2XV)、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EHOMO)、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和分子偶极距(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参数进行构效相关(QSAR)分析.结果表明:在初始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烷基酚类化合物的ρ(BOD5)随着取…  相似文献   

4.
将分子连接性指数法(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dex,MCI)与几何平均连接性指数法(Geometrical Mean Connectivity Index,GMCI)相结合,改进了GMCI的点价计算方法。使用新方法计算了34种芳烃化合物0~4阶指数的点价值,并分别通过对溶解度和点价值,分配系数和点价值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新的指数和溶解度、分配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61、0.962,都达到了良好级,估计标准误差为0.3454、0.2674,优于MCI法和GMCI法。  相似文献   

5.
一组含氟取代苯化合物土壤吸附系数的QSP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含氟取代苯化合物的环境行为,测定14个含氟取代苯化合物的土壤有机碳吸附系数Koc的值,运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及分子连接性指数和量子化学参数进行了定量结构-性质相关分析,得到2个回归方程。回归方程表明Kow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结合可较好地预测含氟取代苯化合物的Koc而量子化学参数的引入证明了极性作用地土壤吸际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分子连接性指数估算极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系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分子连接性指数与极性有机化合物吸附系数(以有机碳计)的关系.通过对建模组中211种极性化合物分子连接性指数与logKOC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仅根据分子连接性指数不能准确地计算其KOC值.当在模型中引入极性校正因子后,计算的准确度明显提高.据此建立了估算极性有机化合物KOC的定量模型.对所研究的231种极性化合物,平均估算误差为031个对数单位,45%的估算误差在02个对数单位之内.  相似文献   

7.
酚类化合物好氧生物降解的QSBR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种软件计算了酚类化合物的11种理化参数.应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3组生物降解数据-logKb、BOD、CO2进行了结构-生物降解性(QSBR)的研究.结果发现,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偶极矩-μ-、分子摩尔质量(Mw)、分子表面积(TSA)、一阶分子连接性指数(1X)、生成热(Hf)等能够较好地拟合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速率或程度.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机理,认为电性参数与立体参数是决定酚类化合物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化合物的生成热对生物降解最终产物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36个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对大型溲的急性毒性,应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线性溶解能关系参数和分子连接性指数得出了该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方程,这些方程可以用来进行该化合物危害性初评。LSER法得到的QSAR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增大分子体积及偶极性-极化性,均可增大毒性,化合物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氢键键合作用是导致该类化合物毒性高于其基本毒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根据 40个 PCB在鱼体内生物富集因子 ( BCF)的实测数据建立了分子连接性指数估算模型 .模型可决系数 0 .91 1 ,平均误差 0 .1 95个对数单位 .通过比较发现 ,对于单一类别化合物分子连接性指数模型比片段常数模型更精确 ,对分子整体结构特征的描述效率更高 ,但片段常数模型具有物理意义明确、变量选择及模型调整灵活的优点 .  相似文献   

10.
应用次最低空轨道能研究硝基芳烃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半经验分子轨道AM1方法计算了18种硝基芳烃化合物的分子轨道能EHOMO、ELUMO、EULUMOENHOMO,生成热△Hb,偶极矩μ等量化参数;结合一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X和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与发光菌的30min-半数活性浓度(EC50),黑呆头鱼96h-急性毒性值建立了包括ENLUMO在内的QSAR模式,探讨了硝基芳烃化全物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硝基芳烃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不仅与  相似文献   

11.
烷基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定量构效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发光菌(明亮发光菌T3变种)对16种烷基酚进行了毒性测试(EC50),并利用分子连接性指数、辛醇/水分配系数及电子参数进行毒性预测,在实验基础上获得有效的估测模式,并对活性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分子拓扑参数作为输入参数,探索了人工神经网络对27种酚类有机物的定量结构-生物降解性能关系(QSBR)。结果表明,将人工神经网络运用于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性能建模是可行的。所建模型预测结果和文献数据十分接近,预测能力优于已有文献报道,且能够较好区分同分异构体。  相似文献   

13.
烷基酚类的生殖干扰毒性与结构相关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4种烷基酚类化合物,对枝角类生物大型蚤进行24 h急性毒性试验和21 d生殖毒性试验,选取急性试验指标(半数致死浓度)和生殖毒性指标(母蚤存活数、幼蚤生殖量、孵化成活率、幼蚤的雌、雄性个体数等)进行定量构效相关(QSAR)研究.结果表明,所测4种烷基酚化合物均可对大型蚤的生殖特性产生活性影响.其中,4-辛基酚和对壬基酚不但能抑制大型蚤的生殖量,还可改变大型蚤孤雌生殖的幼蚤性别比率.实验化合物的一、二阶分子连接性指数与受试生物体的生殖活性有较好的相关性,且以分子亲核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4.
应用有机物结构-活性定量关系方法(QSAR)对杂环化合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与其化学结构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阐明了单环杂环化合物以及与苯环稠合形成的双环及三环杂环化合物生物降解性能的规律性,研究了影响其降解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分子连接性指数IXV及前线最高占据轨道能EHOMO为自变量参数,建立了杂环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与IXV及EHOMO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氯代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性能与其化学结构的相关性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应用结构-活性定量关系研究方法,对氯代芳香化合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与其化学结构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受试物的好物降解速率常数与4个高阶分子连接性指标及取代基电子效应数为结构参数的定量关系,分析表明,有机物取代基的电性能数和空间构型是影响受试物好氧生物降解性能的2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Problems related with industrials effluents can be divided in two parts: (1) their toxicity associated to their chemical content which should be removed before discharging the wastewater into the receptor media; (2) and the second part is linked to the difficulties of pollution characterisation and monitoring caused by the complexity of these matrixes. This investigation deals with these two aspects, an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method of an olive mill wastewater (OMW) under platinized expanded titanium electrodes using a modified Grignard reactor for toxicity removal as well a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se of some specific analytical tools to monitor effluent phenolic compounds eli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is able to remove/mitigate the OMW pollution. Indeed, 87% of OMW color was removed and all aromatic compounds were disappeared from the solution by anodic oxidation. Moreover, 55% of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were reduced. On the other hand, UV-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Gaz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13 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howed that the used treatment seems efficaciously to eliminate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OMW. It was concluded that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in a modified Grignard reactor is a promising proces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all phenolic compounds present in OMW. Among the monitoring analytical tools applied, cyclic voltammetry and 13 C NMR are among the techniques that are introduc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control the advancement of the OMW treatment and gave a close insight on polyphenols disappearance.  相似文献   

17.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QSARs)were developed for 43 aromatic compounds toxicity to 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and Daphnia magna based on four methods: 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linear solvation energy relationship, 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dex and group contribution.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four QSAR methods, LSER was proved to be the best. And it applied to the widest range of chemicals with the greatest accuracy.  相似文献   

18.
酚类化合物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性能与结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静态吸附方法,对8种酚类化合物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用Langmuir和Fieundlish等温吸附方程对其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8种代酚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3-甲基酚>4-甲氧基酚>4-氯酚>2,4-二氯酚>3-硝基酚>4-硝基酚>2-氯酚>苯酚.对8种酚类化合物Langmuir和Fre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常数和18个量子化学参数采用PLS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以Frendlich方程参数lnκ为因变量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表明,有机酚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性能主要与有机酚分子的疏水性和极性有关.而且该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说明利用PLS进行回归处理得到的模型较为合理、能有效地预测有机酚类化合物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