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纲  王玲 《四川环境》2014,(2):73-77
通过对成都地区典型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环境监测,分析了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环境规律及程度,明确其产生电磁环境影响在10-2W/m2等级,满足国标公众照射限值0.4W/m2的要求,并提出移动通信基站选址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影响因素众多,且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本文选取基站的方向、水平距离、垂直高度3个主要因素进行综合优化研究,旨在分析3个因素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影响程度,并找出电磁辐射值最小的最优布设方案.对3个因素分别设立4、2、2水平,运用正交试验的原理,确定8次试验,并运用极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移动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频速、分布密度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的环保投诉纠纷也逐年剧增。通过对移动通信基站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探讨,分析总结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针对性不强、覆盖率不高、差异性不够和回顾性不足等问题,进而从完善参与方式、改进问卷调查、加强保障措施等方面给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玲 《环境技术》2014,(1):13-15
本文阐述了电磁辐射的相关理论、电磁辐射环境的评价标准以及基站的工作原理,对电磁环境进行了理论预测,对不同的天线增益下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值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在天线增益15dBi、17dBi和18dBi三种情况下与天线不同直线距离的预测点的功率密度预测值,并对功率密度预测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找到5G终端设备与监测仪器之间距离的变化对监测结果影响的规律,本实验采用了实测研究结合理论计算的方法模拟了各种不同的情况,最终得出5G终端与监测仪器探头距离在1-3m范围内,监测结果与理论预测值最为接近的结论。研究得到的数据和结论可以帮助监测人员更好的理解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亚民 《青海环境》2003,13(2):65-67
文章依据国家有关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标准,从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向周围辐射电磁波的特点出发,考虑基站天线电磁辐射的主瓣、副瓣和盲区3种情况,对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范围、布点方式和点位确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公路建设项目景观视觉影响评价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建设的景观视觉影响及其保护措施,是我国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青藏公路改建工程为例,采用矩阵分析的方法,从景观美学质量评价、视觉敏感度分析、工程活动影响等景观视觉影响要素出发,划分了青藏公路沿线的景观保护级别,建立起青藏公路景观视觉影响评价方法,并以公路施工建设中具有代表性的取土场为例,结合视觉冲击强度分级,进行了相关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公民都应积极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前言近年来,由于移动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由于其建设范围广、建设周期短和公众认知存在误区等原因,环境影响评价期间往往存在公众参与度较低、公开信息量不足等问题,导致其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的公众参与效能低下,项目建成后环  相似文献   

9.
韦庆  葛晓阳 《四川环境》2024,(1):112-116
由于采用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MIMO)等技术,5G移动通信基站在不同应用场景和终端集中程度下的电磁辐射强度有明显差异。为探讨5G移动通讯基站电磁辐射影响预测方法,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2232)模拟5G基站射频电磁强度,设置并建立了天线NR下行PRB平均利用率为65.88%~98.58%和小区下行有效吞吐率为885.29~1147.30 Mbps的实际应用场景。同时,利用建立形成的稳定强电磁窄波,实测连续6分钟方均根检波示值,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实测值与理论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相符性(p>0.95)。本研究可为5G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规范操作提供参考,也可为开展基站射频辐射强度模拟计算提供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10.
移动通信基站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的同时,如果站址或其他参数选择不当,则可能引发电磁环境污染。本文介绍了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执行的国家标准,结合移动通信基站的原理,提出超标移动通信基站的判定思路,并根据日常工作经验,对超标基站进行分类汇总,确定整改原则,对不同类型的超标基站给出相应的整改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小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庆华  蔡瑢 《四川环境》2003,22(4):67-68,82
小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按有关规范规定为报告表,但其大纲内容不适合山区小水电站环评。通过总结30余座小水电站环评实践,探讨了小水电站环评基本内容应包括: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评价、涉及生态影响因子范围、环境保护措施、公众参与等,从技术角度能满足环保管理部门的审批要求。  相似文献   

12.
景观生态学在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田红  何晓静 《四川环境》2003,22(4):13-15,22
景观生态学目前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引入的概念框架和理论方法。本文通过景观生态学在不同性质建设项目中的运用分析,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更加希望在今后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得到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小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庆华  蔡瑢 《四川环境》2004,23(2):78-79
本文分析了小水电站建设对环境影响的特殊性,阐述对其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的特殊内容,提出了公众参与的三种方式:公众个人问卷调查、基层组织调查、县(市)政府公共管理部门调查。  相似文献   

14.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天池景区景观相融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天池景区是天山天地风景名胜区的精华景区和主要游览区。本文运用“山岳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对景区内现有建筑和详细规划的拟建项目的景观相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池景区现有景观的景观相融性普遍较低,规划中拟建景观的景观相融性仍不够高。要保护天地景区的峻峭山体、秀丽湖水等自然景观,必须对已建或拟建项目做进一步规划调整,对不协调的项目应予以整修或拆除。  相似文献   

15.
环境影响评价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由于两种环境评价类型的发展情况不同,其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发展情况也有所不同。根据其特点概括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现状,包括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指出不足之处,并初步提出了评价指标的筛选。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物圈及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000多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涌现,一些开发建设项目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要求发生矛盾。使开发建设项目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不利影响,做到保护与建设的双赢,是编写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一般要求编制对自然保护区影响的专题报告,本文根据工作实践,提出编制该类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