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于涛  鞠伟 《劳动保护》2001,(8):39-39
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是一种携带式仪器 ,由干电池或可充电电池供电 ,用来检测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气的浓度 ,当被测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气的浓度达到预定危险浓度时 ,发出报警信号。因此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及其他具有可燃性气体泄露可能的场合 ,尤其适合安全巡回检查及动火分析。1.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使用时 ,必须首先检查电池电量是否符合检测要求。只有在电池电量充足时 ,仪器才能反应真实可燃气体浓度 ,如连续检测应随时检查电池电压 ,需要换电池或充电时 ,必须在安全场合进行。2.每次检测时必须在洁净的空气环境中进行零点调整…  相似文献   

2.
可燃气体报警器由探测器与报警仪构成,广泛应用于石油、燃气、化工、油库等存在可燃气体的石油化工行业,可检测室内外危险场所的泄漏情况。当被测场所存在可燃气体时.探测器将泄漏气体转换成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传送到报警仪表,仪器显示出可燃气体爆炸下限的百分比浓度值。当可燃气体浓度超过报警设定值时.该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示值班人员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避免燃爆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公司是现代化大型化工企业 ,原料及产品绝大多数为易燃易爆物质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 ,避免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大量使用了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将检测报警器的传感器安装在有可能发生可燃气体泄漏的室内和室外的危险场所 ,当被检测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液体挥发蒸气时 ,检测器可立即发出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含量成比值关系的电信号 ,该信号输入到指示报警器 ,即可显示空气中可燃气体的浓度值。当浓度达到或超过设定的报警浓度时 ,即可发出声光报警或控制信号 ,提示操作人员采取相应安全对策 ,或自动控制有关自动化安全装置。可燃气…  相似文献   

4.
无线遥控可燃气体泄漏报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半导体气敏传感器、无线电收/发模块等器件,设计了无线遥控可燃气体报警系统.该系统对泄漏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遥控距离3 000 m,可用于工业、民用、公共场所的气体泄漏安全报警及大气污染检测等.  相似文献   

5.
可燃气体报警器由探测器与报警仪构成,是石油、燃气、化工、油库等存在可燃气体的石油化工行业检测室内外危险场所的泄漏情况的。当被测场所存在可燃气体时,探测器将气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传送到报警仪表,仪器显示出可燃气体爆炸下限的  相似文献   

6.
可燃气体在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中普遍存在,且存在易燃烧和爆炸的风险,因此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被危化企业广泛应用。为了科学有效地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本文以GB/T 50493—201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为基础,探讨了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装置设计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对可燃气体(或蒸气)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值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套测定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值的装置,用其所测数据与IEC标准中的推荐数据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为爆炸性气体(或蒸气)的分级、分组以及隔爆型电气设备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联动排风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联动排风控制系统由联动排风控制器、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主机、轴流风机、多芯电缆组成.联动排风控制器、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主机和轴流风机安装在外输泵房内,多芯电缆与它们相连.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主机的报警信号经过控制电路处理,控制轴流风机,从而实现手动、定时启动、自动启动和关闭轴流风机的目的,及时排除工作场所内积聚的可燃气体,实现了本质安全化.  相似文献   

9.
对可燃气体(或蒸气)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值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套测定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物混合爆炸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值的装置,用其所测数据与IEC标准中的推荐数据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为爆炸性气体(或蒸气)的分级、分组以及隔爆型电气设备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吴珂  张金锋  黄武  夏一峰 《安全》2014,35(2):7-8,11
研究开发了一套可燃气体报警器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由配气检测系统和采气测量系统两部分组成,能对不同类型固定式和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器进行在线检测,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和储存,具备检测精度高,操作性好的优势。系统在化工企业应用情况表明,能解决目前企业报警器性能检测依靠离线检测、检测可靠性差和检测精度低的不足,大大提高企业可燃气体报警器检测率。  相似文献   

11.
司少峰 《劳动保护》2021,(11):78-79
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污染环境、救援难度大等特点,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为了进一步规范危化品企业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报警仪的管理,防止人员中毒、爆燃事故的发生,本文依据GB/T?50493—201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JJG?1105—2015《氨气检测仪检定规程》等标准要求,介绍固定式报警检测器常见隐患,供广大安全管理人员和监察人员,企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文涛  黄武 《安全》2015,36(10):37-39
本文从产品特点、安装和管理等角度分析了在用可燃气体报警器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其进行检测的方法与技术要求,阐明了重视在用可燃气体报警器检测对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及政府监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研究了可燃气体(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规律,从全新的角度分析了各种浓度可燃气体(液体蒸气)的最大允许氧含量的规律,并运用数值分析原理拟合出其规律函数,可从理论上求得各种浓度可燃气体(液体蒸气)的最大允许氧含量值。通过爆炸极限和最大允许氧含量规律的对比研究,分析了两者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指出两者从不同角度界定了可燃气体(液体蒸气)的爆炸范围,是衡量可燃气体(液体蒸气)爆炸危险性的两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
有毒气体在化工企业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广泛存在,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急性中毒,甚至死亡。为保护人员健康和企业安全生产,及时发现风险的存在,企业通常会通过安装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来控制风险。但不同部门发布的标准侧重点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为了科学设置,本文以GB/T 50493—201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和GBZ/T 223—2009《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为基础,探讨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 爆炸极限是表示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危险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其危险性越大。对爆炸极限影响因素的了解,有助于搞好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能有效防止和遏制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深秋 《安全》2003,24(3):27-27
一般的判断原则有以下几点: 1.了解可燃粉尘或纤维与空气形成燃爆性混合物的燃爆极限浓度,测定生产场所空气中可燃粉尘或纤维的浓度。同一场所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燃粉尘、纤维或可燃气体时,一般来说其爆炸危险性提高。因为多种危险物质混合后按照相乘效果判断,其燃爆下限值比它们各自的燃爆下限值均低。  相似文献   

17.
李英 《劳动保护》2003,(7):61-63
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主要是指空气中存在的可燃气体和易燃液体蒸气(简称为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时遇火源可发生燃爆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LEL),用容积百分数(V%)或每立方米中的毫克数表示(mg/m^3)。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上、下限之间的爆炸浓度称为爆炸范围。  相似文献   

18.
固定式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至关重要的安全设施之一,在垃圾坑区域投料抓斗维护、渗滤液收集池钢格栅疏通、渗滤液调节池内部清淤等作业中,实现可燃气体实时监测、决定作业是否开展的关键性安全设施。常见的固定检测仪有扩散式和抽取式两种采样方式,选择不同的采样方式,往往也意味着不同的安装成本、检测精度和运行质量,这些不同也综合影响着使用区域的安全风险管控效果。正确选择检测仪,可保障气体检测的及时稳定,减少人员暴露于安全风险的频次,进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散式与抽取式固定气体检测仪在首次安装选择、维护成本、技改技措等方面优劣势进行比较,提出了相应的选型思路,旨在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气体检测仪的首次配置或技术改进方面提供建议,提高行业的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9.
工业领域因为涉及的化学品千差万别,可以根据工厂具体接触的化学品或化学气体配备不同的RAEGuard固定式安全监测设备。石油化工石油化工行业80%的以上的生产区域存在易燃易爆的可能。《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规定,气体检测器的有效覆盖水平平面半径,室内为7.5米,室外为  相似文献   

20.
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的法规和技术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的法规、标准和文献资料,阐述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的法规和技术要求。分析表明,我国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法律和配套标准不够完善,部分标准重复、交叉或矛盾,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与欧美发达国家标准有较大差距。因此,应加快技术标准的完善和研制,加强对不同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实际应用和主要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