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医疗机构废水处理过程污泥的处置问题,阐述了医疗废水处理污泥减量化的必要性。通过调查分析国内常用的污泥减量化技术,推荐了一种适合于中小医疗机构的废水处理技术"兼氧FMBR工艺"。  相似文献   

2.
剩余污泥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剩余有机污泥处理新工艺,将剩作污泥进行酸化水解后回到废水处理系统一起代谢,基本达到无污泥排放。该工艺适合于染整废水、乳品厂废水处理站等有机污泥处置,特别适用于泥难以脱水的如锦纶厂废水处理站的剩余污泥处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污泥处理处置问题的日益严峻,基于清洁生产理念的污泥过程减量化技术已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超声波以其"绿色、高效"在污泥过程减量化工艺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探讨了超声波促进污泥过程减量化的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概述了单独利用超声波及超声波与其他技术联用促进污泥过程减量化的研究现状,展望了低强度超声波在污泥过程减量化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对锦州石化公司炼油污水处理场的剩余污泥进行中温厌氧消化小试,考察厌氧消化工艺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厌氧消化处理后,COD、有机成分去除率均达到80%左右,同时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减少了污泥脱水的药剂用量,提高了污泥的脱水性能,可实现剩余污泥的稳定化和减量化。  相似文献   

5.
王高敏  吴青荣  姚斌  张绪坤  吴起 《环境工程》2016,34(10):124-127
由于我国污泥产量巨大且成分复杂,安全处理措施相对有限,传统的处理方法难以满足现阶段的要求。干燥是使污泥急剧减容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关键和资源化利用的前提。干燥动力学研究对污泥干燥工艺优化与干燥设备开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主要从干燥动力学特性、传热传质及干燥模型方程3方面对污泥干燥动力学进行了论述,着重介绍了其在污泥干燥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状况。最后从干燥应用技术方面出发,对污泥干燥动力学进一步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近年来污泥产量的迅速增加,污泥炭化技术逐渐步入了公众的视线。污泥炭化技术可以实现污泥处理的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是目前污泥处理的新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污泥炭化技术的几种类型、主要原理及其优势。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污泥处理研究进展。归纳污泥生成的再生碳二次利用方向,最后提出了该项技术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污泥是废水处理之后引入的二次污染.它已经成为目前环境方面急需解决的固废污染问题。从污泥的定义出发,介绍了污泥的特性、种类、产生量,结合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重点阐述了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污泥的农林利用是变废为宝,并且适合我国国情的最佳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的高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量显著提高,污水处理的二次产物污泥的产量亦随之剧增.市政污泥是市政废水处理的剩余固态物质,性质复杂,处理难度较大,是当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围绕当前主流的市政污泥的产生工艺、末端处置技术加以探讨,介绍了活性污泥法的产生和发展、剩余污泥的危害和主要的末端处置技术,分析了市政污泥处置领域中研究和应用的关键问题,对进一步了解中国当前市政污泥处置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污水处理过程中原位剩余污泥减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邓毛程  李青 《环境工程》2014,32(9):6-10
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日益突出,污泥减量化在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个环节具有重要地位,基于污泥减量的各种微生物代谢机制,如溶胞-隐性生长、解偶联代谢、维持代谢等,从两个角度对目前取得较好减量效果及应用前景的原位剩余污泥减量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介绍:1)基于传统生物废水处理工艺的改革,提出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增加新型预处理方式、强化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及对传统成熟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组合、改进,介绍近年来在实验室及小试规模污水处理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实现污泥减量的同时保证出水水质。2)宏基因组技术在污泥减量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开发新型微生物培养技术、筛选特定功能基因及活性物质,在污水处理和污泥减量中充分利用未培养微生物资源。最后提出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重点及方向,包括加强对污泥减量技术的经济评价、效益分析;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开发数学模型,优选可以反映实际生产情况的工艺参数;在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过程中加强高端检测手段的应用,深入有机污染物降解途径与微生物生长关系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污泥前置生物处理的减量技术和方法,包括生物捕食及工艺改革的污泥减量化.污泥减量可以通过微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种群之间捕食作用,以及对工艺的改良来实现.工艺方面可以使用生物滤池、两段式好氧处理系统与OSA、Cannibal工艺等.  相似文献   

11.
磁技术在污废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不断地向工艺流程简单、处理费用低和处理效果好的方向发展。磁技术在该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磁场具有生物效应,可增强微生物活性。磁粉能与活性污泥絮体紧密结合,形成具有特殊分离性能并能抑制剩余污泥产生的磁化活性污泥。磁化活性污泥法在日本的污水处理厂有未排泥连续运行2年的成功先例。近年来微生物的磁效应在废/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磁技术与其他水处理技术之间的结合是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阮志华 《环境工程》2005,23(2):83-84
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废水产生的剩余污泥 ,一般较难处置 ,缺少有效的处理方法。通过实验室试验成功的基础 ,经过为期 1a的现场运行考核 ,采用常温兼氧酸化水解—生物反应的新工艺 ,解决了有机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 ,实现了污泥“零排放”。将污泥处理与废水生物处理组合在同一系统 ,不仅操作管理方便 ,而且可提高原处理系统的CODCr达标率约 5%~ 1 5%。该工艺特别适用于含氮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可使NH_3 -N进一步脱氮去除。  相似文献   

13.
交替式活性污泥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它在一个反应器或一组反应器中通过时间或空间的交替实现对污水的处理。从最基本的形式到后来的各种变形,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在控制系统、运行模式上都发展迅速。文章首先给出了交替式活性污泥法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三沟式氧化沟、UNITANK工艺、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和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这几种典型的交替式活性污泥法进行了概述,最后提出了交替式活性污泥法的问题和其发展方向。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高效、经济、灵活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环境质量标准日益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程度也日益得到提高和深化,污泥的产量因此而大大提高。介绍了几种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出未来的污泥处理策略是使污泥的产生、处置与环境保护之间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把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相结合将成为污泥处理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对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建议三峡库区污水厂污泥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污泥堆肥的土地利用为主路线,卫生填埋等作为补充手段,并应因地制宜开发污泥资源化的方向,包括垃圾填埋日覆盖材料、建材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以处理葡萄糖废水的好氧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曝气量对颗粒污泥的菌群结构以及后续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曝气条件下的颗粒污泥形态以及细菌,真菌的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曝气量为167L/(min·m3)时,丝状真菌比例最高(8.57%),且单位生物量的生物柴油产量也最高,达到(48.62 ±1.36)mg/g SS.不同曝气条件下形成不同菌群结构的颗粒污泥,不仅影响了污泥制备生物柴油的产量,其组分也存在明显差异.曝气量为167L/(min·m3)条件下,亚油酸甲酯(C18:2)大幅增加,这可能与该条件下颗粒污泥中出现的酵母菌Dipodascus有关.由此可见,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曝气量来提高生物柴油产量和调节其组分结构.  相似文献   

17.
污泥热处理及其强化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污水生物处理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剩余污泥,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厌氧消化是一种常用的污泥处理方法,传统的污泥厌氧消化处理方式存在许多不足,而污泥热处理却能使之改善.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污泥热处理的研究进展,从污泥热处理的机理出发,总结了热处理对污泥的作用过程及其对污泥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污泥热处理的影响因素.在阐述热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强化作用及其强化机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影响热处理强化污泥厌氧消化的主要因素.同时,对污泥热处理及其强化污泥厌氧消化存在的不足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简要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污水处理厂的副产品污泥极易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柳州市现有四座污水处理厂,日产污泥约276 t(含水率80%),到2020年,日产污泥量将达到500 t(含水率80%),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问题将日益突出。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在国外已经应用多年,并取得了良好的污泥处理效果。本文在分析柳州市污泥处置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柳州市的实际情况,论证柳州市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生物相分离系统的污泥减量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有效的污泥减量途径,采用生物相分离系统将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及其它大型微型动物相对分离,使有机物在系统的前端被降解,而在后端则主要由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完成污泥减量化.试验结果表明,当有机负荷为4.8 kg·m-3·d-1时,生物相分离系统的污泥产率为0.1 kg·kg-1(以COD计),减量比例为80%左右.同时,系统对COD去除率超过了90%,且出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的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