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利用反渗透工艺对冷轧废水生化处理废水进行处理,获得了较好的脱盐效果。选取进水含盐量、回收率、pH值对系统脱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电导率为1 360μs/cm时,系统脱盐率可达94.7%;进水电导率为3 353μs/cm时,系统脱盐率为85.9%。当系统回收率低于77%时,除盐率受其影响较小在90%左右,但是若进一步增加系统回收率,则脱盐效果显著下降。当进水pH值越高脱盐效果越高,但为降低结垢风险,本系统进水pH值控制在7.1左右。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解酸化工艺预处理亚麻废水。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处理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因素对水解酸化过程的速度和效率,以及最终产物都有重要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水解酸化池的出水水质及处理效果。实验中主要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进水COD、进水pH值和温度等影响因素对水解酸化池出水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水解酸化池稳定运行后对废水可生化性的改善,连续监测了水解酸化池进出水的COD、BOD、SS、pH、色度等各项指标,对类似的废水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有的烟气脱硫系统吸收塔浆液池在运行过程中浆液pH值响应过程的分析,针对现有脱硫装置浆液池pH值响应滞后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善烟气脱硫装置浆液池响应特性的措施方案,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通过在浆液池内加装浆液气氛控制系统使得pH值响应更为及时,并使浆液池内pH值分布满足浆液池功能要求。保证脱硫装置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有效降低运行消耗。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A/O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化纤污水稳定运行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进水水质、膜污染、曝气器选择、营养物添加、pH值调节、水温控制等.实践表明,通过采取适当的预处理,降低系统进水负荷,有助于延长膜寿命;膜污染可采用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从而恢复膜通量;曝气器选择软性的硅橡胶材质不易堵死微孔;系统应加入适量的氮磷营养盐;反应器内pH值控制在7.(~8.5有利于活性污泥生长,同时减缓膜组件结垢;应尽量控制来水温度,使系统温度在20~30℃,保证污泥活性,提高回用水质量.  相似文献   

5.
文章建设了白洋淀孝义河河口湿地的等比例缩小系统,在雄安新区容城县开展现场中试及pH调控影响因素小试研究,监测与研究了钢渣砾石基多级人工湿地中的pH值变化规律,分析了多级人工湿地出水pH值的升高与超标的原因,探究了湿地系统对水中高pH值的下行调控作用与原理。考察了原水pH值、运行周期、水流流速、钢渣粒径、植物种植密度对湿地系统中pH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烧杯试验中钢渣与砾石组合填料的体积比为1∶4时,湿地出水pH值由7.91提高至11.24,水质劣Ⅴ类。运行周期(时间)是影响湿地出水中pH值的主要影响因素,运行周期越长,pH值越低;钢渣的粒径是影响pH值的次要影响因素,钢渣粒径越大,pH越低;水流流速对p H有微弱的影响,流速越大,水体pH值越高。高密植种植方式在人工湿地中的使用显著降低了碱性进水的pH值,对于p H值为8.13、8.97、10.00和11.04的进水,pH值分别可降低0.09、0.40、0.75和0.77。钢渣作为填料(占填料总量的20%)应用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一级、二级)-表面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在原水pH值为(8.38±0.20)的条件下,系统运行42 d后出...  相似文献   

6.
ABR反应器的碱度变化及调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德林  王建龙  黄永恒  周定 《环境科学》2006,27(10):2024-2027
研究了折流厌氧反应器(ABR)运行中碱度的变化情况及其与ABR各格室中VFA、pH和COD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碱度沿程变化与反应器的VFA浓度变化密切相关,碱度和pH值的最低点出现在VFA浓度最高点.碱度条件是通过pH值影响系统的运行.ABR沿程碱度和pH值变化都存在一个先降低后上升的过程.碱度控制一般以保证ABR沿程最低pH值不低于6.0为准,6.5以上为佳.进水碱度的下限与反应器的进水浓度密切相关.在低负荷COD条件下[3.7 kg/(m3·d)],保持ABR运行良好的最低碱度为800 mg/L.  相似文献   

7.
A/A系统反硝化除磷的强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  袁林江  刘爽 《环境科学》2009,30(10):2975-2980
利用厌氧/缺氧(A/A)SBR,试验研究了选择和富集反硝化除磷菌(DPB)的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充分分开的两段进水方式运行,当厌氧段进水COD与缺氧段投加硝酸盐质量浓度为300 mg.L-1、50 mg.L-1,pH值约为7.0时,DPB可快速成为系统中的优势菌群,系统可达到良好的反硝化聚磷效果;将前述系统改变为一段进水方式运行后,系统仍具有良好的反硝化聚磷效果.在进水磷浓度同为20 mg.L-1下,在缺氧段投加磷的运行方式比在厌氧段投加磷的运行方式更能提高系统的除磷能力.  相似文献   

8.
铁碳微电解预处理ABS凝聚干燥工段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铁碳微电解系统对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凝聚干燥工段废水进行预处理,重点研究了不同进水pH值对铁碳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影响.为了研究铁碳微电解系统分解转化有毒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物的电化学作用,分别建立了活性炭对照实验和铁对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进水pH值条件下,微电解处理后出水的TOC去除率均在40%~60%之间;微电解能够分解转化废水中的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使废水的BOD5/COD值由0.32提高到0.6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在进水pH值为4.0的条件下,微电解处理出水的BOD5/COD值高达0.71,且进水pH值为4.0的条件下微电解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转化效率最高.因此,铁碳微电解系统的最佳进水pH值为4.0.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介绍现有用于烟气脱硫吸收塔pH值控制的两种基本控制策略,包括单回路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和串级前馈反馈系统。并对现有两种控制策略下烟气脱硫系统吸收塔运行过程中浆液pH值响应过程的分析,针对现有脱硫系统pH值控制策略导致响应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善烟气脱硫pH值控制策略和响应特性的措施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结合烟气脱硫吸收塔浆液池的对象模型,通过对控制策略的仿真,得到该控制策略下的对象的响应特性,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最终,将优化的控制策略用于工程实践,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通过pH控制策略优化可达到pH值响应更为及时,pH值波动范围减少的效果。从而保证脱硫装置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有效降低运行消耗。  相似文献   

10.
某化工厂废水主要成份为乙醛、少量三聚乙醛、四聚乙醛、吡啶和一些乙醛聚合物。经吸附塔处理后出水ρ(CODCr)值在3000 ̄4000mg·L-1之间,BOD5/CODCr只有0.05,采用铁碳微电解方法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最合适反应条件是进水pH值为2、铁碳比1∶2、停留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CODCr去除率可达64%以上,且进水浓度的变化对去除率影响不大。而且,BOD5/CODCr值在0.45以上,提高了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developed neural-fuzzy control system for anaerobic hybrid reactor (AHR)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biogas production, the neural network with 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for prediction of the variables pH, alkalinity (Alk) and total volatile acids (TVA) at present day time t was used as input data for the fuzzy logic to calculate the influent feed flow rate that was applied to control and monitor the process response at di erent operations in the initial, overload influent feeding and the recovery phases. In all three phases, this neural-fuzzy control system showed great potential to control AHR in high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and quick response. Although in the overloading operation phase II with two fold calculating influent flow rate together with a two fold organic loading rate (OLR), this control system had rapid response and was sensitive to the intended overload. When the influent feeding rate was followed by the calculation of control system in the initial operation phase I and the recovery operation phase III, it was found that the neural-fuzzy control system application was capable of controlling the AHR in a good manner with the pH close to 7, TVA/Alk < 0.4 and COD removal > 80% with biogas and methane yields at 0.45 and 0.30 m3/kg COD removed.  相似文献   

12.
通过滤柱考察了进水pH变化对海绵铁预处理染色废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6、7、8、10时,过滤周期内脱色率都高于94%,出水pH大于7。与pH=6、7、8对比可知,在pH=10时,水头损失小,周期产水量高,出水含铁量低。海绵铁过滤柱活化后脱色率、周期产水量与活化前基本相同,出水pH比活化前低,出水铁含量相对较高。同时,通过扫描电镜图发现过滤柱内海绵铁腐蚀程度从上至下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小试实验考察了同步半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NAD)系统启动和稳定化运行的条件。结果显示,通过控制温度、pH、DO、曝气方式以及碱度与进水氨氮的比值,采用人工富集厌氧氨氧化细菌的方法,成功启动了SNAD系统,并且实现了稳定化运行。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平均出水硝酸盐和进水总氮的比例可控制在11%以内。另外,在启动过程中还发现,菌体自溶贡献了大部分化学耗氧量(COD),但随着系统的稳定,菌体自溶现象趋于减小。  相似文献   

14.
运用涂铁砂粒进行分散式饮水除砷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涛  罗启芳 《环境科学》2001,22(3):25-29
采用铁盐处理普通河砂研制成涂铁砂粒(IOCS),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观察其分散式饮水除砷效果,并选取地砷病现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IOCS性质较为稳定,扫描电镜下可见铁氧化物呈片状分散的覆盖在砂粒表层;IOCS无需活化处理,其对砷的最大吸附发生在30min~60min;pH5~9时,五价砷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下降,三价砷的去除率变化不明显.IOCS对砷的吸附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方程;5次滤柱循环中,75g(50ml)的IOCS分别处理含砷1.0mg·L-1的水样408~426床(三价砷),390~412床(五价砷),用0.2 mol·L-1NaOH进行再生处理,砷回收率均在94%以上.充填IOCS 3.0kg的家庭用模拟装置处理含1.0mg·L-1的五价砷209L和198L,三价砷196L和185L,并在现场实验期间,连续处理含砷0.202~1.733mg·L-1的水样200L,对水质亦无不良影响.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技术上,IOCS均是适合于分散式饮水除砷的一种新型除砷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连续流运行方式,将含NO3--N的原水依次通过HABR(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内添加木屑(第1系统)和硫磺颗粒(第2系统)的2个系统,在温度为(25±1)℃的条件下,将NO3--N容积负荷由72g/(m3·d)逐渐提高至80和96g/(m3·d),在不需投加传统型外加碳源的条件下实现了固相异养与单质硫自养的集成反硝化. 结果表明:进水NO3--N容积负荷为96g/(m3·d)时,系统NO3--N总去除率达到99.0%,第1系统和第2系统对NO3--N的去除率贡献各为50.0%;系统出水ρ(CODMn)为5.74~10.05mg/L,ρ(SO42-)为405~870mg/L,并且没有NH4+-N和NO2--N的积累. 第1系统产生的碱度能部分中和第2系统内产生的酸,进水、第1系统、第2系统出水pH分别为7.5、7.5~7.6、6.5~7.2,使硫自养反硝化系统呈现出较强的pH平衡能力,不需外加石灰石调节碱度即可为反硝化细菌提供较适宜的中性生存环境. 系统在pH平衡能力和NO3--N去除效果2个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并且通过集成反硝化作用弥补了2个系统单独运行时反硝化过程效率低的缺点,较传统异养型生物反硝化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6.
以4个小型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为经营实例,探讨了进水的碳氮比例长期维持在高碳高氮、高碳低氮、低碳高氮和低碳低氮4种条件下,每种特征进水会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所造成的困难。强调了如何运用工艺调整和成本控制,选择适宜的运行模式,用以优化污水处理厂的经营工况,在确保生化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使之达到水务行业内正常的毛利率水平,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桉树遗态Fe/C复合材料(PBGC-Fe/C)对水中Cr(Ⅵ)的净化能力及其动态吸附过程,以PBGC-Fe/C吸附剂为固定床,选择溶液初始pH、进水流速、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和环境温度为影响因素开展动态吸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为2,进水流速为5.14 mL/min,吸附剂投加量为2 g和环境温度为35℃的条件下,PBGC-Fe/C对水中Cr(Ⅵ)的最佳平衡吸附容量达到10.72 mg/g;提高溶液初始pH、进水流速和溶液初始质量浓度或降低吸附剂投加量均可缩短反应穿透时间和衰竭时间;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PBGC-Fe/C对水中Cr(Ⅵ)的动态吸附过程,说明该吸附过程中内部扩散和外部扩散均为非限速步骤,吸附速率常数(kTh)随着进水流速的增大从1.3×10-3 mL/(min·mg)升至2.6×10-3 mL/(min·mg),随着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从2.7×10-3 mL/(min·mg)降至1.4×10-3 mL/(min·mg).研究显示,PBGC-Fe/C对水中Cr(Ⅵ)具有较好的动态吸附能力,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生物三相流化床处理COD废水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三相流化床处理含Cu-COD废水,研究了载体的选择和生物挂膜条件、及废水停留时间、容积负荷、气水比、温度和pH值等工艺条件与COD去除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适宜条件下,对于含Cu2~3mg/l,COD 1500~2500mg/l的染化行业废水,采用生物流化床法处理,排放水Cu可达0.52~0.82mg/l,COD为145~175mg/l,COD去除率可达92%~93%。  相似文献   

19.
污泥微膨胀状态下短程硝化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实现"低氧丝状菌活性污泥微膨胀"和短程硝化的结合,本试验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在微膨胀状态下,短程硝化的启动方法和短程硝化启动过程中污泥沉降性的维持策略.分析了水质、pH、DO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以及混合液流态、曝气方法和进水方式等运行条件对污泥沉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处于7.2~8.0,温度处于20~25℃时,通过维持低溶解氧和准确控制曝气时间可以逐步在污泥微膨胀状态下实现短程硝化.系统运行160个周期后,亚硝酸盐积累率可从28%逐步上升到80%.通过改变进水体积交换率和辅助调节曝气量的方法可以有效维持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在污泥微膨胀状态下,VER在0.25~0.33适时调节,可控制污泥容积指数在150 mL/g附近小幅波动.在好氧阶段后期,会出现溶解态总氮浓度的小幅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