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已经成功加入WTO,要说我们的最大优势,那就是资源优势。 对四川来说,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旅游,旅游产业是四川唯一能与国外相抗衡的产业。凡是到过四川旅游的人都有一种感概:四川的旅游资源是上天特别恩赐的,品味之高,数量之多,实在令人羡慕!但,四川旅游的开发状  相似文献   

2.
四川旅游落后,主要体现在人的观念落后,对通过开发旅游业带动四川经济发展的认识还不足。四川缺乏精品旅游产品,尤其没有形成国际公认的旅游品牌。此外,全省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滞后,设施不配套,旅行社及其旅游相关人员素质较低,缺乏“服务”意识。 四川要想在21世纪实  相似文献   

3.
四川与云南旅游业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旅游落后于邻省云南的原因何在?这个问题愈来愈引起国人尤其是川人的重视,各种媒体纷纷展开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为四川旅游号脉,试图找出症结所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为四川旅游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经济相对落后是云南省较早集中力量抓旅游的根本原因从两省的综合经济实力来看,四川明显超过云南。自古以来,四川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其社会和经济发达程度远在云南之上。而云南地处偏远,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因此,云南省发展地方经济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比四川省要多。云南省的决策者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从云南实…  相似文献   

4.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经济强省。要真正把旅游业作为四川省的支柱产业,就必须彻底扭转当前对旅游文化资源的粗放式经营和管理局面。文章通过对四川省和云南省在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和宣传上的不同做法和和态度的比较,总结了云南成功经验,希望从中得到启示。总之,只有实现内涵式旅游开发,把未来旅游吸引力放在自然与文化有机结合的方向上,四川旅游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四川旅游业融资“瓶颈”何时打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已具有相当规模的旅游产业。2001年,四川共接待游客5000多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40万人次,创汇超过1亿美元,旅游总收入达153亿人民币。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四川旅游业发展水平同其资源优势相比差距还十分巨大,旅游产业在GDP中的贡献率仅为4%,与先进  相似文献   

6.
云南和四川都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然而,近几年来在旅游发展的进程中,四川却远远地落在了云南之后.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两省旅游资源的分析比较,找出两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观念差异,才能促进四川旅游业的新跨越.首先我们从定量方面对两省的旅游资源进行客观分析比较,从表中看出,在自然旅游资源总量上四川远远超过云南,而在人文旅游资源总量上四川几乎与云南相当,只是各具特色而已.  相似文献   

7.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特别是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仅以世界遗产的拥有量来看,四川有4处,而云南只有1处,西部的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全部集中在四川.目前我国景区上市公司很少,西部地区仅四川拥有一家(峨眉山).四川的旅游企业大多为新兴的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生命力强,发展后劲大.这一切都为四川旅游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  相似文献   

8.
1997年,四川才开始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比云南晚了很多年(云南开始于80年代末),因此,在观念、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与云南有差距。这次云南中甸县被易名为“香格里拉县”,说明四川虽然一直在超赶云南,但发展旅游的观念和意识仍相对滞后。 当云南在申报三江并  相似文献   

9.
转变发展方式是建设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迫切要求.四川现有的旅游资源、政府组织和企业运作方式,其产品要保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加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已很困难,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已迫在眉睫.通过对目前四川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总体和结构两方面提出四川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方向,试图为四川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云南大学 王先树:旅游是一个十分开放的产业,绝不能关起门来搞旅游,也不能默默无闻地搞旅游。旅游需要氛围,需要文化的渗入,更要以更加开发的姿态发展旅游。四川旅游与云南相比,差距十分明显。虽然两省省情不一样,但旅游官员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确有差异。我们就要想方设法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沿海岛屿旅游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各沿海岛屿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气候条件及资源与文化丰度差异,决定了其旅游发展水平与发展方式存在明显不同。从旅游发展主要驱动力角度,探讨了那些依托其独特旅游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的岛屿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岷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良好,旅游资源的特色突出、品位高,区位条件优越,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针对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该区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和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充分发挥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3.
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了西递、宏村旅游地发展的系统动态模型,分析了西递、宏村游客市场结构,同时分析了模型建立下的西递、宏村近程观光市场和远程观光市场的发展机制反馈,并针对西递、宏村古村落目前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把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研究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对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遗产地农民对世界遗产要有深入了解,树立保护重于开发的意识,改善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旅游文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代旅游业越富有文化特色,就越有内动力和竞争力。旅游文化研究已经成为旅游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开发的实际运用操作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对安徽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对策——整合资源,构造休闲度假新格局;调查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创新产品,提升竞争力等。为发展安徽休闲度假旅游,编制休闲度假旅游规划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山东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及其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上山东"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山东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结合山东省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省滨海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潜力,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发展山东省海滨旅游区的战略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政务旅游(旅行)在我国已有漫长的历史.当今频繁的政务活动将促使政务旅游得到进一步发展,但至今我国旅游统计尚未将其作为单独的旅游类型列出.初步划分了我国政务旅游(旅行)的发展阶段,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方式和特征,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对开拓政务旅游市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竣工后库区面临着移民安稳致富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压力,文化旅游业是化解这一难题的优势产业.在分析屈原故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有利因素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将秭归县整体建设成为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生态富民型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高校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以其独特性日渐进入我国旅游市场。我国学者对高校旅游问题的研究,从提出至今已有十年时间。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旅游的概念界定、开发可行性、开发原则、资源类型、部分城市高校旅游发展评述、存在问题等几方面。在对现有文献予以分类和综述的同时,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