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真菌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对旱田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得到3株絮凝率超过67%的菌株,其中絮凝率超过75%的高絮凝活性菌株1株——MZ52。将MZ52在产絮凝剂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后,对1000mg/L高岭土悬浮液絮凝,得出MZ52菌产絮凝剂最佳培养条件,分别为摇床转速160r/min,培养时间90h,初始pH值为8.0,培养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2.
从新疆荒漠土壤中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得到一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W36-1,根据菌株的Biolog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一株欧文氏菌属(Erwinia)新种。该菌絮凝产物的发酵动力学研究表明,其属于II型发酵,即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部分偶联;在发酵48 h后絮凝活性最高,产量可达到6 g/L;絮凝特性研究表明,在20~100℃范围内有较高的温度稳定性;在酸性环境条件下有较高的絮凝活性,pH值大于7,絮凝活性迅速下降;一些金属阳离子对絮凝有促进作用,其中,Ca2+的助凝效果最好,Mg2+次之,Al3+和Fe3+的助凝效果最差。该絮凝剂对水中各种重金属离子和色素具有较好的吸附去除作用,显示出其在环境工程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E-9,初步鉴定其为大肠杆菌。首次发现大肠杆菌能产生微生物絮凝剂。该菌产生絮凝剂的适宜培养条件为:乙醇为碳源,大豆粉为氮源,初始pH值为6.5~7.2、温度为30℃。絮凝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7%~99.5%,而絮凝剂投加量仅为通用发酵培养基的1/15,絮凝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等常用絮凝剂。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KJ-10的絮凝性能及絮凝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炼厂含油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KJ-10,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为进一步探讨该菌株的絮凝性能和絮凝成分,实验考察了该菌株对高岭土悬液和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了所产絮凝剂的热稳定性,并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GC-MS技术及多糖含量测定等途径对其絮凝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高岭土悬液的...  相似文献   

5.
从某环保公司的污水处理设备好氧活性污泥和广西民族大学思源湖周边土壤中共分离出64个株菌,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14个絮凝率大于50%的株菌,最后对其中3个絮凝率最高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分别属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阿氏芽孢杆菌(Priestia aryabhattai)、拉尔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alkuanensis)。每50 mL 2.5 g/L高岭土悬液只需投加1.0 mL发酵液,蜡状芽孢杆菌在发酵时间为36 h、发酵pH为7.0时,絮凝率最高可达87.7%;阿氏芽孢杆菌在发酵时间为48 h、发酵pH为7.0时,絮凝率最高可达91.1%;拉尔宽假单胞菌在发酵时间为84 h、发酵pH为8.0时,絮凝率最高可达91.0%。3个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发酵条件比较温和,所需发酵液投加量少,表现出较高的絮凝率。因此,3个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具有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粪产碱杆菌B-20进行发酵培养,观察菌株生长与絮凝剂积累、絮凝性、糖类物质消耗和氧浓度之间的关系,发现菌株的生长与絮凝剂的积累呈正相关,并且发酵培养过程中pH保持在7.2~7.9.通过热诱变获得能够稳定传代的B-2022突变菌株,比较了在不同pH、CaCl2添加量、菌液添加量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其与原菌株B-20的发酵混合液的絮凝率差异,发现热诱变菌株B-2022具有更好的絮凝性能,尤其对pH的适应性较强,最优的絮凝条件为pH=9.0、100 mL高岭土悬浮液中1%(质量分数)CaCl2和发酵混合液添加量都为4 mL.进一步将热诱变菌株B-2022紫外诱变45 s,得到紫外诱变菌株B-2022c,其最佳絮凝率可达94.3%,比原菌株B-20和热诱变菌株B-2022的最佳絮凝率分别提高了2.4%和1.7%.通过化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絮凝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E 9,初步鉴定其为大肠杆菌。首次发现大肠杆菌能产生微生物絮凝剂。该菌产生絮凝剂的适宜培养条件为:乙醇为碳源,大豆粉为氮源,初始pH值为6. 5~7 .2、温度为30℃。絮凝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7% ~99. 5%,而絮凝剂投加量仅为通用发酵培养基的1 /15,絮凝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等常用絮凝剂。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废水、土壤、活性污泥中筛选到2株絮凝剂产生菌。参照伯杰氏手册进行菌种分类鉴定,初步确定均属氮单胞菌属(Azomonas sp.)。将Azomonas sp.在产絮凝剂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后,测定其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活性。废水絮凝实验表明,该菌种所产絮凝剂絮凝效果明显,可絮凝各种水溶液中的悬浮物质。  相似文献   

9.
简单芽孢杆菌产高效微生物絮凝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从绿化植物根际土壤和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得到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PS1,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对菌株PS1产生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时间、絮凝活性分布以及pH、CaCl2、絮凝剂投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其对实际废水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菌株PS1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时间为36 h,产生的絮凝活性物质全部存在于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当pH为7.0~8.5、CaC12投量为0.25~0.35 g/L、发酵液投加量的体积分数为1.5%~2.5%时,菌株PS1发酵液对4 g/L的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佳,絮凝率达到97%。菌株PS1所产絮凝剂对城市污水、啤酒废水、淀粉废水、医院废水的絮凝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絮凝剂产生菌B-7的培养条件优化及生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成都市土壤中筛选分离了1株具有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7。考察了碳源、氮源、温度、培养时间、pH等多种因素对絮凝剂(MBF-7)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碳源为淀粉,氮源为硫酸铵,培养时间为72 h,初始pH为7.0,温度为30℃,对0.4%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