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邸敬涵  温宗国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909-4918
为解决稀土资源贸易的资源环境不公平问题,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与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核算了稀土资源产品国际贸易中所有国家的实际资源环境净效益,并判断未来国际制造业的三大主要发展趋势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稀土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实际资源环境净效益高达85亿美元,主要贡献来自于稀土原材料产品.未来国际制造业的发展格局下,尽管绿色发展与气候目标政策会降低17%的净效益,但依然是改善资源环境不公平问题的关键政策路径;产业链转移重构政策会减少11%的净效益,加剧经济水平较低国家的资源环境不公平问题;新兴制造业发展政策会增加76%的净效益,但经济水平较低国家的资源环境不公平问题依然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中国实现了单位GDP能耗下降19.1%、节能6.3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的目标责任,但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形势依然严峻,交通运输行业作为重要的高污染高能耗领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交通部门在新能源的利用中存在的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相关的配套政策、设施不到位等问题,也依然制约着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绿色发展。当前中国交通部门存在着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需借鉴国外发展绿色交通的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着力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削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依然严峻的环境资源形势,中国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削减.本文分析了中国目前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实施现状,剖析了存在的制约因素,从而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即建议通过建立完善总量控制法律法规、严格环境准入、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污染源环境监管、实施污染物集中处理、推广排污权交易等手段和措施,完成总量控制和削减,逐步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阿超 《环境》2004,(9):43
环境污染正以惊人的发展态势,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气候的异常变化,沙尘暴的长驱直入,江河湖海水质下降,人为因素造成的资源破坏……尽管所有这一切都在警示人类要保护地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件依然屡禁不止,并且花样翻新,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5.
水专项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问题仍没有根本改变,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依然存在,水环境恶化的趋势还在发展,水污染形势严峻,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6.
《世界环境》2015,(1):72-75
<正>人们的幸福生活与健康的环境息息相关。英特尔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成为环境责任的领导者,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排放及节约运营资源等方面持续投入,并不断寻求信息技术行业可以解决可持续发展挑战的创新方法和技术。环境管理体系尽管很多电子企业选择生产外包,我们依然坚持自己设计和生产大多数的产品,这也意味着我们在全球生产中尤其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工厂选址、设计、建设以及新产品的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我们努力保持所有材料和资源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可控。  相似文献   

7.
国家人地关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雷  刘毅  杨波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3):353-362
作为地球表层的一个物种,人类生存与发展始终以最大限度的资源与环境占有和获取为第一需求,即使进入现代时期,情况依然如此。实际上,随着社会财富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地关系的稳定与协调始终是各国、特别是人口大国(>1亿人口)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目标。自然禀赋(淡水、耕地、草场、森林、能源和矿产)与人文活动(人口、GDP和碳排放)的要素综合分析表明,尽管11个对象国的资源环境秉赋(本底)特征差异明显,但是在资源环境开发的极化效应作用下,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国家人地关系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一方面,随着资源环境开发规模和深度的不断扩大,国家财富积累与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对各国乃至全球有限的资源基础支撑能力造成日益严峻的挑战。此方面,日本的国家人地关系演进最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年年岁岁花不同,岁岁年年人相似。《上海环境科学》在平稳发展中度过了2005年,又迎来了新的一年。作为一本老牌环境科学专业期刊,她是我国20多年来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忠实见证者,今后仍将与之同行。当前,我国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不足,以2005年松花江特大水污染事件为代表的各种环境突发事件仍时有发生,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未来经济总量增加,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基础论: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出发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张雷 《自然资源学报》2008,23(2):177-184
尽管已经跨入现代化发展的门槛,但是作为地球表层的一个物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求依然是最大限度地获取物质消费的满足。实际上,随着社会财富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已经成为各国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目标。这种协调既是可持续理论也是人地关系研究的核心所在。作为世界上人类文明发育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实践再次表明,资源环境的空间格局变化始终是决定国家人口活动基本方向的基础所在。资源环境要素综合评价和人地关系模式的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偏南)地区始终是中国国家人文活动的重心所在,而决定这一空间格局变化的正是国家和区域的资源环境状态。因此,认识资源环境的基础作用,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设定三级分析指标,对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定量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1999年-2009年间内蒙古经济发展和环境现状。结果表明,近十年间内蒙古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的高耗能工业占主导地位,能源消费支撑了经济发展,二氧化硫减排压力依然艰巨。通过生态承载能力分析,内蒙古区域生态赤字呈逐年增加态势,生态压力指数加大,但处于可控状态,对地区生态影响最大的依然是农耕、农牧经济,化石能源和建筑用地人均生态足迹增幅最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5):F0002-F000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陆浩指出,现在面临部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完成进度滞后、转方式调结构任务繁重、节能减排压力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作用有待加强、执法监管还不严格不到位等。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长足发展,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但与此同时,中国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能源安全以及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尽管过去三十多年,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巨大的努力,但因为环境污染的累积性特征,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量环境问题没有解决,增量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使得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形势依然会相当严峻,环境污染的损害突显、突发性环境事件频发,并进而体现为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已经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亚洲开发银行 (ADB)在最近发布的“2 0 0 1年亚洲环境展望”中表示 ,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成本约占GDP的 3 %至 5 %。对环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管理不力和空气污染上。“环境展望”说 ,空气污染依然是影响环境和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 6 3 %的城市达不到国家空气质量 2级标准。燃煤依然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但在未来 1 0年中机动车排放将逐渐成为空气污染的另一个主要因素。ADB有关官员认为 ,目前国内对污染的处罚收费太低 ,达不到控制污染的效果 ,应加强监督实施。手段之一就是考虑引入燃煤税。我国环境破坏的经…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2014,(23):5
环境监管执法是落实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直接手段,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的有力措施。近年来,我国环境监管执法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监管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安全提出更高要求,环境监管重要性更加凸显。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环境监管执法做出新部署,要求在资源环境领域推行综合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为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的几个问题郑州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中心肖国兴,肖乾刚中国历经15年的制度变迁基本确立了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取得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绩效。然而,自然资源配置依然是由政府机制实现的。政府机制为自然资源的配置安排了发展的空间,却没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中国工业发展将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瓶颈约束,从资源环境经济学角度阐明了产生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原因,并指出:资源环境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外部性特征和资源环境实际成本与资源环境价格中所包含成本的不一致性导致了目前资源环境利用的低效率;对资源环境的低效利用产生了环境污染、加速了资源耗竭;工业发展本身存在着促进环境质量需求提高的机制,这种机制的作用也是产生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表土层环境中,蕴含的矿产资源非常重要,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煤矿资源开采中,特别是小型煤矿企业矿产资源开采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应用落后的开采技术,安全性差且资源浪费严重。为了预防这一问题,煤矿企业应用变频节能技术,有效提高机电设备生产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煤矿机电设备中,变频节能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2013,41(14):2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拉开了中国环保事业的序幕。至今,年届四十,中国环保事业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然而,在成就背后,依然面临着层出不穷的疑惑。环境形势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旧严峻,压力继续加大。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依然突出,环境问题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征,老的环境问  相似文献   

19.
李丽平 《环境保护》2007,(8A):44-46
我国化工行业现行的贸易政策对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化工行业依然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而其贸易政策仍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压力,需进一步降低重污染化工产品的进口关税,加征出口环境关税,提高外资进入化工行业高耗能出口产品的门槛及市场准入门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陆浩指出,现在面临部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完成进度滞后、转方式调结构任务繁重、节能减排压力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作用有待加强、执法监管还不严格不到位等。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首先,进一步提高对节能减排重要性、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