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临盘油田盘河区块地层砂粒细、泥质含量偏高,导致油井实施高压充填防砂后大面积堵塞、小井眼防砂措施有效率偏低两方面的问题,成功试验引进糠醛树脂防砂工艺。2010年初至2011年末,共在临盘油田试验22口井,有效率达86.3%,累计增油13 319.1t。该技术在临盘油田的成功应用,为同类油藏的防砂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避免在修井过程中产生的落地油、油砂、油水混合液和洗井液等对环境造成污染,辽河石油勘探局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已研究出一整套完备的绿色环保修井技术,包括抽油杆刮油、油管泄油、密闭连续冲砂、软捞砂、快速防喷、汽化水回收等修井技术,在施工全过程中采取了预防污染的措施,将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及产品质量与物流、能量、信息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并优化运行方式,从而实现了最小的环境影响、最少的资源消耗、最佳的管理模式以及最优化的经济水平。并取得多项专利成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技术(SER)的原理,并开展SER修复饱和带石油类污染土壤室内研究。经过20d的SER修复,模拟受石油类污染的饱和带土壤,已接近修复终点,土壤中总石油烃(TPH)平均浓度,由初始的13.25g/kg降至4.30g/kg,去除率达到67.54%。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技术对砂土层中石油污染物去除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油田冲砂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油井清砂方法易产生环境污染的现状,胜利采油厂对油田修井冲砂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改装设备;改进捞砂工艺等措施,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1月,已经实施捞砂作业井417口,一次成功井373口,一次成功率为89.45%。工艺改进实施后,还节省了化学堵剂的使用;杜绝了油层污染;减轻了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冲砂事故发生率,初步实现了油田修井冲砂施工的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5.
在油气田开发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危险废物,如处置不当会造成严重污染,但如何判别危险废物是环境管理中的难点问题。文章分析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生产工艺流程,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油井、联合站、集输管道产生危险废物的类型、环节进行了分析,可为有关人员对危险废物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相当数量的海上油田接近或者超过服役年限,越来越多的平台需要弃置。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海洋石油平台弃置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以某海洋石油平台的拆除为例,从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大的油井永久封堵、导管架桩基的切割和海底管线拆除与回收三个方面,合理选择弃置方案,并分析了石油平台弃置对海洋的环境影响。最后针对海洋石油平台弃置过程和弃置后凸显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可行的环境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世界上约有半数以上的试探油井因为石油和天然气含量不具开采价值而被废弃;但是其中许多油井可作地热发电站而获得新用途。这种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的系统已经在兰克郡获得专利许可。该系统是由一根插入单孔井眼的热管构成的。管中注入一种有机液体,液体在管底部沸腾,释放热量而驱动气轮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现有杆管清洁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应用效果入手,分析了井下、井口、井场、车间4个环节15种杆管清洁生产技术的优缺点和适应性,同时引入技术成熟完备性指标,对每种杆管清洁生产技术作了定量评价,认为在施工中应综合考虑地层、井史、油田所处环境敏感性等影响因素,将其集成或组合使用,形成适合于不同类型油井的杆管清洁模式。建议继续加强井下泄油、油管内壁清洗、内防喷、井口防喷防溅等关键设备研发与完善,提高清洁生产技术的适应性、可靠性,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含油泥砂洗涤法在大港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泥砂洗涤法可以将含油泥砂中混合的原油、泥、砂回收并重新资源化利用,且处理过程中不产生新的污染物。大港油田应用含油泥砂洗涤法对北部地区产出的含油泥砂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泥砂浸出液COD、石油类等指标均能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处理后的泥砂符合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抗压强度标准,符合道路修筑用土的抗压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陇东油田井场油泥微生物处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石油开采及油井措施作业过程中原油散落井场产生油泥,污染井场周围土壤、水体、空气的现状,文章介绍了一种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陇东油田井场油泥微生物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井场油泥环保、经济、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11.
针对曙光采油厂绕阳河潮汐对油田生产及人身安全影响逐年加剧的情况,为减少潮汐对生产、安全等方面的影响,曙光采油厂对潮汐的变化规律及防范措施进行研究。通过科学摸索潮汐规律,动态调整区域油井生产,采取防潮、排涝,"打时间差"组织运行,安全防护,防汛预案演练等手段,有效指导了潮水期间油井生产运行,达到良好的防潮汐、防污染、保安全的目的,同时对今后潮水期间的生产运行具有实际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热洗后油泥砂化学氧化处理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化学热洗法处理后石油烃含量低于2%的联合站罐底泥,在继续采用生物技术处理过程中,针对该工艺存在的处理周期长、对重质成分降解能力不强的问题,开展了采用化学氧化技术对化学热洗后油泥砂中石油烃降解效果的研究,通过室内实验,考察其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实验表明,最好的化学氧化实验组石油烃降解率可达60%,可通过与微生物的耦合作用,提高石油烃的降解效率,30d内石油烃含量最多降至4 800mg/kg。  相似文献   

13.
柴油污染饱和带土壤淋洗修复室内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土壤淋洗(SF)修复的原理,并对室内模拟的柴油污染饱和带土壤进行SF修复研究。经过SF修复20d后,室内模拟的柴油污染饱和带土壤接近修复终点,其TPH(总石油烃)平均由初始的13.50g/kg降至5.98g/kg,去除率达到55.70%。水驱SF修复方法对砂土层石油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用生物法治理大庆油田地表油污土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年来采油作业中常发生各种漏油事件,导致油井周围土壤污染严重,如何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有效地保护环境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庆油田将微生物处理和植物处理等生物方法用于土壤原油污染的治理。微生物处理法利用存在能够降解污染物的有效微生物等条件,处理原油污染物。植物处理法利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将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吸收、转化,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大庆油田比较适宜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地表土壤石油污染的治理。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油污土壤治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石油烃污染会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地下水系统中石油烃污染物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某石油烃污染场地的污染状况及水文地质条件,利用模拟柱实验研究石油烃中常见组分苯和菲在典型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实验结果表明,苯和菲在4种含水层介质中(粉砂、中砂、粗砂、砾砂)受到的迁移阻滞作用都是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菲在4种介质中的迁移速率要小于苯,说明4种介质对菲的阻滞作用要大于苯。通过检测各模拟柱出水中Fe2+、Fe3+、NH4+-N和NO3--N浓度的变化可知,在苯和菲的砾砂模拟柱中,由于水流速度快,试验周期短,模拟柱内各项指标变化较小,生物作用较弱;而在苯和菲的粗砂、中砂和粉砂模拟柱中,NO3--N浓度减少,NH4+-N和Fe3+含量增加,说明微生物开始利用NO3--N和Fe3+降解苯和菲,微生物对苯和菲在粗砂、中砂和粉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围绕我国石油行业低碳发展现状、制约条件和技术方向展开论述。通过统计我国"十一五"能源需求形势和石油行业能源使用情况,总结石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特征,预测了"十二五"油气能源需求和石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在此基础上,对石油行业低碳技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估,并提出我国石油行业分阶段低碳技术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自行研制的砂尘一体化试验系统进行了介绍。设备研制中对基于文丘里原理的加砂/尘试验系统和自动监控除湿试验系统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根据环境试验要求,指出了该试验设备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加砂方式优化、温度调控、砂/尘浓度的测量与控制以及吹砂吹尘合一等技术难点,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该试验系统研制成功,为考核装备的环境适应性和产品可靠性提供了科学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意大利及其他欧盟国家的石油天然气防大学工业及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况,对我国石油企业环保工作提出了建议。意大利及其他欧盟国家社会和经济平衡发展,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并重。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健全,健康、安全、环保已成为政府、公民和企业的共同理念和行动。我国的石油企业应学习意大利等国的经验和做法,在进行工程建设和生产时,应将开发利用经济资源和保护自然资源并重的理念贯穿始终。遵守法律,在工作实际中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抽汲排液存在抽汲设备和工具密封性差,对井场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问题,为解决抽汲排液对井场造成的污染,分别对抽汲钢丝绳的选择、试油井口防喷盒的密封以及试油抽汲作业规程及其它方面作了研究和应用,使抽汲排液对井场造成的污染得到了较好控制,符合新疆油田创建"绿色油气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大港某油田油泥砂处理采用热化学洗涤法,因处理时间不足及工艺参数不合理,处理效果无法达 到SY/T 7301—2016《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中规定含油污泥经处理后剩余固相中石油烃总量应不大于2%的要求,需要进行升级改造。通过生产情况分析和国内外处理技术调研,优选热化学洗涤与物理分离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并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对已建空化处理撬块进行改造,并新建深度净化处理撬块,实现一级破胶破乳分离、二级空化分离、三级深度净化分离的油泥砂处理工艺,处理后 的油泥砂总含油率满足小于2%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