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2.
1数据审核程序与内容环境监测数据经分析人员自查后,须经过组审、室审、站审后方可报出。组审过程中,如发现疑难问题,组内无力解决,在上报到室时,要注明可疑之处。一般性技术问题均需在室内解决,对于重点疑难问题和特别重要的监测数据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可报请站技术负责人审核处理。审核过程中,可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程序。组、室、站所处的位置不同,审核的要求和内容也不同。有些监测站要求三级审核人员对监测结果均进行全面的审核,即从采样、分析原始记录的计算、数据处理,直到结果报出等。表面上看,对数据审核要求严格,… 相似文献
3.
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是环境分析质量保证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此项工作对监测数据是否准确可靠有一定影响。简述了环境监测超标数据审核确认的必要性以及超标数据的审核确认方式,针对目前存在的监测指标定性定量不准确、标准物质存在衰减状况、评价标准选择不准确等问题,提出,监测部门对于超标数据必须严格审核和把关,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真正服务于环境执法和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4.
环境监测任务可信度评估是对整个监测任务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考核并给出考核结果值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可以在资质管理、任务招标、价格评分、合同付款等方面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管理提供量化依据。用好可信度评估可以在加强行业监管的同时,规范行业竞争。 相似文献
5.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数据审核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监测工作的质量,做好数据审核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环节。数据审核的方法有许多种,本文从水质监测数据中各环境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出发,探索加强数据审核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试论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机制的建立及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在对环境监测数据审核重要性的认识,及其内容,依据分析解释的基础上建立了环境监测数据审核运行机制。并提出了几点措施,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在获取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监控,把监测数据差错率消除在监测过程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环境监测数据在环境执法中的证据效力,指出,环境监测数据作为环境执法依据和行政处罚证据时,应对监测机构资质、监测样品、分析方法、仪器设备、质控措施、监测记录及结果等进行有效性审核。结合案例,分析了环境监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提出,环境监测数据作为证据资料提交给法庭时,需要所有与此项监测工作有关的资料作为支撑,监测机构在提交监测数据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关,只有合法有效的环境监测数据才具备证据能力,真正服务于环境执法和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8.
9.
对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田玲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1,14(4):267-268
针对目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监测数据质量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如何提高数据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目前中国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缺乏统一的数据采集及传输管理规范,导致数据集成困难,各监测网络间的数据无法充分共享,形成信息孤岛。该研究在深入分析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遵循已有的标准规定并结合实际业务需求,针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传输系统结构、通讯协议以及监测数据编码提出具有良好扩展性、通用性及规范化的设计方案,以期促进监测设备及系统集成工作的标准化,实现系统间信息数据高度集成,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和互融互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业务紧密互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快速有效的环境监测执法需求越来越急迫,特别是在出现疫情与地质灾害等特殊时期,便携式快速监测仪器能更好地保证执法的时效性,但应用上却在执法环节一直受到监测数据合法性及标准方法等问题的困扰。笔者首先采用关键词频统计法研究了便携式环境监测设备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基于执法机构实践,调研了解了中国现行常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质控和认证流程,指出便携监测与常规流程不匹配之处,以空气和废气中颗粒物和SO2监测为例系统梳理了方法标准、质控、论证等内容,分析论证便携式设备在环境执法中数据有效性的问题,并针对便携监测设备的型式批准、强检、监测方法和数据合法性认定等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关于编制环境监测科技发展\"十五\"规划的几点考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科研发展现状,就编制\"环境监测科技发展‘十五'计划与2015年远景规划\"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如重大环境问题、环境监测科技需求、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与优先领域以及重大项目等.希望对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监测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和进一步讨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Kevin Summers Andrew Robertson Barbara Levins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0,64(1):379-390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 and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have formed a partnership to establish pilot sit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etwork known as the Coastal Intensive Site Network (CISNet). CISNet is composed of intensive, long-term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sites around the U.S. marine and Great Lakes coasts. In this partnership, EPA and NOAA are funding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programs at pilot sites that utilize ecological indicators and investigate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NASA is funding research aimed at developing a remote sensing capability that will augment or enhance in situresearch and monitoring programs selected by EPA and NOAA. CISNet has three objectives: 1) to develop a sound scientific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ecological responses to anthropogenic stresses in coastal environments, including the interaction of exposure, environment/climate, and biological/ecological factors in the response,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nature of these interactions, 2) to 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developing data from selected sites intensively monitor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including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stresses, and ecological response, and 3) to provide intensively monitored sites for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indicators of change in coast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长光程大气自动监测中异常数据的分析及处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光程大气自动监测系统部件较多,结构复杂,中心站对子站监控通过在线方式完成,因此对系统中故障的判断和排除有一定难度。通过对中心站调出的异常数据进行诊断和分析,帮助操作者提升对系统的了解和对异常数据处理的技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