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矿“三违”指的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据大量数据统计分析,煤矿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大多是由于“三违”行为引起的。目前,煤炭企业大多采用对“三违”人员进行经济处罚的方式,这种做法其实并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三违”人员处理轻了,好象麻醉药,只管用一阵子,收不到长久的效果;处罚重了容易激起他们的逆反情绪,反而不利于安全生产,并引起人员思想波动,继而引发队伍不稳定。因此,如何加强对“三违”人员的管理,减少“三违”行为的产生,是杜绝煤矿伤亡事故、创建平安和谐矿区的关键。一、“三违”产生…  相似文献   

2.
说起“三违”现象(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许多人把它看作是一种违章、违纪现象,很难将在“禁火区”内吸烟,不按规定穿着等现象与“违法”相提并论。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三违”现象在企业甚为普遍。“三违”是“违章”不是“违法”,也导致了对“三违”现象处理的软弱无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单位对事故的统计分析都表明,因“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而诱发的事故明显增多,占事故总数的5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因此,狠反“三违”,以此促进安全工作已成为企业各级领导、安全工作者及多数职工的共识。然而,实际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两种情形却发人深思。 (1)长时间以来,查反“三违”的呼声日益强烈,对“三违”人员的处罚也一再升级,但“三违”现象仍屡禁不止,并且随着生产发展、人员构成的变化、设备的更新,其表现形式也  相似文献   

4.
生产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简称为“三违”),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反“三违”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事故强有力措施之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提出反“三违”的10项对策。  相似文献   

5.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绝大多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因此,开展“个别谈心”活动,增强了“三违”人员帮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对建设“平安矿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三违”不反,事故难免。如何有效地遏制“三违”现象的发生?新千年伊始,兖矿集团唐村实业公司在遏制“三违”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该公司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警言移植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实行“三违累计积分制”,凡在工作中违章指挥、违章劳动纪律的“三违”人员,公司根据违章性质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分数,得“满分”者,自动下岗自找工作。此举大大强化了职工的安全意识,促进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某某作业队不服从处罚,在作业面跟安管人员吵了起来"、"因为不满违章罚款,某某班员把安管人员告到了矿里"、"这些作业队员素质不高,真是不好管"……在矿山,听到这样的消息与报怨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面对"三违"现象,违章人员对处罚后的态度不外乎有这么四种情况:口不服心不服、口服心不服、口不服心服、口服心服。只有口服心服才能达到最好的“三违”帮教效果,既让违章人员接受违章处罚,违章人员自己又认识到违章危害性,杜绝类似违章行为再次发生。然而,想要让违章人员在接受处罚时口服心服却并非易事。为什么本若为他人安全着想的“三违”处罚,往往会受到处罚对象的排斥呢?  相似文献   

8.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绝大多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因此,开展“个别谈心”活动,增强了“三违”人员帮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对建设“平安矿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为遏制“三违”行为,川煤集团达竹白腊坪矿业分公司从2月中旬开始将安全监管的重点放在对查出的“三违”人员分类治理、分别对待、立体监控。  相似文献   

10.
煤矿"三违"指的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据大量数据统计分析,煤矿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大多是由于"三违"行为引起的.目前,煤炭企业大多采用对"三违"人员进行经济处罚的方式,这种做法其实并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三违"人员处理轻了,好象麻醉药,只管用一阵子,收不到长久的效果;处罚重了容易激起他们的逆反情绪,反而不利于安全生产,并引起人员思想波动,继而引发队伍不稳定.因此,如何加强对"三违"人员的管理,减少"三违"行为的产生,是杜绝煤矿伤亡事故、创建平安和谐矿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欣文 《安全与健康》2006,(10S):16-16
近日,达竹煤电集团金刚煤矿开展“三讲四见面,现身话安全”活动,并将这项活动建立了长效工作制度。该项活动由团委、工会、安监处等单位组织矿伤残职工、伤残职工家属以及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利用周二、五职工学习日和安全活动日,到采掘工区、并下辅助、有关地面单位和“三违”人员学习班与职工和“三违”人员以亲身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三违“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大敌人,是引发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线。因此,煤矿要实现安全生产,就要避免和减少“三违”现象的发生,而要避免和减少“三违”现象的发生,就要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人为本,做好防“三违”的“帮教十结合”。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去年被河南省煤炭厅树为“河南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十面红旗单位”之一的禹州市吕沟煤矿,今年以来采取“谁违章、谁受罚、谁亮相”的新举措强化安全教育,取得显著效果,“三违”现象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0%。 为强化安全教育,该矿采取三个办法。一是对新工人进行15天的岗前培训,接着由老工人一带一地进行岗位实习,若新工人在6个月的实习期间违章,每违一次,罚结对的老工人60元。二是矿广播室、电视台开办安全专题节目,定时播放安全教育片,表彰安全先进人物外,还让“三违”人员在电视、广播上亮相、作检查。“三违”人员每上一次电视,交录相制…  相似文献   

14.
大量事实表明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装卸工人的“三违”行为。因此,必须找出导致“三违”行为的成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加强管理来减少或杜绝“三违”行为。 一、“三违”的成因 (一)“三违”者本人方面的原因: 1、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法规观念淡薄、安全意识低下、存在不健康的安全心理:①不懂安全知识或一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三违”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指出只有狠抓“三违”,才能有效地保证矿井生产、基建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三违”是指企业职工、管理人员在生产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它是煤矿安全生产最大的危害,是事故发生的祸根。“三违”现象已成为严重威胁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影响企业形象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顽症”。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三违”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了“三违”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完善“三违”治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矿工不安全行为致因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和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及控制已成为预防矿难发生的热点问题。针对现场获得的矿工不安全行为(“三违”)事件,从生理和心理效价、经济效价、时间效价、法规执行成本、危险压力成本五个方面进行致因分析,采用模糊聚类方法,选取适当的阈值λ,将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分为三个基本要素,即: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技能不够、安全意识淡薄。鉴于目前对“三违”人员通常采取行政处罚,以及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流于形式,未能杜绝三违的重复发生,提出了针对不安全行为成因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模式,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谈到与安全有关的社会心理现象,最有名的莫过于“中国式过马路”。有人违章时,遵守规则等红灯的人就会有心理压力,这就是“群体压力”或“从众压力”,也就是“与大家一样”的本能反应。但在生产实际中,如果这种心理现象处理不好,就可能是“三违”现象迅速递增的原因。那么,该怎么处理并利用好工厂中群体影响呢?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某矿在反“三违”整治活动中,对“三违”人员进行经济惩罚,少则一二百元,多则五六百元。然而在工资结算时,有些区队长和班组长把本区队或本班组的罚款全部平摊到每个职工身上。当笔者了解此事时,他们解释说:“为工作受到罚款,且罚款过多,若集中到某个人身上,这样会造成个人负担太大,挫伤这些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平摊就可以减轻其负担”。  相似文献   

20.
邵敏 《劳动保护》2008,(5):76-76
为提升干部、职工安全技能.淮北矿业海孜矿决定对职工不规范行为以及“三违”行为进行进一步细化管理。在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由各专业副总负责,分专业对公司生产中的“三违”行为进行整理、界定,制定出一份包括19项不规范行为、224项“三违”行为的“诊断书”,并将“诊断书”下发到各个基层单位,由各单位通过不同的形式贯彻到每一名职工,确保职工个个知“界线”,人人不越“雷池”。图为海孜矿职工学习综合“诊断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