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2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煤矿的内因火灾进行评价.首先建立煤矿内因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值统计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用加权平均模型确定内因火灾危险性总的相对隶属度,求出模糊特征向量;最后得出内因火灾危险性等级.  相似文献   

2.
在煤矿火灾事故中,内因火灾的发生率远高于外因火灾,因此大多安全评价是针对煤矿内因火灾的评价,对于外因火灾的评价相对较少;但外因火灾造成的后果远高于内因火灾,做好外因火灾的安全评价同样重要。采用2级模糊综合评价与集值统计法相结合的模型对煤矿外因火灾进行评价,建立煤矿外因火灾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值统计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得出的权重进行可靠性分析,用加权平均模型确定外因火灾危险性总的相对隶属度,求出模糊特征向量,根据总得分确定外因火灾的危险性等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与传统的计算方法相对比。  相似文献   

3.
一、矿井火灾的分类与危害: 矿井火灾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外因火灾是由于外部的高温热源引起可燃物的火灾。内因火灾是由于煤炭(或其它可燃物)在空气中氧化并聚积热量而引起的火灾。矿井火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火灾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烟雾,严重地威胁着井下人员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矿井内因火灾的检测对于尽早地、准确地识别内因火灾的初期征兆、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迅速扑灭火灾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煤和硫化矿石的性质不同,氧化产物和初期征兆也不尽相同。现将它们的检测内容分述如下: 一、硫化矿内因火灾的检测硫化矿内因火灾的检测内容包括:外部征兆;分析矿井空气成分;测定矿井地下水及空气、岩石温度。  相似文献   

5.
矿山防火     
火灾是矿山生产的重大危害之一。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做好防火工作。 矿山发生火灾有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两种。内因火灾以煤矿居多。暴露在空气中的煤炭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后发生氧化作用,放出热量。如果散热条件差,热量集聚,就会使煤的温度升高,加速氧化作用;若温度达到300—500℃时,煤开始自燃;达到800~2000℃时,煤炭就燃烧起来。据统计,煤矿中的火灾约有70~75%属内因火灾。外因火灾有多种。如因吸烟、电焊、用火炉取暖等明火引起的;因皮带机、联轴节等设备发生运转故障,摩擦生热等引起的;因放炮使用的炸药、雷管不符合要求或炮泥不按规…  相似文献   

6.
第五讲内因火灾的发生原因内因火灾一般发生在煤矿和硫化矿山。据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开采的矿山,约有40%的煤矿、20~30%的硫铁矿、5~10%的有色金属或多金属硫化矿具有内因火灾危险。如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阳泉矿务局、开滦矿务局赵各庄矿、铜陵有色金属公司铜官山矿、德保硫铁矿、大厂矿务局铜坑锡矿等都是典型的内因火灾矿山。内因火灾能使大量的有用矿物资源遭受损失,恶化矿井劳动条件,有时还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7.
论硫化矿床内因火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因火灾是开采硫化矿床的重大灾害之一。它不但恶化井下作业条件,影响工人身体健康,而且可能破坏采矿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我国钢官山铜矿、西林铅锌矿等,均发生过内因火灾重大伤亡事故。美国凯洛格(Kellogg)矿1972年5月的一次火灾事故,死亡91人。由于内  相似文献   

8.
模糊概率事件的故障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职业事故的基本致因事件多属于模糊事件,其概率很难确定。本文以煤矿典型危害——内因火灾为例,探讨了模糊概率下的故障树分析问题。煤矿内因火灾故障树虽具有确定的结构形式,其基本致因事件的概率却无法统计。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煤矿中一大批防火专家可以用自然语言较准确地描述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就为故障树分析提供了有效信息。文中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引入Delphi方法,征集并整理了25位专家对龙凤矿内因火灾致因的意见,确定了基本事件的模糊概率及其临界重要度排序,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内因火灾措施。  相似文献   

9.
火灾一直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难题。如何有效避免或减少火灾造成的群死群伤?美国经过调查发现,住宅建筑防火条件的不同,火灾中死者人数多少也不同,这跟美国人的贫富差距有着直接关系。生活越富裕的地区,住宅建筑防火条件越好,火灾越少,火灾时死伤者也少;生活越贫穷,住宅的防火条件越差,火灾越多,火灾时死伤者也越多。  相似文献   

1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矿井火灾安全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国内煤矿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内因火灾、外因火灾、管理和救灾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糊层次法,求解了各指标权重;结 合目前比较成熟的BP神经网络方法,研究了一种新的矿井火灾安全评价方法,并编制了界面友好的软件,在矿井实际应用中取得较为满意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
金属硫化矿的微生物脱硫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石的高含硫足导致高硫矿自燃的内因,利用微生物浸矿技术脱除硫化矿表面的硫,把矿石表面禽硫量降至自燃临界值以下,来避免高硫矿矿井内因火灾的发生。本文通过对微生物脱除煤炭中硫及硫铁矿烧淹中硫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脱硫技术进行金属硫化矿的内因火灾防治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正>人员密集场所是我国群死群伤火灾多发的场所。据中国消防网站数据显示:以人员密集型企业为例,2010年以来就发生了9起重特大火灾,死亡240人,占到全国同期重特大火灾死亡人数的58%,令人震惊。火灾发生之后,有关单位往往对防火和管理工作进行详细调查,深刻反思,却容易忽视事故中的疏散逃生问题。分析我国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疏散逃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整改方法,是减少这类场所火灾死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克服化工火灾调查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强事故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总结化工火灾现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化工火灾事故调查时应遵循的假设推理法,通过证据收集、分析资料、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和选择假设,构建化工火灾事故调查的证据系统,包括实物证据,位置证据、文件证据和人证,从火灾动力学角度分析了火灾痕迹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假设推理法重视证据收集,综合使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有助于避免主观判断的影响;采用系统方法收集证据,扩大证据收集的范围,列举证据清单和优先考虑敏感性证据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调查效率;火灾行为、材料的热响应和灭火行动对火灾痕迹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以免作出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火灾调查工作的施行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性,它对实行火灾调查物证损坏成因有很大的帮助。发现物证损坏原因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现场物证提取、现场勘查、物证保存送检等因素。所以,需及时选择适合的防范措施加以处理,加强对火灾物证的保护,为顺利进行火灾调查工作提供良好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2月25日8时许,南昌市红谷中大道348号白金汇海航酒店2楼发生火灾。截至事发当天11时30分,火灾现场共疏散260余人,有16人被送往医院救治,其中2人死亡。之后,经消防官兵和公安干警现场搜排,在中心火场搜寻到7名遇难者遗体。同时,在已送往医院救治的人员中,又有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切割装修材料引起火灾经初步调查,火灾是由于切割装修材料引起,已有7名相关责任人被公安机关控制。  相似文献   

16.
美国人经过调查发现,住宅建筑防火条件的不同,火灾中死者人数多少也不同。这和美国人贫富差别是有直接关系的,生活越富裕的地区,住宅建筑防火条件越好,火灾越少,死者也少;生活越贫穷,住宅防火条件越差,火灾越多,死者也越多。美国消防专家认为,减少火灾中的人员伤亡率,关键在于减少群死群伤的大火。为此,美国着重采取了10个方面的消防战略:  相似文献   

17.
矿井内因火灾不仅威胁采掘工作面的安全,而且,如果有瓦斯存在,还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内因火灾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呈破碎状态,并集中堆积;通风供氧;蓄热环境;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断发展的时间。只要采取措施破坏其中一个或两  相似文献   

18.
对一起网点房较大火灾调查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说明了现场勘验工作对火灾认定的重要性。根据事故调查过程,分析了此类火灾的成因及预防措施,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薄弱,逃生自救知识缺乏是造成火灾严重后果的重要因素。并对调查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19.
在火灾事故调查过程中,对现场痕迹及物证的提取和保存是非常重要的。做好火灾现场的政务调查与保存,是准确判断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实现对相关责任人员和部门进行约束和管理的重要物证,所以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必须做好相关物证的保护工作,防止出现损坏。但在火灾实际调查过程中,对物证及其痕迹进行提取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政务痕迹出现破坏的现象,为后期火灾调查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影响。为了提高火灾调查工作效率,有效保护火灾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为消防执法部门,必须做好相关物证的保护工作,本文分析了火灾调查工作中物证损坏的各种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以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注重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和提高消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但火灾的发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许多火灾都是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的。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国共发生火灾事故100万余起,伤亡近2万余人,事后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死亡人员是由于没有逃生意识和没有有效逃生方法造成的,因此,注重人的逃生意识培养成为杜绝或减少在火灾事故中人员伤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