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荀迎春  包连武 《安全》2010,31(6):35-36,38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称LEC法)是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它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3个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作业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  相似文献   

2.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在催化裂化装置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庆石化总厂14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为例,运用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该装置进行安全性评价,分析装置各单元固有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根据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大小给工艺单元划分危险等级,评价其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确定安全补偿系数.通过量化其危险性因素,从生产设备、工艺操作、安全管理等方面综合分析该装置的危险性、生产过程存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评价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找出主要危险因素力求从技术、工艺、设备、原材料、安全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减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或降低事故损失.本文为石化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火灾爆炸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损失,保证生产安全进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AHP-Fuzzy的高处坠落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处坠落事故在建筑安全生产事故中所占的比率最大。预防和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始终是建筑业应解决的重要问题,高处坠落危险性评价是预防与控制高处坠落事故的重要手段。以高处坠落风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处作业"人—机—环境—管理"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建立生产人员素质因素、生产设备因素、环境条件因素、安全管理因素等4个大类和23个小类的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高处坠落风险的AHP-Fuzzy评价模型,确定了各层次的权重集。对给出的实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结果表明,基于AHP-Fuzzy的高处坠落危险性评价方法是可靠与实用的,并对高处坠落危险性的评判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液化石油气罐区危险性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化石油气罐区的主要危险是贮罐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运用数学模型对液化石油气贮罐的危险性进行定量化评价,估算其爆炸事故的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影响程度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FMEA和HAZOP的综合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乙烯聚合生产过程复杂、设备众多,事故风险高,诸多危险因素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导致生产停顿、设备损坏,甚至会造成大量人身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本文将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和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相结合,对某氯碱生产企业氯乙烯聚合生产过程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的危险性进行了系统安全分析,并科学的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这两种评价方法优势互补,不仅可以更全面合理的找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而且更为系统安全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使得系统的危险性分析更科学、完整和全面,这为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矿井火灾风险指数评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井火灾风险评价是为了确定矿井火灾风险,以便制定针对性的矿井火灾防治措施.本文通过分析矿井火灾影响因素,建立了用可燃物、引火源、助燃剂和环境表示的矿井内某地点火灾可能性的评价指标,提出了火灾可能性分值与一般人们公认的事故发生频率的关系;在假设被超过人员致死浓度或致死温度烟流污染的井巷为危险井巷的条件下,建立了矿井某地点火灾死亡人数模型;将死亡人数作为火灾严重性评价指标,给出了用火灾发生频率和死亡人数乘积表示的某地点火灾风险指数;井巷火灾风险指数等于该井巷内所有地点火灾风险指数之和,矿井火灾风险指数等于矿井内所有井巷火灾风险指数之和.本文建立的矿井火灾风险指数评价法是一种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评价矿井火灾风险,不仅可以给出矿井的火灾风险指数值,用于比较不同矿井的火灾风险,还可以明确矿井发生一次死亡人数不同的火灾频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戴腰山铜矿采矿技改工程本质安全程度,辨识技改工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结合技改项目资料和现场调查,将该项目划分为10个评价单元;针对不同评价单元特点,分别采用安全检查表(SCL)、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事故树分析(FTA)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等对该技改工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针对安全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光  金雷  易坚  褚彧 《安全》2014,35(10)
OSHMS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简称.对风险进行事前评估并加以预防,是OSHMS中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LEC风险评价法的使用较为广泛,风险分值D=L×E×C.L—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1 OSHMS手册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TMC)等效采用丰田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丰田)全球通用的《OSHMS手册》,本文引用其与文章关联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前,棉纺织企业还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人机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在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中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而且可以消除人、机、物、环境等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通过安全评价可以引导我们树立起超前的安全意识,从而把事故消灭在潜伏期。 一、棉纺织企业的生产特点 目前,我国棉纺织企业的生产加工的特点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自动化程度较低,基本上是人工看管,手工操作,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二是机器设备不可能全部密闭,是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三是机器设备的排列方式为多机台单独传动,电气设备…  相似文献   

10.
运用“池火灾伤害数学模型”,评价煤油罐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计算火灾事故后果,造成人员伤害、财产破坏的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11.
应用安全检查表、事故树、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等方法对露天小型采石场爆破作业进行了分析评价,找出了导致爆破作业事故发生的可能因素及可采用的预防途径,为小型露天爆破作业事故的预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长沙市曙光电子集团动力公司1万m^3煤气贮存系统危险性因素分析,进行了煤气贮存系统火灾、爆炸、毒性危险性的评价,针对煤气贮存系统的火灾、爆炸、毒性事故隐患,提出了事故防范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斌  何勇  陈忠 《安全》2015,36(9):19-22
通过对爆破作业条件危险性的辨识和评价,引入了人员素质和安全管理安全补偿系数R,并明确了其相关条款和分值,由此确立了危险性D等级的确定原则和5个等级标准。以工程实例,对改进LEC法的具体实施和评价结果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果表明,评估人员更能够准确进行评分与危险性等级的高低与补偿系数密不可分。该方法不局限于某个评价单元,对于物探作业各环节都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油管输送射孔技术特点及作业要求,优选出MLS安全评价法对其进行安全风险评价,结合施工步骤,开展各个操作步骤中的危险因素分析。确定了危险因素的个数、发生的频率分值、危险因素可监测与可控制状态,后果严重度等评价参数,通过MLS定量计算得出危险因素的评级结果。最后,根据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分析事故后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给出有针对性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以达到消除危险因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用数量化理论(Ⅱ)[1]研究了矿井冒顶危险性评价问题,建立了一个实用的矿井冒顶危险性评价模型;并通过项目贡献分析,提出了一套降低冒顶危险程度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6.
概率危险性评价(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 PRA)是以某种死亡事故或财产损失事故的发生概率为基础进行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是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推荐的适用于核电站的安全评价法,即著名的“拉氏姆逊教授报告”。该方法现仍在核工业、化工、石化等各国企业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液化石油气的火灾爆炸事故是液化石油气混气站的主要危险。运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计算方法,对液化石油气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即事故易发生性、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对危险的抵御能力、现实危险性等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开展农电安全性评价,是防止电力生产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特别是防止特大、重大、恶性及频发性事故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从全面检查诊断中发现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全面评价安全基础状况,通过超前控制和消除危险因素来夯实安全基础。从安全生  相似文献   

19.
液氯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存在泄漏的危险性,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导致包括人员中毒、死亡和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灾害的发生。本文针对上述各种灾害的具体发生条件及其危险性进行了分析,提出运用事故情景分析对液氯泄漏进行定量风险评价,识别具有最高风险的事故情景,并对一典型场所进行详细的后果分析,得出半数致死浓度(LC50)的危害半径。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起重机械作为特种设备之一。因其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危险性较大。据有关资料统计,机械、冶金、建筑、海港和铁路等产业,起重事故占这些产业事故的30%左右,占总事故的7%~12%;起重伤害事故在工业发达国家中,约占全部产业部门事故总数的20%左右(如日本),随着我国起重机械使用数量的增多,起重伤害事故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