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浙江省某垃圾填埋场为例,分析了该场地现状和配套条件,对比行业较成熟的多种存量生活垃圾原位和异位处理技术,以及对该填埋场治理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提出将“原位—异位”联合创新应用技术应用至该填埋场,达到较好治理效果,解决了采用单一治理技术存在的诸多弊端。该联合治理方法不仅能释放土地空间作为后续利用,降低项目投资额,缩短治理工期,并消除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风险,而且满足了城市规划建设需求,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实现CO2排放减量。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下旬,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标顺义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工程项目两个标段,合计中标金额近1800万元,这是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今年继中标南宫堆肥改造项目和使馆处生活垃圾分选项目后的又一个中标的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项目主要是:采用筛分方式进行垃圾清理工作,最终将筛分出的垃圾分类处理,力争达到整个垃圾治理工作的零消纳。筛分出的三类垃圾腐殖土、石块、塑料分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省某镇级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整治为例,介绍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技术及主要工程措施,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美国生活垃圾的焚烧综合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3月,我们到美国参观考察生活垃圾焚烧厂,共考察了5个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2个灰渣处理厂及垃圾分选厂等,受益不小。现着重介绍美国几种生活垃圾焚烧综合处理炉型和灰渣厂。美国以前由市运输公司运走的生活垃圾,大部分送到大型卫生填埋场填埋处理,小部分送焚烧发电厂焚烧处理。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大,卫生填埋场越来越少,焚烧发电厂越来越多。因为卫生填埋场缺点是占地多,还污染大气、水源环境。焚烧发电综合处理之后,彻底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美国随着纽约市最后一个大型卫生填埋场于20…  相似文献   

5.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属于高浓度氨氮废水,其水量、水质特性变化大,成分复杂,因此较难处理。反渗透分离技术能有效截留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态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采用三级反渗透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能够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DB16889-2008)要求,并把渗滤液浓缩液回灌于填埋场。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生活垃圾的填埋量逐步减少。近年来,较多早期投入使用的垃圾填埋场达到使用年限后即逐步实施封场管理,部分垃圾填埋场不再受纳生活垃圾后即停止使用。封场或停止使用后,填埋场的渗滤液、填埋气体仍有产生,安全管理问题仍需重视。通过对填埋场封场后的填埋气体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封场后场区管理水平,确保管理到位,保障填埋场及场区周边人员人身及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德国于1972年颁布第一部垃圾法,20余年来,特别是近十年,社会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垃圾卫生填埋场已成为重要的土木工程。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底部隔渗-输渗系统和顶部截渗-(输沼)-复垦系统发展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安全,维修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生活垃圾处理及堆存总费用由1972年的1-5马克/吨上升至今天的100~500马克/吨(合人民币500~2500元/吨),全部分摊在个人或企业头上。我国城镇垃圾问题已相当严重,治理尚在起步阶段。我们在很多方面能够直接汲取德国治理垃圾的经验。一、德国巴伐利亚州垃圾治理的特点巴伐利亚州在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青海省部分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对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的措施,以期消除或降低地质灾害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所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垃圾填埋场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波,垃圾渗滤液回灌可以利用填埋场内微生物加速分解其中的有机物,同时可以利用回灌控制填埋场的含水量,促进填埋场的稳定.本文概括了渗滤液回灌处理的理论基础、工艺流程,分析了回灌技术的影响因素,并对表面回灌和地下回灌方式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推广应用垃圾渗滤液回灌处理技术需要解决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保产业》2007,(8):61-61
由北京市肇瞵环境技术开发公司开发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工艺及设备,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压缩填埋渗滤液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高氨氮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11.
王璐 《绿色视野》2014,(8):26-30
随着农村日产生活垃圾量的增长,一些垃圾填埋场不堪负重,部分偏远山区、海岛的村庄受地域限制,日常生活垃圾处理成本较高,导致村庄垃圾收集外运处理状况不佳,影响农村生态环境。为实现农村从“末端处理”向“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转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创新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汪雯  杨智 《四川环境》2013,32(1):56-60
成都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加,现有的处理设施越来越难以满足垃圾处理与资源利用的要求.MBT技术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一种垃圾综合处理技术,通过实验对成都垃圾填埋场的垃圾进行MBT处理,比较各个环节前后垃圾质量、含水率、挥发性有机质和生物稳定性等变化,可以看出MBT技术对成都市生活垃圾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经过MBT处理,垃圾的物质干重、含水率和挥发性有机质含量均有显著下降,垃圾的生物稳定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史春 《环境教育》2010,(12):50-50
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垃圾以后,会产生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即渗滤液。渗滤液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垃圾填埋以后渗滤液会连续多年持续产生。因此,为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垃圾填埋场必须对渗滤液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消纳生活垃圾,通过改变模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实验垃圾柱的装填方式和运行方式,对不同垃圾柱的渗滤液水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试验表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具有稳定时间短,渗滤液污染强度削减快,给后续的渗滤处理系统的设计及运行带来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5.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青海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固体垃圾产生量在逐年增长,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势在必行。文章立足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勘察与建设,结合青海城填建设实际,从建设规模、场址选择、拦挡坝稳定性及场区防渗处理四个方面如何满足规范要求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修订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近日由环境保护部颁布执行.该标准是对<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的修订,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运行中的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等进行了统一的要求,使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更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对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环保产业》2014,(4):71-71
正由沈阳光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组合处理技术,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主体工艺为"预处理+反硝化+好氧生化(硝化)+膜法"处理。渗滤液废水收集排入调节池,经预处理后进入高效A池,由后续TMBR分离系统回流的活性污泥在缺氧条件下发生反硝化反应;反硝化池出水重力流入好氧硝化池内,利用活性污泥将碳源有机物降解,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使氨氮得到降解。  相似文献   

18.
GC-MS法测定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田  孙卫玲  倪晋仁  周翠 《四川环境》2007,26(2):1-5,10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深圳市两个垃圾填埋场(A和B)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垃圾场A是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场B是生活垃圾焚烧底渣填埋场。垃圾场A渗滤液中COD、TOC、NH3-N、NO3^--N等污染指标的浓度比垃圾场B渗滤液高一个数量级。两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分别检测出主要有机物72种和57种,其中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如酚类、胺类、杂环类物质。两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有机物组分的相对含量不同,渗滤液A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渗滤液B中有机物多为长链烷烃。  相似文献   

19.
生活垃圾的处置一直以填埋为主,垃圾填埋承载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尤其是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滤液会对地下水造成砷、汞污染。为了解北京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砷、汞污染水平,在北京市5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布设采样点,采集36个地下水样品,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分析了地下水砷、汞含量特征。结果表明,36个地下水样品砷浓度范围0.41~4.82μg/L,汞浓度范围0.024~0.121μg/L,北京市典型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样品不存在砷、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赵学  姚建刚  雍毅 《四川环境》2023,(3):182-188
为解决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系统的设计处理能力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以及处理过程产生的膜浓缩液回灌等将引发一系列环境风险和隐患。以四川省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改造项目为例,采用“两级A/O+两级Fenton+BAF”处理工艺,实现了渗滤液的“全量化”处理,有效避免了膜浓缩液的产生。运行结果表明,全量处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和能力,保证渗滤液能及时有效排出,避免了渗滤液处理系统的膜液产生和回灌问题,从而缓解和改善填埋场存在的环境风险和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