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浩  王子羿  王婧  孟娜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11):1912-1925
基于2000和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拟与数理统计方法,设计4组城市气温对比方案,定量模拟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对区域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1)2000—2015年城市群建设用地增加2 840 km2,94.37%由耕地转换而来; 2)北京土地利用变化对廊坊、天津和唐山气温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天津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廊坊气温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 3)分季节来看,北京与天津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群季均气温的影响排序为:秋季>夏季和春季>冬季; 4)其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使北京市年均气温增加0.07 ℃,且夏季降温作用明显,而该变化对天津市年均气温作用不明显,但秋季与冬季的增温区域形成了京津唐热环境连片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 5)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热环境影响表现出明显的“遥响应”特性,因而有必要从大尺度、泛区域的角度认识城市扩展对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居住区绿化设计与城市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环境不仅是整个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而居住区环境中。绿地景观环境又是居住者对居住区外环境的第一认识。文中介绍了居住区绿地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居住区绿化设计的模式;居住区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市每日气温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运用线性拟合及累积距平、Morlet复数小波等方法对WMO发布的10种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信阳地区近62年来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周期性。结果表明,近62年来信阳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几乎没有变化,极端最低气温在波动变化中有小幅上升趋势,夏日、热夜、暖夜天数呈现波动上升,冰日、霜日、冷夜、冷日天数呈下降趋势。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冷夜、暖夜、冷日、暖日都存在35 a左右的周期。夏日、冰日、热夜、霜日存在37 a左右周期。冰日的变化存在着5个左右的周期,极端最低气温、冷日与冷夜的变化存在4个左右的周期。其中极端最低气温、霜日、冰日、冷夜、冷日、暖夜都有5 a以下的周期。冷夜和暖夜、冷日和暖日、夏日和冰日以及热夜和霜夜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其中冷夜和暖夜以及热夜和霜日的变化幅度较大,它们之间有负相关关系。冷日和暖日以及夏日和冰日的变化较小,负相关的关系不太明显。总体来说,近60年来,信阳地区极端天气热指数呈上升趋势,极端天气冷指数呈下降趋势,整体气温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近二十年气温上升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基于广州市2009,2000和1990年工业、交通、生活能源统计数据,通过能源清单法估算出广州市对应年份的人为热排放量,再通过在WRF模式中引入2009,2000和1990年的下垫面数据和人为热排放方案,对2005,2012和2017年广州市的3次持续高温过程进行模拟,从而评估不同年代人为热排放水平对广州市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的2m气温较为准确,能合理模拟出城市地区的热岛效应,但对极端高温的模拟略有偏低,而引入人为热有助于改善模拟结果.在case2012中,2009,2000和1990年3种人为热排放水平使广州城市下垫面的平均气温分别上升0.53,0.44和0.13℃,热岛强度增强0.43,0.38和0.13℃.3个模拟个例的结果均表明,日间的人为热排放比夜间大,但夜间气温及热岛强度的变化比日间要明显.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住区的可持续设计及其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居住区可持续设计的基本内涵、原则与方法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居住区可持续设计的管理系统。认为居住区的可持续性设计和管理系统是21世纪的住房革命,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也是我国21世纪居住区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同一区域、位置相近的若干典型居住区进行了完整1年12个月48 d相同时段的同时性监测、比较、分析。指出在以下城市微小尺度上4种情形中均存在PM2.5分布的不均匀现象:(1)位置相近,但道路等级不同的居住区;(2)位置相近,建筑布局不同的居住区;(3)位置贴邻,建筑布局不同的居住区;(4)位置贴邻,建筑布局相似的居住区。指出这种不均匀分布的典型特征是:(1)在全年多个季节,在城市微小尺度上,普遍存在着PM2.5分布的不均匀现象。(2)不同季节中,在城市微小尺度上,PM2.5分布不均匀现象不同。(3)不同格局、道路网、建筑布置等因素,对城市微小尺度上PM2.5的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应用华北地区30座大城市及其附近31个气象站的城市统计资料、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均一化历史气温数据,分析了城市热岛(UHI)对气象站地面气温序列的影响。结果表明:(1)1955—2004年和1975一2004年华北地区31个气象站的年平均气温分别升高了1.40℃和1.38℃,平均增温速率分别为0.28℃·10a~(-1)和0.46℃·10a~(-1),但不同台站间的增温速率相差很大;(2)各气象站间气温变化的差异与城市化进程关系密切,尤其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台站与城市距离的缩小;(3)城市化对城市附近区域气温的影响在1975年之前整体较弱,之后则迅速增强,1975—2004年各气象站的城市影响指数(Uii)平均增加7.5%;(4)近50 a和近30 a来,城市化增温贡献率分别达19%和23%,城市热岛已严重影响了城市附近区域的气温变化。本研究建议在应用均一化历史气温数据之前,应对城市化影响偏差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8.
城市热环境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居民健康及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但目前研究缺乏自然和人文多维因子对热环境的影响路径分析.基于西安都市圈2020年MODIS MYD11A2地表温度数据,辅以气象、地表因子和人类活动等数据,综合利用ArcGIS空间地统计分析、冗余分析(RD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城市热环境在不同季节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城市热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量化其直接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①西安都市圈的地表温度呈现北高南低,自城市中心向四周递减的空间格局,夏季热环境污染最严重.②冗余分析表明影响热环境的主要因素为:气温、不透水地表、植被和降水.③SEM结果显示,气象、地表和人类活动因子对城市热环境的直接影响显著并占主导地位,气温、不透水面和兴趣点密度对热环境有显著的直接正效应(0.10~0.33),水体、降水和植被对热环境有显著的直接负效应(-0.29~-0.25).人类活动对夜晚地表温度的直接影响力高于地表因子和气象因子,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缓解城市热环境效应.以上结果可为城市热岛局地气候变化研究和绿色生态宜居城市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对环境气温的影响。方法选用辽宁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及农村(CK)基准气候站1960—2015年的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学对照分析方法,对中小城市中气温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城市热岛增温进行量化研究。结果城市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存在明显的气候"突变"特征,气温的"突变"主要来自于城市化热岛的影响。对照农村气温变化,城市热岛使年平均气温增高0.65℃,城市热岛效应为147.7%。城市热岛使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分别增高0.41、0.41、0.72、0.80℃,四季城市热岛效应分别为59.4%、256.3%、450.0%和106.7%。在年变化中,城市热岛效应增温最大值在1月份,9月至翌年3月对热岛增温贡献最大。结论气象监测站居于城市内,所测试的气温资料受城市热岛现象的影响,掩盖了自然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造成气温监测结果偏高,致使农业及农业科研、土木建筑、桥涵建设在温度指标运用上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城市旧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虹 《环境保护》1999,(6):26-28
系统分析了城市旧居住区环境质量的劣化原因,研究提出了旧居住区环境质量劣化的评价指标、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并进行实例评价。  相似文献   

11.
硝酸异丙酯对单基推进剂的安定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云爆剂中硝酸异丙酯渗漏对单基推进剂的安定性能影响。方法利用加速量热仪(ARC)对单基推进剂在混合硝酸异丙酯环境下的热分解情况进行研究,确定热分解特性参数,并通过速率常数法计算出动力学参数。结果得到了其绝热分解的温度、压力时间曲线,发现在混合硝酸异丙酯后,样品起始热分解温度和表观活化能基本不变。结论硝酸异丙酯对单基推进剂的起始分解温度和活化能没有明显影响,不会危害其热安定性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城市区域的气候要素进行精细化数值模拟,可以研究城市化对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影响.利用WRF/UCM模式,以杭州为例,通过采用不同的下垫面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分析量化历史城市化进程对月尺度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并进一步设计了敏感性模拟试验,研究杭州地区在理想化条件下城区面积增加约2倍时,城市热环境的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杭州地区在2010~2017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区面积约增加了1倍,导致8月热岛强度等级高于”无”(Ht>0.5℃)的区域扩大了91%,且主城区的2m平均气温增加了0.4℃,但中心城区热岛强度等级没有明显提升.杭州城区面积在2017年基础上约增加2倍时,8月热岛强度等级高于”无”的区域扩大157%,1846.4km2的中心城区热岛强度等级由”弱”或”无”(Ht≤1.5℃)提升为”中等”(1.5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大连市供暖季住宅室内环境与高龄者血压的关联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包括住宅热湿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化学污染(CO2、CO、甲醛和TVOC)、物理污染(PM2.5)和生物污染(附着真菌)与高龄者血压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城市和农村住宅供热方式不同是导致住宅室内热环境舒适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大连农村,处于室外的厕所与室内形成的大温差使得农村高龄者患心血管疾病的诱发风险比城市更高.城市高龄者的平均血压比农村低且波动小.城市住宅室内温湿度与血压均存在关联(P<0.01),农村室内温湿度对血压的影响程度不如城市明显.另外,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并未发现与血压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4.
A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unsteady heat transfer in the urban polluted boundary layer containing aerosols. The effects of aerosols upon the thermal structure over the region including an urban area are studied in full consideration of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strong interaction among the distributions of air temperature, wind velocity and aerosol concentration in connection with the scattering and absorbing characteristics of aerosols. When the scattering of solar radiation by aerosols is predominant, the air temperature in urban area drops greatly, and the convergent flow to the urban area becomes weak, causing the aerosol concentration in urban areas to become high. When the absorption of solar radiation is predominant, the convergent flow to the urban area is not weakened. Air temperature drops near the Earth's surface, but the change in the upper air temperature is small.  相似文献   

15.
付柏淋  吕阳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1):2917-2921
为研究中央空调系统真菌繁殖扩散机理及控制空气微生物污染问题,通过温热控制手段,探究不同温热环境下真菌菌落、菌丝生长繁殖规律.以某体育馆中央空调系统过滤器表面真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生理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空调系统过滤器表面的优势菌属种类及数量.对分离鉴定的优势菌属做温热控制实验,分别在25℃恒温及22℃~28℃变温条件下观察菌落和菌丝的生长规律.结果显示,该空调系统过滤器表面真菌优势菌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和枝孢属(Cladosporium spp.),菌落形成单位分别为600, 140cfu/cm2.温热控制研究表明,无论25℃恒温或22~28℃变温条件,青霉属生长速度都要快于枝孢菌,且菌落直径变化和时间成线性关系;温热控制对青霉属和枝孢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温热控制技术在抑制空调系统真菌生长上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兰州市冬季高校大学生上课期间的教室内环境状况。对兰州市某高校22间教室的室内空气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CO2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并按照ASHRAE 7点标度对学生热感觉进行主观调查。测试结果表明,教室内相对湿度都低于50%;95.5%的教室空气温度都满足16℃-24℃国家标准要求;上课期间54.5%的被调查教室内的CO2浓度超过卫生标准的3-4.5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学生对所处教室的热环境表示满意,78.1%的学生认为室内空气干燥。兰州市冬季高校教室环境状况有待改善,建议采用人工加湿和开窗通风等手段,改善教室室内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17.
城市草坪的生态热效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草坪的能量平衡机理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热湿交换关系,说明了草坪对空气具有降温增湿作用。通过重庆市区一些草坪实测数据分析发现草坪日平衡温度与空气日平均温度相等,说明草坪与空气之间保持热量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绿地分布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方式,结合遥感技术,运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城市中五类常见的绿地布局形式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将CFD技术引入城市热环境研究,利用遥感技术对其进行参数修正,这一思路是可行的;根据典型绿地分布格局的热环境模拟分析,楔状格局具有较好的热环境效应,即该格局在城市中的降温效果最为明显;放射状和条带状的次之;点状格局对周边环境的降温效果相对较弱,但其速度场内局部漩涡最为明显,在小范围内的降温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可以作为改善局部小气候的手段;环状格局降温效果最弱.  相似文献   

19.
建筑是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其在空间上的立体拓展,不但改变着城市下垫面,也影响着城市空间的能量平衡和空气流动,进而对城市热场的分布产生影响.文章以济南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首先使用大气校正法反演城市地表温度,以此表示城市热场,并基于建筑、绿地和水体构建多维城市空间结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某型双基推进剂在85℃和95℃条件下的热分解性能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恒温加速老化试验,并对老化不同时间的样品进行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DSC)试验。结果计算了其两种老化温度条件下的动力学参数。结论某型双基推进剂性能良好,与老化时间相比,老化温度对其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