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与科技极大地改变了这个星球,一些人渐渐淡忘了在自然面前的渺小。重大自然灾害不时发生,显露出其狂野桀骜的本性,人类真切感受到自然的巨大威力和人类生命的脆弱。面对现有技术无法准确预测地质灾害,面对人力不可扭转的地裂山崩的现实,我们的确有些无奈。地震发生一般很突然,之前的征兆一般人也很难察觉。而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发达国家也难以预测。那么,当地震发生时,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地震逃生 国内外很多地球科学家都在努力寻找地震预报的方法,但到目前为止,仍无法对地震的时间和地点做出准确的预报.然而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地震会不断地袭击人类,而且越是过去发生过地震的地方越容易发生地震.  相似文献   

3.
地震逃生  国内外很多地球科学家都在努力寻找地震预报的方法 ,但到目前为止 ,仍无法对地震的时间和地点做出准确的预报。然而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 ,地震会不断地袭击人类 ,而且越是过去发生过地震的地方越容易发生地震。 196 4年阿拉斯加地震导致超过三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 10  相似文献   

4.
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的自然现象。从地球诞生开始,地震就没有停止过。在通常情况下,因其震动的幅度和影响不大,人类不能明显感知,但是,剧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惊魂失魄的人类在屡历地震之灾后发现,与人类同在一个家园的动物中.不乏天才的“地震预报专家”。  相似文献   

5.
面对到来的 2 1世纪 ,也许有人会说 ,地球安全了 ,家园安全了 ,因为“世界末日”的“预言”一个个不攻自破了。但你是否知道 ,你的家园是不是真正安全 ?人类的盲目乐观将意味着什么呢 ?作为一名建筑科技工作者 ,我愿以个人阅历的天幕中收集的另类记录为大家展示一些我们的家园———建筑中的事故及隐患 ,旨在唤起大家的那份警觉 ,树立忧虑意识 ,正视危机四伏生活。1、地震灾害地震作用是一种随机的、反复的、瞬间作用的动力反应。目前 ,人们尚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时间、地震强度、涉及范围等 ,也不能预先防止地震或是改变其破坏性质 ,因而人…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地震灾害频繁地困扰着人类,每次大地震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形成地震的原因十分复杂,截至目前,我们仍然无法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这也给我们防御地震灾害带来了难度,尽管如此,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各个国家对于抗震防震建筑的重视与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地震是指地球表面发生快速震动的一种现象。地震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大,极具破坏性。地震的发生常导致桥梁断落、房屋坍塌、水坝开裂,严重的更会造成人员伤亡。地震还会致使一些次生灾害的发生,如滑坡、泥石流等。地震目前还是人类尚无法避免或控制的自然灾害,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能使伤害降到最低。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应该沉着冷静,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相似文献   

8.
“预防可以得到回报”,这句话经常出现在全世界与职业安全健康相关的出版物上。预防确实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减少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尽管我们无法精确地统计出通过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到底避免了多少具体的经济损失,也无法用准确的数据精确地表示,预防究竟带来了多少回报。有的回报不是用钱就可以体现出来的,比如通过预防达到社会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今年4月的芦山地震,每一次都让我们倍感生命的弱小。这两次地震都没有事先的预警,地震发生的顷刻间,人们猝不及防。无论是准确的逃生还是灾后迅速的救援,我们都期待预警技术的发达,帮助我们把握珍贵的逃生时间,但在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今天,人们只有束手无策吗?相比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在组织救援工作方面有显著改善。但值得思考之处也依然存在:如何能让处于地震多发带的居民拥有自救设备?自建房屋是否应提出明确的安全要求?面对拥堵的生命通道,是否该明确民间救援的规则?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真正做到位了吗?全民的逃生及自救互救能力怎样呢?灾后的救援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各方力量而不慌乱呢?需要强调的是,安全是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前提,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而所有为了确保安全所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10.
姚彭生  姚世繁 《安全》2001,22(3):36-38
由海洋引发的灾难,来势迅猛,破坏力大,影响深远。今天人类的科技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预测它的到来。但是准确的预测和有效的防灾,仍是征程漫漫。  相似文献   

11.
逃离火山口     
自然灾害是无情的,尽管人类在不断总结抗灾经验,探索自然灾害发生原因的手段也在不断进步,但是,天灾无情,受其害的总还是我们人类。轮船作为海上运输工具,遇到来自大洋上的海啸、台风并不奇怪,但是遇到火山喷发确实是千载难逢,不过真要遇到了,常常要付出生命的代价。1902年,一艘名为“罗达姆”号的英国货轮就真实地经历了那场举世罕见的圣皮埃尔火山喷发,在死亡的火海中,弗里曼船长凭着智慧死里逃生,创造了水运界的奇迹。逃离死神在美洲加勒比海域有一个面积为1090km2的马提尼克小岛,在岛的西北岸,是繁华的港口城市圣皮埃尔市。城市虽然不大…  相似文献   

12.
因为天气灾害或者机械故障等因素引发事故,对于飞机乘客来说,是不可预测的,但是,遵循“十项注意”则可以减少遇到“不可预测事故”的几率,或者在遇到“不可预测事故”时能够及时逃生,化险为夷。一、选择直飞班机。分析事故统计数据发现,大部分空难发生在飞机起飞、下降、爬升以及在跑道上滑行的时候,所以,选择直飞班机,减少转机也就减少了遇到空难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尽管人类在文明、科技上有长足的发展,但作为走到新千年的科技工作者应该特别清醒,因为不稳定的地球告诉人们,不能仅是为新千年欢歌雀跃,而要足够充分地回眸千年灾事。虽然也有人说,我们的地球已闯过一道一道“关”,各种“大劫难”预测及“世界末日”说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我认为作为构成宇宙数以亿计的天体之一,地球在某些方面是很脆弱的。这一点绝不可忽视。1000年以来,许多事实已经证明,地壳会移动和裂开,引起地震和火山爆发;恶劣的天气,例如飓风和洪水,会突然给我们带来可怕的灾害;要是被来自宇宙的…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作家著文说,“东南西北的倒塌之声将会成为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最为主要的音响。它们将会震动你的耳朵。这个结论是不是下的太武断,我们一时还无法确定,但是几年来,全国各地倒塌的房屋,垮掉的桥梁,烂掉的公路,却已经令我们触目惊心。”这种忧虑尽管十分尖锐,但的确反映了人们对大厦“豆腐渣工程”的震惊和愤慨。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表达心头之痛和心头之恨之余,也日益强烈地想探究一下——工程建设为什么会这样?——是领导不重视吗?建房铺路,造桥修堤,“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多少年来,月月讲,天天讲”;’‘用铁的意志、…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石油和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往往着重强调 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但笔者认为,仅仅这样还不够,我们不 仅需要强化“安全意识”,而且应该强化“危险意识”。 尽管强化“安全意识”与强化“危险意识”的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但是侧重点各有不同。 强化“危险意识”的着重点是教育作业人员知道什么是危险行为,什么是危险状态。同时,作业人员  相似文献   

16.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政府工作效能已经成为衡量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重要标准,成为增加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对于如何真正提高行政效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编发赵承河同志的文章,首先对其在工作中进行认真思考、探索的精神表示由衷的敬佩。尽管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离开了这样的思考,就不会有人类发展的一切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制定安全生产考核目标和下一年度安全生产的目标时,尽管制定伤亡目标总让人觉得内疚,但却年年如此,又不得不制定。近几年来,笔者总在考虑,伤亡指标应定为“零”才是真正对人民负责,然而能做得到吗?可能许多人还不敢这样制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生命...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个月,松原市连续发生多次地震,虽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大量房屋受损,上万人转移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也产生了不必要的恐慌。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在各方积极抗震救灾的同时,不少人也开始议论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事实上,地震预测也是国际上争论不休的话题,而各国地震研究也在沉浮中波折不断。  相似文献   

19.
事故和灾害是人类的大敌,无论是瞬间毁灭性灾变,还是积聚的慢性事故,都会造成事故并酿成天灾人祸。遗憾的是,人类一提到“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就总将注意力盯在那些地震、洪水、龙卷风灾上,很  相似文献   

20.
【导读】每次地震之后,一种名叫“生命三角救生法”的理论都会以各种形式在中文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近日,随着云南盈江、日本东北部接连发生地震.关于“生命三角”的信息又开始在论坛、微博上传播开来。“生命三角救生法”的流行,表明了人们对于地震自救的关注,但众多证据表明,在地震中寻找“生命三角”并非合理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