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电站是电力能源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产生浪费、高消耗的主要环节,不利于电力公司综合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电力能源的有效使用。造成变电站电力能源消耗高、浪费多的原因要从变电站自身运转存在的能源损耗、新技术利用率不高、管理不规范,工作人员节能意识不强有关。本文结合这些现象和问题,以煤炭企业变电站节能降耗为案例来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源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源泉,国家未来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掌控。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不仅要积极研发新能源,更要做好能源利用,加强企业能源的有效管理。本文立足于我国企业能源管理利用现状,针对企业能源浪费及管理利用率第的现象,提出加强企业能源有效管理途径,旨在进一步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提升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依赖越来越高了,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力。当下,我国的发电产业还是以火电厂为主,火电厂是我国发电行业的主力军。但是,现在的火电厂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一些机组存在很严重的污染现象,导致的大气污染等问题严重的影响着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发展。另一个方面,化石能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使用的时候要注意节约,很多的火电机组的运行效率不高,导致资源的利用率低下。这些都是火电厂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如何提高汽轮机的运行效率这个方面详细的阐述一下火电厂如何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05,(3):1-1
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一要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求,对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制度。二要抓紧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各行业节能降耗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离不开能源计量,本文从节能监测调研情况入手分析,指出企业在能源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资源赋存特点决定了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现已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和发电、用电负荷的分布极不均衡,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决定了能源和电力跨区域大规模流动的必然性。以燃煤为主要燃料的电力生产结构,使得电力发展也存在结构和供需上的矛盾。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过大引发的能源效率低下和一系列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规定: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这是一个约束性必须实现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从油气资源状况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我国油气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40×108t和9.3×1012m3,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油气资源却相对贫乏。目前,我国石油资源勘探程度较高,储量、产量增长的潜力有限,石油在未来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只能略有上升,保持在25%~26%;而天然气资源勘探程度却很低,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天然气在未来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有望较快增长,预计从2000年的2.5%上升到2015年的9.4%;与之对应,煤炭消费比例会有所下降,但不会改变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首要地位。为此,根据我国油气资源、能源消费和能源需求变化等特点,对未来能源发展战略提出5条建议: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优化能源结构;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油气市场;积极开发新能源,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来自政府部门、有关高校及科研机构、和国内主要能源企业的120多名高层人士近日齐聚北京,就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取得共识。他们呼吁,国家应对我国21世纪能 源发展早作战略性部署。 专家们认为,我国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部署中。要注重以下几点:发展能源应走多元互补、洁净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重视后续能源的研究与开发,以替代煤炭的直接燃烧;要确立石油在能源中的战略地位,提前做好石油的战略储备,以应付新的世界性石油危机;要重视 区域性能源结构的优化,建立若干个能源基地以优先发挥本地能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一要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对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制度。二要抓紧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各行业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抓好重点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  相似文献   

11.
清洁生产是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毒性及产生量为目标,从污染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是企业防治污染的方向,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的途径。主要阐述了推行清洁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几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能源利用率低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资源消耗大国,虽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率却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图此节约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对于能源的利用却存在着利用率低、结构单一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电气设备改造及光电技术应用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能耗.还可以优化能源结构,从而使企业成本进一步降低。本文从节能的原则入手.通过对电气设备改造及光电技术应用的剖析.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希望可以对以后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能源具有分布广、总量大、可再生性、低污染性等优点。如何在资源、环境压力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佳木斯市生物质种类丰富、生物质能源储量巨大。本文论述了佳木斯市生物质能源现状及利用情况,对生物质能源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佳木斯在能源结构方面有所转变,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资源、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压力,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天津市政府要求,天津市自2007年以来开展了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工作。能源审计是市节能主管部门加强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有效监督、考核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企业加强能源科学管理,合理使用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方法。能源审计工作对完成天津市节能目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本文从自身参加企业能源审计工作的实践,对当前能源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节能降耗是各个行业转型发展的重点,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实现节能降耗,是当代能源型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据此,本文简要介绍了智能化变电站并分析了它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从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变压器选择三方面探究了节能型智能化变电站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6.
第四次太平洋能源协作会议在日本召开,会期二天。会议对2000年石油供需紧缺和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在①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②促进原子能的开发作为石油的  相似文献   

17.
人类大约在21世纪后期将面临常规油气资源枯竭的问题。在经历了生物质(以薪柴为主)、煤和石油三代能源之后,不得不转向寻求可供利用的第四代能源。这不仅要在技术和蕴藏量上能够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需求,更要满足与大自然协调发展对环境的要求。经济-能源-环境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全球能源结构的综合分析表明,天然气将成为人类第四代能源。  相似文献   

18.
建立“科学用能”机制,实施节能减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用能"是从能的梯级利用、清洁生产、资源再循环等基本科学原理出发,强调依靠科学技术来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推进用能的合理性与高效性."科学用能",主要包涵三个层面--科学使用能源、科学配置能源和科学管理能源.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要"科学用能",这是保证能源持续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污染排放的关键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保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要建立和完善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机制,建立和发展能源合作社,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阶段的能源政策是:贯彻能源开发和节约并重的方针。要以电力为中心,煤炭为基础,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积极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大力节电、节油、节煤,推广热电联产,发展余热利用,继续执行以煤代油政策,努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  相似文献   

20.
伍军  姜波  宋友坤 《环境科技》2006,19(Z2):147-148
清洁生产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毒性及产生量为目标,从污染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是企业防治污染的方向,是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的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推行清洁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