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5083铝合金在3%NaCl溶液中的微区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5083铝合金在海水环境下的腐蚀行为进行深入的探索。方法在3%Na Cl溶液条件下,通过扫描振动电极技术(SVET)对5083铝合金的微小区域进行了原位测量,得到表面区域电位梯度的变化情况,结合交流阻抗测试,以及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5083铝合金腐蚀的发生、发展机理。结果由于Zn和S等元素的偏析,腐蚀过程中,夹杂物等第二相周围优先溶解,致使铝合金基体裸露在溶液中。随着反应的持续形成点蚀,腐蚀电流使腐蚀区域的电位高于基体电位。浸泡3 h,最大电位差为15.72 m V,浸泡5 h,最大电位差达到20.06 m V。结论 5083铝合金在海水环境下夹杂物的周围优先溶解,然后是电位高于基体电位的第二相发生溶解,同时钝化膜破裂处也发生腐蚀,最终这些区域形成点蚀。  相似文献   

2.
NaCl溶液pH值对5083铝合金腐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电化学试验方法,结合金相组织观察、SEM、腐蚀形貌观察等,研究了在不同pH值时3%(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5083铝合金的点蚀电位、自腐蚀电位及腐蚀质量损失.研究结果表明,5083铝合金点蚀电位基本接近,自腐蚀电位存在差异,而且在强酸、强碱溶液中会发生全面均匀的腐蚀溶解;在弱酸、弱碱或偏中性溶液中由于在夹杂物及基...  相似文献   

3.
温度和溶解氧对5083铝合金海水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采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试验方法,研究了温度和溶解氧对5083铝合金在海水中腐蚀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解氧浓度的降低,铝合金自腐蚀电位负移;随着温度的增加,铝合金点蚀电位负移,阴极过程受扩散控制。腐蚀微观形貌分析表明铝合金在高温高氧状态下主要以均匀腐蚀为主,而在低温低氧状态下发生了明显点蚀。  相似文献   

4.
5083铝合金电化学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动电位扫描及循环伏安试验方法,研究了工作电极表面状态、Cl浓度、pH值等因素对5083铝合金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样表面进行抛光后,点蚀电位变正,点蚀保护电位正移。随着Cl-浓度的降低,点蚀电位磊明显正移;当Cl-浓度超过1%(质量分数)后,Cl-浓度对鼠的影响则不明显。溶液的pH值及其它阴离子的添加均会对5083铝合金点蚀电位及保护电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5083铝合金在淡海水交替自然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5083铝合金在淡海水交替自然环境下的耐蚀性能。方法参照GB/T 5776,分别在淡海水交替、海水及淡水自然环境中开展5083铝合金2年的耐浸泡试验。采集每周期试验样品的腐蚀数据,并进行5083铝在三种自然水环境下的耐蚀性能比对。采用腐蚀电位、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对其耐蚀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5083铝在淡海水交替自然环境下腐蚀严重,腐蚀速率是海水环境下的5.3倍,是淡水环境下的15.8倍。点蚀密度最大,平均点蚀深度是海水环境下的2.6倍,是淡水环境下的1.7倍。结论 5083铝在淡海水交替自然环境下的耐蚀性差,并从电化学试验结果上得到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采用循环极化、动电位极化研究了不同盐度的海水对5083铝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腐蚀电位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开始迅速负移,60d后趋于稳定;循环极化显示击破电位随盐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保护电位随盐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盐度为1.5%(质量分数)处达到最小值;腐蚀形貌显示5083铝合金在盐度为1.5%(质量分数)的海水中点蚀最严重;不同盐度下5083铝合金的阴极保护电位区间约在-0.90~-1.05V之间。  相似文献   

7.
5083铝合金在模拟淡海水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循环极化、动电位极化研究了不同盐度的海水对5083铝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腐蚀电位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开始迅速负移,60 d后趋于稳定;循环极化显示击破电位随盐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保护电位随盐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盐度为1.5%(质量分数)处达到最小值;腐蚀形貌显示5083铝合金在盐度为1.5%(质量分数)的海水中点蚀最严重;不同盐度下5083铝合金的阴极保护电位区间约在-0.90~-1.05 V之间。  相似文献   

8.
pH值变化对B30铜镍合金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动电位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NaCl(质量分数为3.5%)溶液中pH值变化对B30铜镍合金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升高,B30材料的腐蚀行为由均匀腐蚀变为点蚀;材料阻抗值和瞬时腐蚀速率提高,极化电流密度降低;材料发生点蚀的倾向增大.  相似文献   

9.
pH值变化对B30铜镍合金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动电位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NaCl(质量分数为3.5%)溶液中pH值变化对B30铜镍合金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升高,B30材料的腐蚀行为由均匀腐蚀变为点蚀;材料阻抗值和瞬时腐蚀速率提高,极化电流密度降低;材料发生点蚀的倾向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某岛礁不同海洋区带环境中5083铝合金的腐蚀规律。方法 在某岛礁进行海洋多区带腐蚀试验,利用表面微观形貌观测、腐蚀产物分析、质量损失测试及点蚀深度测量等手段,对比分析铝合金在不同海洋区带中的腐蚀形貌、腐蚀速率和点蚀深度。结果 5083铝合金在某岛礁海洋全浸区带环境中的腐蚀速率最大,大气区带中的腐蚀速率最小,在潮差区带的腐蚀速率介于二者之间。试样在海洋不同区带主要发生局部腐蚀,大气区试样的最大点蚀深度最大,而潮差区试样的最大点蚀深度最小。在不同海洋区带,铝合金腐蚀产物和附着物的混合物中均含有钙元素,大气区钙元素含量远低于潮差区和全浸区,潮差区和全浸区铝合金表面的腐蚀产物和附着物混合物中主要含有CaCO3、CaSiO3和Al2O3。结论 不同海洋区带环境中,5083铝合金的腐蚀速率差别较大,潮差区和全浸区材料表面附着大量污损生物和矿物质。  相似文献   

11.
固体颗粒沉积对7B04 铝合金初期大气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Na Cl,C,Si O2三种固体颗粒对7B04铝合金初期大气腐蚀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三种固体颗粒沉积试样进行户内暴露试验,结合质量增量测试、腐蚀形貌观察、微区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7B04铝合金在不同固体颗粒沉积下的初期腐蚀行为。结果经过不同周期暴露试验后,Na Cl与Si O2颗粒沉积7B04铝合金在腐蚀初期即有点蚀萌生,且腐蚀质量增量随暴露时间呈上升趋势;C颗粒沉积7B04铝合金在暴露后期出现少量点蚀,无明显腐蚀质量增量。三种颗粒沉积后7B04铝合金表面电位呈不均匀分布,并随暴露时间的增加,电位分布发生了变化。结论在25℃,RH为95%条件下,Na Cl与Si O2颗粒沉积均可诱发7B04铝合金的大气腐蚀,而C颗粒沉积则无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几种典型金属材料在西沙海洋全浸区的腐蚀行为规律。方法通过外场暴露试验,分析EH36和CM690船用钢、316L不锈钢以及5083铝合金材料暴露0.5、1、2a后的腐蚀形貌与动力学规律。结果CM690腐蚀速率要大于EH36,而点蚀深度规律相反。316L不锈钢发生较为严重缝隙腐蚀,5083铝合金则以局部腐蚀为主。结论试验条件下,EH36与CM690钢腐蚀质量损失与点蚀最为严重,316L不锈钢与5083铝合金生物污损严重,伴有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点蚀与拉伸性能的数量关系,为5083铝合金船体不同腐蚀状态板材相应修换要求的提出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服役10 a的某型艇船体5083铝合金板,进行点蚀特征参数统计,并测试其拉伸性能.对四个点蚀参数与拉伸强度损失的关系进行拟合回归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结果 由拟合回归分析可知,最大点蚀深度数据样本与拟合曲线较契合,与拉伸性能的相关度最高.另外得出了点蚀参数与拉伸强度损失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估计相应的指标.由相关性分析可知,最大点蚀深度与拉伸强度的相关系数大于0.9,属于强相关.自变量中,最大点蚀深度和平均点蚀深度这两个指标出现一定程度的冗余.结论 点蚀特征及拉伸性能数量关系的研究可以为铝合金船体板的拉伸性能进行相关预测,并可为铝合金船体板的耐蚀寿命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研究铝及铝合金在自然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方法 通过开展LM3纯铝、5083铝、LF6M去包铝及带包铝在淡海水交替、海水及淡水自然环境下2 a的暴露试验,将3种环境下材料的腐蚀形貌、腐蚀速率进行对比。总结4种铝及铝合金材料在不同水环境下的腐蚀规律,对其腐蚀机理进行简要的探讨,并对其长周期的腐蚀行为进行预测。结果 通过对4种材料局部腐蚀协同影响因子(b)的对比可以发现,淡水环境对LM3纯铝局部腐蚀的影响最大,淡海水环境对5083铝合金局部腐蚀影响最大,淡水及淡海水环境对2种LF6M铝合金材料局部腐蚀的影响都很大。结论 5083、LF6M带包铝及去包铝,在淡海水交替自然环境下的耐蚀性能最差,LM3纯铝在淡水环境下耐蚀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港口海域铝合金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获得1060铝合金和5083铝合金在不同港口海域的腐蚀规律。方法采用实海试验方法获得材料表面的腐蚀形貌及腐蚀速率,并利用腐蚀图像处理技术分析海生物覆盖状态。结果不同海域铝合金试样表面附着海生物种类不同,青岛海域试样表面主要附着牡蛎,舟山海域试样主要附着藤壶和海藻,三亚海域主要附着藤壶和牡蛎。1060铝合金和5083铝合金在不同海域海水中以点蚀和缝隙腐蚀为主,海生物附着对铝合金腐蚀有明显影响,较严重的腐蚀点出现在牡蛎或藤壶下面及边缘。三海域中两种铝合金在舟山海域的腐蚀速率最大,三亚海域次之,青岛海域最小。不同海域铝合金试样表面海生物覆盖面积不同,三亚海域试样表面海生物覆盖面积百分比最大,青岛海域次之,舟山海域最小。结论由于海水环境不同,青岛、舟山及三亚海域铝合金试样表面海生物种类以及海生物覆盖面积明显不同,海生物的附着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铝合金的腐蚀,另外也使得铝合金更易产生缝隙腐蚀和点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