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热解制得污泥灰,并将其用于吸附直接耐酸大红4BS和活性艳红K-2BP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和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吸附时间和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效果有影响,而废水pH变化则不会引起脱色率的较大改变.室温下,4BS和K-2BP的最佳污泥投加量分别为3g·L-1、10g·L-1.4BS在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为25min,反应温度为40℃)下,脱色率可达93%;K-2BP在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为150min,反应温度为40℃)下,脱色率约为73%.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反应时间、pH值、H2O2投加量、PAC投加量、不同工艺顺序对处理印染废水结果的影响,表明臭氧氧化效果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强,但增强幅度越来越小;随着pH值、H2O2初始投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30%H2O2初始投加量为0.4mL·L-1,pH为10,臭氧投加速率5.96mg·min-1·L-1,时间为30min,再加入30mg·L-1的PAC,调节pH为8搅拌絮凝,静止30min后,印染废水的CODcr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60%和96%,UV254为0.082,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碱改性净水污泥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效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氢氧化钠浸渍法改性净水污泥,研究了碱改性净水污泥对水中NH+4的去除性能.同时,考察了模拟废水pH、吸附剂投加量、NH+4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弱酸性或中性,投加碱改性净水污泥20 g·L-1时,在室温下对初始浓度为50 mg·L-1的NH+4模拟废水振荡吸附120 min,可达到氨氮排放二级标准.将实验数据分别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发现净水污泥对NH+4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净水污泥对氨氮的吸附包括静电吸引和离子交换两种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菌糠对Cu2+的生物吸附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代工业废水中铜离子的污染及黑木耳产业链中菌糠废弃物资源化等问题,以黑木耳菌糠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Cu2+.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响应面的高水平条件,并用响应面方法对其优化,确定最佳吸附条件;采用SEM-EDX、FTIR和XRD等手段对吸附前后的菌糠进行表征,初步探索了菌糠吸附的机理.结果显示:最佳单因素条件为菌糠投加量30.0 g·L-1、pH 7.0、Cu2+初始浓度75 mg·L-1、吸附时间120 min、温度25℃、转速150 r·min-1,吸附率为77.96%.响应面分析显示投加量、吸附时间和pH为显著因素.优化后投加量为31.6 g·L-1,吸附时间134 min,pH 7.0,吸附率可达80.51%,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菌糠表面疏松多孔,极易通过物理吸附方式吸附Cu2+,菌糠表面的氨基、羟基、酮基和羧基可以有效配位络合Cu2+.研究结果表明,黑木耳菌糠作为一种高效廉价环保的吸附剂,可用于Cu2+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生物吸附剂对重金属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继颖  刘辉 《环境工程》2014,32(2):64-67
利用锯末和花生壳制备出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吸附性能的生物吸附剂。研究了此种生物吸附剂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并深入分析了吸附时间、pH、Cr(Ⅵ)初始浓度、吸附剂粒径、搅拌速度、共存阴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并通过再生试验检验了吸附剂性质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最佳吸附条件组合为:生物吸附剂Ⅰ初始浓度7 mg/L,吸附时间120 min,pH=2.0,温度30.2℃,投加量0.8 g,此时去除率达到85.01%;生物吸附剂Ⅱ初始浓度100 mg/L,吸附时间360 min,pH=2.0,温度30.1℃,投加量1.0 g,此时去除率达到87.96%。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从pH值、吸附时间、污泥投加量、温度、铬(VI)浓度等方面研究了剩余污泥吸附剂对含铬(VI)废水的生物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废水的pH值是影响剩余污泥吸附铬(VI)的重要因素,适宜pH值为1.0~2.0;吸附是一个快速过程,适宜吸附时间为30 min;在pH值为1.0,污泥投加量为8g/L,30℃吸附30min,对50mg/L铬(VI)废水的去除率可达99.65%;在20~60℃污泥吸附不受温度影响;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描述了污泥对铬(VI)的吸附结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傲能谱仪(SEM/EDS)分析,吸附前后污泥的形貌变化不明显,元素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氯化锌为活化剂污泥含碳吸附剂用于含六价铬废水的吸附实验。实验以静态吸附的操作方式,考察了吸附剂的投加量、吸附时间、废水的pH值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其吸附模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含六价铬废水吸附实验最佳的吸附条件是吸附剂投加量不少于0.7g,吸附平衡时间是90min,溶液pH值小于2,溶液的初始浓度为20mg/L。朗格缪尔模型比弗兰德利希模型更适合用于描述污泥含碳吸附剂对该废水的吸附,其饱和吸附量为8.285mg/g。  相似文献   

8.
氯化锌为活化剂污泥含碳吸附剂用于含六价铬废水的吸附实验。实验以静态吸附的操作方式,考察了吸附剂的投加量、吸附时间、废水的pH值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其吸附模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含六价铬废水吸附实验最佳的吸附条件是吸附剂投加量不少于0.7g,吸附平衡时间是90min,溶液pH值小于2,溶液的初始浓度为20mg/L。朗格缪尔模型比弗兰德利希模型更适合用于描述污泥含碳吸附剂对该废水的吸附,其饱和吸附量为8.285mg/g。  相似文献   

9.
将天然松果粉分别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硫酸、氢氧化钠进行改性,以改性松果粉为吸附剂,探究了不同pH、投加量、吸附时间对罗丹明B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硫酸改性的松果粉对罗丹明B染料废水的最佳吸附条件为:硫酸质量浓度为2 mol·L-1,pH为6,罗丹明B初始质量浓度50 mg·L-1,吸附剂投加量4 g·L-1,吸附时间150 min,此条件下脱色率达到97.72%,吸附量达到12.22 mg·g-1.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此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属于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实验室培养的活性污泥吸附絮凝预处理中纤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泥投加量为6~9 g/L,废水pH值为6,吸附絮凝时间为30 min,沉淀时间为30 min时,处理效果最好,对废水中SS,COD和SCOD的去除率分别为29%,24%和17%左右。该方法为含高悬浮物、高有机物工业废水的预处理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型复合混凝脱色剂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迪  王琳  王娟 《环境科学》2007,28(6):1285-1289
针对某印染厂生产废水,以COD和色度为指标,用混凝试验方法研究了新型复合混凝脱色剂SE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并探讨了SE投加量及pH值、沉淀时间、搅拌强度对其混凝效果的影响,利用SE与 PAC 和PFS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SE可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中的COD和色度,当pH为8~10、沉淀时间为30 min、搅拌强度为75 r/min、投药量为155 mg/L时,去除效果最佳,COD和色度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3%、94%;相对于PAC 和PFS,SE产生的絮体大而密实,沉降速度快,产生污泥量少,药剂用量少,最佳出水水质为:COD为139 mg/L,色度为37.证明SE是印染废水处理高效实用的复合型混凝剂.  相似文献   

12.
污泥活性炭理化性质表征及吸附抗生素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北京方庄污水处理厂的浓缩和脱水污泥为原料,采用ZnCl2活化法分别制备污泥活性炭。对制得的污泥活性炭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加替沙星废水的处理。研究2种污泥活性炭吸附反应的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pH值、初始浓度4个因子对吸附量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2种污泥活性炭受到4个因子影响程度相当,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但短期吸附时,脱水污泥表现出更好的吸附性能。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最大,获得最大吸附量的条件组合为:初始浓度200 mg/L,投加量0.05 g,pH=9,t=2 h。浓缩和脱水污泥活性炭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34.541 mg/g和34.925 mg/g,表明2种污泥活性炭对加替沙星均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污泥活性炭作为一种废水吸附剂,是废水处理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磁流体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磁流体的投加量、pH值、温度、搅拌时间对印染废水色度和CODCr的去除效果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流体A、磁流体B和磁流体C投加量分别为6,4,5 mL,pH值为6,温度为30℃,搅拌时间为15 min时,对印染废水的色度和CODCr值去除效果较好,最高可达95%.  相似文献   

14.
以污水处理站脱水污泥和煤为原料共热解制备吸附剂,将其用于活性艳红X-3B模拟染料废水的吸附处理.考察了吸附时间,温度,pH及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制备吸附剂的碘吸附值为321.62 mg/g,产率为44.85%,比表面积为189.23 m2>/sup>/g,浸出液中未检测出重金属;吸附剂对活性艳红X-3B的去除率随吸附时间、温度和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均增大,并逐渐趋于平衡,而随pH的增加而减小;吸附剂对活性艳红X-3B的吸附动力学比较符合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和二阶段吸附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过程是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但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Langmuir等温方程比Freundlich等温方程更适合于描述该吸附行为;吸附焓变(ΔH0>/sup>)>0,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提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吸附自由能变(ΔG0>/sup>)<0,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吸附熵变(ΔS0>/sup>)>0.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脑电路板中废塑料所制备的活性炭,研究其对印染废水的吸附。实验以其中的COD(还原性物质)为吸附对象,分别做吸附时间、活性炭投加量、温度、溶液初始pH以及溶液初始浓度的单因素实验。研究表明:吸附时间为15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活性炭的投加量为6 g时,COD去除率最高;吸附最适宜温度为20℃;弱酸性条件有利于活性炭对COD的吸附;溶液初始浓度越高,COD去除率越低。此外,还利用范特霍夫方程式的变形形式对自制的活性炭吸附COD的过程进行热力学研究。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印染废水中COD的过程是放热过程,说明温度过高不利于活性炭对印染废水中COD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用钢厂洗废水作混凝剂,用炉灰渣作吸附剂处理碱度大,色度高的硫化染料染废水,并地钢厂酸洗废水的投加量、炉灰渣的静、动态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及吸附可使印染废水的色度,PH值及COD完全达到地方排标准,且具有以废废,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锑(Sb)是印染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常规处理工艺难以实现印染废水Sb(Ⅴ)的稳定达标排放,出水Sb(Ⅴ)浓度超标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的镁铝水滑石(DS4-LDH)为吸附剂,对印染废水中的Sb(Ⅴ)进行深度去除研究,系统考察不同条件下印染废水中Sb(Ⅴ)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显示,0.05 g·L-1投加量的DS4-LDH可使Sb(Ⅴ)浓度为500μg·L-1的模拟印染废水的出水Sb(Ⅴ)浓度小于50μg·L-1,满足相应排放标准.DS4-LDH对印染废水中Sb(Ⅴ)的去除效果受到废水pH值、染料分子、共存离子等因素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DS4-LDH对Sb(Ⅴ)有更好的去除效果.染料种类对Sb(Ⅴ)的去除也有影响,酸性橙-7的影响较大.共存的磷酸根离子对Sb(Ⅴ)的吸附影响比较大.在对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中,调节池、气浮池和二沉池出水经DS4-LDH深度吸附处理后能实现Sb(Ⅴ)的稳定达标.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印染废水高...  相似文献   

18.
汪莉  陈尧  蒋文举  雍晓蕾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11):118-121,129
文章对比研究了污泥活性炭(AC)和1%软锰矿改性的污泥活性炭(ACP)对溶液中Cu2+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时间、pH值和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180 min后Cu2+吸附达到平衡,pH=4.8时吸附效果最优;伪二阶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很好地拟合两种污泥活性炭的吸附反应。通过计算,室温下,改性前后的污泥活性炭Langmuir模型的饱和吸附量Qm分别是78.13 mg/g和94.34 mg/g。在初始浓度200 mg/L,pH=5,吸附剂投加量为2g/L时,1%软锰矿改性的污泥活性炭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90.15 mg/g,比未改性时提高了23.33%。  相似文献   

19.
以胶乳生产废水脱水污泥为原料,利用硫酸对其进行磺化改性,制备吸附剂用于阳离子蓝X-GRRL染料溶液吸附脱色。文章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pH值和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热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污泥中成功接枝了磺酸基团;当阳离子蓝初始浓度为200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200 mg/L,吸附温度25℃,pH=5.5,150 r/min振荡吸附600 min时吸附容量达817 mg/g。热力学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吸附剂对阳离子蓝的吸附符合单分子层吸附理论,通过该模型计算在20℃理论饱和吸附容量为840.3 mg/g。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剂对阳离子蓝的吸附是吸热和熵增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钙基累托石原料制备壳聚糖插层累托石复合吸附剂,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吸附剂对Cu<'2+>的吸附,分别讨论了复合吸附剂的不同配比、搅拌时间、pH值、投加量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聚糖/累托石复合吸附剂1:3的配比,pH 6,吸附时间为30 min,投加量为0.75 g/L和温度为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