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藻吸附Cu2+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吸附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去除废水中有害重金属离子的方法.以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干样为生物吸附材料,研究了黑藻对水体中Cu<'2+>等温吸附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测定吸附前后溶液离子浓度变化以及pH值、基团屏蔽对Cu<'2+>吸附的影响,结合红外光谱技术,从静电吸附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基团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丝状真菌生物质生物吸附镉(Ⅱ)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状真菌生物质是研制可用作生物修复镉污染的生物吸附剂的重要生物材料。文章首先概述了镉的危害性与镉污染的真菌修复机制;列表比较了近20年研究中用于生物吸附Cd(2+)的丝状真菌菌种资源、镉吸附量和工艺特性参数;详细阐明了利用丝状真菌生物质生物吸附法除镉工艺过程涉及的技术方法和基本原理,包括丝状真菌生物质材料的预处理方法,分批生物吸附除镉工艺的考虑因素及其影响效应,固定床吸附柱生物吸附除镉工艺,以及生物吸附法去除含镉工业废水中Cd(2+)的丝状真菌菌种资源、镉吸附量和工艺特性参数;详细阐明了利用丝状真菌生物质生物吸附法除镉工艺过程涉及的技术方法和基本原理,包括丝状真菌生物质材料的预处理方法,分批生物吸附除镉工艺的考虑因素及其影响效应,固定床吸附柱生物吸附除镉工艺,以及生物吸附法去除含镉工业废水中Cd(2+)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3.
草分枝杆菌及其吸附Pb2+后的可浮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东琴  魏德洲 《环境科学》2006,27(2):338-342
用草分枝杆菌作吸附剂,探讨了采用生物吸附-浮选法去除水中Pb2+的可能性,并对吸附剂与捕收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草分枝杆菌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阳离子型捕收剂对草分枝杆菌的捕收能力明显比阴离子型捕收剂的强.草分枝杆菌的吸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浮选过程可在10min左右达到终点,pH在4~7时,阳离子型捕收剂对草分枝杆菌有较好的浮选去除率,Pb2+去除率也很高.当二正丁胺的浓度为45mmol/L,pH=4.75时,草分枝杆菌和Pb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和98%.动电位测试表明,草分枝杆菌的等电点为pH=3.09;吸附Pb2+或与二正丁胺发生作用后,草分枝杆菌的等电点均有所增加.草分枝杆菌细胞壁表面具有较强的负电性,使得阳离子捕收剂对其具有较强的捕收能力,这对采用生物吸附-浮选法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能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藻类去除与回收工业废水中的金属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藻类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可作为生物吸附应用于工业污水中有毒、放射性金属的去除及稀有,贵重金属的回收,高效,经济、简便、选择性好,尤其适用于低浓度及一般方法不易去除的金属,是一种极有应用价值的传统方法的替代或辅助手段,藻类主要是通过生物吸附的途径去除及回收金属,多采用知细胞与固定化细胞两种富集体系。目前人类环境中金属污染仍相当严重,利用藻类富集这一生物工程技术处理含金属的工业污水,无论对于  相似文献   

5.
张若诗  田永强 《环境工程》2020,38(11):187-195
工业废水、废渣中铬的存在对环境和人体有着潜在危害。生物吸附修复技术因为其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性以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成为从污染场地中去除有毒金属最具前景的技术之一。介绍了铬污染来源、铬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其毒性,同时对铬吸附机制进行了分类讨论;分析了细菌、真菌、藻类、植物以及其他改性材料对铬的生物吸附特性,分别阐释了其吸附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生物吸附机理的研究、生物吸附参数的优化、生物吸附剂的化学改性是实现生物吸附修复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樊毓新  周增炎 《环境保护》2002,(9):22-23,26
本文综述了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现状。在物理化学法中,着重介绍了化学混凝法、氧化法、吸附法、内电解法;在生物法中介绍了生物絮凝、生物吸附、高效菌种的筛选、生物固定化技术,厌氧-好氧工艺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城市污水生物法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通过热解制备的吸附材料对低浓度SO2进行吸附研究,采用热分析的结合滴定的方法研究了对SO2的吸附机理。研究表明,水存在的情况下,化学吸附占有主导地位,没有水存在的情况下,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应该同时存在。结合TG-DTG曲线和吸附SO2后的TG-DTG曲线及DTA曲线,可以发现,曲线的失重情况明显不同,吸附SO2后的失重经历的阶段都要多些,这也充分的说明了在吸附SO2后有了新的物质的生成,生成的物质主要是硫酸盐类的物质。SO2首先扩散到污泥衍生吸附材料的孔隙中,进行物理吸附,物理吸附的SO2经过材料中的炭及金属物质的催化被氧化成SO3,由于有水的存在,SO3就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生成的硫酸可以进一步与材料中的氧化物进行反应生成硫酸盐或者亚硫酸盐。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活性炭吸附处理工业废水已广泛地被人们采用,但由于再生费用高昂,吸附应用受到了限制,不需用加热再生的活性炭吸附法,即生物活性炭吸附法,目前在国内还未应用。生物炭吸附处理一般与“老三套”二级处理流程结合,成为三级处理流程。其目的  相似文献   

9.
由抗生素滥用引起的药物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潜在威胁。吸附法是去除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生物炭作为一种廉价高效的吸附材料,改性可使其吸附性能显著提升,改性生物炭对抗生素的吸附特性及机理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在对生物炭制备及其改性方法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改性生物炭对典型抗生素药物的吸附性能及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生物炭的再生及其经济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新型高效生物炭的吸附机制和材料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印染工业的快速发展,印染废水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结晶紫作为一类典型的难以降解且对生物具有致癌、致畸性的三苯甲烷类染料,广泛应用于印染、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加强印染废水的处理可以改善中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对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重点概述了吸附法、高级氧化法、生物法、催化氧化法、电解法、浮选法等技术在结晶紫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为中国印染废水的处理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地下水中氨氮的污染现状,主要阐述了吸附和离子交换法、折点加氯法和生物脱氮法的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指出应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开发高效、经济、稳定、操作简便的氨氮脱除技术。  相似文献   

12.
沟戈登氏菌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浮选和解吸性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东琴  魏德洲 《环境科学》2006,27(5):960-964
用沟戈登氏菌作吸附剂,研究了采用生物吸附-浮选和解吸法从水溶液中去除和回收重金属的过程,并对生物吸附浮选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沟戈登氏菌对各种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为Hg>Pb>Cu,但菌细胞对Cu的吸附能力最高.NH4+的加入对吸附Pb2+有促进作用,而K+、Na+、Ca2+和Mg2+共存离子的加入会对吸附过程有明显的抑制.当加入DA17.5mmol/L,pH为9.5时,Pb2+和菌细胞的去除率分别能够达到93%和96%,经无水Na2CO3的3次吸附、浮选和解吸处理后,它们的去除率仍然能够达到94%和97%.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沟戈登氏菌的自然等电点为3.50,吸附Pb2+后增为4.02,与DA作用后降至3.02,吸附过程与细胞壁上的羧酸基团和乙酰胺基团有关,浮选过程则是有静电力、氢键、离子交换和化学络合等过程的协同作用.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吸附Hg2+后,菌细胞表明粘附有絮状物,菌体形状变得不规则.  相似文献   

13.
不同合成条件对ZnAl-LDHs覆膜改性生物陶粒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3种Zn~(2+)/Al~(.+)金属浓度比的ZnCl_2和AlCl_3溶液,在两个不同pH值条件下,利用水热-共沉淀法对生物陶粒基质进行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覆膜改性.将生成的不同类型ZnAl-LDHs覆膜改性基质与原始生物陶粒基质分别填充于实验柱中,构建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对改性前后的7种基质进行磷素净化效果、等温吸附实验和解吸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探讨ZnAl-LDHs覆膜改性生物陶粒除磷效果提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H=11的ZnAl-LDHs改性方式对磷素净化效果具有更为明显的提升功能;其中ZnAl-LDHs(pH=11,1∶1)改性生物陶粒基质相比于原始基质,对TP、TDP、SRP平均去除率的增幅超过70%,其最大理论吸附量达到原始生物陶粒的3倍.合成ZnAl-LDHs时的pH值和Zn~(2+)/Al~(3+)金属浓度比对改性生物陶粒的结构形态与覆膜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合成时的pH值是ZnAlLDHs覆膜改性生物陶粒除磷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合理调控制备ZnAl-LDHs覆膜改性生物陶粒时的pH值及Zn~(2+)/Al~(3+)金属浓度比,可以达到有效提高ZnAl-LDHs覆膜改性生物陶粒除磷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3):180-190
离子印迹技术用于选择性吸附废水中痕量金属资源备受关注,采用新型材料组分制备离子印迹材料的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章以废水中金属资源提取及有毒金属去除为目的,简述了传统本体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凝胶-溶胶法、表面接枝法的优缺点,阐述了天然矿物基、天然生物基、成品膜及混合铸膜基、温敏聚合层基、磁性硅基、磁性碳纳米管基、磁性氧化石墨烯基的制备应用进展;探讨了新型离子印迹复合材料的优势,最后指出离子印迹材料在自然水体、工业废水的应用及回收问题并提出建议,期望为制备新型离子印迹材料对复杂水相选择吸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物炭结构性质对氨氮的吸附特性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陈梅  王芳  张德俐  易维明 《环境科学》2019,40(12):5421-5429
氨抑制现象在富含有机氮底物的沼气工程中普遍存在,采用生物炭吸附法可固定发酵液中氨氮.为探究生物炭理化结构与氨氮吸附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热解温度(350、450和550℃)下制备以玉米秸秆、稻壳为原料的生物炭,通过元素分析、FTIR和BET等分析生物炭结构及其理化性质,并结合批式吸附实验,研究不同理化性质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中碳及灰分含量增多; 450℃制备的玉米秸秆生物炭(CS450)与550℃制备的稻壳生物炭(RH550)对氨氮的吸附分别遵循准二级和准一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CS450和RH550生物炭对氨氮的等温吸附过程;玉米秸秆炭吸附量与其表面官能团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稻壳炭的吸附量相关性最显著的为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其次是表面官能团,最后是灰分.其中,RH550吸附性能最好,最大吸附量为12. 16 mg·g~(-1).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方法通常有如下几种:中和凝聚沉淀法、高分子重金属捕集剂法、螫合树脂法、硫化物沉淀法、铁氧体法、离子浮选法、离子交换树脂法以及活性炭吸附法等。此外,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世界少数国家如美、俄、日等国,采用生物吸附法处理电镀废水,已取得成效,并已在工业上得到应用。下面重点对中和凝聚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铁氧体法、高分子重金属捕集剂法、螫合树脂法及生物吸附法作一简单介绍。1.中和凝聚沉淀法中和凝聚沉淀法是在含有重金属废水中加入碱进行中和,使其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物以沉淀形成分离。例如,要使…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工业污水的处理方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吸附法、膜法等处理方法。其中生物法已成为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方法。在生物法中,常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是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BR法集水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诱导微细粒硫化矿的絮凝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采集的硫化金属矿渣中筛选出氧化亚铁硫杆菌,并将其应用于微细粒硫化矿的絮凝浮选实验研究。借助动电测定、微生物电镜观察研究了T.f菌与微细粒硫化矿在絮凝浮选实验中的作用形态。Zeta电位测定和微生物电镜观察结果表明,T.f菌在微细粒硫化矿表面形成了特效吸附;絮凝浮选数据表明,T.f菌作用后的微细粒硫化矿,Zn的品位提高到34%,回收率达到68.56%。这一研究为微细粒矿物废渣的资源回收提供了一条新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9.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用于气态碘单质的吸附与释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对气态碘单质的吸附与释放。方法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等温线等表征方法对合成的MIL-101样品进行表征。将制备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在75℃环境下对气态碘单质进行吸附,将吸附后的材料于无水乙醇溶液中进行碘单质的释放。结果随着吸附时间的推移,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对气态碘单质的吸附量逐渐升高,并于8 h逐渐达到饱和吸附量2.61 g(I2)/g(MIL-101)。MIL-101在无水乙醇溶液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材料吸附的碘单质渐渐释放出来。结论 MIL-101对气态碘单质在较高温度下有着优异的吸附效果,并表现出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适合用于核电站蒸汽中放射性气态碘的吸附。  相似文献   

20.
针对通过热解直接获得的生物焦汞吸附效率较低的问题,将常规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多元金属多层负载与生物质热解制焦过程进行整合,在选择特定组分进行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获得了经济高效的掺杂多元金属铁基改性生物焦烟气脱汞剂,为最终实现"以废脱毒"提供关键参数与理论依据.在获得改性生物焦Hg0脱除特性的基础上,针对生物质基础特性,利用多种表征分析手段研究改性样品的微观特性,建立了改性生物焦理化性质与脱汞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发现:相比未改性生物焦,以生物焦为载体的铁基复合吸附剂的脱汞性能显著提升,其中掺杂双金属改性样品汞脱除性能的提升程度整体优于掺杂单金属的改性样品;改性生物质的热解过程变得更加剧烈和充分;改性导致生物焦的晶体结构向无序方向演变,所对应的芳香结构单元排列有序度和石墨化程度减弱;所负载或掺杂的多元金属对生物焦物理吸附性能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对孔隙结构参数的改善方面,同时多元金属的掺杂还可以增强─COOH和C=O官能团对电子的迁移作用,进而提升生物焦对有机汞Hg-OM的结合能力;不同负载金属自身之间在汞脱除过程中可以起到协同促进的作用,进而大幅提高改性生物焦的脱汞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