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研究分析了大量有关典型工业废水处理的资料,提出了典型工业废水处理的常用流程通式:利用流量-效率-费用参量,根据费用模型,建立了各类工业废水用于决策规划设计的费用函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国内外对各类费用函数运用的情况和分析,选定幂函数C=k1Qk2+k3Qk2·ηk4,作为函数模型来反映印染废水处理厂流量、效率与费用之间的关系。以纯棉织物和棉涤混纺印染废水处理厂41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幂函数中k1、k2、k3、k4,4个参数的最优值。选用软件1stOpt(First Optimization)来对数据进行运算、检验,分别得到了纯棉印染废水、化纤印染废水的投资费用函数C1、运行费用函数C2。结论:在一定效率下,投资费用随着处理厂规模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在处理单位水量时,投资费用却随着处理厂规模的增大而降低,并且一定效率下运行费用也随着处理厂规模的增大而降低,这说明建设大型印染废水处理厂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3.
以往在建立废水处理投资费用函数时,大多不考虑不同地区和时间的价差修正,使得费用函数失真。本文结合"国家环境污染治理费用数据库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价差修正方法——传统万元实物指标改进法。  相似文献   

4.
郑莹  秦华鹏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3):134-137,174
文章针对感潮河流水质时空变化的特点,建立了污水处理费用函数、动态水质模型与NSGA-Ⅱ算法相耦合的流域水污染控制多目标优化方法。采用该方法对深圳河流域5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去除效率进行优化,得到流域污水处理费用与河流上、中、下游控制断面水质潮周期超标率的多目标解集排列图。结果表明:(1)所有控制断面水质超标率都小于50%、25%和0%时,最小处理费用分别为1.92、1.94和1.98亿元/a;(2)上、中、下游控制断面各自的水质超标率为0%时,最小处理费用分别为1.98、1.91和1.90亿元/a。决策者可根据水质管理要求和经济条件在多目标解集排列图中进行方案比选。该方法的应用可为感潮河流水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生态-经济学模型,研究了波罗的海国家关于将每一个国家的营养物质排放总量减少一半的宣言.这一模型包括以国家为基础的减排污染物费用函数和描述磷和氮如何从一国流动到另一国的转移系数(由波罗的海水文学模型估算而得).结果表明,就氮而言,目前的减排政策和成本一效益政策相比,减排费用非常高,而且各国受益不平衡.可以预料,那些减排边际成本高的国家,其执行上述减排协定以及对氮的减排投资的兴趣不会太大,这一结论已被我们的数据所证实=因此,我们建议并概要地提出一种联合执行政策,以使减排具有成本效益并鼓励进行减排投资.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生态-经济学模型,研究了波罗的海国家关于将每一个国家的营养物质排放总量减少一半的宣言.这一模型包括以国家为基础的减排污染物费用函数和描述磷和氮如何从一国流动到另一国的转移系数(由波罗的海水文学模型估算而得).结果表明,就氮而言,目前的减排政策和成本一效益政策相比,减排费用非常高,而且各国受益不平衡.可以预料,那些减排边际成本高的国家,其执行上述减排协定以及对氮的减排投资的兴趣不会太大,这一结论已被我们的数据所证实=因此,我们建议并概要地提出一种联合执行政策,以使减排具有成本效益并鼓励进行减排投资.  相似文献   

7.
引言近年来,国内对污水处理厂费用函数的研究在理论上日趋成熟。但由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和数量有限,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又不完整,用传统的方法建立污水处理厂实际费用函数是相当困难的。本文试图将归纳法、参数分析法和标准设计法结合起来,寻求一种较为合理的收集数据的途径和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效率组合,建立城市污水厂的费用函数。一、数据收集的途径和方法污水处理厂费用函数,是在得到一定数量的相应数组{C_n,Q_n,η_n}_n,或费用矩阵(如表1)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费用模型,应用拉格朗日极值法,以一个城市或一个流域整体处理费用最优为目标,以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削减量之差不大于水环境容量为约束条件,建立费用模型,由计算机求解,求出各污水处理厂的最优去除量、最佳去除费用和整体最优去除费用。  相似文献   

9.
萧伟 《能源环境保护》2002,16(3):52-53,59
1 前言 使用各种除尘器来控制各种锅炉和窑炉排放的烟尘,从而达到烟尘总量控制的目的是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建立较为系统的废气处理的费用函数来解决资金利用(包括投资和运行费用)与环境一经济效益的估计问题。本文就是研究在一定的处理效率、处理气量的基础上,求解各种除尘设备的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并在无穷多组解中找到一组最满意的解,即在保证处理风量的前提下,找到一组费用最低的解。  相似文献   

10.
骆敏 《环境科技》1992,5(3):23-25,35
本文将经济学中长期成本理论应用到污水处理成本分析中,根据这种理论建立了污水处理费用函数的一种新形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批动力电池进入退役期.针对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现状,识别降本减碳协同效应并开展系统优化分析,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综合采用生命周期评价和生命周期成本方法,分析了当前我国退役三元锂电池循环利用系统的碳足迹和经济成本.结果表明,1GWh容量的退役三元锂电池循环利用系统碳足迹和生命周期成本分别为-2.33×107kgCO2eq和-33613.15万元.结合碳足迹和生命周期成本二维指标开展减碳效率评估和情景分析发现,相对于现实系统,汽车生产商主导的优化情景减碳效率较低,提高梯次利用比例的优化情景具有最优减碳效率.通过提高梯次利用比例和采用先进资源化技术均能够显著提升退役三元锂电池循环利用系统的减碳效率.  相似文献   

12.
空间功能识别是确定国土空间规划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关键环节,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基于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现状、精细化DEM、地形单元等基础地理信息,水、生态、环境、灾害等专题数据,社会统计数据等多元信息,利用空间分析、多元统计、计量模型、基于规则的分类模型等技术方法,从多元信息综合集成和自动分类识别的角度,研究构建了一套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空间主导功能识别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并对榆林市域进行空间功能分区。研究表明:本文方法有效将地理实体单元、功能评价指标综合于统一的地域单元,保证了空间功能分类识别的准确性;通过自动分类算法建模,实现空间功能识别的自动化,提高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客观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我国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叶浩  濮励杰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9):1467-1474
基于地均种植业产值、地均劳动力及各种农业生产物质的投入情况,以耕地利用效率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计算了1990-2008年间中国各省区的耕地利用效率并对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耕地利用仍以物资成本的投入为主,我国耕地产出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化肥使用量的增加,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其影响不大;我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地区耕地的实际产出与现有投入水平下的潜在产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说明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物质投入的严重浪费;近20 a来,我国耕地利用效率虽然逐渐提高,但提高的速率有着下降的趋势;省际间耕地利用效率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表现出东、中、西部聚集的特征,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不同的是,东部地区耕地平均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地区的耕地利用效率最低;最后,在中国过去的近20 a里,全国范围内耕地利用效率虽有收敛的迹象,全域性的β-收敛特征并不显著,但中国的东、中、西三大地带内部却表现出较强的β-收敛特征。从区域收敛的稳态值看,东、西部地区的结果非常接近,而且均显示东部地带高于西部地带、西部地带高于中部地带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三大经济带将各自收敛于一个更高的耕地利用效率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省际水资源全局环境技术效率测度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论文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了1997-2010 年中国31 个省市区的水资源全局环境技术效率,并与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水资源技术效率进行了对比;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际水资源全局环境技术效率和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技术效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这两种情况下的中国省际水资源技术效率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通过LM检验和稳健LM检验,中国省际水资源技术效率存在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借助于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省际水资源全局环境技术效率和技术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向存在很大差异,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环境技术效率是对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一种科学合理的测度,而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技术效率测度存在误导和偏差。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业碳减排潜力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迪  吴泽文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3):1306-1314
基于我国工业35个行业2000~2015年的碳排放数据,以Super-SBM模型进行碳排放效率测算,结合劳均碳排放量及劳均工业总产值构造碳排放公平指数,并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测算碳排放公平及碳排放效率的俱乐部趋同指数,在公平效率协调的视角构造碳减排潜力指数并对35个行业进行碳减排潜力测算,并基于公平-效率二维矩阵图以动态的视角设计我国工业碳减排路径.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碳排放公平及碳排放效率均存在较为严重的固化现象,且碳排放效率的固化程度更高,可见我国工业碳减排的效率原则更重要,国家应从效率上挖掘更多的减排潜力;在公平与效率协调视角下测算出来各行业的碳减排潜力较之公平效率相等原则下有所变化,我国工业仍存在较大的碳减排空间;我国工业大部分行业处于"低排放效率、低排放公平"的状态.因此国家应从碳排放效率提升的角度重点扶持"低排放效率、低排放公平"水平类型行业.  相似文献   

16.
SO2排放造成的森林损失计算: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2排放对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因而损失计算对于SO2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方法计算不同排放水平下的森林损失.本研究以硫沉降超临界负荷作为计算森林损失的参数,推导了适用于我国硫沉降导致森林损失的剂量-响应函数,并以湖南省为例,以1995为基准年,计算了2000年~2020年高中低3种SO2排放方案下的森林损失.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今后湖南省经济和能源消费的增长,森林损失将继续增加.高排放方案下2020年SO2排放将增长1.2倍,但森林损失增长4.3倍,边际损失高于6000元/t.在当前排放水平下对SO2排放进行削减,边际效益达到1500元/t,因此控制SO2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对湖南案例的不确定性分析显示,计算方法有较高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区域SO2控制策略的优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port a research carried out for ensuring sustainable product design by the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ECQFD) and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approaches. Sustainability refers to the capability of an organization to maximize resource efficiency for ensuring clean and green atmosphere. The sustainable product development model integrated with ECQFD and LCA has been used for ensuring sustainable product design. The implementation study was carried out by gathering data from a single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experiences indicated that methodology of sustainable product design is practically feasible and compatible. The findings and contributions of this research would be useful to the majority of the organizations situated in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8.
准确评估中国森林碳汇潜力与增汇成本的经济可行性,是科学制定碳中和林业行动方案的基础。然而针对中国森林碳汇潜力与增汇成本的不同结果差异明显,可靠性需要进一步验证。为此,基于相关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中国森林碳汇潜力与增汇成本及其导致差异的原因展开评估。研究表明:(1)中国森林碳汇量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但不同研究对森林碳汇潜力测度结果存在较大差异。(2)中国森林增汇的平均成本为220.45元/t CO2e(区间值为3.9~1457.02元/t CO2e),与工业减排成本相比,中国森林增汇更具有经济可行性,但波动幅度较大。(3)评估方法采用、碳库数量选择等因素是导致已有森林碳汇潜力文献估计结果差异的关键因素;森林增汇成本差异则主要受碳汇成本测度研究方法、成本收益数据来源等因素影响。(4)中国森林增汇对碳中和的贡献将会持续增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深化森林碳汇潜力与成本测算相关研究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工业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6,自引:5,他引:81  
分析了各类抗生素工业废水的水质特征和主要污染因子,综述了目前应用的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前处理-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的组合工艺路线,并对各工艺的作用和可能采用的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指出应重点研究高效低耗氧合反应器,除硫脱氮工艺和厌氧毒性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