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付咏珊 《环境》2023,(6):76-77
<正>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齐民要术》中有“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的记述。这些观念都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风湿病常发生在寒冷、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在我国,风湿病的发病率北方远远高于南方;寒冬和早春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其它季节。就全球而言,风湿病患者人数以温带地区最多,其次为亚热带地区,而热带地区患者很少。那么,风湿病真的是风湿所致吗? 风湿病,中医称之为“痹症”。《内经》曰:“风湿寒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具体一点说,就是气候变化无常,或居处潮湿、寒冷,以及涉水、冒  相似文献   

3.
许昌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玉环  方恒 《环境工程》2002,20(2):69-71
“九五”期间 ,许昌市环境空气监测主要因子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和硫酸盐化速率。市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排序依次为 :降尘量 ,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其季变化规律一般为冬 >春 >秋 >夏。主要污染物年变化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降尘量。“九五”期间均为波动下降趋势 ,除降尘量下降明显外 ,其余 3项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寒热度春秋 毛泽东主席在《贺新郎·读史》中讲到人类的青铜器和铁器时代的长度 “不过几千寒热”时,他用“寒热”而不用常用的“春秋”来表示年,这固然是诗词押韵的需要,同时也确实非常符合我国的气候实际。这是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寒极的西伯利亚之南,冬季中频频南下的寒潮冷空气使我国成了同纬度上世界最冷的地方;夏季中,我国平均气温又偏高,特别是南方,常汗流浃背,辗转难眠。更不用说我国春秋最短,夏季最热的吐鲁番盆地了,那里号称一年只有两季:西伯利亚的冬季和撒哈拉的夏季。对我国这种冬冷夏热春秋短促的气候,用寒热而不…  相似文献   

5.
竹笋,是国人历来喜吃的一种佳蔬。它肉厚、质嫩、气香、味鲜、营养丰富,古时享有“素菜中第一品”、“寒士山珍”等雅誉。古往今来,它备受诗人、画家、医家和美食家们的赞赏和称道。国人吃竹笋已有数千年历史。《诗经》里有“其蔌维何?惟笋及蒲”之句,足见竹笋早已与香蒲同列为蔬。唐代诗人杜甫吟:“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道出诗人对竹笋风味的喜爱。唐代另一诗人白居易在《食笋》诗云:“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与南  相似文献   

6.
<正>素有"云上瓦屋最美桌山"之称的瓦屋山,连日来纷纷扬扬的大雪让整个景区"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宛若人间仙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苏东坡在《寄黎眉州》有诗句"瓦屋寒堆春后雪,峨嵋翠扫雨余天",是对四川眉山瓦屋山的赞美。  相似文献   

7.
近来,人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混淆“噪声”和“噪音”两个不同词的概念,甚至以为它们在意义上是相同的。其实是有区别的。“噪”字古写作“喿”,以象群鸟集于树上争鸣之形。《辞海》释“噪”为“群鸣”便是从其古义出发的。对“噪声”一词《辞海》是这样解释的:“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  相似文献   

8.
荸荠性寒味甘无毒,能清热生津、开胃消食,对咽喉肿痛、口疮目赤、燥热咳嗽等病有一定的疗效,胡萝卜以炖食和炒食为佳,可以保留胡萝卜素93%以上春季宜多吃些有清肝作用的食物,春季多食甘平类的食物,则可增强脾的活动,同时辛甘还可发散化阳以助春阳,有利于扶正强身与病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张红华 《环境工程》2022,(2):257-258
<正>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古往今来,人们都在追求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伦理观,如以仁爱为出发点的儒家生态观,以“四大皆贵”为导向的道家生态观,再如“物土之宜、而布其利”、“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如山林”多种形式环境保护措施的推行,《伐崇令》《野禁》《田律》等不同内容环境保护制度的建立,无不将自然生态与幸福内在关联,反映出入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逐渐从“求生存”“盼温饱”朝着“求生态”方向转变。而绿水青山本身就是资源,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幸福追求存在着关联,其中既蕴藏着自然财富、生态财富、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相似文献   

10.
“接天瑞霭千家乐,献岁梅花万里香。”暮冬早春走到野外,百花逍遁,唯见梅花傲寒怒放,红梅如云,素梅似雪,令人赏心悦目。江南梅园春汛潮涌梅花原产江南,集中栽培梅花的“梅园”往往成了春节期间探春的游览胜地。南京中山门外钟山之阳的梅花山,1500年前的南北朝即以植梅闻名。150多个品种上万株梅花布满  相似文献   

11.
渭河谷地的气候干暖化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延军平 《环境科学》1999,20(2):85-87
根据渭河谷地代表测站32a气象实测资料,应用线性回归与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区冬春变暖、秋春变干的干暖特征,即5城市平均年增温0.0064℃,年均减少降水0.1248mm;气候干暖化,尤其以冬春季增温明显,春秋季变干显著,预测该地区未来5a的气候仍以士暖化为特点,预计到2001a可能增温0.2℃,年降水减少30mm。  相似文献   

12.
邹晶 《世界环境》2008,(1):12-13
过去的2007年对于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领域来说非同寻常,异彩纷呈。从年初始,有关气候变化的一连串重大事件和国际高层会议贯穿“春、夏、秋、冬”:2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ec)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发布,让世界震惊。  相似文献   

13.
霍寿喜 《环境》2001,(12):35
被传统医学奉为经典的《黄帝内经》,在阐及冬季保健养生时,开宗明义地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段话,翻译成现代语言,大体意思就是: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刻,应注意保护阳气,养精蓄锐,做到平睡晚起,以待日光。  相似文献   

14.
多吃水果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如果吃法不科学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香蕉。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功效。但由于其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香蕉中含有糖苷,肾病患者应忌食。苹果。果汁可止泻,空腹吃可治便秘,饭后吃能助消化。但苹果富含糖类和钾盐,摄入过多不利于心、肾健康,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肾炎、糖尿病的人,切忌多食。梨。因具有止咳、化痰、清燥的作用,与冰糖煎服可治顽固性咳嗽,捣烂与蜂蜜调服可防秋燥,治声音嘶哑等。梨含糖量高,过食会引起血糖升高,故糖尿病患者应少食;另外,梨性寒,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食。柑橘。鲜橘…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0~2002年南充市区SO2、NO2、TSP浓度的监测数据,运用综合大气质量指数的分析方法,对南充市区的气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SO2、TSP是南充市区的主要污染物,NO2的污染相对较轻。3种污染物年内浓度变化均为:冬>春>秋>夏;年间浓度变化:SO2为冬>秋>春>夏,NO2、TSP为冬>春>秋>夏,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古代养生家一直主张人们食宜杂、博、粗、素。《黄帝内经·素问》篇中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的配膳原则。现代营养学认为,在人们通常吃的食物中,从特性上分,大致含有3种成分:一类是众所周知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一类是能损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如各种毒素、某些重金属、化学物质,某些食品添加剂中的致癌物质等;另一类是不能为人体所吸收的物质。其中包括众所周知的纤维素,另还有果胶、木质素,以及其它种种植物化合物等,亦即所谓的对人体健康既无用又无害的废物或杂质。其大量存在于植物性和菌类食物里,尤其以白菜、胡萝卜、果皮、豆类、木耳、蘑菇等中为多。科学研究进一步发现,杂质并非都是废物,它对人体健康有不容忽略的作用。其作用至少有4点:  相似文献   

17.
去年七月十三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并于八月一日起开始执行(内容详见本刊八五年第九期)。这是北京在开辟和保护城市水源的历史上,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 (一) 北京地处华北大平原的北端,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年平均降水量626毫米,仅为华南地区的三分之一。而且,降水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冬春季节,气候干旱,雨水稀少,  相似文献   

18.
董文茂 《环境》2005,(8):25-26
“环境保护”一词起源于近代,然而环境保护的立法在中国却有着近4000年的历史。例如,在夏朝,人们懂得了“凿井而饮”,《周易》载有“井泥不食,旧井无源”,并十分注意对水源的保护。商代,法律中规定“弃灰于道者,断其手”。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01,(12)
(说明:题后的号码如1、1即第一期第一页)瀚辘爵恤件特别策划《京都议定书》遭遇美国“变脸”气候变暖,铁证如山气候变暖:人类空前的生态灾难全球气候变暖,中国无法拒绝气候变暖的“奇谈怪论”生态安全挑战中华民族捍卫我们的生存空间筑牢“绿色长城”新世纪的生存隐忧一首凄婉的悲歌:古楼兰的湮灭建立地区生态环境监测网你知道绿色社区吗?社区时尚:追绿、添绿绿色社区·:公民环保新途径大鹏湾畔的“世外桃园”万“绿”丛中万点“红”走进绿色的东风小区绿色旅游,方兴未艾魅力四射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不仅仅是走向大自然切莫旺了旅游毁了生态…  相似文献   

20.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话说大清帝国掌管军政、外交及经济大权的李鸿章参加一次国际会议,开幕前要奏各国国歌。当问及李鸿章时,他急中生智将其在妓院中听到的江南小调《茉莉花》即场哼出让人录谱,权且作“国歌”。茉莉花确实是娇小清香,惹人怜爱,有“小家碧玉”之状,但作为一大国的标志,恐怕不及梅花高洁、牡丹富贵。因此,中国的国花是梅花、牡丹、禾及茶。我国文人士大夫们将梅、兰、菊、竹称为“四君子”。我国古都洛阳盛产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