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丰友中 《安全》1994,(3):41-41
为什么有的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发生事故?为什么有的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比较重视,做了大量工作,反而发生了事故?本文试就解答这两个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1.不可否认,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上述现象,难道安全生产工作越抓越糟,放任不管反而还不会出事故吗?否!  相似文献   

2.
"吃一堑,长一智",意思是说,遭受一回挫折,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份见识.能够在"吃堑"中"长智",相对于只"吃堑"不"长智"来说,无疑是值得赞许的.在安全生产中,许多单位在生产经营常常以发生的各类事故作为教材,要求各类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确保了生产安全.但也有些地方和单位,接二连三地发生安全事故,只"吃堑"不"长智".  相似文献   

3.
6月份过去了,轰轰烈烈的安全生产月过去了,安全工作却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事故不会因为安全月的结束而自动消失。让人高兴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真正关注起了安全。就当前中国企业对安全的态度和现状来说,基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非常重视安全,并且安全工作做得也很好;第二类,根本就不重视安全,无视人命,发生事故是必然,没发生事故是幸运;第三类,重视安全,但没有更好的管理方法和执行方式,虽然安全管理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生产事故的不断出现,安全生产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来说越来越重要.生产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正如中央领导指出的那样,许多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之所以"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关键是安全责任制没有落实.政府工作和企业生产实行的是行政首长和法人负责制,负责制就是要承担责任.为了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严肃追究安全生产事故的行政责任,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行政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并对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进行评比考核,对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落实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安全工作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工作,应着力把握"五个抓": 一要抓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思想基础.生产经营单位要抓好安全工作地位作用的教育,使广大从业人员充分认识事故发生的破坏性、突发性和做好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相似文献   

6.
王利民 《安全》2000,21(5):47-47,23
顺义区委、区政府历来对安全生产工作十分重视.除经常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分析研究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外,区领导还经常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检查安全工作,了解实际情况.针对我区部分企业生产设备隐患多,经常出现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的问题,我局为了搞好全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在企业中开展群众性"安全科技改造活动"的设想,区政府表示大力支持,并于去年初召开了"关于开展群众性‘安全科技改造活动'动员大会",发动全区企业的广大职工积极开展"安全科技改造活动",会后各单位按照大会要求认真组织落实,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尽快规范事故隐患的评价、认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标 《安全》2004,25(1):37-37
事故隐患险于虎,隐患一旦形成事故,势必造成财产损失,重的造成人员伤亡.认识和掌握事故隐患的本质、成因及其运动规律,加强对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控制、早整治、早消除,是安全生产工作中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专业事故隐患评价认定,由于经济薄弱、安全投入不及时、不到位,使一些地方对事故隐患整治工作不重视,不到位.有些人甚至认为,对事故隐患的评价认定如喊"狼来了",事故并没有象预测的那样发生或事故发生后果没预测的那么严重,产生对安全监管、安全认定、评估部门的不信任、轻视,安全生产工作松懈、麻痹,不认真.事故隐患得不到有效治理和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重特大事故和安全生产工作做了多次批示,并出台了《关于特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对抓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之大,可谓建国以来罕见。虽然中央领导磨破了嘴,处理事故的跑断了腿,一些省、部、市级领导也因重特大事故受到了处分,可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大的改观,各类重特大事故仍在不断发生。 何故? 关键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得不到落实。 所有的企业都在市、县、乡、镇、村,上面再着急,也不可能去每个地方盯着。如果这些地方官员,也就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不…  相似文献   

9.
1月19日,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安全生产委员 会会议,总结了2004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并兑现安全生 产责任奖励,签订了2005年安全生产责任状,制定了 安委会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以此规范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的开展,确保责任状的落实。这些制度是:安全生产目 标管理制度、年度计划和工作总结制度、情况分析和汇 报制度、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工作考核制度、群众 举报和督查制度、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事故抢救报告和 查处制度、安全检查跟踪报告制度、安全生产工作奖惩 制度。(刘华清)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企业领导安全工作的考核仅以发生伤亡事故的多少来衡量,只要全年不发生伤亡事故,就给予表彰和奖励,若发生伤亡事故,不论领导是否重视安全工作,一律予以处罚。这样的考核弊病较多,因为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不同,从事危险作业的人数也不一,所以发生事故的概率也不相同。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条件差  相似文献   

11.
安泉 《安全》2003,24(4):33-33
隐患,顾名思义就是藏匿的灾祸,也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常用语.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要搞好安全生产,首先要排除各种隐患.只有把各种隐患干净彻底地排除,才能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从而使安全生产做到万无一失,警钟长鸣.  相似文献   

12.
安全生产事故依照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事故。实践证明.通过认真查处企业安全生产重伤事故.能够促进企业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及时总结事故教训.整改事故隐患。举一反三。落实措施。从而避免类似事故和更大的事故发生。反之.如果重伤事故得不到及时查处。不分析事故原因.放松了责任追究、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就得不到教育.就不能从中吸取事故教训.类似事故有可能再次发生.甚至引发更大的事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查处重伤事故也属于事前查处的范畴.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相似文献   

13.
大凡名言典故,都流传很广。“隙大墙坏”比喻漏洞大了,会造成灾祸。从这个意义上讲,堵漏补缺,消除事故隐患,纠正违章行为,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好办法。如今,在一些地方、不同行业企业等,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缝隙”仍然很.大。有的单位削弱安全组织机构,消减安全专业人员力量,安全管理部门干好安全工作是“应该”,出了事故要“受罚”,奖罚不分明。有的地方小企业根本就无专人管理安全,事故苗头危机四伏等等。这些“裂缝”如不能尽快粘合,发生事故在所难免,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4.
班组是企业构成的最基本单元。班组员工比其他人更多地接触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是企业各类事故的主要发生群体。因而,开展“以人为本、规范作业行为”的班组安全管理是有效控制事故的关键。经对我公司93人次人身伤害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以下4类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1.未确认行走路线是否安全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的8.5%,一般为重伤以上事故;2.未确认上级的指令出现误操作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的6.5%,一般为重伤以上事故或设备事故;3.未确认操作对象及环境是否安全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  相似文献   

15.
一、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002年,合浦县政府与所属53个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各乡镇及各办局也分别与所属的机关厂矿、企业、学校签订了责任状.<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中明确,"对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或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后,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自治区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追究有关领导及部门责任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浅谈安全经济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斌 《安全》2001,22(5):44-45
0前言 安全生产是企业经济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给人类谋取福利,这既是现象上的暂时对立,又是实质上的统一.重视安全生产,少出事故,甚至不出事故,降低事故的经济损失,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许多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都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其中安全生产档案不健全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安全生产档案是企业在安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和各种文字材料,它既是安全生产实际状况的真实反映,也是防止事故发生的一道屏障,应该引起企业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的共同重视,将它作为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好管好。  相似文献   

18.
马钢在“十五”结构调整的同时,注重从源头做起,认真做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三同时”工作,加强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不断改善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条件,切实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在企业产量大幅攀升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发生.“十五”期间,新建投产的20个项目在投产期间未发生工亡事故,保证了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9.
现今很多企业在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上均措施多多。有的单位的安全标语随处可见,红头文件摞了一大摞,各项规章制度张贴或悬挂在醒目位置……看起来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健全,然而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每次事故发生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监管不力、防范措施不严”等理由便成了事故单位负责人搪塞的借口,与其当初宣传或向上级汇报成绩时的“雷声大”现象迥然不同,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平日将安全管理上的强化变异成了“墙挂”。  相似文献   

20.
以往人们常看到某地区、某单位出了重大伤亡事故之后,当地的主要领导或某单位的主要领导便出来,只用几句“不够”,就可以过关了。什么“我们领导在事故发生前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什么“我们在事故发生前所采取的措施不够”,什么“我们在事故发生前检查指导不够”,等等。这不够那不够,便成了开脱责任与罪责的“秘笈”或借口,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