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陕西省黄土崩塌隐患区宅基地选址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黄土崩塌所造成的伤亡、损失及灾害成因的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对黄土地形地貌、颗粒结构、岩土特征和力学特性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区内黄土崩塌隐患区居民宅基选址应注意的问题,变被动防灾为主动预防,这对地处黄土高原区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居民宅基选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由于黄土节理密集、裂隙发育,地震在黄土分布区往往诱发大量大规模的崩滑灾害。为了查明咸阳市崩塌体的地震稳定性,采用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查明了咸阳市崩塌地质灾害受构造和地震作用控制,主要发育在黄土陡崖地带,呈带状分布于渭河二级阶地后缘与三级阶地前缘交接处,具有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群发的空间分布特征;而且,多集中发生于每年的7-9月份,还具有雨季周期性突发的时间分布特征;经力学分析和"块体平衡理论"计算得知,在50年超越概率2%的情况下,咸阳市区的崩塌体容易发生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黄土崩塌陷患区宅基地选址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立胜  雷祥义 《灾害学》1998,13(1):25-29
在对黄土崩塌所造成的伤亡、损失及灾害成因的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对黄土形地貌、颗粒结构、岩土特殊和力学物特性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区内黄土崩塌隐患区居民宪基选址应注意的问题,变被动防灾为主动预防,这对地外黄土高原区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居民宪基选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崩塌一旦发生,往往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2017年8月28日10时30分左右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村发生了灾难性的高位崩塌地质灾害,摧毁了普洒村居民区房屋,还有26人遇难,9人失踪,8人受伤。查明崩塌的基本特征及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变得尤为重要,有利于找出诱发崩塌的关键性因素,分析崩塌的形成机制及运动过程,为此类灾害防治及早期识别提供理论依据。文中通过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拍、现场视频和已有地质资料查明斜坡工程地质条件、斜坡特征,分析崩塌运动过程,采用3DEC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高陡斜坡在地下开采作用下崩塌所产生的机理、失稳模式、运动轨迹进行了全过程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崩塌实际过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3DEC模拟地下开采诱发的崩塌过程,发现斜坡在地下开采的扰动下会产生大规模的崩塌。普洒崩塌的主要过程为:(1)煤矿的开采过程中,斜坡受到扰动,加剧岩体产生变形,上覆岩体出现开裂塌陷现象,坡顶出现拉裂缝;(2)采空区形成后,整个坡体出现不均匀沉降,裂缝进一步向下扩展,岩体破碎趋向临空面倾倒,开始脱离坡表,形成崩塌;(3)坡顶岩体变形剧烈,斜坡整体失稳,发生大规模崩塌;(4)崩塌块体间冲...  相似文献   

5.
利用离散元法对延长县拉裂式岩质崩塌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拉裂式崩塌的运动过程,分析了其运动规律。根据崩塌的受力形式和运动特点,拉裂式崩塌的运动过程分为岩体原有节理的开裂变形、崩塌体与基岩碰撞的落体运动、崩塌体相互碰撞与堆积、坡体的二次变形破坏四个阶段。由于影响崩塌运动的因素很多,其运动形式也非常复杂,数值模拟得出崩塌的运动速度小于理论计算结果,运动距离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因此数值模拟结果可用于预测该类型崩塌的影响范围,同时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疆天山天池景区飞龙涧崩塌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黎  陈宁生  罗德富 《灾害学》2009,24(3):79-82,132
飞龙涧崩塌位于新疆天山天池景区内,发育在天池冰碛湖堤东侧,三工河左岸陡崖上,4个崩塌体组成的一大型浅层崩塌.崩塌平面形态呈不规则的马蹄形,面积0.105 km2.飞龙涧大型崩塌是地质因素、地貌因素、气象因素、水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激发因素--暴雨、有利的地质地形条件--基岩破碎、山高坡陡和地下水长期作用、河流冲刷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本区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提出了防崩减灾对策,具体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长白山天池地区观光长廊段边坡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该段边坡崩塌发生的地质背景特征,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阐述。并根据崩塌过程中不同的危害程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防治处理。经工程实际运营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证明防治工程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了大量发生于山西西部地区的黄土地质灾害案例及其相应的降雨资料,统计分析了黄土地质灾害与降雨类型、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降雨累积量等的关系,并通过室内直接剪切试验分析了该地区黄土抗剪强度随含水量增加的劣化规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宏观上由降雨诱发的黄土地质灾害占灾害总数的75%以上,且主要发生在6-9月,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10 d内连续降雨诱发的黄土地质灾害占降雨型灾害统计总数的76.9%;前期累计降雨量越大,黄土地质灾害发生频次越高;黄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前36 h的降雨量、降雨特征有关。试验结果表明:黄土地区大量雨水渗入土体会降低其抗剪强度,主要表现为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土体的黏聚力急剧下降,从而导致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地质环境条件中多种要素的综合控制,二者之间密切相关.这些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象特征、植被生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内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研究程度及区内地质灾害的自身特点,以区内已发生灾害的大量统计数据为基础,定性分析了在何种地质环境条件下,才可能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灾害;定量分析了地形坡度、地形高差、沟谷流域特征、降雨量在某一具体分布范围内,才容易发育某种地质灾害;同时论述了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危岩体在西南地区分布广泛,易形成多次崩塌,为了研究在已经发生过崩塌灾害的地形上,后续崩塌落石的堆积特征,文中利用多期次崩塌模拟方法,能按照一定的概率反映出多次崩塌后崩塌堆积体的变化情况和威胁范围,补充了常规一次崩塌滚石计算结果的不足,为研究区后续一段时期内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文中以贵州省思南县徐家大塝崩塌为例,基于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合GIS技术和三维崩塌软件进行危岩失稳的多期次崩塌数值模拟研究。利用物理实验获得的运动特征参数进行4个期次的崩塌数值模拟结果与野外调查结果基本吻合。通过多期次不同方量的模拟结果分析发现,几乎所有大粒径落石和大部分小粒径落石都停积在坡度小于35°的区域。90%以上的崩塌落石停积在废弃道路面30 m缓冲区内即居民区100 m外,落石在废弃道路往陡崖方向落石堆积百分比呈上升趋势;距居民区最近的大粒径落石主要在居民区平面距离60 m外,威胁居民区的可能性低,少量小粒径落石会滚落到居民区。文中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对于多期次危岩崩塌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不同时相的航卫片遥图像,调查安徽境内江岩带类型,崩塌现状及江岩崩塌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史地震时滑坡崩塌的发育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作者研究了我国历史地震是崩滑坡的分布规律。发现我国历史地震时引起的崩塌滑坡等山坡失稳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强震多发,地形复杂的地带,其中尤以南北地震带上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13.
岩体崩塌是西南岩溶山区广泛分布的地质灾害,崩塌失稳过程极为迅速,常规监测手段难以有效监测预警。根据岩体崩塌孕育发展力学过程,开展分级蠕变和自然渐变2种工况下的拉裂型崩塌相似模拟试验,采用声发射系统和无线微震传感器研究崩塌模型失稳过程声信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位移和应变场均仅在主破裂发展瞬间产生突变,难以提供指示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高频声发射信号的多种时域和频域参数在2种工况下的岩体崩塌相似试验中均表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为岩体崩塌失稳提供有效的失稳前兆指示;采用滑动窗口法分析了试验全过程的微震波形信号,根据主频特征可清晰区分3类信号,低频信号在加速损伤阶段出现突降;根据2种工况下相似模拟试验声发射和微震信号的特征,崩塌发展过程可分为渐变阶段、主控面加速损伤阶段和失稳破坏阶段,模拟自然渐变荷载下主控裂纹贯穿失稳更为突然。研究成果为发展岩溶山区岩体崩塌监测预警方法和技术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4.
西线调水一期工程滑坡崩塌体灾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西北、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在现有资料和工作深度的基础上,对工程区滑坡崩塌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在整个工程区,库区内崩塌极为发育,滑坡较少;在不同的库区,岸坡的变形呈现出空间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丽江大地震及其诱发的崩塌滑坡灾害特征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1996年2月3日,云南省丽江县城以北40km发生7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在约12000km2范围内诱发了至少420处中小型崩塌和30处大中型滑坡,造成房屋倒塌、桥梁毁坏和公路堵塞。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分布在Ⅵ度区内,主要集中在主震震中东南部,接近表层构造断裂带和余震活动范围内;(2)崩塌主要发生在高陡斜坡的峡谷地带,滑坡多为复活型,部分为同发型和滞后型滑坡;(3)地形是控制崩塌滑坡分布位置的主导因素,崩塌多发生于大于60度斜坡中上部,滑坡发育于中缓斜坡(25°~45°);(4)滑坡影响区如遇充足的降雨可能进一步变形破坏,大量地裂隙孕育着新的崩塌滑坡,潜在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16.
为综合考量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基于层次分析法与云模型理论建立了崩塌灾害危险性的云模型评价方法。在崩塌形成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选定了6个评价因子,分别为危岩体特征、坡高、坡度、年均降雨量、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人类活动影响距,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因子权重,依据单因素分级标准计算各评价指标隶属于不同评价级别的云模型数字特征后,由正向高斯云算法和因子权重值计算综合确定度,根据最大确定度得到崩塌灾害危险性级别,最后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表明,采用云模型进行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具有可行性,实例验证结果与赤平投影分析法一致,不仅可以考虑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和模糊性,而且能根据综合确定度判断同一危险性级别内不同危岩体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7.
延安市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延安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统计分析,总结出区内不稳定斜坡发育类型及特征为:结构类型包括黄土不稳定斜坡、基岩不稳定斜坡和黄土-基岩不稳定斜坡,其中以黄土不稳定斜坡为主;变形破坏模式主要分为滑移(蠕滑)-拉裂模式、滑移-压致拉裂模式和弯曲-拉裂模式三类,其中以滑移(蠕滑)-拉裂模式最为普遍;斜坡发展失稳趋势为滑坡和崩塌,其中受斜坡岩土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坡度、坡高及坡型等多因素控制,区内不稳定斜坡发展失稳趋势主要表现为崩塌。  相似文献   

18.
崩塌体运动的全过程模拟及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颗粒流程序,建立颗粒-颗粒之间和颗粒-墙体之间线性接触刚度模型、滑动模型和带滞后阻尼性质的接触模型,对危岩体崩塌各个运动过程进行数值实验,得出一种比较理想的模拟方法和参数选取方法,对于研究含有多种运动形式的危岩体崩塌复合运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合工程实例,模拟危岩体自脱离边坡坡面到运动终止的全过程,并说明模拟方法的有效性,预测危岩崩塌体的滑落距离和任意位置处的速度,为选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得利用多时相航卫片遥感资料调查分析巢湖岸崩塌及湖盆淤积问题。根据调查将巢湖湖岸划分为三种类型,并分别叙述了三类湖岸的分布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1/3,一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2002年全国共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陷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4.8万余起(重大地质灾害333起),其中滑坡数量最多约占84.3%,其次是崩塌和泥石流,分别占6.6%和6.0%。造成962人死亡,179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51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