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市场和国际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各国环境法之间以及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之间的协调日益增强,各国环境法因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日趋加强而出现了相互协调的现象。本文将这类现象,简称为当代环境法的“趋同化”。当代环境法的趋同化体现在环境法的各个领域,其主要表现是:强调只有一个地球的观点,承认环境问题的公害性和环境保护的公益性,重视环境一体化或人类环境综合性的思想,突出共同关心环境问题、环境法的公益性和国际环境合作;强调和促进国际环境条约之间、国际环境法与国内环境法之间、各国环境法之间的协调,提倡各国自愿采纳国际通用的环境标准;遵循某些共同的环境法原则,采取某些共同的环境法律措施,建立某些共同的环境法制度;在环境法宣传、教育、培训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际环境法三个发展阶段的回顾与考察,阐述了国际环境法的特点,指出了国际环境法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探讨了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国际环境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其对国际环境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运作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学术界对此问题观点各异.本文试图整合国际法、国际环境法、法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通过对法的基本原则、具体原则、法的理念等问题的厘清,对国际环境法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整理并按照确立的标准分析,最后提出国家环境法的五大基本原则,希冀能对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理论体系的建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艳梅 《环境保护》2002,(12):10-12
非政府组织是国际环境法的参与者、监督者与促进者,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了国际环境法的编纂和逐步发展,强化了国际环境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实施,同时也对国际社会和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代环境法的全球化和趋同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市场和国际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各国环境法之间以及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之间的协调日益增强,国内环境法因越来越多地吸收国际环境法规范而出现了国内环境法国际化的现象,国际环境条约因越来越多地吸收传统上由国内环境法规调整的内容而出现了国际环境法国内化的现象,各国环境法因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日趋加强而出现了相互协调的现象。本文将上述现象,简称为当代环境法的全球化和趋同化。在可持续发展时期环境法的全球化、趋同化趋势,有着深刻的世界历史背景。目前,许多有关人类共同未来和共同利益的重大问题都已超越国…  相似文献   

6.
欧洲共同体环境法的演生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洲共同体环境法是国际环境法重要而有物色的组成部分,它的成功经验对国际法特别是区域国际环境法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欧洲共同体环境法是欧洲共同体法的组成部分,只有以整个欧洲共同体法发展为背影才能明察它的演生与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第三节 国际环境法 国际环境法,是指主权国家或者地区根据平等自愿的原则,经协商一致而制定的国际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它是由环境保护国际条约、双边协定和多边协定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主权国家或者地区制定国际环境法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缔结环境保护国际条约、双边协定和多边协定;二是加入环境保护国际条约和多边协定。  相似文献   

8.
廖红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9):409-411
阐述了国际环境法在近代和现代2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相关内容、地位及作用,提出国际环境法的2个发展趋势;提高已缔条约中承诺的兑现程度;关注环境保护条约与贸易法则的冲突,还述及了中国国际环境法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现代意义的中国环境法的发展与国际环境保护活动具有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包括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会议和约翰内斯堡第二届地球首脑会议在内的重大国际环保活动或重要国际环境会议,无不对中国环境法的发展进程产生了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环境大国,其环境法的发展与成就对推进国际环境保护事业的全面发展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秦天宝 《城市环境》2002,16(5):21-24
在国际环境法中发挥核心作用的,还是具有严格法律意义的渊源,即国际环境条约和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习惯,随着国际社会组织化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环境保护运动的高涨,国际法渊源以及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在《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列举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国际(环境)法渊源的范围和种类扩大,国际环境法的渊源从以习惯法为主转向以成法为主的趋势不断加强;超国家的国际环境立法机构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11.
耿进 《环境导报》1997,(4):12-14
环境问题的国际化趋势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前提,而国家环境权与国际环境合作是国际环境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着重论述了国家环境权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国际环境合作的必然趋势以及二者结合的重要性和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国际环境法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它主要调整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国际法律关系。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被誉为国际环境法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催生各国起草和实施本国有关环境问题的立法,也促使国际环境条约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13.
国际环境法随着全球环境危机的出现,在近30年里得以迅猛发展,已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国际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国际环境法以保护人类共同利益为目标,要求各国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在经济、社会活动中产生对全球有害的环境影响,并因此对各国的主权权利提出了挑战。本文拟从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体制度及法律责任三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代环境法存在着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从纵向关系看,它与过去的、将来的环境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时期的环境法呈现出一种连贯性;从横向关系看,它涉及的环境、资源问题及与之相关的跨领域问题越来越多,调整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协调,我们把这种现象简称为环境法的系统化、综合化趋势。目前环境法学界所说的环境法的系统化、综合化趋势有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穆斯塔法·托尔巴博土1992年11月18日在武汉大学环境法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作了书面发言(由环境规划署法律和机构部主任孙林博士代为宣读),发言精辟地论述了国际环境法的几个重要特点,现将发言编译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结束后不久,李鹏总理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我们签署了公约,就是要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我国国内法对国际环境法的协调,就是在国内立法及其相关行动中,消除与国际环境法的矛盾,缩小差距,使国  相似文献   

17.
葛枫 《城市环境》2002,16(5):29-31,28,34
公民-国家是环境法的两大主体,环境权与环境行政权支撑起环境法的整个体系,两者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如何优化环境权与环境行政权之关系,对于促进环境法目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该书由罗典荣教授主编。是目前全国最新的一本环境法著作,已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它系统地介绍了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环保机构及其职责、环境法制中的法律责任、环境司法、调解和仲裁;并对港、台和国际环境法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该书可作为大专院校法律、环境系科的教材和从事环保、司法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19.
国际淡水资源争端解决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铮 《世界环境》2002,(4):17-19
世界性的缺水危机和各国发展对水的需求使国际淡水资源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由于国家对国际水域有着直接的重大利益,因此国际水道常是当今国与国水资源矛盾冲突的发源地。在国际淡水资源争端解决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以及判例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然而,解决争端的强制方法却与国际法的传统相悖,有侵犯国家主权和扭曲《联合国宪章》之嫌。  相似文献   

20.
X一01 20()l以)618关于国际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廖红(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环境科学/上海市环保局一2侧X),19(9)一409一411环图X一100 阐述了国际环境法在近代和现代2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相关内容、地位及作用、提出了国际环境法的2个发展趋势;提高已缔结条约中承诺的兑现程度;关注环境保护条约与贸易法则的冲突。还述及了中国对国际环境法的贡献。参7 介绍了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电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状况。特别指出的是,生物修复技术无二次污染,电修复技术能强化土壤中的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