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不同通风速率对厌氧残余物沼渣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粪发酵残余物沼渣为原料,设置不同的通风速率进行堆肥,堆体的通风速率分别是0.2,0.5,0.8L/(min·kg OM),分析堆肥20d过程中物理、化学和腐熟变化的特征,探讨不同通风速率对堆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风速率为0.2,0.5L/(min·kg OM)的堆体维持高温阶段的时间为5d,而通风速率为0.8L/(min·kg OM)堆体维持高温阶段时间为4d;各堆体OM分解率分别是28.2%,32.9%,30.5%;通风速率对终产品p H值、电导率(EC)影响不大,p H值均能满足堆肥最优p H值,EC均未超过4m S/cm;通风速率为0.2L/(min·kg OM)的堆体终产品的NH4+-N含量超过400mg/kg,各堆体终产品NO_3~--N的含量分别是2545,3146,2735mg/kg;各堆体终产品C/N分别是16.5,14.1,15.6;各堆体终产品GI值分别是92.2%,96.6%,82.7%.通风速率为0.5L/(min·kg OM)堆体E465/E665(E4/E6)最小,其腐殖化程度最高.综合分析,0.5L/(min·kg OM)是沼渣堆肥最为合适的通风速率.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翻堆对好氧发酵过程及产品理化性质的影响,明确沼渣好氧发酵的最佳翻堆策略,开展7组不同翻堆时间和频率的猪粪沼渣好氧发酵试验,分别在好氧发酵高温中、后期和降温前、中、后期进行翻堆1次、2次或3次,对好氧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和腐熟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翻堆可延长好氧发酵高温期,加快降温期的降温速度。在高温期和降温期进行翻堆2~3次,能够更有效促进可挥发性固体的降解,提高产品腐殖化程度和种子发芽指数。综合好氧发酵过程的无害化和腐熟度指标,最佳翻堆策略是在高温期后期、降温期中期(T2)和高温期中期、降温期前期(T3)进行翻堆2次。此外,经翻堆处理后好氧发酵20 d即可达到腐熟,因此可将发酵周期缩短至20 d。  相似文献   

3.
秸秆堆腐物的基质化改良及育苗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农作物秸秆制备栽培基质的pH、EC值偏高和通气、持水孔隙度比例不当等问题,研究了稻草秸秆基质化利用过程理化性质的改良技术。以稻草秸秆、菇渣高温堆制及其堆腐物为常规对照,采用在高温好氧堆腐及穴盘育苗试验的方法,研究酒糟添加及物料组成对基质理化性质、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腐阶段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的堆腐高温(50℃)维持天数较稻草秸秆+菇渣处理多13 d(P0.05),平均堆腐温度较稻草秸秆+菇渣高9.3℃(P0.05),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较稻草秸秆+菇渣处理腐熟物pH、EC值分别下降14.0%、16.5%,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提高了堆肥体的起始发芽指数;与对照相比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促进了堆腐进程,腐熟物更适宜于基质应用。2种腐熟物分别组配无机物珍珠岩后,均显著降低了EC值(P0.05),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等物理性质也得到改善(P0.05),综合幼苗地上、地下部生长特性,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组配珍珠岩后的育苗效果优于对照。采用农作物秸秆堆腐制备基质时,酒糟的加入能有效改善腐熟物中pH、EC值等不良理化性质,为农业废弃物的基质化利用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4.
接种白腐真菌堆肥处理含Pb垃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未污染土壤、家庭厨余、稻草、麸皮加入Pb(NO3)2溶液配成模拟含高浓度Pb垃圾,采用接种白腐菌堆制处理和不接菌堆制处理2种方法分别进行室内模拟堆制.通过监测理化因子(pH、挥发性固体、水溶性有机碳/有机氮、木质素、粗纤维)与生化因子(呼吸量、微生物生物量碳)以及生物毒性分析因子(种子发芽指数、重金属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系统地研究了重金属对垃圾堆肥过程的影响和白腐菌堆肥处理重金属污染垃圾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接种白腐菌处理Pb污染垃圾的堆肥过程能顺利进行,较好地减弱了Pb的迁移性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降低了堆肥潜在的重金属危害性.此堆肥工艺下,堆肥成品pH为7.9,水溶性C/N达4.01,挥发性固体含量降至36.1%,木质素余量22.4 g,粗纤维余量30.1 g;且堆肥中Pb主要以残留态存在,约为63.38%,水溶交换态Pb含量则降至0%,种子发芽指数高达121%.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蔬菜废弃物发酵效率、减少臭气排放、确定其好氧发酵最佳碳氮比,以蔬菜废弃物为主料、猪粪和玉米秸秆为辅料进行好氧发酵,设置C/N为20、25、30 3个处理,探讨不同C/N对发酵产品腐熟度及臭气排放浓度的影响,以温度、含水率、pH、电导率(EC)、腐植酸光学特性(E4/E6值)、种子发芽指数以及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变化评价发酵产品的腐熟度。T1处理(C/N为20)高温期持续时间最长为6 d,种子发芽指数最高为82.23%,其腐熟效果最好,且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提高了24.22%、78.94%、51.45%; 从臭气排放浓度来看,T2 (C/N为25)处理组NH3排放浓度最高达368000 μg/m3,T3(C/N=30)处理组H2S排放浓度最高达671 μg/m3,TI处理TVOC排放浓度最高,但最高与最低排放浓度差仅为4.3×10-6。因此,建议蔬菜废弃物、猪粪、玉米秸秆联合好氧堆肥的C/N为20,可满足好氧发酵无害化和减少臭气排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绿化废物低比例补充的市政污泥好氧堆肥工艺可行性,以回流污泥堆肥产品替代绿化废物为骨料,采用静态翻堆好氧堆肥工艺处理脱水市政污泥,分析一次发酵过程及产品的主要性质。结果表明:以回流污泥堆肥产品部分替代绿化废物时,堆体的高温期(≥55 ℃)均可持续超过3 d,产品含水率低于40%,挥发性固体含量(VS)超过45%,pH值稳定在6.0~7.0,种子发芽指数(GI)超过70%,满足园林绿化用途要求。其中,脱水市政污泥、绿化废物、回流污泥堆肥产品质量比为5:1.5:1的试验组一次发酵周期可控制为27 d,一次发酵产品总氮、总磷、总钾、腐植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肥效更优,适合于工程规模的园林绿化用途。在回流污泥堆肥产品完全替代绿化废物的试验组中,脱水市政污泥和回流污泥堆肥产品质量比为5:6和5:8的堆体可达到高温要求(≥55 ℃保持至少3 d),VS、pH、营养物质、蛔虫卵死亡率、粪大肠菌群数等指标均符合园林绿化用泥质和有机肥料的要求,且一次发酵周期可控制在16 d内。当回流污泥堆肥产品与脱水市政污泥质量比≤6/5时,GI超过90%,满足腐熟要求。污泥堆肥产品回流替代绿化废物作为市政污泥堆肥的骨料,可有效调节脱水市政污泥堆体性质,缩短堆肥周期,提高产品肥效。  相似文献   

7.
邱珊  赵龙彬  马放  孙颖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8):2402-2408
以牛粪发酵残余物沼渣为原料,设置不同的通风速率进行堆肥,堆体的通风速率分别是0.2,0.5,0.8L/(min·kg OM),分析堆肥20d过程中物理、化学和腐熟变化的特征,探讨不同通风速率对堆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风速率为0.2,0.5L/(min·kg OM)的堆体维持高温阶段的时间为5d,而通风速率为0.8L/(min·kg OM)堆体维持高温阶段时间为4d;各堆体OM分解率分别是28.2%,32.9%,30.5%;通风速率对终产品pH值、电导率(EC)影响不大,pH值均能满足堆肥最优pH值,EC均未超过4mS/cm;通风速率为0.2L/(min·kg OM)的堆体终产品的NH4+-N含量超过400mg/kg,各堆体终产品NO3--N的含量分别是2545,3146,2735mg/kg;各堆体终产品C/N分别是16.5,14.1,15.6;各堆体终产品GI值分别是92.2%,96.6%,82.7%.通风速率为0.5L/(min·kg OM)堆体E465/E665(E4/E6)最小,其腐殖化程度最高.综合分析,0.5L/(min·kg OM)是沼渣堆肥最为合适的通风速率.  相似文献   

8.
以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钠(PAAS)作为堆肥调理剂,利用自制的好氧堆肥反应器,研究PAAS对于污泥/猪粪混合堆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AAS可以降低堆体的间隙水,提高堆体的空隙率及蓬松性,从而改善污泥/猪粪混合堆体的供氧条件,加快堆肥的进程;添加PAAS后,污泥/猪粪混合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含水率、pH、电导率、种子发芽指数、可挥发性固体含量等指标均发生较明显规律性变化,各指标的变化显示了PAAS对污泥/猪粪混合堆肥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污泥堆肥的作用效果,以消化污泥、锯末和回流堆肥为原料,接种不同剂量(0、0.2%、0.5%)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室外露天堆肥,分析了温度、含水率、pH值、全碳(TC)、全氮(TN)、种子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堆体温度保持在50℃以上的时间均超过7d,满足堆肥卫生标准;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堆体升温速率和温度最高值均大于未接种堆体,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增加堆体水分散失量,加快堆体有机质降解速度,降低堆体氮的损失量,提高GI值;其中微生物菌剂接种量为0.5%的堆体,接种处理对水分散失、氮损失的控制和GI值的增加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风对堆肥供氧的影响及堆高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风是影响好氧堆肥过程中堆体氧气浓度的重要因素.通过设置0.01 m3/(min ·m3)(Al)、0.1 m3/(min·m3)(A2)和0.2 m3/(min·m3)(A3)三种不同通风速率进行好氧堆肥试验,考查堆体中氧气的变化情况,并利用氧气一维扩散方程进行堆体高度的优化.结果表明,鼓风停止时,处理A2、A3的氧...  相似文献   

11.
接种微生物菌剂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接种微生物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干燥鸡粪和尿素为氮源,进行了接种外源微生物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性能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粗纤维复合益菌、锯末专用复合菌和纤维素类复合酶堆体升温速度快,高温持续时间较长(高于55℃,分别达到9、5和5 d);至发酵80 d时,堆体总有机碳分别下降了8.46%、7.43%、8.06%,C/N值分别降低7.48、6.99、6.23,全氮分别为17.1、17.2、16.2 g·kg-1,全磷分别为5.1、5.2、5.0 g·kg-1,全钾分别为16.5、16.3、16.4 g·kg-1,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3种菌剂间无显著差异,容重分别增加了1.10%、0.91%、1.20%,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9.78%、10.45%、10.51%,持水孔隙度分别增加了6.21%、5.36%、8.80%,瓜菜种子发芽指数(GI)均高于85%,腐熟后的各项理化指标基本达到栽培基质的要求.综合基质的发酵温度、腐熟周期和基质保护作物根系生长及固定植株的功能对基质各项理化性质的要求,接种粗纤维复合益菌、锯末专用复合菌和纤维素类复合酶更适合枸杞枝条基质化处理.  相似文献   

12.
添加EM菌对蚯蚓处理鲜牛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蚯蚓处理鲜牛粪时,添加EM菌,通过堆制过程中pH、温度、速效养分含量、种子发芽率指数的变化以及添加EM菌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研究添加EM菌对蚯蚓处理鲜牛粪的影响。结果表明:加EM菌能显著提高蚯蚓的日增重倍数,对蚯蚓日繁殖倍数影响不大,以添加EM菌质量分数0.4%为宜。整个堆制过程加EM菌和未加EM菌的处理温度均未超过30℃,但在最初7d加EM菌处理的堆体温度略高于气温,在夏季利用蚯蚓处理鲜牛粪时,应注意翻堆散热,以利于蚯蚓生长。加EM菌能使鲜牛粪的初始pH从9.28降至8.76,利于蚯蚓适应环境。加EM菌能增加堆肥中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加EM菌和未加EM菌的处理种子发芽指数均随堆制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堆制50d后种子发芽指数均达85%左右,且两者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蚯蚓处理鲜牛粪时,添加EM菌不能加速鲜牛粪的腐熟。  相似文献   

13.
低温复合菌剂对牛粪堆肥发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探明低温复合菌剂对牛粪堆肥发酵的影响,开发出适合东北寒区堆肥发酵的微生物菌剂.本研究在0℃以下以牛粪、秸秆为原料,分别设置接种低温复合菌剂堆肥、接种常温菌剂堆肥和自然堆肥3个处理,测定了堆肥过程中温度、p H、C/N、全磷、铵态氮、硝态氮和种子发芽指数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低温复合菌剂组第11 d进入高温期(50℃),比接种常温菌剂组提前了14 d,最高温度达62℃,高温期维持了9 d,而自然堆肥组一直未进入高温期.至堆肥结束时,接种低温复合菌剂组和接种常温菌剂组的最终p H分别为7.17、7.24;C/N均降到20以下,分别为16.10、15.67;全磷的变化无明显差异;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92%和85%.添加菌剂组较自然堆肥组铵态氮含量明显降低,硝态氮含量增高.综上所述,接种低温复合菌剂可以在低温下促进堆肥迅速起温,并保证了堆肥的腐熟质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堆肥周期长、脱水效率低、保温效果差等问题,以餐厨垃圾和锯末作为原料,基于外加热源的堆肥反应器,研究不同通风方式(自然通风和外加热源的高温通风)和通风速率对餐厨垃圾高温堆肥过程中温度、含水率、氧气含量、腐熟指标(pH、电导率、发芽指数)以及氮素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温通风有助于堆体维持较高温度,显著延长高温期,提升水分去除率和堆体腐熟度。与自然通风相比,高温通风处理下的高温期(≥50 ℃)延长了6 d,累计温度增加51.77%,水分去除率相对提高了62.37%,种子发芽率相对提高了14.75%;2)高温通风方式会延长高温期进而促进氨排放并抑制硝化作用,造成更多的氮素损失,与自然通风相比,高温通风处理下的氨挥发量相对提高了131.46%,氮素损失相对提高了74.87%;3)通气速率增加可提高堆体的水分去除率,在通气速率达到0.75 L/(kg DM·min)时,水分去除率达到80.31%,除水效果最好;4)高温通风方式下,氨挥发量和氮素损失随着通风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氨挥发占氮损失的比例为55.48%~70.73%,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稻壳鸭粪混合物料为原料,利用小型厌氧装置开展了厌氧消化工艺的试验研究,并利用不同的产气速率模型以及累积产气模型对混合物料的厌氧消化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稻壳鸭粪混合物料堆沤处理前后,其初始产气速率分别为2.31 L/(kg TS·d)与1.21 L/(kg TS·d),峰值产气速率分别为10.67 L/(kg TS·d)和5.65 L/(kg TS·d),产气潜力分别为113.5 L/kg TS(387.9 L/kg VS)和60.5 L/kg TS(336L/kg VS),堆沤处理后这3个参数均有所降低。线性模型、指数模型与高斯模型3个产气速率模型相比,指数模型对于混合物料产气速率的模型效果最佳,两段拟合曲线的R2值均达到了0.92以上;而累积产气模型中修正Gompertz函数的拟合效果优于Logistic模型和RC函数,拟合曲线的R2值高于0.99。  相似文献   

16.
畜禽粪污的处理和污染物总量削减是畜禽养殖业主要关心的环保问题。该文以呼和浩特市某公司为例,通过为期一年的实地调研和监测研究北方地区典型产沼能源型规模化奶牛养殖场COD和氨氮的产排、削减情况。结果表明:(1)泌乳牛粪便、尿液、生产废水产生量共约50 kg/(头·d),在37.8~39℃条件下推流发酵26 d后,沼渣产生量占发酵前干物质的50%,沼液产生量占总发酵物料的73%,沼气产生量约占总发酵物料的1.8%。(2)泌乳牛粪污COD产生系数为1 040.91 g/(头·d),氨氮产生系数为27.27 g/(头·d)。(3)调节池可消减COD 5.90%,消减氨氮8.33%;在37.8~39℃条件下推流发酵26 d后,COD降解了33.84%,氨氮增加了100%;占总产生量19.87%的COD通过沼液回冲牛舍和沼渣作垫料内部消化,其余占总产生量40.17%的COD随剩余沼液还田。  相似文献   

17.
时间温度联合控制的强制通风污泥堆肥技术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采用强制通风高温堆肥技术对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堆肥化处理 ,通风系统采用时间和温度联合自动化控制 .对堆肥过程中不同的堆料配比 ,通风量对堆温的影响 ,堆肥过程中水分、有机质、pH值、种子发芽率的变化趋势及卫生学指标进行了研究 .在堆料配比 ,污泥∶木片∶回流污泥为 1∶1∶1~3∶1∶1,通风量为 3.3m2/(h·t)的条件下 ,堆温可达 60℃ ,并维持 3d以上 ;堆肥的含水率可降低约 40% ;有机质降解率为 25%~40% ;种子发芽率>80% ;大肠菌值>0.111 ,蛔虫卵的杀灭率>100% .  相似文献   

18.
不同有机物料中的磷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DOU的磷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猪粪沼渣(ZZ)、牛粪沼渣(NZ)、牛粪秸秆堆肥(NJD)、污泥堆肥(WD)、农村生活垃圾堆肥(NSLD)等7种有机物料中的磷形态及其比例.结果表明,有机物料中全磷及各形态总磷存在较大差异,以猪粪沼渣全磷含量最高,为23.59 g·kg-1,以牛粪沼渣全磷含量最低,仅3.61 g·kg-1.猪粪沼渣、牛粪沼渣、牛粪秸秆堆肥、污泥堆肥中各形态总磷(Pt)大小顺序为HCl-P残留态-PNa HCO3-PNa OH-PH2O-P,而3种农村生活垃圾堆肥中各形态磷含量则为HCl-P残留态-PH2O-PNa HCO3-PNa OH-P.7种有机物料中HCl提取态磷占回收全磷(Ptt)比例达47.75%~84.96%,表明有机物料中的大部分磷更容易被如HCl等强浸提剂提取,而这部分磷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各有机物料中磷以无机态磷为主,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在53.18%~87.33%之间.各形态中的无机磷以Na HCO3-Pi占形态总磷比例最高(79.72%~94.76%),且在回收全磷中主要分布于HCl提取态,各形态中的有机磷则主要分布于HCl-P和残留态-P.经堆腐后的牛粪秸秆堆肥各形态无机磷占全磷比例较牛粪沼渣均有所增加,表明好氧堆肥有助于有机物料中磷的矿化,提高有机物料中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陈宗姮  黄勇  李祥 《环境工程》2016,34(1):55-60
利用具有pH调节功能的序批式反应器,分别接种好氧生物膜和厌氧颗粒污泥,研究了不同pH对自养生物脱氮工艺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8.18时,亚硝氮累积速率较高,为0.79 kg/(m3·d)。当pH为7.85时,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效能达到最大,为1.52 kg/(m3·d)。联合工艺进水pH为7.7±0.1时,优先控制好氧段pH为7.5左右,厌氧段pH为7.6,氮去除速率高达0.98 kg/(m3·d)。  相似文献   

20.
鸡粪/木屑强制通风堆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鸡粪与木屑的体积配比为3:2的情况下,采用强制通风堆肥工艺考察了堆肥产品的物理化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堆肥的第2天就达到高温阶段(≥55℃)并能保持5d以上,局部温度达71℃,大肠杆菌由最初时的2.8×1010CFU/g降到试验结束时的1.8×102CFU/g。堆体温度的变化引起了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发生变化。堆肥过程中有机质、C/N比、含水率、NH4+-N明显下降,而NO3——N的含量成上升趋势。pH在第1周内升高8.45,随后逐渐降低到7.22。在第43天堆肥产品的水芹种子发芽指数达到了92.2%,堆肥产品已经达到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