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中将湿地定义为"不仅指所有的天然的、人为的、永久的、暂时的沼泽、潮湿地、泥炭地等静止的或流动的水体,也包括所有的咸水、半咸水、淡水以及低潮线以下不超过6米的地域。"湿地作为介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其独特性和多功能性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它的作用引起了世界的普遍重视,各国都在加强对其的保护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遥感技术在陆地生态系统修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森林林地、草地、工矿区、城镇的生态修复以及重庆市10年陆地生态系统遥感监测应用实例。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内容,论述了天然气管道工程穿越草本沼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评价等级、评价范围、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运行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重点论述了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期对湿地植物、湿地动物、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环境、湿地生态景观的影响,以及工程运行期发生管道事故时的生态环境影响.最后,对目前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陆地地表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   总被引:107,自引:7,他引:100  
根据水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特点,可将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具有直接使用价值的产品和具有间接使用价值的支持系统功能两大类。在评价中,将我国陆地水生态系统分为河流、水库、湖泊、沼泽4个类型,结合基础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了由生活及工农业供水、水力发电、内陆航运、水产品生产、休闲娱乐5个直接使用价值指标和调蓄洪水、河流输沙、蓄积水分、保持土壤、净化水质、固定碳、维持生物多样性7个间接使用价值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000年为评价基准年份,对全国陆地水生态系统生态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陆地地表水生态系统2000年的直接使用价值为4263.91×108元,间接使用价值为5546.92×108元,总价值为9810.83×108元,相当于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97%。  相似文献   

5.
以乌梁素海湿地为例,从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出发,构建由组成结构、整体功能和外部环境3个要素的22个指标组成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近10年的水生态健康指数,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有关标准,将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标准分为很好、好、中等、较差、很差五级,进而对乌梁素海湿地水生态系统健康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6.
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述了生态监测的概念,生态监测从时空角度可划分为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两大类。宏观监测是对区域范围内至少一个或若干个生态系统的分布、面积、功能的动态监测。微观监测按其目的一般可分为干扰性、污染性、治理性监测以及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监测等,进而商Que了陆地生态系统及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以及供选择的指标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流域治理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流域水污染的特点,包括普遍性、累积性和治理难度。其次,阐述了水生态修复技术的不同类型,如植物修复、水生生物引入、岸线恢复、人工湿地和微生物修复。针对每种技术,解释了其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最后,提出了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流域治理中的应用要点,包括合理选型植物、保证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协调发展。通过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并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4):28-35
湿地是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界面,是陆地生态系统碳(C)、氮(N)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污水排放等人类活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N负荷增加,N输入的持续增强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湿地各种生态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该文总结了外源N输入对湿地植物生长、光合C固定、有机碳矿化、呼吸作用和土壤C库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对不同湿地植物生物量和光合速率产生负面影响的N输入临界负荷值,简要分析了国内湿地之间N负荷临界值存在差异的原因,深入理解N输入对中国沼泽湿地生态系统C固持和周转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天津的水生态问题由来已久。河流开发利用程度高、人工化程度明显、水体污染严重、天然湿地逐年减少是水生态基本特征,诸多不适宜的人类活动造成生物种类减少、地面沉降、河流干涸等问题,而水利工程的影响、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环境管理中的漏洞是导致水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认为,调整水库管理方式、停止部分水坝的使用、建立切实可行的湿地保护管理模式、建立稳定的湿地保护资金投入机制以及建立湿地监测评估体系是保护管理水生态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了解东北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及气候变化特征对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研究及区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分布数据集及1980~2015年东北地区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数据集,分析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及气候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36年,东北地区沼泽湿地退化显著,但沼泽湿地斑块数量明显增多。1980~2015年东北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30.81%,斑块数量增加了69.76%,景观破碎度指数增加了0.15,沼泽湿地退化特征体现为湿地斑块的破碎化。在东北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沼泽湿地退化及斑块破碎化均非常明显,其中,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积在1980~2015年减少了高达53.27%,内蒙古东部及大兴安岭沼泽湿地破碎化程度最大,湿地斑块数量在近36年分别增加了163.80%和119.51%。在气候变化方面,东北沼泽湿地年均气温在1980~2015年总体呈现显著升温趋势(P<0.05),气温上升幅度为每十年上升0.29℃。在降水变化方面,东北沼泽湿地年均降水量在1980~2015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5.70 mm/10a),但下降趋势并不显著(P>0.05);在不同生态功能区,辽河平原沼泽湿地年均降水量在1980~2015年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29.50 mm/10a),而其他生态功能区降水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锐  黄永刚  付东  胡筱敏 《环境工程》2017,35(12):166-170
针对水生态指标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特征,研究提出将主成分分析法与德尔菲法(一种专家调查法)相结合的综合筛选方法,构建了生态指标动态筛选模型,并编写了计算程序。在分析辽河干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态风险评估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分类别、分级别、分层次的辽河干流水生态指标体系。利用辽河干流的水生态监测数据,采用综合筛选方法对25个生态指标进行筛选,按各指标的敏感性和重要性给出了综合评分和排序。该成果可期为优化辽河干流保护区生态监测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景观指标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景观格局提供了一种直接度量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覆盖改变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监测人类活动改变土地覆盖的数量和空间格局,而土地覆盖及其格局变化与海岸带侵蚀、滨海湿地非点源污染和物种多样性变化等生态过程密切相关.本文首先综述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监测的理化、生物、水文和物理生境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景观指标来评价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并对比分析了景观指标与其它常用评价指标的优劣,提出景观指标也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探讨——以洪河自然保护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及温地成因分析,并针对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缺水严重、湿地退化,水生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局部地方沼泽已经向干草甸演替等问题,依据生态学原理通过工程措施、调节措施、管理及监测措施对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与修复.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干流河岸带现状及生境区域的基础上,阐述了辽河保护区河岸带的生态恢复对策、方法及技术。辽河保护区河岸带生态恢复应根据其特点确定河岸缓冲带的宽度,筛选适宜的植被类型,进行缓冲带的生态结构设计,重建河岸缓冲带草生、草灌、林木阻控带等植物群落系统。辽河保护区河岸缓冲带最小有效宽度设置为30 m,当河岸斜坡所占缓冲带比例15%时,河岸缓冲带宽度增加15 m。在河岸带生态系统恢复方法上,辽河保护区福德店—三河下拉段、柳河口—盘山闸段采用正常恢复法,清河口—拉马河口段采用坑塘湿地为主恢复,三河下拉—清河口段采用牛轭湖湿地为主恢复,石佛寺—柳河口段采用自然湿地为主恢复。  相似文献   

15.
湿地是什么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1(2):58-58
今年2月2日是第8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就是“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所谓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所有的湿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系指海洋和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是陆地、大气以及海洋三大系统唯一的结合部.其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包括山地、平原、滩涂、浅海、河口、港湾、沼泽等.海岸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其生态环境条件变化极为剧烈且生态系统极易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7.
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部的南大港管理区境内,总面积为13380公顷,是由芦苇沼泽、盐地碱蓬沼泽、柽柳灌丛沼泽、盐池、鱼虾塘、开阔水域等构成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具有良好湿地植被的典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目前已收录到野生动植物名录中的植物就有237种,鸟类259种,包括国家I级保护珍惜鸟类有8种,国家Ⅱ级保护的珍稀鸟类有39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及预期发展。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有:CERN动态监测数据与生态系统空间信息数据管理和共享系统的开发、陆地生态系统碳和水热通量观测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多尺度模拟综合集成研究和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格局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等。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及其耦合,区域碳汇功能动态,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和过渡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生态监测、模拟与生态信息应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因子对生态系统关键过程的影响。未来除了履行CERN综合研究中心的基本职能外,争取在以上研究方向取得有国际影响的开拓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扎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但近年来因诸多原因,湿地生态功能日渐退化,保护扎龙湿地已刻不容缓。我国湿地类型众多、资源丰富,湿地面积居于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扎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原生态的湿地美景、丰富的鸟类资源、世界闻名的丹顶鹤等已为世人瞩目,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之一,除具有一般湿地的生态  相似文献   

20.
湿地     
《环境》1995,(2)
天然湿地主要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浅水湖泊、盐沼和海岸滩涂等。人工湿地则以潜育化和沼泽化水稻田为主,还包括部分水库、水塘等。湿地是地球上的主要生态系统之一,国际组织制定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将湿地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