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的营养液配方,在漂浮育苗的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配方营养液对蔓性千斤拔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幼苗叶片数外,不同配方营养液处理在株高,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和单株干物重、根冠比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SF4(番茄营养液)处理在幼苗个体生长指标上表现出较强的比较优势,与CK相比较,在其株高、一级侧根数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252.3%、14%和236.6%,但叶片数上无显著差异;其主根长和根冠比分别显著降低了38%和76.9%;NSF2(改良Hoagland’s营养液)和NSF3(日本园艺均衡)两配方营养液在幼苗个体生长指标上表现次之,表现较差的为NSF1(Hoagland’s营养液)和NSF5(莴苣水培营养液)两配方营养液,但其在幼苗根冠比上具有较显著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稻壳生物炭育苗基质中添加不同量壳聚糖对辣椒、番茄穴盘育苗效果的影响,以稻壳生物炭、蛭石、珍珠岩、发酵鸡粪按7∶1∶1∶1比例配成育苗基质,设4个不同添加量壳聚糖处理,测定辣椒、番茄幼苗生长质量及生理代谢指标,并计算壮苗指数和G值.结果表明在该复合基质中,壳聚糖添加量8 g/L时,辣椒、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等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辣椒、番茄幼苗壮苗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56.57%和57.75%.因此,在该稻壳生物炭基质中,适量添加壳聚糖可促进辣椒、番茄幼苗生长发育,以8 g/L添加量育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铜陵铜尾矿对油菜生长和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种子能在铜尾矿上萌发,但发芽率和发芽速率均小于正常土壤.尾矿能降低油菜叶绿素含量,而且对叶绿素a/b比值也有影响.在尾矿胁迫下,油菜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抗坏血酸含量下降,表明尾矿对油菜具有毒害作用.与对照相比,尾矿处理油菜根系表现为主根变短,侧根数减少,根系体积明显变小.尾矿能明显抑制油菜幼苗的根和茎叶生物量,降低根冠比.随着油菜的生长发育,尾矿的毒害作用更加明显.尾矿对油菜的影响最终反映在油菜的产量上.铜元素的毒害和尾矿的极端贫瘠是影响油菜生长的2个因素.成熟期油菜各器官铜含量大小依次为根>茎叶>籽粒,籽粒中铜含量与土壤和尾矿混合物中有效铜含量在α=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多效唑对蔓性千斤拔种子产量和农艺性状的调节效应,对4种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CK:喷清水、T_1:50 mg/L、T_2:100 mg/L、T_3:150 mg/L)的蔓性千斤拔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主要农艺性状及相关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多效唑对种子产量有显著的正效应,总体表现为T_1T_2CKT_3;不同浓度多效唑对主茎节数无显著影响,但对分枝数有明显促进作用;相关分析显示,株高、分枝数和结荚高度与单株种子产量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19 3、0.613 0和0.804 1;通径分析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单株种子产量直接作用大小表现为:分枝数结荚高度株高第一结荚节位主茎节数,其中分枝数和结荚高度均表现为正效应,对种子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0.369 1和0.272 2.  相似文献   

5.
为通过环境调控提高石蒜产量、增加生物碱含量,设置6种光质,即白光(CK)、红光(R)、蓝光(B)以及红蓝复合光RB(1:2)、RB(2:1)、RB(1:1),研究不同光质对石蒜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和生物碱积累的影响,筛选适合石蒜幼苗生长和生物碱积累的光质条件.结果表明:与CK相比,红蓝复合光质可以加快促进石蒜幼苗的生长,其中进行红蓝复合光RB(1:2)处理后,根长、根数、干重、鲜重和鳞茎直径等都明显比CK更高,依次提高了10.91%、146.48%、158.69%、34.92%和133.33%;单一的红光不利于石蒜幼苗叶绿素的合成,一定比例的红蓝复合光能够促进叶绿素合成,RB(1:2)处理后幼苗叶绿素含量达到最高值,比CK约高出1.22倍;而RB(2:1)处理后,促进了石蒜幼苗可溶性糖的积累,蓝光能够提高其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与CK相比,RB(1:2)处理下石蒜幼苗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说明RB(1:2)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膜脂过氧程度;B处理下石蒜幼苗加兰他敏、石蒜碱和力可拉敏含量最高,分别是CK的1.84倍、1.62倍和1.11倍.可以看出,RB(1:2)处理对石蒜幼苗的生长、叶片光合色素合成和生物量积累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膜脂过氧化程度比较低,因此是石蒜幼苗的最佳生长光质条件,B处理(蓝光)可以促进石蒜生物碱的积累;结果可为利用LED光质调控技术提高石蒜种苗的质量提供理论基础.(图2表3参33)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出复合肥与尿素对油麦菜幼苗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比,以油麦菜为试验材料,使用纯椰糠栽培的田间试验,通过测量油麦菜幼苗的株高、株幅、叶片数、鲜重、干重和可溶性固形物来研究复合肥和尿素不同配比施肥对油麦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幼苗浇清水和单施复合肥,植株矮小,生长缓慢;(2)幼苗在复合肥与尿素混施下生长良好,其中复合肥与尿素比例为2∶3时,幼苗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其他比例;(3)幼苗在单施尿素时,生长指标高于浇清水和单施复合肥的处理,低于复合肥和尿素混施处理;(4)幼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单施复合肥和浇清水处理下,显著低于单施尿素和混施肥料处理,其中单施尿素和混施肥料处理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臭氧胁迫对大豆(Glycine max)器官的氮代谢相关指标和产量的影响,在开顶式气室(OTCs)中,以栽培大豆"铁丰2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3个O_3熏蒸浓度梯度处理大豆[CK:对照,5 nL·L~(-1) O_3;T_1:(80±10)n L·L~(-1) O_3;T_2:(120±10) nL·L~(-1) O_3]。结果表明,(1)随着O_3浓度的增加,大豆叶片氮代谢相关指标与CK处理相比均显著下降。硝酸还原酶活性、亚硝态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分枝期、T_2条件下,降低幅度最显著,分别达到68.17%、91.68%和56.87%。谷氨酰胺合成酶在开花期、T_2条件下,降低幅度最显著,达到53.69%。谷氨酸合酶活性、硝态氮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结荚期、T_2条件下,降低幅度最显著,分别达到54.60%、82.08%和79.55%。(2)O_3熏蒸对大豆的产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与CK相比,T_1和T_2条件下,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和百粒质量均显著下降。(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与亚硝态氮之间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4,同时,二者均与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和游离氨基酸正相关;游离氨基酸还与可溶性蛋白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50,与谷氨酰胺合成酶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0,可溶性蛋白还与硝态氮高度正相关,与谷氨酰胺合成酶低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和-0.452;谷氨酸合酶还与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态氮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和0.787。高浓度臭氧抑制了大豆叶片的氮代谢功能,进而降低大豆产量,氮代谢各个指标均与产量有高度的相关关系。试验表明,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叶片氮代谢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导致大豆氮素供应不足,大豆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明晰自毒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杉木生理过程的影响,探讨利用内生真菌缓解杉木自毒作用的可能,在课题组前期已获得2株对杉木幼苗有促生作用的内生真菌(CG2柱孢属Cylindrocarpon sp.、aJ4毛霉属Mucor sp.)基础上,测定不同浓度(0、40、80、120 mg/L)化感物质混合(邻羟基苯甲酸∶肉桂酸=4∶1混合液)胁迫下,感染(EI)与未感染(CK)内生真菌的杉木植株在不同胁迫时期(0、30、45、60 d)的生理生化指标,比较分析不同菌株处理(单菌与两者混合菌株Ca)对杉木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真菌侵染并未显著提高杉木幼苗叶绿素a、b含量;aJ4、CG2菌株侵染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杉木幼苗化感物质的混合胁迫,在轻度、中度、重度及胁迫中期、后期(0 mg/L 45 d,80 mg/L 45-60 d,120 mg/L 60 d)下有明显的效果,表现在与CK杉木幼苗相比,EI杉木幼苗初始荧光参数(F_o)显著降低,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及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o)显著增加;EI杉木幼苗仅能在低浓度及短期内缓解化感物质混合胁迫对杉木植株细胞膜的损害,降低丙二醛(MDA)及相对电导率含量,提升杉木幼苗SOD、POD活性;与CK杉木幼苗相比,EI杉木幼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增加显著.可见,2种内生真菌及其混合菌侵染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同浓度杉木化感物质混合胁迫对杉木幼苗生理及酶活性的损害,提升杉木幼苗抗逆性,但菌株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aJ4、CG2菌株侵染效果显著强于Ca菌株(P 0.05),表明混合菌株之间可能存在拮抗作用;本研究可为筛选优势菌株和深入理解逆境下内生真菌与杉木的共生机制提供数据基础,同时也为缓解杉木连栽障碍,促进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新思路.(图7表7参54)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施肥对杉木优良无性系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61"轻基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共设置6个处理:对照CK(0 mg/株)、常规集中施肥CF(40 mg/株)、指数施肥EF1(40 mg/株)、EF2(80 mg/株)、EF3(120 mg/株)、EF4(160 mg/株),比较杉木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生特性对不同施肥处理响应的差异,筛选出适合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61"生长的施肥方式和浓度,为杉木苗期氮素养分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施肥对杉木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相同施氮量下,指数施肥处理(EF1)下杉木的苗高和地径都优于常规施肥,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2)指数施肥处理下叶片最大荧光(F_m)、可变荧光(F_v)、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o/F_v)和实际最大量子产额(QY)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常规施肥处理,且除Fv/Fm外,其余各指标均在EF3(120 mg/株)时达到最大值,而叶片初始荧光(F_o)和非光化学猝灭(NPQ)则低于对照处理.(3)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叶绿体色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而且在相同施氮量下指数施肥处理(EF1)叶片P_n、G_s、T_r、C_i、叶绿体色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杉木上述指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除叶绿体色素外,上述指标均在施氮量为120 mg/株时达到最大.综上表明,施氮量为120 mg/株的指数施肥能通过提高PSⅡ光化学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降低光能的热耗散,增强杉木叶片光合速率,进而促进杉木幼苗生长.因此,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61"适宜的施氮量为120 mg/株.(图4表1参79)  相似文献   

10.
土壤质量决定着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土壤退化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施用土壤调理剂有利于减缓土壤退化的速度。该研究配制土壤调理剂,即蚯蚓粪:草菇渣:蛭石=6:3:1、钼酸钠50 g·kg-1、硼酸13.3 g·kg-1,并设5个不同的处理CK、QY-T1、QY-T2、QY-T3、QY-T4,研究该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的影响作用,分析其对茄子硼、钼和生长状况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该调理剂能提高土壤温度,5 cm、09:00的土壤温度QY-T4较高,但10 cm、14:00的土壤温度QY-T3最高;土壤容重随着施用量的增大而显著降低至1.50 g·cm-3以下,土壤pH值从CK的4.93提高到QY-T4的5.57、微生物量碳分别比CK高29.9%、36.1%、47.6%和52.2%,有机质分别比CK高10.8%、11.7%、12.5%和7.0%,QY-T2、QY-T3、QY-T4土壤有效硼达到0.35、0.36、0.42mg·kg-1,QY-T1、QY-T2的有效钼分别为0.107、0.140mg·kg-1,随着调理剂的增多而增多,但QY-T3、QY-T4分别为0.101、0.092 mg·kg-1反而随着调理剂的增多而下降,茄子硼、钼含量都随着调理剂的增加而增大,且显著高于对照(P<0.01);总产量比CK分别提高了29%、36%、190%和66%,总个数分别增加了25%、28%、155%和66%,59 d株高和叶片面积分别比CK增高了23%、1.4%、23%、16%和6.8%、11%、9.3%、7.4%,而叶片数量,所有的处理差异不显著,因此推荐该土壤调理剂用量与QY-T3相同,为1.5×104kg·hm-2。该研究可为土壤调理剂修复土壤退化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酸雨胁迫下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色素含量变化及其对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试验模拟酸雨(SO42-∶NO3-=4∶1摩尔比),设定p H 2.5、4.0、5.6和6.9(CK),对毛竹3年生盆栽实苗进行处理,测定了叶片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 H 5.6酸雨处理增加了毛竹叶片中叶绿素a(Chl a)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使得光合速率(Pn)升高;p H 4.0和p H 2.5处理使Chl a、Car、Chl a+b、Chl a/b降低,Pn下降;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影响效果越明显,75 d时Pn与对照(CK)相比差异极显著。p H 4.0和p H 2.5处理使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IPJ点荧光强度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处理75 d时初始荧光(F0)降低11.73%和17.59%,峰值P点荧光(Fp)降低25.46%和31.41%,反应中心密度(RC/CSo)降低22.94%和26.22%,实际量子产额(Yield)下降20.41%和35.31%、光化学淬灭系数(q P)下降15.48%和19.42%,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22.02%和25.14%,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上升23.16%和33.46%。p H 5.6处理使荧光强度升高,F0和Fp分别比CK增加30%和18.57%,q P和ETR上升8.38%和13.53%,q N下降17.65%。酸雨胁迫使毛竹叶片天线色素吸收能量(ABS/RC)、捕获能量(TRo/RC)和热耗散能量(DIo/RC)升高;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电子传递量子产额(φEo)、电子传递效率(ψo)和电子传递能量(ETo/RC)降低。轻度酸雨处理促进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合成并提高Pn,重度酸雨胁迫下光合色素含量降低,Pn下降。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及JIP-test分析可作为快速检测毛竹在酸雨胁迫条件下生理响应机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水培炼苗对香蕉组培移栽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采用改良Hoagland溶液进行水培炼苗对香蕉组培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巴西蕉’组培苗为材料,进行直接移栽(G1)、正常炼苗移栽(G2)和水培一周后移栽(G3)处理,比较3组香蕉苗形态、生理特性和生长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与G1和G2组相比,G3组香蕉幼苗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根冠比极显著增加(P 0.01),根数显著增多(P 0.05).移栽后4个月,G3组株高、叶宽、叶长极显著大于G2组(P 0.01),大于G1组,但差异不显著.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由高到低均为G3组、G2组、G1组,且G3组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1).移栽后4个月,G3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G1组相比分别增加49.0%、50.1%、49.4%和58.5%,与G2组相比分别增加23.98%、28.38%、25.43%和26.77%;G3组根系活力分别约为G1和G2组的3.04倍和1.86倍;G3组植株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实际光合效率(YII)、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_P)也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1).本研究表明水培炼苗可以提高香蕉苗根系活力,加快植株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增强植株生物量的积累,说明水培炼苗具有应用于香蕉种苗繁育的巨大潜力.(图7表2参33)  相似文献   

13.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乳酸(PLA)等可生物降解材料因其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而被广泛用于农业大棚、地膜等,但有关其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低聚物及单体对蔬菜的生理指标的影响少有报道。采用熔融缩聚及酯交换法合成不同数均分子量(Mn=5×10~(3),8×10~(3),1.6×104)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PBS/PLA)共聚物,并研究了其对青菜不同生长期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叶绿素质量浓度、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空白组(CK)相比,0.022%PBS/PLA共聚物(M_n=5×10~(3))处理组在7、14 d时使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MDA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增加,而对叶绿素质量浓度、POD活性影响较小;21、28 d时可溶性蛋白、叶绿素、丙二醛显著减少,POD活性提高;(2)M_n=8×10~(3)的PBS/PLA共聚物各处理组前14 d对蛋白质、叶绿素影响不显著,21 d后0.22%和2.2%处理组均降低。(3)在前21 d,0.022%的PBS/PLA共聚物处理组(M_n=5×10~(3),8×10~(3))MDA、POD活性无显著性变化;28 d时,MDA降低,POD活性提高。因此,土壤中PBS/PLA共聚物及其残留物对植物的生长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