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煤矿安全诚信评价模型,用于评价煤矿企业安全诚信状况.该模型采用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描述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利用联合条件概率表将指标间逻辑关系定量化,在评价具体煤矿时确定网络中根结点的置信度,最终将根结点置信度通过概率理论聚合到煤矿安全诚信度这一总指标.对平禹煤电公司安全诚信等级进行评定,表明该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煤矿安全评价是现代绿色矿山建设的主要指标之一。为对煤矿安全进行有效的评价,综合分析影响煤矿安全的人员因素、地质因素、技术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等各项指标。应用广义线性理论和SAS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基于GLM模糊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各项指标对应等级的煤矿安全影响权重〖AKω- ij,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出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同时通过优势比分析各指标的敏感性因子,得出防范指标危险性的有效措施。研究表明:该模型依据标准整理数据,操作性强,较准确地得出煤矿安全的状况,为煤矿的安全评价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矿井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定量地综合评价煤矿安全状况,结合目前煤矿灾害事故的特点,根据影响煤矿安全的因素,建立了包括环境、技术、人员、管理等4个单元、17项指标的多因素多级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矿安全进行综合评价。首先是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其结果显示:安全管理是影响煤矿安全的首要因素,其次是人员素质、技术与装备保障,而矿井自然安全条件排序为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某矿的安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其安全状况为"良好",同时也证明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安全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侯佳  高永涛  李翠平 《安全》2014,35(10):29-32
基于大量现场数据,建立了能够全面而有效地反映煤矿安全属性的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主客观组合赋权的方式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进行合理的权重分配,通过BP神经网络建立了安全评价模型。通过验证,该评价体系能够较为全面有效的反映煤矿的安全属性,提高了安全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评价煤矿安全状态,针对煤矿安全影响因素多、指标体系关联度复杂等问题,提出融合权与集对云的安全评价模型。运用云理论特征值修饰集对分析联系度,兼顾系统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并引入融和后的各指标最优权重,得出系统综合云联系度;绘制等级云图判定系统安全状态及偏向趋势;结合煤矿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案例煤矿所处安全状态为较安全,有偏向一般安全状态微势。分析结果与实际相符,且充分考虑煤矿安全评价体系的随机性,该模型可为煤矿安全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联系熵在煤矿安全预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动态性,其相应的安全预评价涉及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可采用刻画确定不确定系统的集对分析(SPA)方法进行研究。根据集对分析方法及联系熵的含义,笔者对安全-事故集对进行同异反分析,指出应采取措施使系统保持同势,以趋于安全状态;并将联系熵的方法应用于煤矿安全预评价,建立煤矿安全预评价的联系熵模型,对各安全指标可计算出不同安全等级时的熵值范围,进而可得煤矿自然条件的安全等级。采用联系熵的方法进行煤矿安全预评价,计算简单,取得了较为精确、可靠的结果,为煤矿安全预评价等不确定系统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PSR模型的贵州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综合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安全生产的状况是多因素相互影响、制约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存在外部环境的宏观因素,也有煤矿企业内部的微观因素.现有的安全生产状况评价主要依靠事故统计分析,通过事故的量和类型来分析和反应安全的状况.仅仅通过事故统计难以全面反映出各因素对安全生产状况的影响.在分析现阶段贵州省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外部宏观与内部微观指标,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PSR模型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计算和评价,更客观的反映出贵州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的变权欧式距离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进加权欧式距离模型,建立变权欧式距离模型,以体现相同水质评价因子在不同饮用水源评价单元中的客观各异性.采用污染贡献率确定评价因子在各评价单元中的权重.结合规范化数据建立符合各评价单元自身特点的评价距离尺度准则,对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综合指数法比较,变权欧式距离模型的分割灵敏性较高、评价效果良好.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符合饮用水质特点的科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指标的宏观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对煤矿安全状况进行宏观预测,提出区域性煤矿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以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指标标征区域性煤矿安全状况的灰色预测模型。在对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率、大型煤矿产量比例、原煤全员效率指标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法综合预测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指标。实例计算证明: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输入数据少、建模简单、计算快捷等优点;客观地反映出区域性的煤矿安全状况;该模型可进行煤矿安全的短期预测,并为制定煤矿安全控制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煤矿安全预评价涉及诸多不确定信息,用传统评价方法难以获得可靠的评价结果。为此,将可变模糊模式识别模型与方法引入煤矿安全领域,提出了煤矿安全预评价的可变模糊识别方法。可变模糊识别方法首先根据指标特征值与指标标准特征值矩阵确定样本的级别上下限,然后利用可变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对样本进行识别,得到样本在各级别下的相对隶属度,进而计算级别特征值,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评价。将该方法应用于黄陵双龙煤矿,得出该矿井的安全等级。结果表明:可变模糊识别方法较文献中方法可更准确地给出安全性等级评价结果,为煤矿安全预评价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Status and future tasks of coal mining safety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general, contexts of coal mining safety involve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and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 as well. This paper present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hina coal mine accidents in recent years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causing coal mining high risk from technical and socioeconomic viewpoints. Social and economic reform has been unleashing social, economical factors that are driving a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new workplace safety problems and making China coal mining safety take on Chinese features. Compared with major state-owned and local state-owned coalmines, township and village coalmines are most dangerous coal mines with highest occupational risks. The incidence and death toll of ceiling accidents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accidents such as gas, machinery, electricity, transportation, flood, and fire. New organizational risks appeared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coal mines’ reorganization. Low skilled labors restrict both technical renovation and safety management. The Government has adopted a systematic arrangement to improve coal mining safety such as closing the township and village coalmines that cannot meet the standard of safety, reinforcing the supervision over coal mining safety,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renovation and enhancing work safety input.  相似文献   

12.
矿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煤矿建设项目和发展规划项目做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对重点煤矿的现场调查,揭示了矿区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内在形成机理:开采引起地表沉陷是主导因素;地下水位埋深浅,潜水含水层下伏的隔水层稳定,只变形而不破裂是客观条件;地下水变成地表水,从而改变水的存在形式,致使水体极易遭受强烈的污染则是根本原因。针对地下水的保护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办法:加强矿区的环境管理、及时回填采煤沉陷坑,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利用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等措施。上述措施如与煤矿建设项目同时实施,则煤矿区的地下水安全、环境保护都会实现。  相似文献   

13.
煤矿安全状况随社会经济发展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安全效用原理系统地阐述煤矿安全生产投入产出理论,并借助安全经济学知识建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煤矿安全状况演化规律的理论模型。从理论上阐明煤矿安全状况演化的本质规律,并运用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发展历程的统计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同时通过该模型系统地反映我国现阶段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笔者认为:中央直属煤矿和地方重点煤矿基本上服从演化规律,但仍需要加大安全投入力度,乡镇煤矿近几年有偏离规律曲线的趋势;建议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段提高安全意识,加大安全投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把煤矿事故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箱体零件是矿井机械中重要的基础零件。它的加工质量直接关系矿井设备的寿命、机器的性能和安全性。针对煤矿井下煤尘和瓦斯存在的环境特性、煤矿井用箱体防爆面加工的特殊要求,采用控制理论的信息流图,对工艺过程中传统方块图进行简化,使繁杂的方块图解采用信息流图表示工艺过程的工序(变量)之间关系。进而讨论箱体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误差转换模型、形状精度特征、传递图、描述方程、误差转换结构图;提出防爆面磨削工艺系统的数学模型;求解出振动特性、幅值和相位,得出了形状误差与工艺参数的关系曲线。实践证明,合理选择磨削参数,能够保证煤矿井下工作机械具有高的防爆性能,达到矿井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煤矿自燃火灾的早期探测及预报是保证煤炭生产安全的有效手段。目前已有的各种预测预报技术,虽对煤炭自燃火灾的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于不同煤质和不同地质赋存情况下的煤矿,单一探测方法的预测精度有限,在探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面尚不能完全满足各种类型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为了提高煤炭自燃灾害早期探测的可靠性,笔者提出一种以图像识别技术为基础的煤炭自燃发火探测方法,并进一步利用信息融合技术结合其他探测方法建立一套煤矿自燃发火综合判据系统,该系统有助于提高煤炭自燃预测的准确性,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状况预测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混沌动力学模型、灰色模型和灰色残差模型,用4种模型对我国百万吨煤矿死亡率进行预测分析,其结果表明:混沌动力学预测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使用参数较少、计算简单,易于推广,但预测精度尚不高,误差较大;使用灰色残差模型进行预测,虽然计算复杂,但预测精度较高,验证2007年度百万吨死亡率相对误差仅为0.96%,煤炭生产的安全性指标百万吨死亡率宜采用残差模型进行预测。笔者认为,灰色残差模型在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宏观管理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岗位安全胜任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某些矿工个人具有事故倾向性现象,提出建立矿工安全胜任力模型,以加强矿工安全管理.笔者首先在对矿难人因事故报告材料分析基础上,从中发现特种作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关键行为和素质,同时通过对煤矿企业特种作业人员访谈,最终设计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岗位安全胜任力调查问卷,通过初试后的问卷项目内容分析、项目关键程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特种作业人员岗位安全胜任力正式调查问卷.由正武调查获取数据,通过信效度分析,获得使煤矿特种作业人员表现出高安全绩效的关键素质和行为特征,构建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岗位安全胜任力模型,安全胜任力包括安全责任意识、应急处理能力、隐患识别能力和自制力.  相似文献   

18.
综采工作面安全性评价的逼近理想解(TOPSIS)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熵权的TOPSIS(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方法是一种新的安全性评价方法,该方法以灰熵理论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熵权,从而避免低层次多因素权重确定的主观性。以评价对象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确定的相对接近度作为评价准则,避免了评价方法的主观性。通过对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六矿综采工作面安全性进行的评价,指出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理论与实例表明,该方法较其他方法更加客观,更易于操作,结果也更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