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荣誉会员、原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会顾问江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7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2.
本刊第4期开办了《学术争鸣》专栏,登载了江涛同志“与刘潜同志商榷”的文章,就劳动保护是不是科学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刘潜同志看了江涛同志的文章以后,明确地告诉编者,对这样的讨论表示欢迎,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有关劳动保护理论研究上的沉闷气氛,才能使理论讨论越来越深入.好处很大。刘潜还认为,为了使更多读者了解他的原文,使大家都能来发表意见,他希望将他的《从劳动保护工作到安全科学(初稿)之二》介绍出来。本刊尊重刘潜同志的意见。但鉴于原文过长,且有不少内容与讨论无关,因此,在征得作者本人同意的前提下,对原文作了必要的删节。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筹委会5月9日于北京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筹委工作会议。会议一致推举章萍(国家劳动总局副局长)为筹委会主任,江涛(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朱光(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副局长)、刘世杰(北京医学院卫生系主任、教授)、佟浪(煤炭部安全监察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为副主任。 章萍同志在会上就为什么要成立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讲了话。与会筹委一致拥护和希望早日成立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以便加强劳动保护科学技术活动,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 在会上,筹委们讨论了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章程(草案)和征…  相似文献   

4.
江涛印象     
江涛印象文/图 邱成“人还在,心不死”。这是江涛自1982年65岁离休以来十几年如一日的为劳动保护工作勤奋笔耕、阅卷不止、播学不辍的真实写照。可以说,江老投身事业的初衷并没有因为离休而中止。他曾讲:“我想拿出一笔钱来作为‘江涛劳动保护基金’,并打算筹...  相似文献   

5.
我的怀念     
我爱《劳动保护》,因为从它的前身《劳动保护通讯》诞生之日起,我的工作始终是和它连在一起的。如今它已逾而立之年,而我呢?即将踏上古稀之年了。五十年代办刊的一些人和事,留给我无限的眷恋。 难忘毛齐华、章萍、邸作之、王亦清、江涛等劳动部和全国总工会的领导同志,他们是刊物的创办人和支持者。他们不仅为刊物的成长指明了方向,也不辞辛劳地撰稿。他们还教导我,要关心工人的安全健康,热爱劳动保护工作,努力编好刊物,为广大群众服务。 难忘1955年《劳动保护通讯》的改版工作,全总劳动保护部的同志们曾掀起了一次小小的热潮。在曹奇峰科长…  相似文献   

6.
在庆祝《劳动保护》杂志创刊35周年,回顾建国以来劳动保护事业的漫长历程时,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些为创造这一事业呕心沥血、披荆斩棘的革命前辈们。是他们用艰苦卓绝的努力,开辟了劳动保护工作的宽广大道。饮水思源,我们这些后来人是应当把他们的业绩载入劳动保护史册的,应该循着他们开辟的道路不断前进。为此,记者走访了原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现任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顾问江涛。 江老虽年逾七旬,但仍然精力充沛,思路敏捷。他在向《劳动保护》杂志创刊35周年表示祝贺之后,谈话便进入了深情的回忆。 “我从五十年代初开…  相似文献   

7.
以质量求生存──记《劳动保护》宣传工作座谈会本刊记者晓讷中秋佳节之时,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劳动部门、各产业部主管安全工作的部门、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的同志和《劳动保护》杂志的特约通讯员们与杂志编辑部的同志们欢聚在福建省邵武市,借《劳动法》颁布的东风,...  相似文献   

8.
最近,本刊记者走访了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江涛同志,请他谈谈工会群众劳动保护工作方针。 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会的劳动保护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的指示和工会组织的性质,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方针可以概括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群防群治、防治结合” 十六个字。劳动保护直接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把广大职工都动员起来参加这项工作,工会组织负有重要责任。 我们这几年就是抓这十六字方针的贯彻执行。 问:您能对这十六个字方针作些具体解释吗? 答:我先谈谈安全第一,这是根据我们党和国家历来指示,把…  相似文献   

9.
梁军  时效功 《安全》2014,(3):34-35
为认真贯彻、落实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个”条例和《全国煤炭糸统工会群众安全工作条例》,全面了解煤炭系统工会群监员(以下简称群监员)工作状况,根据徐州市总工会(以下简称市总)2012年关于开展煤炭系统群监员工作调研的通知,经与原全总劳动保护专家组部分同志商研,并共同制定调研方案与计划。具体工作由徐州市总劳动保护部负责实施(以下简称劳保部),  相似文献   

10.
晓讷 《劳动保护》2010,(10):53-55
8月26日,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在河北唐山召开全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会议总结近年来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当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加强劳动保护,是列入国家宪法的基本国策。《劳动保护》杂志近四十年来一贯坚持为宣传贯彻这一重要国策倾注全力,为各类企业安全生产服务。这一点,全国许许多多企业都没有不承认的。因此,这本杂志一直保持和扩大着它的很大的读者群,尤其是企业的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和部门,都把它作为自己赖以指导工作的必读刊物。 但是,在一般中总会出现特殊,像罗耀凤同志来信中所反映的这种问题也是有的。说实在的。那“为了压缩经费开支”而砍掉安技科订阅《劳动保护》杂志的事确实为数很少,但问题本身却令人惊讶,世界上哪有为了眼前省儿块钱而不顾安全生产工作失去重要信息指导的企业家,尤其是生产防尘设备的企业,更令人不解。看来,一些同志说有的领导在安全生产上“有钱买棺材,没有钱买药”是何等贴切。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有的企业的领导对劳动保护严重无知,或者知之甚少。我们很担。C他什1怎么可能真正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怎么可能把安全生产搞好。为了避免他们的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出大问题,确实需要有关部门对他们进行劳动保护知识的教育,其中包括请他们真正读一读《劳动保护》杂志。  相似文献   

12.
学习老前辈,把握新机遇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现代职业安全》2004年9月号的封面文章《爱的历程》,感动不已。这篇文章讲的是全总原劳动保护部部长江涛同志的故事,老部长献身党的劳动保护事业的精神,使笔者敬慕不已;老部长以维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己任,确实值得每一个劳动保护工作者学习。从老一辈的身上,笔者体会到,党的劳动保护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工会的劳动保护工作也历经风风雨雨,行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同时,人们也看到,进入新世纪以来,劳动保护终于迎采了它的艳阳天。然而,劳动保护工作再也不是原采  相似文献   

13.
继承李沛瑶理事长的遗愿为劳动保护事业奋斗终身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李沛瑶同志不幸与世长辞,我会全体会员万分悲痛,伤感位下,他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保护事业,平凡而伟大的言行使我们永生难忘,他永远...  相似文献   

14.
史海拾贝     
《劳动保护》2009,(10):75-78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国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但这条路并不是直线发展的。不论是人们的理念,还是体制和机制、法制建设、队伍建设等等,都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变化,跌宕起伏。本期,我们从《劳动保护》杂志的前身《劳动保护通讯》中,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让我们回顾党和国家历来对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1959年9月26日,全国劳动保护展览会在北京新落成的劳动保护展览馆开幕,朱德同志为展览馆题名。  相似文献   

15.
九月中旬的天津, 秋高气爽,来自全国有 关工业安全技术、职业 卫生技术、劳动保护法 规与科学管理等方面的 专家、教授、科技工作 者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 同志、劳动保护专业干 部等300多人济济一 堂,召开了中国劳动保 护科学技术学会成立大 会暨第一次学术会议。 大会原则通过了学会章 程,聘请国家经委副主 任袁宝华担任名誉理事 长,聘请中国科学院学 部委员马大猷、陈家镛 等著名科学家为顾问, 推选章萍为理事长。 劳动人事部副部长 何光和天津市副市长聂 壁初出席大会并讲话祝 贺。 章萍同志为成立大 会致开幕词。他说,劳动保护科学技术涉…  相似文献   

16.
有的读者来信问,国家经委、国家劳动总局、公安部、卫生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安全月活动的通知》指出“今年安全月活动的口号是:消除隐患,遵章守纪,为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而奋斗。”但我们不明确什么叫文明生产,它包含哪些具体内容,文明生产与建设高度精神文明和高度物质文明有什么关系?为此,本刊特请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江涛同志作了答复。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和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劳动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日益发展壮大。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产业部、各省、市、自治区及交通、公安系统纷纷成立了各自的劳动保护科研机构,固定资产达3亿多元,从业人员数千人,业务范围涉及防尘、防毒、防火防爆、振动和噪声控制、个体防护、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安全仪器仪表、机电安全、矿山安全、静电防护、检测检验、特种作业防护、法规标准、情报资料、宣传教育、安全评价、隐患监控与治理等有关职业…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们厂许多同志都爱读《劳动保护》杂志,大家说《劳动保护》内容丰富多彩、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分析典型事故,交流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经验,介绍劳动保护科学知识和技术措施,真是我们不见面的安全顾问。 我们希望《劳动保护》今后多刊登一些安全技术知识。1982年11期封底刊载的“安全标志”就很好,许多同志都很感兴趣。有的说;“过上也看到过这类安全标志,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象‘当心激光’、‘当心腐蚀’等就不懂,这次看了‘安全标志’和说明,多少年来的谜底解开了。”不见面的安全顾问@董…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同志长期从事工运工作,非常关心工人的疾苦。我在劳动部工作期间常有机会向他请示工作。有一次,在成都他对劳动保护工作的指示,更使我难忘。说来已是二十二年前的事了。 1958年大跃进开始,我在西南地区几个省调查了当时工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情况后,到了成都,得知中央正在成都开会,我就打电话给少奇同志,希望向他汇报和请示工作。他当即应允,并派车子将我接到他的住所——金牛坝招待所。 少奇同志白天开会很忙,利用晚饭后的空隙时间接见了我。他十分关切地询问了工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我向他汇报说;我走了几个省,看到大跃…  相似文献   

20.
"《劳动保护》杂志见证了我国安全生产的发展历程."这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前院长刘铁民,对《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年来发展历程的评价. 他说,我国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从1952年开始起步,标志事件是1952年3月召开的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而《劳动保护》杂志创刊于1953年8月,几乎与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时起步."如果谁想了解我国安全生产的发展历史,而手头没有其他资料,可以把《劳动保护》杂志从早期的到现在的翻看一遍,就可以大体了解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刘铁民认为,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劳动保护》杂志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安全生产发展历史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