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预测必须包括三项内容,即未来地震的震级、发生的地点、发生的时间,这称为地震预测三要素。地震预测三要素是一个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预测就没有意义。经过邢台地震以来40多年的地震预报实践,我国地震工作者已积累和总结了不少预测地震三要素的经验和方法。简述如下:(1)震级预测:由于地震是震源体应力应变积累的结果,地震越大,应  相似文献   

2.
地震预测是一个既紧迫要求予以回答、又需要长期探索方能最终解决的地球科学难题。三十年来世界范围的努力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地震预测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多学科协作配合和相互渗透,尽量采用高新技术,继续强化对地震前兆的监测,拓宽对地震前兆的搜索范围,并在观测与实验的基础上,构制自由度较小的、定量的物理模式进行模拟、反复验证,可望逐渐地、然而实效上可能会是较快地阐明地震前兆与地震发生的内在联系,实现地震预测。  相似文献   

3.
设计和安装了地应力壶,在1977~1978年进行了观测。用日变曲线异常进行临震预测。在地震三要素预测中,发震时间预测较准确;在地点上震中方位角预测较准,震中距难以预测;震级预测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4.
丁国瑜先生是我国新构造、地震地质、古地震、地震预测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震专家将地震预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长期(几年到几十年)、中期(几个月到几年)、短期(几天到几个月)和临震阶段(几天之内)。各个阶段将开展以下综合性的研究:(1)长期预测阶段:开展地震活跃期—平静期的研究判定:估计活跃期内的强震主体活动地区及总体水平;确定十年尺度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及重点监视防御城市。(2)中期预测阶段:对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观测的跟踪过程中,出现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地震学异常度预测法对华南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再研究,丰富了华南地区的地震学异常度预测震例,对全区未来地震趋势作出了较为合理的判断,尤其是对广西环江、荔波4.9级地震的跟踪预测和震后环境判定得出了令人信服的图象判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刻地震直接人员伤亡人数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筑物单体震害预测的基础上,从人与建筑物的相对关系出发,以建筑物容人时间分布曲线和当量人数为指标,建立了预测模型;并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给出了未来地震中昼夜平均人员伤亡和不同时刻人员恨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韩继冲  张朝  曹娟 《灾害学》2021,(2):193-199
准确评估地震诱发的滑坡风险,并及时绘制滑坡易发风险图是灾害应急救援的科学前提和理论基础。目前机器学习在滑坡敏感性评估中具有广泛应用,但大多数研究缺乏对模型的普适性探讨,且该类预测模型缺乏定量评价地震动参数对模型精度的影响。该文以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级地震和2014年8月3日的鲁甸6.5级地震为例,先通过相关系数及方差膨胀因子选择地震滑坡的影响因子构建数据库,并随机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再分析影响因子在滑坡和非滑坡样本中的频数分布,最后分别利用两次地震的训练集建立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LR)进行精度验证和易发性评估。结果显示模型在同一次地震的测试集下均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90%);但是基于汶川地震构建的模型对鲁甸地震诱发滑坡的预测精度整体下降了14%。此外,地震动参数(Modified Mercalli Intensity Scale, MMI)对模型预测精度贡献在5%~29%。结果表明基于历史地震事件建立的模型对未来地震引发滑坡的预测中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需要增加不同地区不同震情的样本量和新的机器学习方法提高预测模型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9.
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相一致的震害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兰予  杨国军 《灾害学》1991,6(1):27-30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震害预测方法,其震害预测结果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相一致。并以房屋倒塌及人员死亡两个单项震害为例,说明如何把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与震害预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地震灾害预测中的类比推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傅兴华 《灾害学》1990,(2):8-13
本文推荐了地震灾害预测的一个新方法:系统类此比推断法。这一方法以动力反应分析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为基础,并结合以往的震害经验建立类比推断准则,从而使震害预测工作与场地区划工作、抗震加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实际企业震害预测的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 ,分析该带近期的地震形势 ,并预测闽粤交界及其沿海地区为该带未来 1~ 3年内可能发生 5~ 6级或 6级左右地震的重点危险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颙 《自然灾害学报》1992,1(1):93-98,T002
估计某个地区未来将会遭到多大的地震灾害损失.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是十分重要的科学问题.因力地震预防和救灾的基础是对未来地震灾害的定量估计.地震灾害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是未来地震动强烈程度的估计(地震危险性分析).另一方面是各个地震动等级对社会、经济、人口等所造成的损害程度估计(地震易损性分析). 本文介绍了以上两方面研究工作的进展,以及国家地震局“未来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组”试编的中国未来50年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图及其应用.讨论了在灾害预测方面所遇到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探索了近一个世纪的一个小的神奇学科是不是还有生命力,是否还能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可持续地探索下去——地震预测能不能实现的争论事态传播到了美国政府科技政策办公室和日本政府内阁政策事务咨询委员会的一些顾问们那里,产生了不小的波动。确定性地报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换个方式,以服务于修订抗震建筑规范和准备地震灾害防御而进行长期的地震预测是完全可能的,这是政府和  相似文献   

14.
在华北及其西部地区用描述地震分布时、空、强基本特点的空间集中度C、地震危险度D、地震强度因子Mf 进行交汇寻找综合异常区预测未来中强震 ,预测震中位置在 1 5°半径之内。以实例显示综合异常区存在的稳定性和对未来较强地震的可预测性 ,并对比分析了大华北地区不同区域的应用效果 ,认为其差异是由资料详尽程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开展地震现场社会调查,是防震减灾法赋于地震部门的职责。试图通过对1990 年常熟5-1级地震现场社会调查成功实例的总结和震后对策提供的新鲜经验,对今后开展地震现场社会调查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参考作用,对江苏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震害预测和制订防震减灾对策起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获取建筑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的位移响应,解决结构主动控制中的时滞问题,使用集成学习方法预测结构位移响应。提出了一套适用于结构地震动响应预测的集成学习模型,使用不同的神经网络和损失函数组合作为基学习器,在此基础上使用全连接网络构建二级学习器,得到最终预测模型。模型使用双向地震动加速度和结构位移响应作为输入,预测短期的结构位移响应;结构位移响应可实现多步预测,进行动态化输出。将该框架应用于某钢框架结构,进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集成后的模型预测结果要优于单一模型的预测结果,所有模型都表现出预测误差随着预测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模型的预测随着地震过程在同步进行,当模型预测值第一次达到某一阈值时,则将预测结果反馈到主动控制系统中,提前进行结构振动控制,而不必等待位移传感器采集到真实的响应数据,从而减小甚至避免主动控制中时滞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模糊推理法在地震火灾评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震火灾是地震的主要次生灾害之一。在世界上的多次大地震中,地震火灾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地震本身的损失。本文利用模糊推理法进行地震火灾损失的预测,根据地震火灾的历史资料,建立地震火灾损失的预测矩阵,可以比较方便地预测地区地震火灾的损失。本方法的输入数据少,调研工作量小,计算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灰色理论中的灾变预测方法,建立了汾渭地震带中强震发生时间的灰色预测模型。并对未来中强震的发震时间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麻水歧  王莉 《灾害学》1990,(3):38-43
本文给出了企事业单位的震害预测方法。其特点是:与当地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场地地震动参数相结合;把结构的整体动力计算与薄弱部位抗震构件验算和普查结果相结合;把建筑物的震害预测与震害调查和试验研究结果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建设项目中的自然风险系属于一种极端事件,因此考虑运用极值分布来预测建设项目中自然风险因素的发生.通过对天津及其临近地区的地震实例计算,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因此,运用极值分布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建设项目遭受设计自然风险的概率,为建设项目自然风险的预测及处理对策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进一步完善了建设项目的风险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