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仲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仲裁制度与其他处理制度的比较分析,探讨了在环境污染民事损害赔偿中建立环境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还对应注意的问题了论述。期望能公正及时地解决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  相似文献   

2.
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排污许呆证制度是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之一,在对该项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排污必须许可、无证排污即违法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内涵。提出了“一证”对外的管理设想,以不断提高排污许可证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刘伯健 《污染防治技术》2002,15(1):48-49,58
论述了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年检制度的重要意义。提出此项制度可由国家或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实施。目的在于对在用设施实行科学管理,找准问题,提出建议,指导整改,发挥效能。年检制度具有强制性、真实性、权威性、服务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年检内容涉及日常废水处理的各个方面和设施本身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为评估和管理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环境风险问题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制度框架.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总结了中国将气候变化因素融入环评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在气候变化因素融人环评的尝试主要集中在战略环评层面.由于没有相关的技术导则指引,也缺乏实践经验,相关案例中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影响的角度和选择的...  相似文献   

5.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为实行多领域、跨行业的排污权交易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与技术基础。受结构减排限制的影响,重点行业排污权指标有限,可交易总量指标流通面临巨大挑战。另外,总量控制制度存在限制潜在交易主体的因素,会影响排污权交易功能的发挥。在当前施行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新增量和削减量替代的背景下,新、改、扩建项目通过排污权交易的方式购买排放指标不会增加制度执行成本,还可以刺激老企业的污染减排动力。因此,启动排污权交易制度需把握好总量控制制度的定位,既要成为一个"强制执行框架",又不能对排污权交易施加过多"限制"。  相似文献   

6.
环境侵权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侵权行为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环境污染侵权现象及其救济已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中国目前尚缺乏对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全面深入研究,有关立法也不完善,而西方发达国家有关环境侵权救济法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较为成熟。拟借鉴西方国家的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并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了完善中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宏观社会环境方面,客观分析了制约环境监测发展的体制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根据这一背景,提出了环境监测转型的对策,即创新监测体制,加强能力建设,构建文化平台。  相似文献   

8.
以生态县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宝应县的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基础以及技术、政策等因素的分析,阐述了宝应建设生态县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明确了生态县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并就开展生态县创建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行政、法制、经济、技术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回收资源和减轻城市垃圾的压力,韩国政府于1995年起,正式实施垃圾袋收费制度。按规定,居民必须购买政府规定的垃圾袋装垃圾,否则将罚款100万韩元。同时,在许多住宅区设置了资源回收站收集旧报纸、瓶罐以及塑料包装袋等,并且建立了配套的资源回收再生工厂。该制度实施两年来,韩国各大城市的垃圾量减少了37%以上,资源回收量增加了40%。因此,这一做法不失为清垃圾之绝招。韩国清垃圾之绝招@丹人  相似文献   

10.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作用及实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加强规划、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不足和完善的必要性,研究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作用,提出了实施后评价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军  郝大举 《污染防治技术》2006,19(1):26-27,66
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作出了概述性的介绍,并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得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包括自然环境指标、生态环境指标、资源利用指标、能源利用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5大体系。列举了当前适用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娟  于建伟  安伟  魏魏  杨敏 《环境工程学报》2013,7(7):2471-2474
目前远距离调水已经成为解决区域水资源不足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在水源切换时,切换前后水源水的腐蚀性如果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会因腐蚀加剧而出现"黄水"或"红水"现象。因此,了解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水源的腐蚀性差异,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调配具有重要意义。拉森指数(LR)是目前评价水质对铁质管网腐蚀程度的常用方法。本研究以14个城市的26个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对模拟常规工艺处理后的滤后水进行了水质分析,并计算出其拉森指数。结果表明,相对于湖库水和地下水,河流水的拉森指数偏高,有44%的河流水拉森指数大于1,具有较强的腐蚀倾向。按区域分华东和中南地区、按流域分黄河和珠江流域的水源水拉森指数平均值大于1,水源切换条件下应关注其腐蚀性情况。  相似文献   

13.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堵塞-恢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干湿交替间歇进水的运行方式,以不同粒径的河砂为填料构建3组人工快速渗滤(CRI)系统,研究CRI系统的堵塞-恢复规律,填料粒径与系统出水COD、水力负荷和纳污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温度对系统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RI系统堵塞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即可以自然恢复活性。细砂CRI系统的稳定性最好,出水COD最稳定,抗冲击能力和纳污量强于混砂和粗砂CRI系统。当温度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范围内波动时,对系统处理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实际工程应建造多级系统或并行系统解决堵塞问题,以保证系统的水力负荷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运行试验,研究了内、外循环EGSB反应器酸碱特征及其调控能力。结果表明,内、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内部的pH值分布规律相似,较低有机负荷时pH值梯度变化较小,较高负荷时随循环比变化pH值分布有所差别,但2种条件下循环比为3时反应器内pH值均可达到较均衡的分布。相同原水pH值条件下外循环体系pH值要高于内循环体系pH值,2种条件下体系pH值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二者平均差值在0.5个单位左右。循环厌氧反应器系统pH值维持在6.3—6.8可以较好地保障系统正常运行,为了保证此条件,外循环运行方式对原水pH值的极限调节范围是4.5—6.8,内循环运行方式对原水pH值的极限调节范围是5.3—7.2。该成果对于研究和应用内外循环EGSB反应器具有理论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微絮凝-超滤-膜系统深度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二级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印染废水,采用微絮凝-超滤-膜系统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研究了超滤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及对后续膜系统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滤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浊度,去除率高达98.5%,对COD、色度和总溶解固体(TDS)也有一定的去除率,分别为17%、10%以下和5%;超滤的运用可以大大延长后续膜系统的化学清洗周期,间接提升膜系统产水总量,产水水质符合印染生产要求,成本仅为1.8元/t,整套工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北京城市河湖的污染状况,论述了传统絮凝一气浮工艺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及以该工艺为基础的集成系统的开发。结果表明,该系统对TP、COD去除率分别达81%和75%。该系统的研制成功为城市河湖的污染治理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北京城市河湖的污染状况,论述了传统絮凝-气浮工艺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及以该工艺为基础的集成系统的开发.结果表明,该系统对TP、COD去除率分别达81%和75%.该系统的研制成功为城市河湖的污染治理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日本畜禽产业排泄物处理与循环利用的现状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后,日本畜禽产业结构向大型集约化方向发展,年畜禽粪便排放总量7600万t左右。同时,由于畜禽产业等中小规模企业排出含有高氮磷等污染物的废水,致使湖泊、海域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日本《水质污浊防止法》规定:饲养规模在50m2以上的养猪场和200m2以上的养牛场的排泄物排放标准为:总氮<120mg/L,总磷<16mg/L。牲畜粪便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一方面着重于高效脱氮除磷技术,另一方面,从资源的有效利用角度考虑,建立各种排水与废弃物处置的自立型循环共生系统。本文介绍了当前日本畜产业排泄物的处理与循环利用的现状与技术,特别是复合回收型处理系统及远程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应用,推进了生物量循环的循环型社会的形成,同时,实现环境改善与资源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19.
从污染环境分离和筛选得到了9株PAHs降解菌,以其为基本菌种,构建高效修复PAHs复合污染体系的菌群(D)。采用平板稀释涂布计数法对降解体系中菌群(D)的动态结构进行了解析,数据显示菌群内的微生物在降解过程中能相互协作,发挥稳定且高效的降解作用。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菌群D对单一PAH和混合PAHs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无论对单一PAH还是混合PAHs,菌群D均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当降解历时6 d,菌群D能使40 mg/L的单一PAH平均降解85.8%,使60 mg/L的混合PAHs平均去除89.4%。菌群D在多环芳烃复合污染体系的生物修复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