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油是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项目之一,红外分光光度法较重量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油准确、可比,且标准油易制备。利用红外分光测油仪,严格控制空白值,做空白试验,能准确、快速的测定水中的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相似文献   

2.
对JKY-1型红外分光水中油份浓度测定仪进行了实验验证。水中的石伯类物质经四氯化碳或三氯三氯乙烷萃取后,用JKY-1型红外分光水中油份浓度测定仪在波数分别为2930cm-1、2950cm-1和3030cm-1处进行扫描测定。仪器的适用范围为10~100mg/L(4cm比色皿)和40~400mg/L(1cm比色皿),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10%,标准石油烃的回收率为92%~106%。结合不同红外测油仪测定标准石油烃及实际水样的结果对比,对仪器的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臭氧氧化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石油类污染物严重污染的某市水源地下水进行了臭氧净化技术的静态试验研究,通过臭氧对石油类污染物的氧化作用,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的吸收峰曲线和色-质联机结果的分析,初步研究了臭氧氧化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过程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的适宜条件,干扰物的消除,以及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石油在水中悬浮物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青岛大沽河河口的泥沙为吸附剂,0号柴油和32号柴油为吸附质,以此来研究石油在水中悬浮物上的吸附特性。首先分析了水中分散油的浓度分布特点,提出了计算平衡浓度下吸附量的公式,然后分析了吸附动力学过程,研究了石油在不同温度、含沙浓度、盐度条件下的吸附特性以及不同油种对吸附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研究了石油在不同温度、含沙浓度、盐度条件下的吸附特性以及不同油种对吸附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本文的研究为揭示水环境中石油污染机理、评价溢油对水环境的影响作了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乐安污水的石油类检测为例,对不同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筛选出准确可靠的石油类检测方法,研究了水中石油类的存在形态及其形成原因,评价了现有处理设施的运转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乐安油田污水的石油类检测为例,对不同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筛选出准确可靠的石油类检测方法,研究了水中石油类的存在形态及其形成原因,评价了现有处理设施的运转效果。  相似文献   

8.
1前言水体中石油类物质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具有选择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本文提述的用JDS-100型红外分光测油仪对于地表水、地下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测定均获得满意的结果。2实验部分2,1JDS—100型红外分光测油仪工作原理:石油类物质成分复杂,其组成也因产地而异。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烷烃、环烷烃、芳烃)。在红外吸收光谱中,Chi基因中C-H键的伸缩振动,波数为2930;Cfu基因中C-H键的伸缩振动,波数为29cd;Ar-H芳香烃中的C-H键伸缩振动,波数为3030。不同产地的石油类物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Cfu基因与Cfu基因及A…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液氨中油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三氯三氟乙烷或四氯化碳萃取后测定总萃取物,随后将萃取液通过氟里硅土吸附柱分离非极性的碳氢油和烃的极性衍生物,并测定碳氢油,烃的极性衍生物由总萃取物与碳氢油含量之差间接求得。  相似文献   

1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中油的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的适宜条件、干扰物的消除以及与重量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原油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对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其所带来的污染危害同样不容忽视.通过自制的有机玻璃水槽,建立模型模拟自然地层的非均质性,模拟了原油在沿海土-水系统中的运移过程,探讨了局部非渗透性透镜体、底部隔水层、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质地、岩性突变界面对原油在砂土中运移速度和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非渗透性透镜体和底部隔水层对原油的运移具有阻碍作用,会改变其运动速度和路径.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初始含水率越高,原油的侧向运移速率和垂向运移速率越大(模拟成层性土层中原油垂向运移速率随含水率增大,由0.43 cm·min~(-1)增大到1.00 cm·min~(-1),在低含水率区域原油侧向运移速率分别为0.08 cm·min~(-1)(粗-细界面)和0.10 cm·min~(-1)(细-粗界面),而在含水率较高的区域则为0.14 cm·min~(-1)),而过高的含水率又会阻碍原油的运移.土壤孔隙越大,垂向运移越快,侧向运移越慢,反之,垂向运移越慢,侧向运移越快(模拟成层性土层中,原油在粗砂中的垂向平均运移速率为0.54 cm·min~(-1),而在细砂中仅为0.33 cm·min~(-1),自然泄漏时原油在粗砂中的最大扩散范围为9.10 cm,在细砂中为12.50 cm).原油在土壤中运移遇到岩性突变界面时,会产生聚集效应,在聚集处产生侧向运移,试验中在粗-细界面扩散宽度为6.70 cm,在细-粗界面扩散宽度为29.00 cm.  相似文献   

12.
河流泥沙对石油的吸附、解吸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静态(搅拌)实验,研究了河流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解吸和极限残留量变化的基本规律。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与解吸过程不可逆,在清水中不能完全解吸出来。吸附量与油浓度、沙浓度、沙粒径及溶液中的电解质(盐)浓度等因素有关。根据实验资料建立了吸附等温式、解吸方程、极限残留方程、以及吸附量和极限残留量随泥沙粒径的变化关系式。最后对溶液盐度对吸附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餐饮废弃油脂的生物柴油生命周期能耗与CO_2排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以餐饮废弃油脂为原料,利用化学催化法生产的生物柴油进行了生命周期能耗与CO2排放分析,以具有1 MJ能量的生物柴油产品为功能单位.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生命周期总能耗为1.648 9 MJ,化石能耗为0.616 9 MJ,化石能效比为1.62,生命周期净能量产出为0.383 1 MJ,生命周期CO2净排放量为-10.34 g.与生产和使用1 MJ能量的石化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生命周期总能耗升高37%,化石能耗降低49%,可减少CO2排放90.99 g.  相似文献   

14.
模拟原油海洋溢油的状况,对油水快速分离进行了研究。分别对不同油水比、不同温度、不同破乳剂加入量及存在Ca2+、Mg2+离子的情况,进行了系列油水快速分离试验,并测定了ZB破乳剂作用下乳化液的界面张力。试验结果表明:原油溢油形成的乳状液比较稳定,油水分离比较困难,F系列的聚醚型对其达不到分离效果,对F系列破乳剂交联合成得到的Z系列破乳剂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在油水比(v∶v)为1∶1,温度为60℃,破乳剂浓度为80mg/L,40~60 min可以达到分离效果,且不会造成海水的二次污染。界面张力的变化有效地解释了破乳剂存在最佳加入量,Ca2+、Mg2+离子对非离子聚醚类破乳剂的影响很小。可以将此类破乳剂广泛有效地应用在海洋溢油处理上。  相似文献   

15.
高浓度超稠油乳化段废水前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高浓度超稠油乳化段废水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性质及前处理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超稠油废水前处理的技术关键在于:①采取合适的隔油沉降工艺参数,有效分离污水中的原油和渣泥;②采用适当的絮凝工艺,保证气浮出水水质,最大限度降低前处理出水的矿物油、渣泥和COD.为此提出了低负荷隔油沉降,高负荷组合气浮前处理工艺.通过延长隔油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可回收污水中80%的原油;两级气浮组合,污染物的去除率可达到:矿物油99%,渣泥98%,COD 86%.日处理量800 t污水处理厂采用该工艺方案和参数进行设计,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湘西北红壤丘陵区土壤水运移的稳定性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稳定同位素技术为土壤水运移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通过对红壤丘陵区降水和不同深度土壤水稳定性氢氧同位素的示踪,研究了2种不同植被类型(油茶林、玉米地)土壤水分运移过程.结果表明,该区大气降水稳定性同位素存在明显的降水量效应和季节效应.油茶林0~50 cm、玉米0~40 cm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值随深度增大而增大,但干旱时段降水后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油茶林50 cm、玉米40 cm以下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值随深度增大而减少,蒸发影响微弱.油茶林入渗率受降水量影响明显,大雨后2~3 d入渗率约为50~100 mm/d,之后入渗率明显减慢,50 cm土层常成为阻隔层.玉米地由于通透性差,入渗率更低.红壤丘陵区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值变化主要是受前期降水形成的混合水样的影响,蒸发影响次之.油茶林蒸发强度小于玉米地,但蒸发深度较玉米地深.  相似文献   

17.
离子型水面溢油凝油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十四酰氯、氯乙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离子型壳聚糖水面溢油凝油剂,并用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壳聚糖:十四碳脂肪酸酰氯: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1∶.51∶.5时,得到的凝油剂具有较好的凝油性能和较强的适应性,用于水面柴油、机油、苯、二甲苯的回收处理,不但回收处理效果好,而且基本不受水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色拉油废水COD、动植物油、氨、氮、磷浓度都很高。采用预处理除油 倒A2 O 接触氧化 化学除磷组合工艺处理 ,效果明显 ,出水各项指标 (特别是磷酸盐 )均能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 996 )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生物柴油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由动植物油脂通过转酯化反应来制备,它在燃料特性方面与矿物柴油有着十分相似的品质,因此使用生物柴油无须对现有的柴油发动机做任何改造,以生物柴油为燃料的机动车尾气中不含硫氧化物,排出的总颗粒物、总HC和CO的量分别是矿物柴油的30%、40%和50%。生物柴油的热效率比矿物柴油高5%~8%,而两者在发动机输出功率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