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点燃煤气时,应遵守以下操作要求:(1)等待煤气的总管向分配支管送煤气的工作全部完成后,才能向各加热设备送煤气。(2)准备好点燃煤气的火把,并将烟道的闸门打开。(3)将点火的火把放在煤气烧嘴的前方,然后打开阀门点火。严禁先送煤气后点火,以免引起爆炸。(4)当点火煤气没有被点燃时,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并使其充分自然通风;严禁一次没有将煤气点燃,紧接着连续再点火。(5)在开始送煤气时,不可将煤气的阀门拧得太大,而应  相似文献   

2.
薛福连 《安全》2007,28(8):51-52
由于煤气无色、无味、有毒的特性,使得煤气监测成为煤气安全管理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所谓煤气监测是指对煤气场所、煤气设备等进行煤气浓度的检测、监督,尤其是有害成分的检测.煤气监测的目的,一是对正在运转的煤气设备的监测,及时发现煤气设备泄漏隐患,使隐患得到及时排除和有效控制,避免事故发生;二是为待检修的煤气设备进行监测,提供检修所需的可靠安全依据.煤气监测是煤气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对预防煤气事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伟 《劳动保护》2014,(12):86-87
<正>煤气作业时存在着中毒、着火、爆炸等危险,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杜绝煤气事故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保证煤气设备的严密性,即不向外部泄漏煤气,不向隔断装置的另一侧泄漏煤气;二是带煤气作业时做好防护措施,如正确佩戴空气呼吸器、长管呼吸器,使用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等;三是煤气设备附近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控制好煤气区域的点火源;四是保持煤气设备附属设施完好。本文参照了GB 6222-2005《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等相关操作规程,列举了煤气作业中的部分隐患,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答:带煤气作业是一项较为危险的作业,因此,应建立一定的工作程序来强化管理。申请带煤气作业的单位,在作业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要填写带煤气作业申请票,应在施工作业前送交到煤气防护站。煤气防护站在接到煤气作业申请票后,要到作业现场检查煤气作业的各项准备工作落实情况,经煤气防护站检查人员认可后方准施工作业。  相似文献   

5.
正煤气是以煤为原料加工制得的含有可燃组分的气体。煤气可分为水煤气、半水煤气、发生炉煤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等。煤气的使用在工业中非常重要,在所有的工厂事故中,煤气事故也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且最易造成群死群伤。防范煤气事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保证煤气设备设施的完好。本文主要根据GB 6222-2005《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中煤气设备设施的有关条款,结合煤气岗位中的实践经验,列举了煤气设备上常见的一些  相似文献   

6.
刘鲁新 《安全》2011,32(1):16-18
运用煤气安全理论,结合煤气动火作业的实践,提出带煤气动火作业的可行性,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煤气动火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走梯平台是实现人机交流的基础。从煤气事故案例发生的实际情况、多年来煤气生产操作和煤气事故应急处置的实践,反映出煤气管线、设备的走梯平台使用固定式钢直梯,在煤气生产实际操作和发生煤气事故后的应急救援中易发生事故和扩大事故。  相似文献   

8.
<正>冶金企业煤气作业区是高风险作业区,一旦发生煤气泄漏,及时高效的正确处置,才能将损失降到最小。由于马钢轧钢分厂煤气作业区反复进行煤气事故应急救援单项演练,高效处置了多次煤气突发事件。作为企业最基层的作业单位——煤气作业区,加强煤气事故应急预案单项演练、提高员工第一时间处置煤气突发事故的实战能力,能够有效抵御控制煤气事故风险、降低煤气危害后果、将损失降到最小。笔者所在的马钢特钢公司轧钢分厂加热炉作业区成立于2011年  相似文献   

9.
转炉煤气回收是冶金企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转炉煤气回收可以减少能源浪费,是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转炉煤气回收过程中涉及许多安全控制问题,如果回收的各个环节控制不当,就会发生煤气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本文对某钢厂转炉煤气回收系统的安全控制进行分析,重点论述煤气回收系统中的电气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煤气具有中毒、着火、爆炸三大危害,在工作和生活中极其危险,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在冶金行业中,煤气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铁合金煤气等,几乎覆盖到了各个生产单元。本文根据GB6222—2005《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相关内容,对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瞬态火焰传播实验系统,对7%,8%,9%,10%和11%的瓦斯体积浓度分别与不同浓度的长焰煤煤尘混合,并使用直径25 μm的Pt/Rh13-Pt微细热电偶测量温度,揭示受限空间内瓦斯与煤尘混合爆炸温度特性。结果表明:煤尘浓度一定时,随着瓦斯浓度的增加,爆炸温度先增加后减小;纯瓦斯浓度在10%时爆炸温度最高,加入煤尘后的混合体系中,瓦斯浓度为9%时爆炸温度最高;瓦斯浓度不变时,随着煤尘浓度的增加,爆炸温度一直减小;7%~11%瓦斯分别与130 g/m3煤尘混合爆炸后测得最高温度分别为1 333.6,1 475.4,1 511.4,1 455.6,1 396.4 ℃;与9%纯瓦斯爆炸相比,9%瓦斯与130,260,520,780 g/m3煤尘混合爆炸后测得最高温度分别降低7.2%,11.5%,15.0%和22.9%。结论得到的瓦斯煤尘共混爆炸温度数据可为煤矿灾害高温防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传播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连续相、燃烧、颗粒相数理方程建立瓦斯煤尘爆炸传播数理模型,并应用连续相、颗粒相计算方法,依据大型巷道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传播实验数据,借助普遍应用的流场模拟平台,成功开发瓦斯、煤尘爆炸数值模拟系统。该系统可有效地模拟煤矿瓦斯、煤尘的爆炸事故过程,对瓦斯爆炸的爆燃转爆轰、煤尘是否参与爆炸、爆炸冲击传播速度、衰减规律以及爆炸灾害的波及范围都能进行较准确的模拟。  相似文献   

13.
中小型矿井主扇和瓦斯无线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现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 ,笔者提出 ,将数字蜂窝无线网络的短信通讯方式与中小型矿井主扇运行及瓦斯监测系统相结合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所辖区域内中小煤矿的主扇运行和瓦斯涌出情况实现无线远程监控 ,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实现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动态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笔者总结了以突出敏感性指标预测为基础的接触式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阐述了瓦斯地质理论研究进展情况 ;对统计学方法、计算机模拟、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神经网络技术、专家系统、分形理论、流变与突变理论等数学物理理论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作了系统的描述 ;对GIS技术、无线电波透视探测技术及以地震波为主的弹性波技术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关于HS矿井阻燃抑爆系统在我国煤矿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井瓦斯爆炸是煤矿井下一种极其严重的灾害,我国在防止瓦斯爆炸事故范围扩大的措施中,多采用巷道安装隔爆岩粉棚或隔爆水棚等被动隔爆措施,而HS矿井阻燃抑爆系统是一种主动抑爆防火系统.通过介绍HS矿井阻燃抑爆系统的原理、结构及特点,分析实例矿井中采掘工作面可能出现瓦斯爆炸的地点,根据爆炸地点确定HS矿井阻燃抑爆系统的井下安装位置,得出我国煤矿推广使用HS矿井阻燃抑爆系统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反循环气力排屑是顺层钻孔的新技术,可以提高瓦斯抽采钻孔的成孔深度与成孔率,采用CFD-DEM耦合方法对瓦斯抽采钻孔反循环气力排屑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排屑气速、煤屑生成量对气力排屑性能和气力排屑系统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排屑气速较低时,煤屑在重力的作用下在钻杆内堆积,易导致钻杆堵塞,为保证顺利排屑,需要较大的排屑气速;随着煤屑生成量的增大,对气力排屑性能影响不大,但钻杆内煤屑的体积分数增大,煤屑-煤屑,煤屑-钻杆之间的碰撞加剧;气力排屑系统的压降与排屑气速、煤屑生成量均呈正相关,综合考虑能耗因素,在保证顺利排屑的前提下,应选择合适的排屑气速。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煤粒瓦斯扩散系数对气压的依赖性,应用自主搭建的煤岩吸附瓦斯实验系统进行不同气压条件下的煤粒瓦斯扩散实验,并通过模型拟合得到不同气压条件下的扩散系数,分析扩散系数对气压的依赖性。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煤样具有双重孔隙结构;由于煤粒对瓦斯具有吸附性,导致模型拟合得到的扩散系数是表观扩散系数而不是真实扩散系数;表观扩散系数与真实扩散系数呈正比例关系,与等温吸附线斜率呈反比例关系;在低压阶段,煤粒瓦斯扩散由努森扩散主导,此时表观扩散系数与气压呈正比例关系;在高压阶段,煤粒瓦斯扩散由分子扩散主导,此时表观扩散系数与气压呈反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软硬煤瓦斯解吸规律,搭建了大质量瓦斯解吸实验系统,进行了不同变质程度软硬煤的瓦斯解吸实验,对比分析了软硬煤的孔隙结构特征,查明了软硬煤的瓦斯解吸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软煤相对于硬煤,具有更多的瓦斯解吸总量和更快的解吸速度,采用幂函数可以较好的描述软硬煤的解吸规律,煤的破坏类型和变质程度是影响瓦斯解吸量的主要因素;软硬煤瓦斯解吸规律的差异性主要受煤的孔隙结构影响,软煤总孔容是硬煤的1.18~2.14倍,且软煤中孔及大孔更为发育,这为瓦斯解吸提供了更优质的通道;软煤相对硬煤在同等条件下变质程度更高,煤吸附甲烷的能力更强,这有利于软煤瓦斯解吸量的增加及解吸速度的加快。研究成果为准确测试煤层瓦斯含量和钻屑解吸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煤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是由煤层自然条件和工程扰动共同作用决定的,充分考虑煤层原始赋存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建立多因素模式识别准则和方法,应用VBA技术完成了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动态预测系统开发。以平顶山十矿己15-2408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将瓦斯含量、瓦斯压力、采动应力等因素作为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多因素模式识别方法实现了对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单元概率预测,且能够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进行动态预测和分级管理。研究结果表明:突出危险性预测结果与现场实况有较好的一致性,对煤矿安全开采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煤与瓦斯突出后煤粉-瓦斯两相流传播规律,利用自主搭建的煤与瓦斯突出管网实验系统,研究突出后冲击气流压力衰减规律、煤粉运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初始压力为0.4 MPa时共突出煤粉3.12 kg,管道内煤粉质量呈正态分布,管道前部煤粉分布较少,占突出煤粉质量33.7%,多为小粒径煤粉;管道中部煤粉分布最多,占突出煤粉质量61%,粒径分布范围广;后部煤粉分布质量最小,仅占突出煤粉质量的5.3%,但多为大颗粒粒径煤粉。煤粉在管道内测点处依次为分层流、均匀流、大颗粒流3种流态,每种流动形态所对应的运移速度与煤粉打击压力均呈现逐渐衰减的规律。突出后冲击气流压力沿管道呈现衰减趋势,冲击气流对管道内所造成的压力扰动可持续 4 s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