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音乐之美     
<正>音乐,大家并不陌生。音乐是一种感想、一种欣赏,也是一种生活的韵味;音乐是美的化身。从单一的音符到篇章乐曲,音乐每时每刻都在散发着它独特的韵味和美丽,令我们如痴如醉。音乐,一个跳动的灵魂,听音乐是一次心灵的旅程。沉浸在美妙的音乐里,你会发现,音乐带给人的不仅是听觉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世界的抚慰。当你烦躁不安的时候,听上一曲,可以帮  相似文献   

2.
当你走进浓郁的薄荷味工厂,当你跨入气味清新的浴室,当你迈向熏衣草芬芳的卧室,你一定会心旷神怡。其实,那鲜花野草的芬芳,香水气味的宜人,不仅仅只是感觉而已。它还能激发人们对昔日美好的回忆,触发人们潜藏在深处的灵感,甚至还是性欲、食欲和情感的催化剂。这就是人类之所以要进行芳香革命的道理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音乐欣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的音乐知识和细胞很容易被充分调动起来,走进音乐渲染的环境和氛围中,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感,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此,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重视欣赏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讲述了三种提高音乐鉴赏效率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的音乐教师顺利开展音乐欣赏课。  相似文献   

4.
当你走进车间 请你注意安全 繁忙的生产线 嘈杂的工作间 需要的是敬业爱岗 谨慎操作 需要的是遵章守纪 细心执着 每一次粗心大意违章冒险 都有黑色的日历沉痛的翻过 都有凄清的眼泪和惊悸的喋血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的舞台很小很小,但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的工作便是这舞台上最细致的设计者。当你走进这个舞台时,你会觉得学生各自释放自己的光芒与污瑕,一盘散沙。现在的学校里,本地生和外地生融合在一起。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呈现了多样性、复杂性。本地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做生意,终日跟着爷爷奶奶住,在家里娇生惯养,思想脆弱。而像河南安徽的外地学生,家里姐妹多,家长大放手,孩子敢做敢闯,并且这些学生以"00后"居多,比较自私、偏激。班级管理也面临着诸多的复杂因  相似文献   

6.
<正>走进菜市场十几个可爱的"小星星",头戴小红帽,拿着记录本,顶着寒风向菜市场进发。这是我们的一堂采风课。临走时,我向孩子们交代:这次去采风,不需要过多解释,只要用心体验。我提供了几个简单问题让孩子们边走边思考:这些人为什么不在环境舒适的办公室工作,而要在这里卖菜?他们的劳动付出和收入是否成正比?如果是你,你愿意做这种天不亮就出来摆摊,天黑了还不能收工的工作吗?  相似文献   

7.
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对任何人说来都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休息,无论是正在办公的工作人员、正在做实验的科学家、正在动手术的外科医生、正在上课的学生,甚至退休的老人和熟睡的婴儿,都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当你聚精会神地思考一个问题,或者正在疾书刚刚构思好的文章时,马路上载重卡车发出的隆隆响声,突然穿墙逾户而来,会使你心烦耳鸣,以至无法工作。  相似文献   

8.
品味植物园     
薛游 《沿海环境》2000,(8):27-28
当你走进植物园细细品味和感受就会发现这里原来还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科学内涵 自1929年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中山先 生纪念植物园(现为南京中山植物园)诞生以来,我国现已拥有植物园(树木园)120座。 而从全世界来看,全球成千上万的植物园可谓形形色色,各具特色。有的历史悠久,有的规模宏大,有的物种丰富,有的风光宜人……不论热带、温带、寒带还是森林、沙漠、雪山、盐碱地,无处没有植物园的存在。 乍一看,植物园很像一座清新秀丽的公园:林木葱郁、鸟语花香、空气清爽、幽雅宁静。当你走进植物园,漫步…  相似文献   

9.
无论你何时走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天宫一号"总装大厅,你都会看到整齐有序的办公桌、整洁的总装工位和一个个全神贯注、孜孜不倦的总装人员。这就是该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天宫一号"总装班组,由9名中青年员工组成的集体。副组长姜旭因总是充满动力,被称作总装组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0.
<正>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作品,被无数的人欣赏着。在学校我们用音乐课堂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工作中我们用音乐来营造轻松的工作环境;在闲暇时候我们用音乐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我们还用音乐来放松心情,提高精神气。由此可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音乐的影响,到处充满了音乐存在的好处和意义。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似乎已经离不开音乐。有一位著名的钢琴家曾经这样说过:"音乐是唯一能够真正存在的艺术作品,它的震颤、律动都是生命的要素,在任何有生命的地方都会有音乐的存在,也都会有快乐的存在。"可见音乐对我们人生的重大作用。我们想要在学习、生活和工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孕育着生命,创造了人类,千百年来,多少人在苦苦追寻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渴求着“天人合一”,就像你曾说过蓝天是面镜子,当深情地抬望时照得你的心灵如此纯洁;我曾说过绿树是个伙伴,当在绿树的环抱下尽情玩耍时让我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曾说过土地是他的根,当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留下足迹时也永远系住了他的心。你、我、他,都曾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都曾感受到蓝天、白云、绿树、土地时刻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希望!  相似文献   

12.
中学物理教育的主渠道是物理课堂教学,提高其质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亟待研究的、值得探讨的课题。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当你拿着教材走进教室,面对一个个充满着各种表情的学生,你也许会长长地叹口气,感慨自己辛苦备课、教学,而有些学生却总是学不到点上,课堂教学质量总是提高不了。那么,究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本文旨在通过笔者在教学中的经验,探讨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音乐元素的发展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艺术性的氛围,同时因为音乐具有改变环境的力量,也形成了环境音乐的特殊内容.《音乐隐士:环境音乐》一书作为对环境音乐展开详细研究的书籍,其重点在于讨论音乐艺术对于其他生命主体在生存的环境和成长过程当中与音乐艺术相关联的内容对齐身心健康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形式,隐士...  相似文献   

14.
<正>"乐感"这个词你一定不陌生吧!乐感是判断一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高低的主要依据之一。乐感好的人,演奏出来的音乐生动感人;而乐感差的人,演奏出的音乐则是味同嚼蜡、平淡无奇。有人认为,乐感是天生的,后天很难培养。但实践证明,乐感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获得。那么,你认为乐感应该怎样培养呢?我觉得,乐感应该是天生的吧,是一种很自然的感觉,没必要特意培养吧?有的,小孩刚生下来不久,还不会说话,但一听到音乐就会随着音乐的拍子做各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各级教育部门越发重视地方音乐如何走进高校课堂,重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也成为近年来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冀南地方戏曲"平调"为例,尝试突破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也为我省非遗文化传播与传承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     
韦倩 《环境》2004,(6):1
今年5月15日—6月15日,是第9个“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月”,今年宣传月的主题是:治污保洁,人人参与——让环保走进千家万户“全省将围绕主题,统一时间,开展环境宣传大行动,真正让环保走进社会、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学校,营造了解环保、关心环保、重视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7.
郑秀亮 《环境》2012,(4):24-26
说到养猪场很多人马上想到的就是猪场里那令人恶心难受的臭味.可是,如果你来到顺德的规模化养猪场里,你对养猪场的印象或许将会有极大的改观.走进顺德的许多规模化养猪场,这里干净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令你一点都感觉不到自己是置身于养猪场之中.猪舍里,空气中飘着一股生猪的气味,但并没有浓烈刺鼻的臭味,也没有见到蚊蝇乱舞的场面,而且所有的猪都是干干净净的.  相似文献   

18.
为水而歌     
当你置身于气贯长虹的贵州黄果树大瀑布前,当你仰视凌空飞泻的庐山三叠泉,你一定融入其间,不能自拔,扑面而来的是罕见的原始和雄奇。顿觉荡气回肠,心神复苏;激情澎湃,文思泉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  相似文献   

19.
王皮皮 《环境》2004,(4):50-51
我很想加入一个集体中去工作。我走进一座大厦,找到负责人。他看了看我,说:“你的脸长得不合适。我们这里的人都长着一样的脸。”说着他翻开档案,指给我看。果然,一模一样的五官!  相似文献   

20.
人们习惯在工作之余听听音乐,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各种专业高档音响、家庭影院已成为当前十分普通的家用电器之一.但是,有些人由于应用不当,欣赏音乐的方法不对,患上了“噪声病”.“噪音病”是指由噪音引起的疾病.噪声指的是生活环境中对人体有不良影响的音响.根据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噪声污染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人在白天能忍受噪音的限度平均不得超过65分贝.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