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生物修复在治理被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的环境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而相关方面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生物修复技术是环境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了生物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针对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中国生态环境现状,论述了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优点,探讨了环境生物技术的进展,包括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水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白色污染的生物处理和消除和生物烟气脱硫法,由于生物技术对于环境污染治理具有优势,引起相关领域学者的极大关注。在世界各国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本文就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与环境恢复方面的技术进步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  阴浩 《山东环境》2001,(6):18-19
文章介绍了新型交叉学科环境生的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着重论述了环境生物技术研究主要内容与发展方向,环境生物技术的主体是污染控制技术,依据其范围和采用的生物技术不同可分为环境分子生物技术,强化传统生物处理技术和自然生物处理技术。文章最后对山东省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物学技术在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污染和兽药残留已构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开发简便、价廉、快速的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目前各种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残留快速检测领域,本文主要对免疫分析技术、分子印迹技术、酶活性抑制技术、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其在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重点介绍了五种免疫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江  陆贻通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0):717-721
介绍了6种应用于环境检测的现代生物技术类型和技术原理.主要包括生物酶技术,金标免疫速测技术,PCR技术,生物发光检测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分析及探讨了这些技术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检测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原位,高通量的特点。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对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餐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论述了我国餐饮废水的特点及处理现状。介绍了SBR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厌氧-好氧联合工艺法、膜生物反应器法、混凝法、电化学法处理餐饮废水的技术及适用条件。比较了各种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不足,预测了我国餐饮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并认为,集除油、降解有机悬浮物于一体的餐饮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将会得到广泛应用,而针对餐饮废水特点培养出高效生物茵种的复合生物技术将是治理餐饮废水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环境生物技术是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或生物体降低或消除污染物。净化环境或生产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从废水、废气、有害废物的生物处理技术,以及生物分解塑料、有益微生物(EM)生物技术等方面论述了环境生物技术研究进展。探讨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环境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几种废纸资源化的新技术:生产木材、制作农用育苗盒,改善土壤土质、生产动物饲料,采用生物技术生产乳酸等化工产品,生产各种功能材料如复合材料、新型建筑和装饰材料,包装材料、保温材料、耐火材料和除油材料,制造家庭用品和文具,用作燃料。并指出了废纸资源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烟道气生物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烟道气生物脱硫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年来烟道气生物法脱硫与资源化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主要优势技术各自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污染河流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面源污染的加剧,河流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在众多修复技术中,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以其经济、高效、可持续性等特点应用日趋广泛.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污染河流原位修复过程常用生物技术及相关配套技术的特点、应用及研究进展,其中着重介绍了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以期为我国河流原位修复的开展提供及时与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新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通过对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分析,提出应加强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选育的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转基因技术构建基因工程菌株;寻找廉价的培养基,开发复合型生物絮凝剂。  相似文献   

12.
废水厌氧处理研究前沿和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水厌氧处理作为一种有竞争力的、经济的、日益成熟的生物处理工艺,是一种集环境保护、能源回收和生态良性循环于一体的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其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工程化推广应用极其广泛。本文讨论了废水厌氧反应器的发展历程、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两相生物反应器、高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处理技术,并对目前废水厌氧处理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焦化废水是炼焦、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总结了近几年焦化废水生化处理技术与工艺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近年来环境生物技术的前沿,提出了焦化废水生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探索微生物群落时空分布和构建机制一直是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目标和挑战。近年来,微生物生态学规律和理论逐渐在工程系统中得到应用,分类群-面积关系、分类群-时间关系和距离-衰减效应等规律已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微生物群落分布中得到验证。随着研究的发展,微生物时空分布研究已从群落分布规律的发现和描述,拓展到驱动群落分布的因素,即群落构建机制的探索。介绍了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群落时空分布规律和构建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将生态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未来应在污水处理系统核心微生物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构建机制与污水处理性能的关联、多组学技术在微生物时空分布和构建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5.
Organic and inorganic materials migrate downstream and have important roles in regulating environmental health in the river networks.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and how a mixture of materials (i.e., microbial species) from various upstream habitats contribute to microbial community coalescence upstream of a dam. Here we track the spatial variation in microbial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based on quantitative PCR and 16S rRNA gene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data. We further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microbial species from mainstem, its tributaries, and the surrounding riverbank soils to the area immediately upstream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TGD). We found an increase of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the convergent microb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areas immediately upstream of TGD, suggesting this area become a new confluence for microbial diversity immigrating from upstream. Indeed, the number of shared species increased from upstream to TGD but unique species decreased, indicating immigration of various sources of microbial species overwhelms lo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structuring microbial community close to TGD. By quantifying the sources of microbial species close to TGD, we found little contribution from soils as compared to tributaries, especially for sites closer to TGD, suggesting tributary microbes have greater influence on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Collectivel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racking microbial geographic origin and evaluating accumulating effects of microbial diversity shed light on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in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regulating aquatic ecological health.  相似文献   

16.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并按空间和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经典的脱氮除磷工艺,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通过对除磷机理及工艺的介绍和分析,提出应加深对生物除磷机理的研究,从微生物的角度进行工艺调控。  相似文献   

17.
Bioaerosols significantly affect atmospheric processes while they undergo long-rang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transport and influence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and climate change. Accumulat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exposure to bioaerosols may cause adverse health effects, including severe disease. Studies of bioaerosols have primarily focused on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largely neglected their biolog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biological composition on ecosystems and human health. Here, current molecular method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quant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ioaerosol agents are reviewed. Modern developments in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technology would be favorable in elucidation of microbial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atmosphere at high resolution. In addition, these provide additional supports for growing evidence that microbial diversity or composition in the bioaerosol is an indispensable environmental aspect linking with public health.  相似文献   

18.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因其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世界上对环境中PFASs的监测和管控主要针对全氟烷基酸(PFAAs).而大部分多氟烷基化合物在环境中能够被微生物降解为PFAAs,也被称为前体物.因此,探究前体物在环境中的微生物转化行为有助于综合评价PFASs的环境风险,以及制定相关的管控和修复措施.虽然PFAAs一直被认为是环境中的“永久化合物”,但近年来,PFAAs的厌氧微生物还原脱氟作为一项极具潜力且充满挑战的修复技术,成为研究的一个前沿热点.系统总结了前体物(氟调化合物和全氟辛烷磺胺衍生物)、 PFAAs和新型PFASs在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规律和转化路径,并讨论了PFASs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絮凝(混凝)技术是一种既经济、简便又最普遍使用的处理方法。目前,研制高效无毒的絮凝剂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介绍微生物絮凝剂在环境中的应用优势以及国内外对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现状,论述其在印染废水、啤酒废水、味精废水和淀粉废水中的应用,并提出今后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20.
混合生物茵处理废水是近年来一项正日益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的新型环保技术,本文运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技术,从混合生物制剂适宜的环境条件入手,研究总磷水样的浓度、投加量以及pH值、温度等条件对工业废水中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8.5~9.0左右,温度在25℃~30℃时混合生物制剂投加量为0.3g对总磷浓度为40.0ug/ml的模拟水样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