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传统城市供水管网一般在净水厂实行消毒以减少用户受到病原体及各种水传播疾病的危害.既要保证足够的氯残留,又要减少过量氯产生的气味和可能的消毒副产物(DBPs),传统的消毒方法经常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这对矛盾,二次加氯将会是个很好的解决策略.二次加氯的优势已经吸引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对二次加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的论述,从新的角度对现有的优化模型进行了分类,并比较和推荐了认为可行或相对较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投加氯是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法.自1972年美国首先报导在自来水检出可疑的致癌物质—氯仿、四氯化碳等低磷卤代烃后,各国都广泛地进行研究.大多数文献报导了自来水中低碳卤代烃来源于水源的河水受城市  相似文献   

3.
当前饮水中有机物污染问题已引起欧美各国的关注。 美国环保局(USEPA)为了解决供水中存在的三卤甲烷、四氯化碳等有机物污染问题,于1974—1975年进行了80个城市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UV/H_2O_2-活性炭过滤对水体中消毒副产物和条件致病菌的控制效果,采用原水-加氯、原水-活性炭过滤-加氯以及原水-UV/H_2O_2-活性炭过滤-加氯消毒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不同处理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生物可降解有机碳(BDOC)、有机物不同结构组成、消毒副产物、总细菌16S r RNA、三磷酸腺苷(ATP)及条件致病菌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UV/H_2O_2-活性炭过滤通过去除有机物中富里酸和腐殖酸类物质可以有效控制DOC浓度和后续消毒过程中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类物质特别是三氯甲烷、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生成。另外,UV/H_2O_2高级氧化也可以有效灭活颗粒黏附态和自由悬浮态的微生物,而UV/H_2O_2-活性炭过滤可以很好地控制BDOC浓度,再通过后续加氯消毒后微生物再生长能力弱,微生物活性也得到有效抑制,该工艺可以很好地控制微生物包括条件致病菌嗜肺军团菌和鸟分枝杆菌的生长。UV/H_2O_2-活性炭过滤可以很好地控制后续加氯消毒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和条件致病菌的生长,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再生水在回用过程中氯消毒副产物对人体产生的危害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USEPA552.3(2003)标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检测再生水中氯消毒副产物4种卤乙酸(haloacetic acids,HAAs)的分析方法,并对加氯量、UV254、氨氮浓度等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安全,内标、HAAs组分峰在谱图分辨良好;4种HAAs在浓度范围1~150 μg/L内呈线性关系,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在82.27%~119.9%之间,满足标准方法的要求;HAAs浓度随加氯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氨氮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UV254的变化不明显;先加氨后加氯的消毒方式产生的HAAs浓度最低,两点加氯产生的HAAs总量要少于单一点加氯.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中水消毒过程,对次氯酸钠消毒中水的折点加氯反应与消毒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探讨加氯量位于折点曲线不同位置的消毒效果,分析接触时间和氨氮浓度的影响,得出了根据氨氮浓度确定的接触时间和加氯量公式。结果表明,氨氮浓度〈2 mg/L时,将加氯量控制在折点之后接触反应30 min,氨氮浓度〉2 mg/L时,将加氯量控制在峰点附近接触反应60 min均可实现中水消毒要求。  相似文献   

7.
回用生活污水的电化学消毒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某中水站回用于杂用水的生活污水进行电化学消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生活污水经生物接触氧化、活性炭吸附后 ,流经电化学消毒器停留 2 0s、耗电 0 .30kWh/m3 、消毒器出水放置 1h后 ,总大肠菌群数 <3个 /L ,满足生活杂用水的卫生学指标。当余氯浓度及接触时间相等的条件下 ,电化学消毒法的杀菌效果好于加氯消毒。E .coli细胞经电化学消毒和加氯消毒处理后 ,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 :2种方法作用后的细胞在形态上的变化是不相同的 ,说明电化学消毒的消毒机制不仅仅取决于电解产氯的作用 ,还有其他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氯消毒对城市污水中DOM的三维荧光特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城市污水二级出水氯消毒过程中,通过对溶解性有机物(DOM)的三维荧光光谱(3DEEM)分析及反应过程中三卤甲烷(THMs)生成量的连续测定,分析各类荧光物质随加氯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THMs生成量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推测THMs的主要前驱物质。结果表明,加氯后0~6 h内,各反应时间点三维荧光光谱图的等高线的密集程度较原二级出水明显降低,荧光峰的荧光强度减少40%~70%,说明DOM与氯发生反应,芳香构造化程度及不饱程度降低,从而失去荧光特性。其中,简单芳香族蛋白质(酪氨酸类)、腐殖酸类及富里酸类物质在加氯前后荧光强度变化较大,是生成THMs的主要前驱物质。THMs的生成量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15 min内各类荧光特性有机物的荧光强度减少约50%左右,同时生成了50.17%的THMs。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物膜环状反应器模拟配水管网系统,将水厂砂滤池出水经过臭氧氧化后投加氯然后进入该模拟管网,另外把水厂砂滤池出水加氯后通入另一模拟管网作为对照实验。通过对两管网出水余氯、总铁、浊度、溶解性有机物(DOC)、以及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生成情况的测定,研究了饮用水臭氧处理对管网出水水质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管网出水的余氯、总铁、浊度以及THMs、HAAs含量相差不大,但DOC在臭氧氯管网中消耗较多。同时通过高效凝胶色谱(HPSEC),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EEM)表征了不同管网进出水DOC变化,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后的管网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荧光光谱中三区富里酸和五区腐植酸荧光峰值(ФⅢ+Ⅴ,n)减小较多,管网出水消毒副产物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
用氯消毒饮水会导致三卤甲烷类致癌物的产生。因此,氯作为饮水消毒的标准方法目前正在重新评价。本文对几种常用的饮水消毒剂的三卤甲烷形成势(TCMF)和总有机卤形成势(TCOF)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其反应机理,综合得出:TCMF及TCOF O_3≈ClO_2<氯胺ClO_3>Cl_2>氯胺;稳定性氯胺>ClO_2>Cl_2>O_3。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长期运行的供水管网末梢出水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三维荧光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西北某高校管网水质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荧光区域积分(FRI)法得到各类DOM占比,通过实验揭示了加氯与DOM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管网水中DOM主要为溶解性微生物副产物(SMP)、富里酸类(fulvic acid-like)和腐殖酸类(humic acid-like)有机物;DOM平均相对浓度约为2.0×106AU·nm2,其中类蛋白有机物较少,SMP占30%~34%、富里酸类占23%~25%、腐殖酸类占25%~28%;铸铁管出水中SMP总量(80 643 AU·nm2)和占比(34%)比不锈钢管出水中的SMP总量(72 420 AU·nm2)和占比(30%)有所升高;加氯对腐殖质类有机物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在前10 min内去除率最高。研究结果可为供水管网水质维护和加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医院污水加氯消毒效果的监测,常以余氯量、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为指标。余氯量测定方法简单,可当即得出结果。微生物检验较复杂,需1~2天才能得出结果,不适合日常的监测要求。我们根据加氯消毒余氯量与杀菌率间的内在规律,以经沉淀后的医院污水为标本,选择染菌浓度、水温、加氯量和接触时间等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均定为三个水  相似文献   

13.
在对天然有机物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水体中有机物的特性研究,并采用氯胺对不同特性有机物的氯化消毒副产物进行了控制研究。结果表明,疏水酸占有机物总量的24%,疏水中性物质占41%,疏水性有机物占67%;对于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疏水酸所产生的最多,疏水碱次之,亲水酸最少;对于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疏水碱产生的三卤乙酸最多,其次为疏水酸,亲水酸最少。氯胺对不同类有机物氯化消毒副产物控制程度不同,氯胺对疏水中性物质控制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最好,其次是疏水碱和亲水碱;对疏水酸的三卤甲烷生成量控制较弱,对亲水酸的控制效果最差;氯胺对亲水碱氯化产生卤乙酸的控制效果最好,其次是疏水碱,控制效果最差的为疏水中性物质。  相似文献   

14.
为给饮水消毒,氯被认为是最常用的消毒剂,可代替氯的是二氧化氯、臭氧、氯氨、紫外辐射、碘化作用或某些综合方法。前三种替代方法因为它们有效、比较便宜且易于使用,所以,受到极大的注意。现在已经查清,除了要对有机付产物应予关注外,某些消毒剂或其缔合的无机付产物也具有毒性。  相似文献   

15.
以T市J再生水厂出厂水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膜反应器模拟再生水配水管网系统.通过微生物的培养和加氯消毒发现,培养40 d后出水和生物膜异养菌达到平衡,出水达5.63 log(CFU/mL),膜片达5.13 log(CFU/cm2).加氯消毒后出水和膜片上异养菌随着出水自由氯和总氯的增加而降低,通过比较可知控制出水自由氯0...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相萃取(SPE)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对2个再生水厂的进水和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出水中的有毒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讨论了这2种不同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厌氧/缺氧/好氧(A2/O)+连续微滤技术(CMF)+加氯消毒处理工艺和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MB...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测定已经引起国内外环境分析化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由于城市自来水的水源地往在是江河的地表水或地下水,它们原来就含有一些有机物,在用氯气消毒后,会在水中形成一系列挥发性有  相似文献   

18.
预处理对城市固体有机垃圾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年来城市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的各种预处理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述.研究认为,通过预处理能够改善城市固体有机物的物化性质,提高微生物对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优化垃圾的厌氧消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选择有代表性的芳香类有机物,在含有腐殖酸的水溶液中进行氯化试验.测定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的生成特性.并分析有机物的化学结构对生成消毒副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受试物氯化生成消毒副产物的活性和反应速率排序为间苯二酚>对苯二酚>邻苯二酚>苯酚>苯胺>苯甲酸>硝基苯;芳香类有机物苯环上官能团的性质、数量和位置等影响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间苯二酚的氯化反应可分为快速反应阶段和慢速反应阶段.  相似文献   

20.
缺氧—SBR法—混凝法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缺氧—SBR法—混凝沉淀复合工艺对城市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确定缺氧、SBR法和混凝的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通过该系统处理后,COD总去除率达到91.2%,NH3—N去除率达90.4%,取得较好的去除有机物和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