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丽娃河及丽娃支河污染现状和河道特征,经充分论证后确定综合整治方案,主体工程包括截污、调活水体、水质强化净化和河道生境恢复等,并付诸实施。对比综合整治跟踪监测结果和治理前河道水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综合整治后,DO有了显著提高,NH3-N、TN、TP从治理前的劣Ⅴ类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河道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等。结果表明,丽娃河采用水质强化和水生态重建方案并举,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双龙湖2002年监测表明属劣Ⅴ类水体,水质严重恶化,2003年对双龙湖水环境进行了治理,治理采取生态措施、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综合治理前后水体水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为科学评估双龙湖综合治理效果。笔者引入模糊数学概念,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客观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双龙湖水体在治理前属于Ⅴ类水质,隶属度达到90%,主要污染物为磷;双龙湖在治理后水体水质满足并优于Ⅳ类标准。Ⅳ类及以上。隶属度达到97%。年季水质动态稳定在Ⅲ类和Ⅳ类之间,敏感性因子为氮和磷。双龙湖综合治理效果明显。应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计算分析污染因子隶属度、权重系数和模糊综合指数来评价水体水质,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成都市江安河武侯区段2010年11月-2011年3月的水质监测数据,结合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四川省实际确定水体中各污染物因子的本底浓度对该区段污水处理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污染经济损失模型计算COD、BOD5、NH3-N、TP、SS和硫化物对水经济价值的损失率,然后在讨论COD、NH3-N、TP和硫化物减排情况的基础上计算了各种污染指标减排至达标后所产生的环境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江安河武侯区段水体污染的综合污染损失率高达99.99%,如果各种污染物减排达标至IV类标准产生的环境经济效益14 912万元人民币/a,而减排达标至III类标准产生的环境经济效益更是高达15 786万元人民币/a。  相似文献   

4.
以GB 2002-3838中V类水质标准为目标,计算细河CODcr及NH3-N环境容量;结合沈阳市城市规划,设计4种情景,计算各种情景下细河排污单元分配的CODcr及NH3-N的排放量和削减量。结果表明,NH3-N是细河主要污染物,平均削减率达90.5%,所有情景下削减率均大于85%,削减压力较大;CODcr削减率为59.2%,分散生活污水的削减空间最大,应作为后期治理的重点。另外,利用连续箱式模型对细河CODcr及NH3-N浓度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模拟值均小于实测值,但变化趋势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面源排放CODcr约占排放总量15%,NH3-N占50%。  相似文献   

5.
以张松村和万顷沙十五涌的农田水渠为研究对象,根据水系分布情况设置采样点,分析N﹑P在渠系中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农田水渠水体N、P平均浓度高于附近河涌及珠江河道.两个研究区中TN、NH4+-N浓度沿着排水水流方向总体上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而NO3--N浓度逐渐增大.万顷沙十五涌农田水渠TP沿着排水水流方向逐渐减小,而张松村的变化无明显规律.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张松村农田水渠TN与NH4+-N、TP、CODcr呈显著性正相关;NH4+-N与NO3--N呈负相关;万顷沙十五涌农田水渠TN与NH4+-N、TP、NO3--N和CODcr呈显著性正相关.该研究可为珠江河口地区水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三峡蓄水期间汉丰湖消落区营养状态时间变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探明三峡蓄水后汉丰湖消落区水质营养状态的变化特征,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对水质进行连续观察,测定了水质物理参数、营养盐与叶绿素(Chl-a)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水体中营养盐与Chl-a质量浓度的增加,在淹水后营养程度有升高现象,2014年2月与2013年10月相比,TN、TP、高锰酸盐指数与Chl-a质量浓度分别增加了4.7、1.0、0.2、3.27倍,TN、TP质量浓度均超过藻类生长限值,随滞留时间延长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应引起重视.Chl-a单因子评价反映出水质由贫营养向富营养演变.TN/TP结果表明,TN、TP分别在不同时间内制约着藻类的生长;2013年10~12月与2014年2月,藻类生长受TN限制;2014年1月,藻类生长受TP限制.Chl-a与p H、DO、NH+4-N、NO-3-N、TN、高锰酸盐指数及T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SD、水温呈显著负相关;蓄水期间,水质受到了同一污染源的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汉丰湖消落区水质主要受p H、DO、NO-3-N、TN的影响,同时Chl-a、TP、NH+4-N与好氧性有机物的污染不可忽视;在蓄水稳定初期水体具有自净能力,随蓄水滞留时间的延长,水质污染程度整体上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应加以控制;三峡蓄水期间,南河、东河营养程度相对较高,应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7.
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工程污染物削减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深圳河流域及新洲河流域为主要研究区域,调查统计了深圳河流域和新洲河流域1995-2019年已实施的水环境治理工程并对其进行分类,估算了点源污染治理工程与河网综合治理工程对水体主要污染物(NH_4~+-N、COD、TP)的削减量,并利用空间插值法揭示了污染物削减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共调查统计到水环境治理工程256项,总投资238.8亿元,共计9大类,其中点源污染治理工程86项(投资139.15亿元),河网综合治理工程101项(投资88.58亿元),这2类工程的投资额占到总工程投资数额的95.36%。(2)流域内点源污染治理工程与河网综合治理工程对NH_4~+-N、COD和TP的削减量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布吉河中游地区与深圳水库周围的交错区域内污染物削减量在整个流域内达到峰值。点源污染治理工程对污染物削减量高于河网综合治理工程。投资数额最高的点源污染治理工程对NH_4~+-N、COD和TP的估算削减量可达1 231.70、8 357.96、100.30 t/a。投资数额最高的河网综合整治工程对NH_4~+-N、COD和TP的削减量分别为16.01、20.29、288.24 t/a。  相似文献   

8.
太湖蠡河小流域水质的空间变化特征及污染物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太湖流域河流中污染物的来源及时空变化特征,于2014年在太湖湖西区蠡河小流域开展水质监测,对从上游到下游的5个监测点汛期和非汛期水体中的总磷(TP)、氨氮(NH_4~+-N)、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流域水体中TP、NH_4~+-N、COD的浓度均值为0.176、1.075、10.626 mg·L~(-1),水质状况总体较好,未超过Ⅳ类水标准.从上游到下游TP、NH_4~+-N浓度逐渐升高,下游水质较差,均属于劣Ⅴ类水质;而COD浓度较低,未超过Ⅳ类水标准.受降雨的影响,污染物浓度在汛期略高于非汛期.在非汛期,污染物浓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而在汛期,各监测点污染物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随着居民地面积的增加,林地面积的减少污染物浓度逐渐升高.流域人口密度、畜禽养殖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显著相关.蠡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源和畜禽养殖源.  相似文献   

9.
北京城区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产污特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北京城区3类不同下垫面的降雨径流水质进行监测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皮尔森(Pearson)统计分析,探讨了沥青路面、硬质屋顶及草地屋顶的雨水径流污染物历时变化规律,计算了各场次降雨径流污染物的事件平均浓度(EMCs),分析了径流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对于沥青路面与硬质屋顶,草地屋顶对除磷外的其他径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削减作用;初期降雨径流中CODcr、NH3-N、NO3-N、TP、Pb、Cu、Zn的EMC值大多超出V类国家地表水标准,3类重金属污染物监测结果也表明城区暴雨径流污染明显;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物质与前期晴天数、降雨历时呈现正相关关系,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现负相关关系,通过控制初期径流污染、加强清扫及屋顶绿化可以从源头减少城市降雨径流污染.  相似文献   

10.
渭河陕西段主要监控断面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0—2008年渭河陕西段13个水质监控断面的监测资料,采用图解法和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COD、NH3-N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渭河自林家村断面以后水质污染情况明显加重,直至潼关吊桥断面(渭河陕西省出省断面)COD、NH3-N的监测浓度仍然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限值要求;从空间变化情况看,COD监测浓度自咸阳市兴平断面明显增加,沿渭河流向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时间变化情况看,渭河陕西段水质总体呈现好转的趋势,这可能与入河污染物总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前,小城镇污水处理是中国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通过介绍人工湿地的概念、类型、机理,并结合永川市某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得出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中具有投资低、操作简单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组合工艺对CODcr、BOD5、SS、NH3-N、TP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对CODcr、BOD5、SS的去除率均在90%左右,对NH3-N、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3%和72%,表明人工湿地对N、P的去除效果较其他处理工艺更为显著.该人工湿地出水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A类标准.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西充河为严重污染河流,选取溶解氧(DO)、氨氮(NH+4-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总磷(TP)5项指标年平均值,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研究了西充河近10年水质状况随时间变化趋势及水污染特征。2003年至2010年水质级别为劣V类,2011年和2012年水质级别为Ⅳ类,水质标识指数Iwq从2003年的12.459逐渐降低到2012年的4.431。西充河近10年水质状况整体呈好转趋势,但未达到国家规定的Ⅲ级水质标准,水质标识指数Iwq结果表明该好转的速度较慢,西充河水质状况有较大的上升潜力和空间。总氮(TN)和氨氮(NH+4-N)为河流主要污染物,为了达到国家Ⅲ级水质标准,西充河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基于白洋淀9个监测站点水质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白洋淀1998—2016年水体污物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在空间上,南污染带所在的水域属于白洋淀的水质良好区。西污染为各污染带中水质最差区域,其中安新桥为严重污染水质。北污染带中大张庄和王家寨属于中度污染。在时间上,留通各污染物浓度呈现波动式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每年6—9月各项污染物浓度较大,溶解氧达到最低。安新桥主要污染物浓度年际波动较大且呈明显增加,年内COD超标严重,有10个月浓度均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其余污染物浓度在非汛期高于汛期。圈头受各入淀河流影响较小,污染物浓度年际间波动不大,大部分污染物浓度呈现雨季高于旱季。栆林庄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与上游安新桥相比各项污染浓度均有所减小,年内NH3-N波动较大,11、12月浓度相差3倍以上。可以看出,白洋淀重新蓄水后水体污染情况仍较为严重,污染物以府河入淀口为中心向东部和南部扩散,形成以安心桥为代表的局部集中污染。各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并不明显,总体呈逐年增大趋势,淀外污染源治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巢湖水体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在不同汛期对巢湖水体进行了网格化样品采集,研究了巢湖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含量与时空分布规律,确定了巢湖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结果表明,巢湖入湖河流中TP、TN和NO-3-N指标均超过了Ⅴ类水标准,南淝河和十五里河中TP、TN、NH+4-N和NO-3-N表现出丰水期低于平水期、枯水期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在其他河流则呈现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平水期的特征;巢湖湖体氮磷营养盐浓度的分布存在时空差异,西部湖区中氮磷营养盐含量远高于东部湖区;TP、TN和NH+4-N表现出在枯水期高于平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特征,而NO-3-N在丰水期的含量较高;巢湖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为TN和NH+4-N,这些污染物从西往东质量浓度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15.
采用达标保证率法评价了青岛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出水的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达标情况,研究水质提升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Ⅱ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厂全年进、出水各指标稳定,处理工艺可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设计标准。但经处理后的出水每年仍向接纳海域排放COD 770 t,BOD576 t,SS 209 t,NH3-N 41 t,TN 255 t,TP 54 t,给环境带来较大负担。为了保护环境并考虑出水再生回用,分别以GB 3838—2002Ⅳ类、GB 3097—1997Ⅱ类作为提标改造目标,对6种污染物进行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及排序。结果表明:以GB 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评价,TN、SS和NH3-N三者为主要污染物,总污染负荷比为80. 64%。以GB 3097—1997Ⅱ类水质标准评价,则TN、COD和TP为主要污染物,三者总污染负荷比为87. 39%。不论执行何种标准都应重点加强TN的去除。成本分析表明,提标改造成本增加主要为碳源。ρ(TN)从目前出水的9. 37 mg/L,分别下降到1. 5,0. 3 mg/L,单位运行成本提高分别为0. 13,0. 15元/m3。  相似文献   

16.
大汶河水质状况评价和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水质评价和污染源分析对河流污染治理和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19年6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大汶河干流和主要支流21个监测断面16项水质指标的检测数据,综合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大汶河流域水质状况和污染来源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大汶河流域水体整体水质较差,以Ⅴ类水为主,21个断面枯水期Ⅴ类水质断面占比为66.7%,丰水期Ⅴ类水质断面占比为81%;枯水期大汶河水质明显优于丰水期,且从大汶河上游至下游其水质污染程度逐渐加重;大汶河流域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为TN、NH~+_4-N、Hg和Se等,属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类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流域耕地面源性污染和冶金、化工、纺织等工业企业工业废水的排放。该研究结果可为大汶河流域水体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道路积雪污染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9~2012年对北京市区道路旁积雪的取样,分析了积雪中污染物的浓度和特性,并对国内外普遍关注的融雪剂污染问题及其控制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道路积雪中+NH 4-N、TN、TP、COD、SS、Cd等污染物主要来自交通活动,氯化物主要来自氯盐融雪剂;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比,道路积雪中主要污染物为NH+4-N、TN、COD、BOD和氯化物,Cu、Zn、Pb、Cd等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不高,可达到Ⅴ类水体标准;相同地点近似降水量条件下,积雪中TP、COD、SS的平均浓度高于降雨径流;北京市交通主干道及人行道上喷撒氯盐融雪剂的量高于国外道路,控制其污染主要通过源头减少使用量、使用替代融雪剂、严格融雪剂标准和使用方法、严肃责任追究、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桃浦河底泥CODcr和NH3—N的分布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上海市桃浦河的河道形态和地貌特征,共设计和采集了15个柱样,在对其进行CODcr、NH3-N系统测定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1)桃浦河底泥已受到严重污染,CODcr、NH3-N平均含量分别超过参照标准值(CODcr9699.6mg/kg,NH3-N78.79mg/kg)1.1~10倍和1~5.8倍,污染最严重的是真大路桥到沪嘉高速公路段;其次是环镇北路桥到陈太路存瑞桥段,云岭东路桥到中科化工厂桥段,杨柳青路桥到北石路桥段。(2)垂直分布呈现由下而上污染加重的趋势,表明现代污染日趋势严重。(3)不同河段污染程度出现差异主要与其所处周围环境的排污有关。(4)基于桃浦河底泥污染程度的不同,在底泥疏浚时应予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北京市丰台区葆李沟的污染特征的诊断分析结果,设计并实施了具有针对性的生态治理模式,包括截污清淤、延长水体驻停时间、设置生态滤床、重建水生植物系统、微生物系统构建、水生动物系统构建等综合措施。在生态治理模式稳定运行后,对河道内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河道生态系统恢复状况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生态治理模式对葆李沟污染状况的改善具有明显效果,研究段内COD平均去除率为66.45%±0.11%,TP平均去除率为39.36%±0.01%,NH3-N平均去除率为36.13%±0.03%;在水生植物净化区内,3种污染物的去除贡献率与水生植物生物量及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OD与NH3-N的去除贡献率与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生态治理模式的实施对河道表观特征、水文、形态、水质及物种丰度等方面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沙河污染较为严重,其污染种类较多,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典型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双重污染,属IV类水体,且污染趋势愈来愈重。1998年以后,污染呈递增趋势。其污染受当地水汶气象影响较大,季节性变化明显,夏季较重,其它季节较轻。污染原因为上游污水的排放和娘娘坟至史马河段污水的排放。上游河段污水的排放对惠民县城镇取水影响较大。沙河污染得不到进一步治理,将彻底失去饮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