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杭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全面实施,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保证正常稳定运行、长期发挥应有作用日益成为关注重点.本文在对杭州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调研基础上,分析了现有治理工程在规划设计、工程质量、设施运行、日常管理及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组织体系、工程项目体系、政策保障体系、资金筹措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针对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结合西江流域农村环境实际,以贵港市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为例,深入研究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推行的现状和建设运营上的问题,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多元治理理论与公民参与理论等公共管理理论,分析目前长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市场企业、社群类织组和公民个人等四个方面,分析多元治理西江流域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模式,探求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准渺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公众参与问题,在淮河/太湖流域选择有代表性的44个市(县)开展了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公众意见调查。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结果:对于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落实。因此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实现人人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7.
8.
9.
探讨一种衡量和比较不同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环境效益的方法。作为环境管理中安排环保专项资金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太湖流域治理不同发展阶段的实践分析,对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和太湖流域水质变化对应的规律性分析,指出太湖流域治理已经进入3.0时代.文章围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国家和江苏省“十三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以及地方实践需求,提出太湖治理3.0阶段应该在流域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环境经济和城乡统筹协调,生产及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公众参与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共享等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太湖流域水污染对太湖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太湖地区(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嘉兴和湖州)的污染物排放量、水质监测结果,以及工农业发展、人口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东太湖萎缩,底泥中营养物的变化和湖泊生态系统失衡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太湖流域水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高于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太湖湖体、环湖河流水质与省、市边界断面主要超标项目分别为:总磷、总氮和氨氮;水体水质演变是由工农业迅速发展、人口过度增加、污染防治措施相对滞后,以及太湖水生态系统失衡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以浮游植物评价太湖春季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对太湖春季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进行总评及分区评价。就太湖总体而论 ,藻量均值达 2 88× 1 0 6个细胞 /L ,硅藻指数 1 1 0 ,污染指示种占 58 8% ,各样点多以蓝藻 (微囊藻为主 )占优势 ,其分布频度达 1 0 0 % ,多度达 6 5 5% ,表明太湖受到中等程度的污染。与过去同期太湖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对比表明人为富营养化进程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