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碧霞 《环境》2006,(Z1):65-67
宇宙虽然浩大,却只有一个地球可以让人类生存,环境问题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的难题,"以环境教育为突破口,深化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意识"是当今环境教育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保护生态教育已迫在眉睫.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面临十分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国家领导人"环境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和国家教委关于"小学自然、社会……等学科应重视进行环境教育"的指示精神,抓好环保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一、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方向与IGBP合拍全球环境变化既是地球生命系统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复合反应,又是地球自然体系与环境人为影响的综合结果。国际科联(ICSU)提出的“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在对地圈——生物圈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气候变化问题是研究全球变化的中心;将局部的观测同区域或全球尺度的问题联系起来作为主要问题。气候既作为诸环境因子中最活跃的直接因素,制约其它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过程和速率;又作为地球环境演化自然作用和人为影响的复合结果,受控于若干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因之,气候因子具有明显的二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给地球降温     
目前,全球面临的最大危机是粮食问题,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除了各国政府在农业政策方面考虑欠缺外,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已引起很多灾难的相继发生,面对地球的持续"发烧",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寻找原因并采取措施给地球"降温",防止危机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声音     
生命只有一次,地球只有一个,忽视还是重视、保护还是践踏、参与还是回避,这是事关生存还是死亡的大事。韦倩/广州环保是一个要坚持坚持再坚持的长期任务,我们经常抱怨环境的恶劣,经常茫然不知所措。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怎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脆弱的地球。--网民阿P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后辈那里借来的。———比维吉我们热爱自然,但我们也做着破坏自然的事。我们在泥土上扩张着钢筋水泥的城市,出门坐汽车、火车、飞机,进门开空调、开电脑……并非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切,而是无法抛弃这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梁光源 《环境》2008,(4):52-53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地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然而由于人类对全球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地球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淡水资源污染等.  相似文献   

6.
海洋,生命的诞生地,人类的摇篮。今年被命名为国际海洋年,“4·22”世界地球日的主题确定为“海洋地质与人类”,“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又定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联合国把目光聚焦于海洋,意在唤醒全人类的海洋意识。因为,没有健康的海洋,就没有健康的地球;没有健康的地球,就没有健康的人类!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海洋  相似文献   

7.
今年,世界水日恰逢国际环境卫生年,这迫切要求我们推动各方就这一影响到地球1/3以上人口的危机采取行动. 每20秒钟,地球上就有一名儿童死于全球26亿人所面临的恶劣卫生条件.150余万个年轻生命的消逝令人触目惊心,而对于这些生命的夭折,我们其实完全了解如何去预防.  相似文献   

8.
何钢 《世界环境》2005,(6):F0003-F0004
我们,今日的青年和未来的领袖,面临前所未有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拯救地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回 顾艰辛和复杂的妥协与谈判过程,我们为日渐严重的全球环境危机感到忧心忡忡。我们和脆弱社区的人民紧紧团结 在一起,包括低收入者,边缘人群,地方百姓,以及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的人民,他们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我们作为地球的乘务员,为所有后代继承一个健康的地球的权利而战。我们在此同心郑重宣言超越京都,责任在我!  相似文献   

9.
20年来,人们一直把保护的目的更多地集中在"生物多样性"的保存上,强调物种丧失所可能造成的损失.所提出的解决办法,也一直是建立公园和保护区,以保护那些"热点地区",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程度非常高的热带地区.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存,常常还包括建立保护区之间的联系,以允许生物在保护区之间移动.这种方法已经得以法规化,例如<美国濒危物种法案(Endangered Species Actinthe United States)>和<生物多样性公约(Biodiversity Treaty)>.这两个法案都逐一列出了应当保护的濒危物种,但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些做法可能是适当的,但是作为拥有60亿人口、掌握着毁灭性技术、为了直接的人类利益而事实上开发了所有的地球资源的世界性保护活动,却是不充分的.作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的栖息地,生物圈的功能正在迅速衰退,这并不是因为物种的消失,而是因为自然群落的不断贫化,这种贫化是由于全球性、普遍存在的人类活动的慢性破坏而产生的.这种自然群落的贫化导致了演变中的环境功能的紊乱,功能紊乱的累积,最后导致了物种的消失.其实,远在物种消失这一问题变得如此重要之前,局地的生物生态型就受到损失了,这在遗传学上是非常清楚的,而且它们赖以发育的自然群落就变得贫化,功能出现了紊乱.最明显的影响是气候上的,这是每一个生态系统都经历的环境的全球变化.自然保护区的最精细、最谨慎的连结方式也无法发挥作用,因为其环境气候发生了改变,而且生物多样性将大幅度丧失.尽管所建立的公园就是为了避免这种丧失,但是在这之前,人类环境就将遭受显著破坏.自然保护的目的,是保存景观(以及水体)的功能整体性.其重点往往是地球上天然林区的森林,因为森林占据了地球上很大的面积,而且对环境的每一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在大多数地方,功能的整体需要85%或以上的天然林区结构的整体性.当然,这还需要科学界的客观测定和定义.这样看来,自然保护的实质就发生了变化,它并不是所谓的生物多样性的保存,而是人类环境功能整体性的保存,其核心目的是要求我们以民主形式建立的政府,定义并保护公共利益.现在已经不是迫切需要科学界和保护界认识这种转变、定义新的保护目的以及将这种转变告诉公众的时候了,而是迫切需要政府承担起在这样的责任,即在一个可以栖息的生物圈之中保护公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余谋昌 《环境保护》1992,(8):28-29,47
1. 当前全球变化的人类因素的研究全球变化问题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地球生态系统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世界所有国家,每一个人、甚至子孙后代的发展.它成为世界科学的主题是很自然的.当前有两个全球性研究项目正在进行.一项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国际科学协会理事会正在进行"全球变化研究、国际地圈一生物圈计划"(1990~2000年).它要调动全世界的科学力量,利用从太空监测地球等方式,研究地球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另一项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正在进行"全球变化的人类因素:一项关于人类和地球相互作用的计划"(1990~2000年).全球变化的人类因素研究受到重视,因为当代全  相似文献   

11.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地球上的任何生命都依赖水而存在着.不可否认,我们真个地球的含水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能被人们生产与生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却极为有限.据资料显示,地球所拥有的水资源有97.5%左右都是来自于海洋,海水既不能供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又不能用于工业用途;而淡水资源却仅仅只占2.5%左右,并且很大一部分淡水资源也无法加以利用,所以说,人类真正意义上可以利用的自然淡水资源就十分有限.而我国本就是一个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本文从我国自然淡水资源的现状出发,就已存在的或潜在的淡水资源危机作了简单的分析,并为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环境科学》2012,(10):1837
"25年前,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保护地球生命免受有害太阳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逐渐变薄——促使全球携手应对,这可能是迄今在环境问题上进行全球合作的最佳实例.《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不仅成功实现了近期目标,而且提供了实质性经验教训,启发人们应对其他全球性挑战,将其变成共同进步的机遇."在  相似文献   

13.
王鹏伟  贺兰英 《环境》2022,(1):75-77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对现代西方环境理论的超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理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从本体论层面超越了现代...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国际海洋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定为今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在人们广泛宣传“海洋意识”之际,海洋向人们索取了一笔巨额学费,为人类补上一堂环境课。  相似文献   

15.
人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者,其生命承载着多重性的价值.人不光具有自然价值,同时还具有精神价值.这正是人类优越于其它生命的地方.环境论理学的目的性理论,是把意识的价值还原到自然的价值上去.它肯定了生命的权利,具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它也混淆了人的精神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地球系统工程与区域环境问题调控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和工程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和方法,及其在解决全球性环境危机中的作用;阐述了提高共识、言行一致、保护全球公共资源、实现可持续性目标等地球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 论述了区域性与地球系统环境问题间的关系,提出区域环境问题调控的4条基本原则:系统性调控、区际公平、多方合作、综合手段和共同约束. 指出应注重应用地球系统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区域环境与生态问题;应深入探讨地球系统及区域环境与生态压力在中国现阶段的特征,统筹全局与长远调控区域环境问题;应开展长期连续观测和信息共享,创新调控全球与区域环境与生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凤娇 《环境》2008,(3):68-69
地球史上曾有过多次将生命毁于一旦的自然灾变,人们预言的"世界末日"有很多种版本,它们到底有什么依据?科学家排出了"世界末日"可能性排行榜.  相似文献   

18.
全球生态系统功能和自然资本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系统的公益价值和产生这种价值的自然资本积累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功能互关紧要。它们直接和间接地为人类提供福利,因此是全球经济总价值的一部分。作者基于前人的研究以及本研究所得到的若干结果,对全球16种生物类群的17种生态系统的公益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全球生物圈每年所产生的总价值(大多为非市场价值)为16-54兆美元,平均值为33兆美元。由于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上述数字应理解为保守估算。全球每年的国民经济总产值(GNP)大约为18兆美元。  相似文献   

19.
<正>2009年,以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学院院长约翰·罗克斯特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威尔·斯特芬为首的一组地球系统与环境领域的科学家对地球支持生命的9个系统,用计算机PB(Power Builder)技术进行了量化地评估。提出了"地球环境承载界线"这个概念。这九个系统和界线分别是:海洋酸化,全球海洋中的霰石(Aragonite)饱和度不得低于2.75:1;臭氧层,同温层中臭氧的平均浓度不低于276多布森单位(Dobson Unit);淡水,每年的使用量不超过4000立方公  相似文献   

20.
<正>1000,地球上生物的自然灭绝速率乘以这个数字,就是我们人类正面临的窘境。过去的50年,是地球生物史上从未有过的生物"大灭绝"时期,走过数十亿年发展进化之路的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衰减。生物多样性看似不过是个抽象的概念。其实,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