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沿海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主要以海洋资源和环境为依托,故处理好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中国沿海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区域旅游化程度可以反映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为探求中国沿海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态势和规律,首先,在构建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程度和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2000—2010年沿海11省(区)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法分别对两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基于物理学中的耦合模型,对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程度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度及其协调指数进行计算,并分析它们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最后,基于灰色系统理论,运用GM(1,1)预测模型对中国沿海区域未来15 a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耦合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沿海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在2000—2010年间一直处于拮抗期,但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和广西省将在2015年前先后由低水平的拮抗期跨入良性耦合阶段,而其他省(区)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拮抗期,且天津市、辽宁省和海南省两个系统的耦合度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消耗、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该影响的量化方法和量化指标,将生态足迹法引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系统,构建珠海市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分析计算水资源供给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力,并对该地区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进行生态盈亏和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珠海市水资源系统呈现生态亏损,亏损率为37%,水资源生态承载呈现超载现象,珠海市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增长对区域水资源的生态承载压力较大.研究结果还表明,将生态足迹模型运用到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中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地方尺度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以湖北省小城镇(大悟县)为案例,对其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研究,以了解系统的能流结构和特点,为系统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值自给率68.42%,对外界依赖性低,经济安全性高;但人均能值用量和能值密度较低,系统经济不发达。不可更新资源占能值总用量63.51%,属于资源消耗型的经济模式,环境压力较大,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今后应增加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提高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科技投入,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非连续运动特征,基于尖点突变理论构建数学模型对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突变过程及其响应机制进行定量描述与分析。吉林省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吉林省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实例分析,能够为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战略的制定与筛选提供技术手段和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矿业的衰退将成为影响吉林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吉林省资源消耗总量与万元产值消耗量的突变,标志着吉林省对钢铁和水泥等大宗固体矿产的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受生态省建设战略影响,固体废物、SO2、粉尘的排放总量与万元产值SO2及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发生根本性转变,吉林省生态环境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5.
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目前国内外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成果 ,依据系统分析原理 ,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与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度和系统协调度 6方面建立了综合测度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在实证研究中 ,对延安市宝塔区近 8a(1 992— 1 999年 )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价结果表明 :宝塔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 ,但目前仍处于弱可持续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系统表现为低水平的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6.
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北京市和房山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理论,建立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北京市和房山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和房山区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承载状况良好,资源环境系统存在较多问题,房山区的问题尤为突出。基于上述结论,进一步提出了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实现新时期统筹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剖析了大都市群跨区域交叉污染、复合污染、累计污染的特点,指出这些区域已成为环境资源“漏斗区”和突发性环境危机的风险区。认为只有采取主动引导发展的国家环境战略才能有效地解决大都市群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阐述了主动环保战略的重大措施包括引导调整发展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方式、创新国家环境管理体制、创新环境科技体系和系统、人工提高环境承载能力等。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探讨,能够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介绍了对绿地系统规划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景观生态理论的基础上,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概括了其绿地现状并指出了其存在一系列问题,进而利用景观生态的基本原理,对本区域的绿地系统进行规划研究。将整个研究地区分成“区域层面、分区层面以及具体规划设计层面”3个尺度层面,并且在每个层面利用景观生态中相关原理分别进行研究,最终形成层次分明、在功能上相互补充、有机联系的绿地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田固碳减排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田固碳减排的动态变化日益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它对于正确评价农业产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采取农业分区的方法,将我国划分为4个不同的农业区,并从区域植被覆盖、地理气候、品种、土壤性质、种植制度和施肥情况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各区域农田固碳减排的基本现状。通过对我国农田固碳减排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系统阐述,探明了耕作措施、水田种植面积、秸秆还田、施肥情况、轮作制度、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生态系统等是影响我国农田固碳减排的主要关键因素。同时,针对目前我国农田固碳减排的基本状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农田固碳减排的主要对策。文章认为,应从加强农田碳循环和土壤碳汇效应、合理调整农田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农田管理技术体系创新、加强农田生物固碳减排技术研究和注重降低农业生产温室气体的排放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从而进一步增强农田的土壤固碳能力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我国农田固碳减排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快速城镇化区域产业快速发展、人口高度密集与排水设施建设滞后间的突出矛盾,以苏州官渎里区域的典型重污染河道——官渎花园内河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排污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和内污染源在该类区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对各类污染物入河量进行调查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官渎花园内河的CODcr、NH3-N、TN和TP年入河量分别为222.54、11.16、16.63和2.56t·a-1.对各污染源贡献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为主要污染源,其次为降雨径流污染.在上述测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苏南快速城镇化区域发展特点,提出了若干河道污染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