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提取物除臭剂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获得了一种天然空气除臭剂,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对H2S、NH3的消除率分别为79.5%和88.2%,可使H2S类和NH3类臭气强度分别降低1.5级和2.5级以上。效果优于市售产品。  相似文献   

2.
茶厂为了改善产品卫生条件和工人劳动环境,愈来愈多地建立起除尘系统。由于国家环保部门对车间排放有浓度规定,加上茶尘的粒径很小(据日本报道70%左右的茶尘粒径小于5μm;我国也曾进行过分析:73%的粒径小于5μm),袋式除尘器也被茶叶加工行业广泛采用。茶厂目前使用的滤袋材料为通用材料,如涤纶208,并非是专为茶叶加工特殊选用的。以往的使用中,由于茶尘的某些特殊原因,如吸湿、易变质等,滤袋极不容易清灰,因此阻力变得很大,严重影响除尘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重新对滤袋材料进行了选择,并展开了一系列比较试验研究,如各材料除尘效率试验,阻力测试,动态阻力试验、过滤风速试验、清灰周期测试以及滤料粉尘脱落性试验等。对涤纶729、758、240、208、824以及锦纶407、丙纶522、维纶295材料进行了对比选  相似文献   

3.
监测了南京市的主要水系:长江、秦淮河和玄武湖水体表层的沉积物中Hg、Cd、Pb、Cu、As、Cr和zn等7种元素含量,分析了元素的富集程度,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和玄武湖水系沉积物中,7种元素含量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秦淮河沉积物则呈较高潜在生态风险;7种元素的富集系数均为,秦淮河〉玄武湖〉长江,长江Cd元素的富集系数最大,为3.18,秦淮河和玄武湖两水系都是Hg的富集系数最大,分别为11.78和3.33;就元素的生态风险而言,长江水体表层沉积物中,7种元素属低潜在生态风险,玄武湖表层沉积物中,除Hg属中潜在生态风险外,其余6种元素属低潜在生态风险,秦淮河表层沉积物的7种元素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Cu〉As〉Zn〉Pb〉Cr,Hg和cd分别属高潜在生态风险和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其余5种元素属低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以泡饮过的废弃茶叶为实验原料,通过不同热解温度(300、400、500和600℃)和热解时间(1 h和2 h)制备生物炭,探讨不同热解条件对茶叶渣生物炭(TSBC)的特性及其对镉(Cd)污染土壤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的升高可明显增加TSBC的p H和比表面积,降低生物炭的产率、电导率和表面官能团的数量,使TSBC具有弱碱性、较大比表面积和较强的稳定性,对改良酸性土壤和吸附重金属存在一定潜力;而热解时间对其特性没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添加TSBC明显增加了Cd污染土壤的p H、有机碳(S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但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Cd污染土壤中SOC和DOC增加幅度逐渐降低。添加TSBC显著降低Cd污染土壤中可交换态镉的比例,当热解温度为500~600℃时降幅最显著,其下降比例与对照相比最高可达25.56%;残渣态镉比对照增加了0.88~1.18倍。因此,TSBC对镉污染土壤有较好的钝化效果,这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和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痕量元素在土壤中的纵向分布和迁移及其环境背景值的处理. 文中讨论了关于:1)不同层次土壤中25种元素的含量;2)我国某些地区若干元素背景值;3)若干微量元素分布频率图;4)京、津、唐某些土壤类型中的元素含量;5)25种元素在不同母质土壤中的比值;6)京、津、唐地区不同地域土壤含量比较;7)其平均值及95%的置信域.  相似文献   

6.
潞城市大气PM10中化学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CP-AES分析了潞城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4个不同功能区PM10样品中16种化学元素,对不同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初步研究了潞城市PM10中元素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潞城市PM10中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且各元素在采暖期的平均浓度均明显高于非采暖期.PM10中Ca、V、Cr、As、N...  相似文献   

7.
根据改进了的BCR连续提取法,重金属元素形态分为酸可提取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实验研究了不同燃烧温度、空气流量和燃烧气氛对燃煤重金属(Cr、Mn、Ni、Cu、Zn、As、Cd和Pb)的形态分布和挥发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原煤和灰渣中,各重金属元素均主要以稳定的残渣态存在;8种重金属元素的挥发性难易程度顺序为Pb、Cd、ZnAs、Cr、Ni、CuMn;燃烧温度从650℃升至1 050℃过程中,各重金属元素4种存在形态的逸出率逐渐升高,逸出率最低增大幅度为20%,最高达60%;随空气流量的增大,重金属元素的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加速分解和挥发,各重金属元素的逸出率不断增大;除元素Mn和Ni较易于在贫氧气氛中挥发外,元素Cr、Cu、Zn、As、Cd和Pb均在富氧气氛中比较易于挥发气化。  相似文献   

8.
巢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巢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BC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沉积物中Cr、Co、Ni、Cu、Cd、Zn、V和Pb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同时运用潜在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综合评价了巢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巢湖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在空间上表现出东西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巢湖表层沉积物中Cr、Co、Ni、V和Cu 5种重金属都主要以残渣态为主,Zn和Cd主要以弱酸提取态为主,Pb以可还原态为主,同时,Co和Cu 2种元素的可交换态及可还原态含量占有较高比例,具有潜在危害性。相关性分析显示,Cr、Cu、Pb、Ni、Zn和Cd 6种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和分布可能具有相似性,Co和V 2种重金属元素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且其主要来源可能与其他几种重金属不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巢湖表层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元素构成的生态危害顺序为:Cd>Pb>Co>Cu>Ni>Zn>V>Cr,Cd具有高的生态危害等级,其他7种重金属元素均为低生态危害等级。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巢湖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为Cd>Zn>Pb>Co>Cu>V>Ni>Cr,Cr属于清洁级别,Co、Cu、V和Ni处于轻度污染水平,Zn和Pb处于偏中度污染,Cd达到了重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我国桦甸油页岩6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底渣和飞灰中重金属元素Cr、Cu、Pb和Zn的赋存状态及不同酸度条件下的浸出特性,分别进行了逐级提取实验和分批浸出的淋滤实验。逐级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这4种元素在底渣和飞灰中具有基本相当的赋存状态。硫化物结合态和稳定的残渣态是各元素的主要赋存状态,元素的潜在浸出能力大小表现为:PbCrCuZn,飞灰中各元素的潜在浸出能力大于底渣中的。浸出实验结果表明,元素的赋存状态决定了其浸提能力,浸提液的pH值对各元素浸出能力的影响不尽相同,各元素的浸出能力随浸提时间的延长都会趋于平衡,Cr和Pb的浸出浓度都高于地表水和饮用水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2006-2007年采暖季、风沙季和非采暖季分别在抚顺市的6个采样点采集PM10样品,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样品中Ti、Al、Mn、Mg、Ca、Na、K、Cu、Zn、As、Pb、Cr、Ni、Co、Cd、Fe、V等17种元素的含量,并用地质累积指数对其污染状况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1)从PM10中元素在不同采样点的含量看,抚顺市PM10中Ti、Mn、Mg、Cu、Zn、Pb、Cr、Ni、Co这9种元素在各采样点间的差别较大;Al、Ca、Na、K、As、Cd、Fe、V这8种元素差别较小。(2)从PM10中元素在不同采样季的含量看,抚顺市PM10中Mn、Mg含量的季间差别较大,其余15种元素季间差别较小。(3)Zn、Cd污染较重;Ti、Al、Mg、Ca、Na、K、As、Fe和V污染较轻;其他6种元素在6个采样点和3个采样季污染程度差别较大。(4)水库采样点各元素污染级别均不是最高;新华采样点PM10中Cu、Zn、Pb、Cr、Ni、Co、Cd污染级别均较高。(5)3个采样季PM10中Cd、Zn污染均较重,属于重度或严重污染;在采暖季PM10中Cu、Pb、Cr的地质累积指数较风沙季、非采暖季大;在非采暖季PM10中Mn、Co受到的污染比采暖季和风沙季稍严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煤矿开采区道路环境中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12月(采暖期)和2017年5月(非采暖期)分别采集了淮南潘集矿区交通主干线周围大气颗粒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As、Cd、Hg、Mn、Pb、Cu、Zn、Ni、V等9种重金属元素以及参比元素Al的含量,并利用富集因子法和因子分析法解析了其来源。结果表明:(1)Zn、Mn、Pb含量较高,占所测重金属元素的82%(质量分数)以上;采暖期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和PM2.5中重金属含量总体上均高于非采暖期。(2)富集程度较高的元素有Pb、Cd、Hg,随着颗粒物粒径减小,各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因子呈现增大趋势。(3)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潘集矿区道路环境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为交通排放、煤炭燃烧和扬尘等。  相似文献   

12.
利用ICP-AES分析了潞城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4个不同功能区PM10样品中16种化学元素,对不同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初步研究了潞城市PM10中元素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潞城市PM10中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且各元素在采暖期的平均浓度均明显高于非采暖期。PM10中Ca、V、Cr、As、Ni、Mn、Cu、Zn、Al和Pb的富集因子EF〉10,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而Na、Mg、Si、Fe和K的EF〈10,除部分来自人为活动外,主要来自土壤风沙等自然来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潞城市PM10中元素的主要来源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煤烟尘和工业粉尘50.39%,自然源34.37%和机动车尾气15.24%。  相似文献   

13.
典型石油城市道路积尘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典型石油城市克拉玛依市采集52个道路积尘样品,测定其中As、Cd、Cr、Cu、Pb和Hg 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与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了道路积尘重金属污染及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道路积尘中As、Cd、Cr、Cu、Pb、Hg的平均值分别为新疆土壤背景值的1.62、1.75、0.99、1.50、1.24、2.94倍,道路积尘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地质累积指数(I_(geo))平均值排序为HgAsCuPbCrCd。其中,Hg处于轻度污染,其他5种元素均处于无污染水平。总体上,As、Cu、Hg的I_(geo)从西北向东南呈减小趋势;Cd的I_(geo)空间分布较为离散,出现两个同心圆状分布格局;Pb、Cr的I_(geo)呈现均匀分布格局。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道路积尘中重金属元素的非致癌风险及致癌风险均处于安全范围内,主要暴露途径为手-口摄入,儿童受到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As是克拉玛依市道路积尘中最主要健康风险元素。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夏季在鞍山市的6个站点进行了PM2.5的样品采集,对其载带的15种元素进行了检测。通过地累积指数、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鞍山市夏季PM2.5中15种元素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Ca、Zn、Pb、Ni和Cd这5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在各站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地累积指数结果显示,Cd为极强污染程度,可能的来源是钢铁冶炼和刹车及轮胎磨损,Pb和Zn污染程度在强污染以上,Pb可能的主要人为来源是钢铁冶炼和窖炉煤的燃烧,Zn可能主要来自钢铁冶炼和机动车,Cu、Ni、Cr和Ca中到强污染以下;聚类分析将中度污染及以上元素分为Zn-Cd-Pb,Ni-Cu-Cr和Ca 3类,分别指示钢铁冶炼、机动车尾气及刹车、轮胎磨损,建筑尘;相关性分析显示,Cr与Ni、Cu可能来自同一污染源,Zn、Cd和Pb可能来自同一种源。  相似文献   

15.
西湖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测定了西湖沉积物(20m钻探样品)不同层次中Fe、Al、Ca、Mg、Ti、Mn、Cu、Zn、Cd、Ni、Hg、Cr、As、Co、V等15种元素的含量,并根据元素的分布特征探讨了西湖沉积物的形成发展及重金属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6.
在环境质量评价中,不仅要测定土壤中的痕量元素,而且常要测定其次要元素。钛是一种抗风化元素,在地球化学和土壤学中可作为指示元素。因此需要建立土壤中次要元素的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各种经典方法和原子吸收法,样品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化学预处理。近来,X射线萤光光谱法测定岩石、耐火材料中的铁、钛、钙等元素时采用内标法,离子交换溶解法,和熔融浇铸法,但是制样比较复杂。本文报导用硼酸直接稀释压片,测定土壤中的铁、钛和钙,制样简单,方法快速,适用于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西安道路尘中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月对西安空间范围的道路尘进行采样,分析了其元素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道路尘中Si、Al、Fe、Mg、V、Mn、Ni、Rb的来源基本没有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Ca、Na、K、Ti、Co、Zr的来源受到了人为活动的轻微影响,Cr、Ba、As、Sr、Cu、Zn、Pb的来源则明显受到了人为活动的影响;非(轻)污染元素中Si、K、Rb、Zr、Ti在空间上分布较为一致,且相关性较好,其来源主要受黄土地区粉尘沉降的影响,Ca、Fe、Mn等来源复杂,在一定区域的道路尘中其含量受到人为活动的轻微影响;重污染元素中Pb与As的相关性较好,且空间分布较为一致,主要来源于燃煤和农用机动车尾气排放,Ba与Sr、Cu的相关性也较好,但空间分布特征并不完全相同,显示了其来源以及源排放类型的空间差异;道路尘是一种复杂的环境介质,用单一的源、或者源类型来代表整个城市范围内道路尘元素(无论是地壳元素或是污染元素)的来源是不科学的,应该结合每种元素分布状态在空间上客观存在的差异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ORS-ICP-MS测定工业污泥中的重金属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谢华林 《环境工程学报》2014,8(7):3089-3092
建立了八极杆碰撞/反应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ORS-ICP-MS)法测定工业污泥中Cr、Ni、As、Cd、Sb、Sn、Hg和Pb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应用ORS技术消除了多原子离子对待测元素产生的质谱干扰,通过研究He碰撞气流速的变化对Cr、Ni、As和Sb预估检测限(EDL)的影响情况确定了最佳碰撞气流速,采用Rh为内标元素校正了质谱分析中基体效应并补偿了信号漂移。方法对工业污泥样品的检出限为13.5~34.3 ng/L,加标回收率在93.0%~107.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2.8%。  相似文献   

19.
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TXRF)法是一种新型的检测生物体内元素含量的方法,采用TXRF法对生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扇贝GBW10024进行了多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使用TXRF法测定扇贝等贝类生物样品中元素含量时,Al、Ti、Cu、Fe、Pb这5个元素的测定极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其测定结果需通过实验空白进行校正;其中Ti、Pb由于本身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较少,故测定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S、P在生物体内本身含量较多,测量结果可能偏小,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他9个元素(K、Ca、Mn、Zn、As、Se、Br、Rb、Sr)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20.
大气气溶胶含碳物质基本特征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准确界定了气溶胶含碳物质,特别是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基本概念,指出了元素碳与黑碳的异同,总结了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排放源,以及二次有机碳的经验公式.阐述了有机碳、元素碳对全球气候、大气化学过程及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及机理.归纳了气溶胶中有机碳、元素碳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特征.概述了国内气溶胶有机碳、元素碳的研究状况,指出国内相关研究重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