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菁  祁丽燕 《灾害学》2015,(2):115-119
广西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地区之一,以不同路径进入广西的台风,造成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该文应用1970-2013年翔实的台风资料,对进入广西的三类路径(沿海型、桂东南型和桂东北型)台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桂东南进入广西内陆的台风最多,造成的强降雨影响最严重;从沿海进入广西内陆的台风,所带来的灾害性大风范围最广,其造成特大型灾害和大型灾害的频率最高;而从桂东北进入广西内陆的台风,对广西造成的风雨影响是三类路径台风中最弱的,其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是中型灾害。这一分析结果对促进广西台风的预报和服务以及防台减灾工作将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广西农业干旱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广西农业干旱形成的原因和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降雨量、受旱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及年径流量,制定出干旱指数、受旱系数、耕灌比系数和水资源利用系数,并依照上述4项指标将广西划分为3个农业干旱区,对各旱区的气候特点、年径流量和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广西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因此为了提高广西的水资源利用率,应加强水利建设,推广科学灌溉,加大地下水开采.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中上旬,广西出现了大范围持续性暴雨或特大暴雨天气,持续性强降雨使得广西6月降雨量显著偏多。对比分析了2008年6月和广西多雨年同期500hPa高度场和距平场,及主导环流型和V分量特征,结果表明:(1)2008年6月和广西多雨年同期6月亚欧中高纬同为两脊一槽型,青藏高原西侧和亚洲东岸均为持续稳定的高压脊,贝加尔湖及其以北为持续稳定的低压槽,青藏高原东部和孟加拉湾附近低压槽活动频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华东、华南沿海一带持续稳定;(2)广西及附近区域500hPa环流W型和SLP环流C型与广西6月降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008年6月主要为这2种环流型控制;(3)当在垂直3层高度上广西东南部维持一条深厚的偏南风区域带、西北部维持一条深厚的偏北风区域带,且在广东中东部附近海面和中南半岛附近南风分量偏强,青藏高原东部北风分量偏强或为弱南风分量时,则广西6月降雨量明显偏多,2008年6月垂直3层高度上V分量符合广西6月多雨年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广西秋季异常干旱的气候背景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多种方法对近45年来广西秋季降水的异常变化特征及其气候背景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广西秋季异常干旱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秋季大陆副高强度偏强是导致广西秋季异常干旱的重要原因;广西秋季降水存在着年代际和年际两个显著振荡周期;以ENSO事件为代表的赤道太平洋地区热力振荡和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是这两种振荡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GIS在水稻“寒露风”冷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低温冷害是广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冷害的实时监测预警对农业趋利避害和减轻灾害损失十分重要。依托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利用1∶25万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按照1 km×1 km的较高空间分辨率,对低温冷害的相关气象数据进行细网格空间分析推算,结合广西水稻生长发育状况和"寒露风"低温冷害受害指标,实现对广西水稻冷害发生发展及其强度、范围的实时监测预警,并以2010年10月上中旬冷害过程为例检验了监测效果,与冷害实际情况比较相符。  相似文献   

6.
广西旱涝特征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广西30年来旱涝发生规律的分析,指出广西旱涝灾害是严重的,具有明显的灾害特征,并根据广西旱涝灾害特征及具体情况,提出了减灾对策,对治旱和治涝分别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1950年以来广西洪涝灾害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对历史上广西洪涝灾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了广西洪涝灾害的特点, 并用多种方法对广西的洪涝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 以便能够更好地配合防灾减灾活动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广西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遥感本底数据、气象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数据,构建广西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及加权综合法建立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计算广西农业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及综合风险指数,并对广西农业暴雨洪涝灾害进行风险区划,采用相关分析法将广西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结果与广西历史暴雨洪涝灾情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暴雨洪涝风险分布结果与洪涝灾情损失的空间分布基本吻合,南部沿海的风险性最强,西部风险性最小。  相似文献   

9.
广西春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具有气候代表性的32个站点1961-2007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引入季节无雨日作为划分干旱的标准,采用EOF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西春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用NCEP再分析资料、NOAA海温资料、国家气候中心的74项环流特征量资料等,对广西春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看,广西春旱的趋势变化不明显,主要以年际、年代际变化为主,从空间分布看,广西春旱以全区一致性型为主要空间分布型;在春旱年,广西上空对流层低层出现偏南-西南气流距平强辐散异常,伴随有明显的水汽通量辐散异常,同时东亚大槽偏弱,阿留申低压明显减弱,中纬度大陆高压减弱,中高纬环流平直,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华南;广西春旱年前冬阿留申低压明显增强,大陆高压也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当前冬印缅槽偏弱时,广西春季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极端降水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暴露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90个气象站56年降水过程资料,采用百位数法确定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结合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空间模型,获得了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分布图;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本底、社会经济统计等多源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像元尺度的广西社会经济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GIS技术,构建不同时段极端降水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暴露度模型,获得了100 m×100 m网格的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下洪涝人口和GDP暴露度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不同时段极端降水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暴露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特征,12 h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高暴露度分布在降水量为100~250 mm范围内的南流江、郁江、柳江、浔江、红水河、右江、桂江等流域;24 h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高暴露度分布在降水量为100~300 mm范围内的南流江、郁江、柳江、浔江、红水河等流域。  相似文献   

11.
12.
灾害与预防     
2008年7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共事务官员在美国科学协会组织的灾害与预防讨论会上,做了预防与减轻灾害的科学报告,介绍了人类诞生以来就面临着来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自身的种种威胁.并与各种灾害进行艰苦斗争的历史。长期以来,科学家针对灾害开展了大量研究,以求认识和了解灾害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并探索避免或减轻其危害的有效途径,也取得了很大成果。  相似文献   

13.
灾害与发展     
翻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我们发现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与灾害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曾这样比喻:福兮祸所存,祸兮福所依。灾害使人类在承受苦难的同时,促使人类不断探索和寻求战胜灾害的科学方法与技术,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在付出惨重代价的同时,修正发展中的错误行为,并最终得到发展,甚至将害转换成利。可以说人类发  相似文献   

14.
韩金  戴尔阜 《灾害学》2021,(2):220-227,234
台风破坏性巨大,易与暴雨、洪涝、风暴潮灾害发生碰头现象,严重威胁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台风减灾决策研究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该文基于系统动力学和多灾种灾害建立防灾减灾模型,包括物资人员调度子块、信息传递子块、灾害系统子块。以海南省海口市台风灾情及政府防灾减灾工作为例进行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政府资源调度能力越高,城市应急能力达到峰值速率越快;受预警等级及应急能力的影响,信息热度迅速上升至峰值,之后缓慢下降;对建筑物与电力系统进行抗灾加固,降低其脆弱性,提高水库堤坝及交通防灾减灾工作人员配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缓灾情。该模型能为政府制定防灾减灾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陈颙 《防灾博览》2009,(4):44-47,49-51
8月5日拍摄的三峡大坝开闸泄洪景象,从中国三峡总公民获悉,今年入汛以来的长江首次洪峰开始进入三峡水库,5月14日三峡入库流量达52500平方米/秒,预计本次洪峰峰值为55000立方米/秒,将于6月8时至14时之间进入三峡水库。三峡大坝同时开启8座深孔和2座排漂孔,将正在持续增大的长江洪峰流量大规模下泄。  相似文献   

17.
贫穷与减灾     
第二届世界减灾大会将在2005年1月召开。大会期待着激发和引导各国政府更加关注并有效地进行减灾行动,以达到减少贫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防灾公园的减灾功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震灾害避难疏散的经验与教训表明 ,城市公园是重要的避难场所 ;防灾公园是减灾功能特别强的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改造成防灾公园或规划建设新的防灾公园可以提高城市公园的综合防灾减灾功能。发生城市突发事件时 ,防灾公园可以用作紧急避难所、灾害对策据点。防灾公园具有供居民避难以及确保避难人员基本生活条件的功能、防灾减灾功能、情报收集与传递功能、医疗与救护功能、运输基地功能等。强化防灾公园减灾功能的主要措施是广泛采用高新科学技术 ,并对防灾公园系统实施综合性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台风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叶雯 《灾害学》2002,17(3):54-59
根据《台风年鉴》等台风资料,分析了广东省台风灾害的特点,讨论了台风灾害对广东省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广东省台风灾害的特点提出了减轻台风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无妄之灾     
当灾难降临时,对灾难进行解释是治愈公众创伤的重要方法。但有时,人们却找不到任何合理的解释。事故发生在1975年2月28日伦敦的摩尔吉特地铁站。自那天起,这家地铁站的名字便成了“无妄之灾”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