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5):111-115
FOSS课程设计以认知科学为理论基础,重视对科学方法及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构建了完整的科学课程评价体系。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是:可进一步研究儿童学习科学的基本规律,构建与学生认知特点相匹配的科学课程,同时强化对科学思维及方法的系统学习,并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评价提供更为具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弹药技术寿命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阐述了弹药技术寿命的概念,并就弹药技术寿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步骤,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弹药技术寿命评价指标,建立了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评价体系,并将其评价体系分为4个准则和14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DPSIR模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区域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程度,采用DPSIR概念模型,构建起包涵5大类因子指标的评价体系。此体系评价重点在于社会子系统发展对社会所造成的资源、环境、生态压力,居民生活环境状态的改变和在社会结构与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及所导致的各项政策响应。并以沈阳市浑南新区为例,选取了包括科技技术贡献率、生态用地比例、公众对生活环境满意度在内的44项指标,构建起针对浑南新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对浑南新区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及管理决策起到辅助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柳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12):178-180
在分析国内外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背景下,根据某地2013年的水资源利用类型,试图构建了该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中对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了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区的概况,对某地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包括对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构建和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为中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各类学校的课程改革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执教者也在不断尝试着新的教学方式。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学为出发点,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6.
海洋功能区划是我国海域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对于总结实施经验、改进区划编制和完善区划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海洋功能区划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阐述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的体系构建,分析了评价结果,并对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宁  田力威  赵宏伟 《环境工程》2016,34(4):142-145
随着建设宜居城市的热潮,景观河的建设倍受关注,传统河流自然性评价仅注重河流的生态环境,不能完全代表其适宜性。因此,以徒骇河聊城市陈口桥南至徒骇河大桥段为例,在自然性评价基础上提出适宜性评价,依据地貌、生态和水文三方面特征选取21个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河流适宜性评价体系,对该河段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河段总体处于适宜状态,但个别河段的适宜性让人堪忧。构建的评价体系可为研究河段的景观规划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并为中小城市郊区景观河流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对《环境质量评价》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引入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设计了多组专题讨论课、课程实习和期中小论文答辩,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精品课程共享资源的蓬勃发展时期,该如何对其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弥补其建设不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文章构建了基于行为目标导向的精品课程共享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港口企业装卸实务课程为例,选用李克特式多选项量表法和满意度评价公式,得出该精品课程共享资源的评价结果。该方法计算简便,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说服力,为今后多门课程共享资源建设水平的评价和排序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施念  苏馈足 《环境工程》2022,40(6):162-170+181
在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依据成功培养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实验室规模反应器的实测数据,以污泥SVI5/SVI30、比重、圆度、长径比、形状因子、分形维数、密实度7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构建隶属函数和隶属矩阵,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构建权重矩阵,将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划分为絮体阶段、初始颗粒化阶段、快速颗粒化阶段和完全颗粒化阶段4个过程。建立模型验证组,通过验证组不同时间点的监测数据,基于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对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污泥颗粒化阶段进行预测。该综合评价体系能够为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中,污泥实时所处的颗粒化状态做出准确、客观的判断,且能够及时发现系统异常情况,对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富春  金旺  孙阳 《环境工程》2013,31(1):85-88
在概述矿山环境治理相关理论和根据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经济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构建矿山环境治理效益评价体系,并且运用矿山环境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为项目立项、验收以及治理效益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考察秘书职业能力形成逻辑出发,探讨了如何建立各个教学课程和基础能力、专业能力、核心能力的考核标准与考核办法,并结合文秘专业教育实际描述了"单项技能考核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工作任务考核评价"等考核办法的改革实践,对构建"能力本位"的考核评价体系做了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3.
在明晰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水土环境污染严重三位一体是陕南铅锌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最核心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陕南铅锌矿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并运用AHP法计算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应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陕南8个典型铅锌矿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其中5个铅锌矿地质环境质量为优;1个铅锌矿地质环境质量为良;2个铅锌矿地质环境质量为差。  相似文献   

14.
遥感和GIS技术的结合应用,可以实现对矿山环境大范围、高时效的信息采集与分析活动,是建立矿山环境评价体系重要的技术手段。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矿山环境评价体系建设需要将根据影响因素划分单元,遵照科学、客观的原则构建具有比对价值的评价指标。在构建指标等级后,以分解协调原则,运用与评价目标相适应的方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安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的达成,结合国内外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及《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相关课程设置的特点,回顾国内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和实践创新四个实践环节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和教学评价进行了相关改革。  相似文献   

16.
姚红  游珍  方淑荣  刘峻 《环境保护科学》2012,38(1):50-53,68
我国已形成较完整的环境政策体系,但在地方执行过程中却被"异化"、"弱化"了。探索性提出以模糊数学的方法定量评价地方政府对环境政策的执行力,从政策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两个方面构建环境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通市为例进行评价,南通市2009年环境政策的执行率数据不太理想,但是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节能减排情况尚好,评价结果基本与客观事实相符。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评价环境政策执行力是可行的,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价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规范化的保证。中国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价机制并不太完善,本文通过确定评价指标的科学依据和设置基本原则,构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评价体系,包括环境指标、社会指标和学分指标三类指标,并对此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常见,同时也开始关注生态系统的变化。研究土地开发中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对于人们在今后合理开发土地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重要意义、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土地开发中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9.
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国际国内研究背景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根据云南生态环境保护的特点和重点,探讨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估和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环境工程学的生命周期评价法从包装产品的功能实用性、环境协调性、经济适用性三个影响因素出发,建立了递阶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同的指标赋予了权重;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包装合理性进行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给出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LCA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包装合理性进行评价可以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功能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可以建立起系统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采用这种方法对包装合理性进行评价时,评价过程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还可以为包装合理性的改善提供方向和建议,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和实际意义,同时这也表明了其在包装合理性评价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