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危机其实不是水资源的危机,而是水管理和水利用的危机,我们必须更加高效、可持续地使用现有水资源。”近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水资源项目主任吉尔·博格坎普,在北京接受笔者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世界水危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节水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联合国水资源大会指出:“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就是水。”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的水资源紧缺时代。在过去的50多年里,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危机。中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属水资源脆弱国。近20年来,伴随经济加快发展,水危机日益严重。1998年大洪水,2000年酷热干旱,黄河连年断流,600多城市中缺水400余,为此上百个城市被迫限水……水,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今年的3月22日,是第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十四届“中国水周”,将再一次向我们敲响水资源…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任何其他资源都无法取代的、有限的资源.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秦皇岛市人均水资源量为597 吨/年,是全国平均值的1/4左右,属于缺水城市.在可供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水资源需求量又在不断增加,因此,未来水资源的短缺形势将更为严峻,以水资源紧张为特征的水危机将会不断加剧.面对水资源短缺危机,节水成为秦皇岛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重头戏     
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广东缺水,连号称水网地区的珠江三角洲也缺水,守着大小河涌的广东人已觉察了,水质性缺水危机正在步步逼近。水、水荒、水危机这类字眼,频频出现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尽管都象那晴天霹雳般的滚雷,但人们似乎听惯了而习以为常,仍是那么懵懵懂懂地认  相似文献   

5.
刘继平 《环境工程》2008,26(4):97-99
介绍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环境严重污染和水资源严重浪费的3种主要水危机表象,认为水资源价格与价值背离、准公共物品属性和不明晰的产权、水资源利用的负外部性是引起我国水危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水危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唐斐婷 《环境》2014,(4):64-67
正对于城市而言,水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城市是用水最集中、用水强度最大、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要求最高的区域,但同时,城市也是水危机出现时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今年3月22日,是第22个世界水日。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城市的水危机,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蔓延扩展。中国城市的水资源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高歌猛进的每一座城市似乎都不能回避水资源短缺这一命题。从寻找水源地到远距离调水,从海水淡化再到调整水价,城市的管理者们为了找到一潭清水可谓费尽周折。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我国水利专家张光斗教授警告说:“中国的供水危机正变成以任何时候都更加现实的问题,这会阻碍经济发展。如果人们继续污染和浪费水,中国不得不进口水。”  相似文献   

8.
水危机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沉重话题。秦皇岛市是全国400多个缺水城市之一。从秦皇岛水资源总量出发,对2000-2010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发中水资源,建设中水工程,构建节水型社会,是解决秦皇岛市缺水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台湾的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水已成为台湾社会和经济发展重要和制约因素,也已影响到民众和日常生活。与此同时,水质污染也日趋恶化,一些水体由于受到污染丧失了特定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1949~1986年台湾的平均降雨量是2504毫米,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但由于台湾人口密度大,每人每年降雨指数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6。台湾平均每年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煤矿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地球上任何生态系统都离不开水。而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不均,加之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世界上已有不少地区出现了淡水危机。我国是缺水国家,水环境污染和用水的浪费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构成很大的威胁。煤炭行业水资源更为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后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2003年5—6月和10月对三峡库区蓄水后的水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蓄水后库区以Ⅲ类水质为主.若考虑粪大肠菌群指标,总体水质以Ⅳ类和劣Ⅴ类为主.三峡库区重金属含量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的要求.但各监测断面Pb含量较高,两期采样Hg含量均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三峡库区共检出19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其中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控制的特定化学物质5种,分别为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1,4-二氯苯,1,2-二氯苯,六氯丁二烯,但均不超标.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以卤代烃为主,苯系物较少.与国内其他水体相比,三峡库区水体受到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12.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水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解决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陕西省规划实施南水北调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在分析调水工程受水区用户、供水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配置网络图,并建立了该系统的水资源配置仿真模型,确定了配置原则。结合调水工程,设定了7种方案,通过长系列计算,得出了各方案的水资源利用情况。2020水平年,调水15.5×108 m3后可增加供水10.69×108 m3,占需水量的38.76%;调水15.5×108 m3与调水10.0×108 m3相比,工业供水保证率提高32.75%。计算结果表明,实施调水工程后可有效缓解受水区水资源短缺,调水量在保证城市用水、改善渭河河道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飘怡  徐斌  郭东良 《环境科学》2018,39(3):1046-1052
以取自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河南段沿线10个分水口门的原水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原水中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亲疏水性分布规律;并且研究了原水在氯化和氯胺化条件下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的变化规律.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南水北调沿程原水中的有机物以小分子和强疏水性为主,1×103区间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所占的比例最大,质量分数约为57%,强疏水性组分的DOC含量最高,占到总量的50%左右;氯化及氯胺化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氯化及氯胺化后主要生成了两种含碳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和一溴二氯甲烷)和两种含氮消毒副产物(二氯乙腈和三氯硝基甲烷).氯化三氯甲烷生成潜能约为120μg·L-1,与氯化生成潜能相比,氯胺化三氯甲烷生成潜能减少了90%左右,一溴二氯甲烷减少了84.9%左右,生成的两种含氮消毒副产物增加了,其中二氯乙腈的生成量增加了约2.3倍,但总含氮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仍旧较低,均小于6μg·L-1.本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沿线城市的水厂工艺选择和优化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世界环境》2006,(2):15-16
基本水情:四大水问题咄咄逼人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水资源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水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有效应对了洪涝干旱等灾害,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也为生态和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运用水质指数法评价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库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根据2005年雨季和枯季的水质监测数据,参照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将21项水质监测指标分为难处理的毒性指标(ρ(As),ρ(Hg),ρ(Cd),ρ(Cr),ρ(Pb)和ρ(Se))、易净化的污染指标(pH,ρ(DO),IMn,ρ(BOD5)和ρ(NH3-N))及其他指标(ρ(DP),ρ(DIN),ρ(F-),ρ(Cl-),ρ(SO42-),ρ(NO3--N),ρ(Cu),ρ(Zn),ρ(Fe)和ρ(Mn))3类,首先计算单项水质指数,然后分类别计算分类指数,最后得到综合水质指数(WQI). 结果表明:①重金属Hg,Se,Cd和Pb危及库区水质安全;②易净化污染指标及其他指标的WQI值小于20,但氮已对水质构成极大威胁;③水库水质在枯季好于雨季;④水质空间格局为汉江库区好于丹江库区,丹江库区好于库区下游. 对于水源地,在评价有毒重金属时应结合地表水环境标准和饮用水标准. 另外,就污染物成因及水资源保护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韬 《云南环境科学》2012,(2):73-77,83
根据国内外近30a来对水资源的评价研究,综述讨论了水资源评价的4种理论和方法,认为水质与水量联合评价并考虑生态环境需水的水资源评价才能客观地表现水资源现状,而且对湖泊水体的相应研究也应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高铁酸盐是饮用水和废水处理中一种多功能绿色环保水处理剂,因其具有高效的氧化、混凝、消毒杀菌能力,且不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在水处理领域中已受到广泛关注。为全面、系统地剖析高铁酸盐在水处理领域中现有的研究成果,运用知识图谱分析工具VOSviewer对来自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1038篇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定量分析并辅助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975—2019年期间,高铁酸盐在水处理领域中应用的研究历经了起步、快速发展、相对稳定的三个阶段;从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分析可知,现阶段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高铁酸盐对饮用水消毒的副产物和对新兴污染物的控制研究方面,研究方向主要是高铁酸盐与污染物的反应动力学、反应机理等。文章总结了高铁酸盐分别作为氧化剂、混凝剂和消毒剂时其对有机/无机污染物、藻类、异味、消毒副产物等的去除和控制作用效果,以期为高铁酸盐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借鉴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水污染预警DSS系统框架下的白河水质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郭羽  贾海峰 《环境科学》2010,31(12):2866-2872
为了应对频发的水环境污染事故,在污染事故发生后快速有效地制定应急响应措施,保护水环境,有必要在水源保护区建立水污染预警DSS系统,重点对系统建立的核心与难点——水质预警模型进行研究.密云水库是北京市最重要的地表水源地,以密云水库上游的白河为研究区域建立水污染预警DSS系统,设计水污染预警DSS系统的三层结构框架,将控制端、核心预警模型、GIS空间数据库紧密联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对核心预警模型的建模过程、参数取值等进行研究;最后以典型污染物氰化钠为例,设置水污染事故情景以及应急措施预案情景,进行了情景模拟分析.实例研究表明,此水质预警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对污染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对不同的应急处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能够支持应急方案的制定与优选决策,达到了DSS系统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的安全性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用水质量受到广泛关注,而影响饮用水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水源水质、运输管网及处理设施等.针对江汉油田矿区饮用水运输管网,对饮用水处理站出口水质和管网末梢水质进行了感官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及细菌学指标的对比研究分析,发现用户所用的饮用水水质受出口水水质、输水管网材质及使用年限、二次供水设施情况的影响,并从运输管道材质的选择、消毒副产物的控制和对管道的技改、清洗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