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王竞 《环境教育》2003,(1):36-37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习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落脚点之一。如何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环境的科学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关心环保,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利用习作教学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境道德意识行之有效的途径。1.指导观察生活,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在平日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与生活、社会相结合外,还要充分利用课本里的观察范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譬如通过学…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师范先行。幼儿师范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工作“母机”,加强幼儿师范学生的环境教育,培养其正确的环境教育观念和生态道德、探索环境科学的意识与能力,提升其开展幼儿环境教育的实践探索能力不但为社会输送合格的21世纪公民,而且还能提高幼儿环境教育的质量从而对提高整个国民的环境意识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2006,(3):I0004-I0004
环境教育是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的特色教育之一,起步早、发展快、收效大。从环境教育开始之初,该校就特别注重环境建设和环境道德水平的提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使学生环保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环境道德教育进行得有序有效。  相似文献   

4.
环境教育审美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教育的功能就是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意识 ,通过自觉的行动去保护美丽的大自然。而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 ,同时 ,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因此 ,环境教育与审美教育之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环境教育与审美之间有着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或缺的关系。那么 ,如果将环境教育与审美教育有机地结合 ,必将引导学生理性而充满情感地去善待环境。审美化在环境教育中的实施什么是审美化 :它是明晰目标、精炼知识、最佳途径、艺术方法的综…  相似文献   

5.
论环境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促使他们用自觉的行动去保护美丽的大自然.而审美教育的目的是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进而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诸多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环境审美教育对青少年的个性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引导青少  相似文献   

6.
王礼 《环境教育》2010,(8):44-45
环境美学是以环境审美为对象的美学。在学校开设的美术课中,强化美学教育,尤其是环境美学教育,是培养学生们的生态观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形式,也是培养学生们的环境道德伦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言传身教,提高教师自身的环境意识教师的劳动性质与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因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对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教师自身必须先要具备良好的环境意识。但是...  相似文献   

8.
高山  龙炳清 《四川环境》2004,23(6):87-90
本文研究了环境伦理学产生的背景,环境伦理学所具有的特点,环境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以及对环境伦理学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雷钧 《环境教育》2002,(3):12-13
12环境教育的核心问题“促进全世界所有的人意识并且关注环境及其问题,并促使个人或群体具有解决当前问题,预防新问题的知识、技能、态度、并推动和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是公认的环境教育目的。因此,环境意识的培养就是环境教育的首要目标。而教育,作为学生社会化的不可缺少的过程,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方面,就是树立学生的环境相关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等。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侧重于环境污染的治理教育,忽视环境意识教育、缺乏对形成环境污染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根源深层次的本质认识。虽然这种环境教育极大的提高了人们解释、…  相似文献   

10.
所谓环境教育实效性是指教育者通过环境教育过程的实施,对受教育者施加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影响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从1979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教育委员会首次建议在中小学进行环境教育工作开始,环境教育在中小学蓬勃开展,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教育的效果尚差强人意,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环境意识停留在浅层面,没有内化形成环境道德。其意识和行为常割裂不统一。环境教育实效性如何,关键是看学生环境道德水平的提高即它对环境实践的主动性,难点则在于环境道德的内化。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环境教育无非是不乱丢…  相似文献   

11.
正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深刻领会环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极其重要,主要包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树立正确环境道德准则、培养学生环境道德情感。构建完整的环境价值观教育内容体系则是载体,环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构建应包括生态伦理观教育、环境问题教育、环境价值教育、自然环境审美教育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在师专开展环境教育的意义和多维功能作用。总结了乐山师专长期肾开展环境教育的经验和特点,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中学教改急需的环境教育师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闵钰  冯文全 《环境教育》2005,18(5):20-21
环境道德源于环境问题。当我们将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来考虑时,人们不能不产生疑问: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物质生产极为丰富的同时伴随着愈来愈严重的环境问题将使人类何去何从?日趋严峻的环境危机呼唤一种真正地从整体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道德出现。我们认为,这种整体的环境道德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即关注人类的延续;调节强势人群与弱势人群公正地分配环境资源;规范个体环境道德意识与行为。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开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能够结合现实,在实际生活中采用适当的方式处理与环境有关的问题。环境问题受综合的因素影响很复杂,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环境教育不应苛求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得出高度一致的看法。真正的环境教育是开放性的。教育内容的开放性环境教育的开放性,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哪些是环境教育开放性的主题内容呢?例如:1.争议性内容。争议性内容的实…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非环境专业学生环境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各高师院校都非常重视非环境专业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对非环境专业学生环境教育的教学实践,着重阐述了教学过程中坚持的“三个教学原则、一主二辅课程框架、五大类教学内容和五种教学实践方法”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充分利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及案例分析法,从教师自身环境素养状况、学生环境素养培养的现状、教师对学生环境素养的评价、学生环境教育及活动参与的态度及程度等4个方面,对南充市中学生的环境素质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充市中学生的环境素养处于低等水平,尤其是在环境技能和环境行为培养方面存在严重不足;(2)学校重视程度和较重的课业负担是影响学生参与环境行动的主要因素;(3)南充市教师环境教育能力弱,环境素养培养方式单一,主要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本文对中学生物教学中环境素质的培养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改善中学生的环境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加强在校幼师学生的环境教育,塑造未来“绿色园丁”幼儿师范院校直接为幼儿教育培养师资力量,是向幼儿园输送“绿色园丁”的“绿色摇篮”,同时也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绿色家长和绿色公民的任务,所以学校必须从夯实环境理论知识,丰富环境实践活动两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学生的环境素质,使其能真正成为一名未来的“绿色园丁”。(1)夯实环境理论知识:独立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编写具有幼儿师范特色的环境教育教材。独立开设环境教育课程,使环境教育的内容更加系统、更有针对性,并有利于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目前幼儿师范学校作为中等师范…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初,东莞群英学校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的目标、通过深化环境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培养绿色人才。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是一所为基础教育培养小学师资的中等师范学校 ,近年来 ,学校着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环境教育 ,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环境知识水平 ,为他们今后走上教学岗位培养儿童的环境意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此 ,学校曾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 ,有多名学生在各类环境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奖。结合绿化搞渗透 ,是海州师范环境教育的特色之一。该校有80多年的悠久校史 ,历任校长都十分重视校园绿化建设。如今84亩的校园 ,绿化面积已达50亩 ,绿化覆盖率为63 % ,培植的各种植物计有85科245种…  相似文献   

20.
王晶 《环境教育》2005,(5):48-48
一、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是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