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道家文化中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伦理思想。道家文化中的"三元"哲学思想既是朴素的辩证法,又是辩证自然观,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道家文化对于我们认识自然和人类自己,探讨宇宙万物的本源,建立生态哲学思想体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具有深刻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是自古以来人们思考的一个哲学基本问题。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的答案有两个,一个是"天人合一",一个是"天人分裂",这是根本对立的两种自然观。生态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具体要求是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修复自然、再造自然。工匠精神与生态意识相关,工匠精神蕴含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3.
地球是一切生命的摇篮、环境创造孕育了人类,人类又变革开发了环境,人类是组成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之一,必然参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和信息流。当前,人口、食物、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问题,陷人类于困境之中。人类生态学就是研究人类与地球环境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文化,它具有沟通现在与未来的双向性。本文分别阐述上述困境的形势,并指出缓解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人对自然的认识,加强环境意识和生态文化教育。创立生态文化的目的在于协调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类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庞大的生态系统,生命依赖于自然系统功能的持续发挥,以确保能量和营养的供给。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发利用的能力越来越强,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双方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这种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重大的生态恶果。只有利用生态道德来协调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关系,才能共同生存和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仲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高昂的环境代价使得人类社会不得不重视这些问题,另辟蹊径,从道德方面寻求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使人们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形成生态文明自律。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自律体系建设的探讨,探索提高人类生态道德意识的有效方法,构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家园。  相似文献   

7.
1、生态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所谓生态问题是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由于人的活动造成生态条件恶化,即生态条件发生了不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变化。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态平衡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这里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生态条件恶化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引起的;第二,“恶化”是以人的标准来说的。从人的功利的角度,生态条件变化已经不利于人的功利要求,损害了生态对人的价值,已经影响人民生活和妨碍生产建设。生态问题人们有时用“生态平衡破坏”  相似文献   

8.
生态安全是生态系统的健康完整,并且能为人类生存发展及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支撑和保障能力的状态.青海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高原荒漠生态系统为目标,但该保护区存在区域划定不合理、界限不清晰、管理工作滞后、补偿机制存在弊端等问题.保障青海地区生态安全需要从完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定或调整的前期调研与规范体系、改善水资源利用与...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二○○一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邓跞  杨顺生 《四川环境》2003,22(6):45-47
论文以四川省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力依据,对四川省200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2001年人均生态赤字为1.115hm^2。这反映出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此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问题在于,思想与行动并不统一,传统中华文明也同样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问题。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也导致水、空气、土壤污染日趋严重,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联合  相似文献   

11.
"平衡"是世间万物之本,而生态健康却与自然、社会、政治以及人体平衡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健康已成为现代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生活。本文提出了"平衡"是生态健康之本,从一个新颖的视角-"平衡",简明地论述了平衡在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与生态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中阐述的观值得思考,对如何理解和审视"生态健康"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包头市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一种度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综合指标.在阐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概念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测算了包头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包头市2006年存在生态赤字,人均1.192765hm2,生态压力指数已达1.77.纵向比较得知,包头市经济建设中资源利用强度较大并造成生态承载力下降,生态足迹上升,这表明包头市生态系统正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金属尾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尾矿废弃地是一种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本文通过对其生态恢复所面临问题的研究,讨论了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使用外来物种对于尾矿废弃地这一独特的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恢复的可能性,并探索了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在生态补偿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困境。本研究提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三元价值理论,通过能值方法剥离纯自然贡献带来的服务价值、自然贡献和人类投入共同作用形成的服务价值及基于人类偏好的存在价值这三类价值,通过自然贡献可以确定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线,而人工投入(基于人类投入绩效的支付)和存在价值(基于偏好的支付)可对基线进行二级修正,进一步提出了利用三元价值理论系统解决"生态系统服务—受益区—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受偿主体"问题的生态补偿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它只有小部分能进入市场被买卖。生态补偿是近年来生态环境管理领域新发展起来的方向和热点,但其实际应用引起了一些环境伦理问题。在介绍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学发展历史之后,分析了生态补偿中的环境伦理问题,探讨了环境伦理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人类从自然资源和生态补偿中受益的权利,对环境伦理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未来提出了一些看法,得出支撑任何生态系统的支付方案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解决环境伦理问题,有助于传统经济增长和自然环境保护两者的兼容。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的“非典”都是在大城市爆发的,包括香港、广州、台北、北京。这些城市的生态系统已经退化了。一个是自然退化,包括环境污染、系统退化、资源枯竭、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环境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生存;另外还有就是人类生态退化,现在的人越来越懒(包括小学生都靠计算机),越来越胖,越来越贪,越来越不适应自然环境。这些问题大家都清楚,见多不怪。究其生态原因,我觉得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物,即资源代谢问题;一个是事,即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问题;还有一个是人,即人的行为和信息反馈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锋 《绿叶》2013,(4):20-26
生态无政府主义是当今西方生态政治中影响很大的一种思潮,其实质是把无政府主义和生态学的一些思想结合起来。它一般有两层相互关联的用意:其一,自然和生态系统是无政府主义运行的参照依据和样板;其二.无政府主义是解决当今生态危机、实现人类和自然共同解放的根本路径。生态无政府主义不但有些内容和现代文明背道而驰.而且其力图避开工人阶级、阶级斗争来消解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人类支配的理想,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道德观念的转变是环境教育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面临着生态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世人的共识。为了保护生态系统、保护自然,从而也是保护人类自身的永续生存,除了要求人们从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作出应变的措施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观念的变革,才能使人们自觉地投入保护自然的行动。为此,我们认为应在环境教育中逐步实现以下几方面理念的转变。   第一,变人类沙文主义的价值观为承认自然的价值、尊重生态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观。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从自然界而来,并必须不断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才能生存。人的意识及其人的主体性的确立,加速了人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生态文化的引领作用,才能够以更加清醒的态度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出一条富含生态意蕴和饱含深厚底气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态文化,狭义上来讲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经济制度,如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生态马克思主义等。从广义上来理解,它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20世纪中叶,“八大公害”事件震惊世界,全球性生态危机成为社会瞩目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依靠原有的生产方式带动社会发展已难以为继,人们逐步意识到将生态要素纳入传统生产范畴的重要性。生产活动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生态生产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从生态哲学视角考察,学术界对生态生产研究通过三方面展开:生态生产概念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充与完善的过程;与传统生产理论相比,生态生产具有独特的优势;生态生产的推进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生态生产理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生态哲学的结合是新的探索点,在生态生产关系、生态生产建构指数与测度的研究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