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县组环境监测管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县级环境监测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环境监测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县级环境监测管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县级环境监测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环境监测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开展监测井评估,选择井口保护装置/井口状况、井管内径、上部井管保存状态、是否串层、井结构保存状态、井的连通性6个指标,建立监测井维护评估和监测井功能评估方法,构建地下水环境监测井评估体系。监测井维护评估最终的评估结果分为无需修复、修复和报废,用于指导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维护管理,使之满足长期监测要求;监测井功能评估最终的评估结果分为监测功能良好、监测功能一般和不具有监测功能,用于判定监测井的监测功能状况,是否可以执行当前监测任务。研究可为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规范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分析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探讨了发展方向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中提出的:“《1991~1995查清污染,全面规划,重点防治保护饮水;1996~2000年全面防治,区域调节,控制污染,饮水达标;2001~2020年恢复水量,改善水质,美化环境,振兴经济”的宏伟目标,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地下水的环境监测管理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关于\"2015年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的目标,首先要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在充分分析中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的不足,并从法律法规的完善、监测网的建设和运行、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人才培养以及信息共享系统的构建等4个方面,提出中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及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CMT监测井在黑河流域地下水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CMT监测井在黑河流域的应用为基础,通过对监测数据和采集的水样进行分析,了解了黑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掌握了黑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垂向分布规律,为合理利用黑河流域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岩溶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测难点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岩溶地区地下水分布特征,结合岩溶地区地下水监测现状,分析了岩溶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关于岩溶地区地下水监测的思考和建议,为岩溶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在线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地下水水质的高频监测,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梳理国内外地下水在线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以上海市典型水文地质特征与环境质量状况为例,探讨地下水在线监测点位布设、指标筛选、监测方式及监测井设计等技术要点。首先,优化监测点位布设,对需要开展高频监测的区域或重点风险源开展在线监测,以代表性点位反映总体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其次,综合筛选监测指标,除常规参数外,优先选取水体中的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作为在线监测指标,在具有潜在有机污染的区域,选取水中有机物、水中油等作为有机污染指示性指标。应进一步加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为指示性指标的确立提供依据。再次,合理确定监测方式,根据取样方式以及污染源风险等级,设置相应的微型站和小型站。最后,优化监测井设计技术方案,进一步研究不同井管材质对地下水中无机或有机污染物的长期吸附(解吸)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近些年的调查和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了我国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状况及主要超标指标的地区分布情况。指出,当前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主要由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分别组织开展,存在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与整合难度较大、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双源”地下水监测现状尚未摸清、地下水监测能力明显不足、地下水监测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尚未体现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部门资源共享与整〖JP2〗合、统一全国地下水监测体系、优化完善考核机制、尽快摸清地下水监测现状和逐步提升监测能力等工作建议,以期为下一阶段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将非洗井法采样筛管部位取样的可行性和洗井前后样品代表性作对比,当监测井中地下水流量为0.1 L/min~0.5 L/min时,用微扰动采样器在非洗井情况下采样。洗井前后常规无机离子浓度和5种物理指标的研究对比结果显示,在非洗井情况下用微扰动地下水采样器在筛管部位取样的样品与洗井之后的样品十分接近。6口监测井水中无机离子含量单方向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值0.05(显著性),验证概率FF crit,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上可总结为无机化学参数在洗井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江苏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典型做法及有益经验,分析了生物多样性现状特点,针对法规制度亟需加强、典型生境连通较差、基础能力尚显薄弱、物种入侵不容忽视、开发矛盾仍未根治等问题,提出,完善生物多样性管理政策制度、优化保护空间格局、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深化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构建多级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加强入侵物种监督管理、探索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宣贯力度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江苏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东省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的软件总体结构、数据传输主流技术等方面的分析,提出数据传输协议的选择和设计方法,以及监测数据类型、远程控制命令、监测项目代码及质量在线控制溯源机制等4大主要数据传输内容。技术成果分别应用在《广东省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数据传输规范》的制定、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数据传输软件系统的开发、质量控制在线溯源机制的建立和水站智能化改造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CEMS及其烟气参数的仪器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CEMS的数据处理和技术标准进行了相关评述。针对现有的技术标准和仪器技术现状,指出了目前我国CEMS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哈密地下水监测网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哈密地下水监测网点从原来的8个点优化为6个点.经研究较符合实际情况,实践研究了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我国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在数量和内容及技术水平等方面不能满足环境管理需要、方法标准体系不健全、科学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强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顶层设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并加强质控、加强监测科研借鉴国际经验等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7.
关于近岸海域环境监测与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建立一套权威、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测体系是搞好监测工作的关键,实施分步走的发展战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监测体系,提高科学监测水平和人员素质,开展自动监测仪器以及便携式现场监测仪器的研制、开发或引进,要特别重视重大环境事故的应急监测技术,大幅度提高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国环境监测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分别从法律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现有职能等方面深入剖析现存问题的原因。在认真梳理和分析现有职能的基础上,提出职能转移以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职能下放以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职能整合以尽量减少各部门间职能交叉与分散,职能加强以推进本职工作履行到位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