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本文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原理,结合监测站的特点与实际,从实施准备、咨询指导、监督检查、控制过程、协调工作五个方面论述了环境监测站目标任务的优化实施。对监测站进行监测工作质量的提高和为一系列指令性或指导性环境任务的圆满完成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合淮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管理实践,简述了地级市环境监测站的工作目标定位和实现目标的支撑条件、工作质量要求,提出,地级市环境监测站实现环境监测目标的工作路径为管理体制一体化,信息公开共享化,技术手段现代化,日常工作制度化和职能扁平化。  相似文献   

3.
分析国内环境监测业务和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地级市环境监测站信息系统的监测业务、数据中心、综合应用3层构架思路,对信息系统各层次的主要功能作出描述,着重对环境监测业务系统的集成和分工进行阐述。进行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在先进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充性等方面满足地级市环境监测部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相似文献   

4.
对环保局所属监测站在污染源监测管理中的作用、监测市场化运作及地位与作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尹常庆 《干旱环境监测》2001,15(1):51-53,F004
对环保局所属监测站在污染源监测管理中的作用、监测市场化运作及地位与作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7.
以应急监测为例,介绍了环境监测站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提出通过明确环境信息、建立风险准则、开展风险评估、实施风险应对等过程,开展系统性的风险管理,实现对各种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建议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兼职的风险管理队伍,及时监督和检查风险管理流程运行状况,并在管理体系中加入风险管理要素,确保风险应对计划有效执行,实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19(5):F0003-F0003
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以作环境的忠实代言人为使命,努力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以争创一流设施、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文化的“四个一流”为目标,积极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信访监测及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9.
论北方森林、农业、矿业开发生态环境监测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环境敏感区 ,具有独特的北方生态环境。它的针叶林生态系统 ,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等 ,都是我国代表性的植被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以及生物种群和数量也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探索北方生态环境监测指标 ,开展生态环境监测 ,为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及时提供决策依据 ,对加快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 ,减少自然资源的退化 ,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述了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的确定原则 ,探讨了农业和矿业开发生态环境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环境监测管理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环境监测管理模式和机制不明确,人、财、物投入不足等等问题。本文对基层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客观的剖析,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总纲》(HJ 1111—2020)(以下简称《总纲》)的发布实施对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国内外相关标准现状,分析了《总纲》的主要内容,从标准名称、标准定位、术语定义、标准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解读。提出,应优先制定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和风险表征专项技术规范;按照《总纲》和基础方法类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制定应用领域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结合化学品管理领域的试行技术导则推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逐步修改完善。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体系,提升生态环境管理决策科学水平,保障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2.
环境监测科研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监测科研是环境监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环境监测科研工作,需要不断探索适合于时代发展和环境监测以及环境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的环境监测科研管理模式。对环境监测科研管理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对环境监测科研管理部门的定位、环境监测科研管理的科研计划管理、环境监测科研管理中的科研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改革对省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数字化发展战略背景下,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建设是促进监测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广东省为例,从生态环境监测管理需求出发,分析改革面临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了构建智慧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思路.以监测业务为主线,串联全省监测人、财、物、事的管理,利用数...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在科研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以科研推动监测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科研管理工作中不断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激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环境监测科研技术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一批实用型科研成果的应用,全面提升了监测科研水平,为江苏省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淮安市区饮用水源水质状况,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淮宿分中心于1998年—2002年对淮安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二河闸水质达Ⅱ类水标准,五毒项目未检出;杨庄闸上游废黄河水质除1999年达Ⅲ类水标准外,其他年份水质均达Ⅱ类水标准,五毒项目未检出;京杭大运河淮安市区段及里运河水质较差,主要是氨氮超标严重,近5年水质基本都是劣于V类水标准。指出,淮河污染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沿淮上游积蓄的污水,时常以小流量下泄,并不时有所增大,经常发生水污染事故;淮阴第二抽水站抽水流量超过40m^3/s时,京杭大运河及里运河污水对淮安市区北京路地面水厂、淮阴区地面水厂两取水口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开发思路及实现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各模块的功能,使得环境监测管理的全过程能够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科学监测的目的、意义及其内涵,提出了实现科学监测现阶段的途径是:监测工作应具有计划性,监测方案应具有可行性,操作程序应具有规范性,监测技术应具有先进性,监测数据应具有有效性,监测结论应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其水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峻,防治水污染成为日本政府在20—21世纪的重要工作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水污染治理取得长足进展。目前日本水环境监测已经形成由水和土壤等方面组成的水循环监测体系,包括地表水、近海、湖泊、地下水和土壤等。在日本的重要环保法律法规中均有涉及水环境监测工作内容的明确法律条文,国家行政机关、地方政府和公立的科研单位在具体实施水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的职责和义务不同,水环境质量监测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以环境省为主,地方政府根据环境省制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监测技术方法及规范,制定所辖地域的监测方案并实施监测,公立的环境科研机构在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笔者概述了日本开展水环境质量监测的法律依据和监测管理情况等。  相似文献   

19.
\"3S\"技术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传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方法的不足,论述了\"3S\"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并结合\"四川省岷江中上游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介绍了应用\"3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的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20.
针对如何将水环境监测感知与智能信息化手段运用到长江生态质量诊断与管理之中,梳理了国内外水环境监测与智慧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情况,并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智慧决策平台为例,介绍了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情况,以及智慧决策平台在水环境数据可视化、水环境大数据分析、污染源大数据分析、水质模拟与预测、水质成因分析、流域生态安全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